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幕墙结构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小面积幕墙立柱安装组合锚件,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第一锚件和第二锚件,所述第一锚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三连接板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分别对应开设有水平贯通的第一通槽,第一通槽水平设置且呈长条型,所述第三连接板上开设有水平贯通的第二通槽,第二通槽竖直设置,所述第二锚件的中心位置固定有用于将其安装在所述第三连接板上的与所述第二通槽插接配合的连接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幕墙立柱的安装。
A small area curtain wall column installation combined anch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面积幕墙立柱安装组合锚件
本技术涉及建筑幕墙结构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小面积幕墙立柱安装组合锚件。
技术介绍
立柱一般为竖向构件,是幕墙安装施工的关键之一,其质量影响整个幕墙的安装质量,幕墙立柱是支撑幕墙的竖向龙骨,一般通过转接件与主体结构上的埋板或者预埋件进行连接,然后在竖向龙骨上安装横向龙骨,再将幕墙固定在龙骨上。幕墙立柱的安装方式一般为一端用锚件固定在楼层板(梁)上,另一端套接固定在芯柱上。由于立柱承受幕墙自重而受轴向拉力或压力,所以立柱为上端固定下端活动连接的拉弯构件。在建造楼房过程中预埋在建筑主体中,安装幕墙时,立柱的安装需要满足精准的要求,通过现场电焊的方式将立柱与预埋板材固定连接,不便于安装调整立柱的位置,对幕墙的施工进度造成影响,也不利于工作人员的安装立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面积幕墙立柱安装组合锚件,其能实现立柱的前后位置、上下位置的调节,以便于调整立柱的位置,满足建筑幕墙的立柱需要安装精准的要求,利于幕墙的安装,利于工作人员的安装立柱。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小面积幕墙立柱安装组合锚件,包括第一锚件和第二锚件,所述第一锚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三连接板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分别对应开设有水平贯通的第一通槽,第一通槽水平设置且呈长条型,所述第三连接板上开设有水平贯通的第二通槽,第二通槽竖直设置,所述第二锚件的中心位置固定有用于将其安装在所述第三连接板上的与所述第二通槽插接配合的连接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锚件由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组成,第一锚件插接在楼层板上并通过穿过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的第一通槽的螺栓和螺母固定,第一锚件可沿第一通槽的长度方向移动,以实现立柱的前后位置调节;第二锚件与第一锚件之间垂直连接,通过连接杆插接在第二通槽上,第二锚件可沿第二通槽的长度方向移动,以实现立柱的上下位置调节,使用螺母抵紧连接杆在第二通槽上的位置,以固定第二锚件与第一锚件的相对位置;第一锚件和第二锚件形成小面积幕墙立柱安装组合锚件,立柱的安装位置可调节,以满足建筑幕墙的立柱需要安装精准的要求,利于幕墙的安装,利于工作人员的安装立柱。优选的,所述第二锚件上对称开设有水平贯通的第三通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通槽使第二锚件与立柱之间的连接面积增大,有利于第二锚件与立柱之间的稳固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通槽有若干且沿所述第一连接板或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高度间隔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锚件与楼层板之间的连接面积增大,有利于第一锚件与楼层板之间的稳固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三连接板之间一体成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之间一体成型,有利于加强第一锚件的强度,进而加强了小面积幕墙立柱安装组合锚件的强度。优选的,所述第二锚件的截面呈矩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锚件与立柱的连接位置紧密贴合,增大了第二锚件与立柱之间的摩擦力,有利于第二锚件与立柱之间的稳固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锚件的截面面积大于立柱的截面面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锚件与立柱的连接面积增大,增大了第二锚件与立柱之间的摩擦力,有利于第二锚件与立柱之间的稳固连接。优选的,对应位置上的所述第一通槽和所述第三通槽之间均抵接设置有角钢,所述角钢的内角朝外。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角钢抵接设置在第一锚件和第二锚件之间,以增强小面积幕墙立柱安装组合锚件的强度,小面积幕墙立柱安装组合锚件的承受力增加。优选的,所述角钢与所述第一锚件、所述第二锚件的连接位置处均设置有垫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垫片填充了空隙位置,使角钢与第一锚件、第二锚件之间的连接更稳固,起到紧固防松的作用。