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送扣机中纽扣角度的调节执行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3332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送扣机中纽扣角度的调节执行机构,属于缝纫机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送扣机到送扣效率低等技术问题。本送扣机包括设有送扣通道的机架和送扣机臂,送扣机臂上转动连接有定位头,送扣通道末端的前方为调节工位,送扣机臂的端部能摆动至调节工位,本纽扣角度的调节执行机构包括调节电机、主动轮和从动轮,机架上竖直设有导轨,调节电机滑动连接在导轨上,机架上设有能带动调节电机上下移动的驱动件,主动轮固定在调节电机的电机轴上端,从动轮位于送扣机臂的下侧并与定位头固定,在送扣机臂的端部摆动至调节工位时调节电机上移能使得主动轮和从动轮接触并同步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提高送扣的生产效率到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送扣机中纽扣角度的调节执行机构
本技术属于缝纫机
,涉及一种送扣机,特别是一种送扣机中纽扣角度的调节执行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进步,缝纫领域自动化程度也随之越来越高,更多的缝制操作采用自动运行的方式进行,例如纽扣的缝制,目前普遍采用钉扣机和送扣机的配合来实现自动钉扣。送扣机一般包括机架和摇臂,机架上设有送扣通道,送扣通道的末端为送扣工位,纽扣通过振动盘进入送扣通道,最终被输送至送扣工位,摇臂为能摆动的部件,摇臂的端部设有能固定纽扣的定位头,摇臂的端部先摆动至送扣工位,纽扣被固定在定位头上,摇臂再摆动,摇臂的端部摆动至钉扣机的钉扣工位,实现纽扣的自动输送。纽扣上一般会打上文字以显示衣服的品牌,在通过送扣机送扣将纽扣通过钉扣机缝制到衣服上时,定位在纽扣定位座上的纽扣的角度是不固定的,因此纽扣缝制到衣服上时其角度也是不固定的,这就导致一件衣服上若干个纽扣的文字位置不对应,严重影响衣服的品质,特别是高档的衣服。为了实现输送至钉扣工位的纽扣角度统一,本公司之前申请的一种送扣机中纽扣的角度识别机构【CN201620938140.8】专利中实现了纽扣位于送扣工位时的角度识别,一种送扣机中纽扣的角度调节执行机构【CN201610727459.0】则能实现对位于定位头上纽扣角度的调节,从而实现输送至钉扣工位的纽扣角度统一的目的。针对一种送扣机中纽扣的角度调节执行机构【CN201610727459.0】,其中调节电机通过水平移动的方式实现传动轮和驱动轮之间的接触,为了实现摇臂的自由摆动,调节电机需要在水平方向上移动较大的距离才能保证不对摇臂的摆动造成干涉,这就造成调节电机一次移动所需要的时间较长,使得执行角度调节的工序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导致一次送扣钉扣所需要的时间较长,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送扣机中纽扣角度的调节执行机构,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减少调节纽扣角度所需要的时间。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送扣机中纽扣角度的调节执行机构,送扣机包括设有送扣通道的机架和摆动连接在机架上的送扣机臂,所述送扣机臂的端部转动连接有定位头,所述送扣通道末端的前方为调节工位,所述送扣机臂的端部能摆动至调节工位,其特征在于,本调节执行机构包括调节电机、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机架上竖直设有导轨,所述调节电机滑动连接在导轨上且位于调节工位的下方,所述调节电