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第一锚件可沿第一通槽的长度方向移动,以实现立柱的前后位置调节;第二锚件可沿第二通槽的长度方向移动,以实现立柱的上下位置调节,进而便于调整立柱的位置,满足建筑幕墙的立柱需要安装精准的要求,利于幕墙的安装,利于工作人员的安装立柱;2、第二锚件上的第三通槽有利于第二锚件与立柱之间的稳固连接;3、第一通槽有若干个且间隔设置,有利于第一锚件与楼层板之间的稳固连接;4、第一锚件一体成型,有利于加强第一锚件的强度;5、角钢抵接设置在第一锚件和第二锚件之间,以增强小面积幕墙立柱安装组合锚件的强度;6、垫片填充了角钢与第一锚件、第二锚件之间的空隙位置,起到紧固防松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小面积幕墙立柱安装组合锚件的安装示意图;图2是第一锚件与第二锚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3是一种小面积幕墙立柱安装组合锚件的整体示意图。图中:1、第一锚件;101、第一连接板;102、第二连接板;103、第三连接板;2、第二锚件;3、第一通槽;4、第二通槽;5、连接杆;6、第三通槽;7、角钢;81、第一垫片;82、第二垫片;9、楼层板;10、立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小面积幕墙立柱安装组合锚件,包括第一锚件1和第二锚件2,第一锚件1插接在楼层板9上,第二锚件2与第一锚件1垂直设置,第二锚件2朝外的一面用于安装立柱10。第二锚件2的截面呈矩形且其截面面积大于立柱10的截面面积。参照图2,第一锚件1包括第一连接板101、第二连接板102和第三连接板103,第一连接板101、第二连接板102和第三连接板103围合组成槽型且三者之间一体成型,第一连接板101和第二连接板102平行设置,第三连接板103垂直连接在第一连接板101和第二连接板102之间。第一连接板101和第二连接板102上分别对应开设有水平贯通的第一通槽3,第一通槽3水平设置且呈长条型,第一通槽3有两个且其沿第一连接板101或第二连接板102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三连接板103在其中部开设有水平贯通的第二通槽4,第二通槽4竖直设置。第二锚件2的中心位置焊接有用于将其安装在第三连接板103上的连接杆5,连接杆5与第二通槽4插接配合,第二锚件2沿其中心位置对称开设有第三通槽6,第三通槽6沿水平方向贯通且竖直设置。参照图3,对应位置上的第一通槽3和第三通槽6之间均抵接设置有角钢7,角钢7呈直角型,角钢7的内角朝外。角钢7与第一锚件1的连接位置处均抵接设置有第一垫片81,角钢7与第二锚件2的连接位置处均抵接设置有第二垫片82。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安装幕墙立柱10时,先在预设位置使第一锚件1与楼层板9插接配合,沿第一通槽3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一锚件1至合适位置。角钢7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面积幕墙立柱安装组合锚件,其特征是:包括第一锚件(1)和第二锚件(2),所述第一锚件(1)包括第一连接板(101)、第二连接板(102)和第三连接板(103),所述第一连接板(101)和第二连接板(102)平行设置,所述第三连接板(103)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10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102)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板(10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102)上分别对应开设有水平贯通的第一通槽(3),第一通槽(3)水平设置且呈长条型,所述第三连接板(103)上开设有水平贯通的第二通槽(4),第二通槽(4)竖直设置,所述第二锚件(2)的中心位置固定有用于将其安装在所述第三连接板(103)上的与所述第二通槽(4)插接配合的连接杆(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面积幕墙立柱安装组合锚件,其特征是:包括第一锚件(1)和第二锚件(2),所述第一锚件(1)包括第一连接板(101)、第二连接板(102)和第三连接板(103),所述第一连接板(101)和第二连接板(102)平行设置,所述第三连接板(103)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10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102)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板(10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102)上分别对应开设有水平贯通的第一通槽(3),第一通槽(3)水平设置且呈长条型,所述第三连接板(103)上开设有水平贯通的第二通槽(4),第二通槽(4)竖直设置,所述第二锚件(2)的中心位置固定有用于将其安装在所述第三连接板(103)上的与所述第二通槽(4)插接配合的连接杆(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面积幕墙立柱安装组合锚件,其特征是:所述第二锚件(2)上对称开设有水平贯通的第三通槽(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面积幕墙立柱安装组合锚件,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通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颂荣,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第四装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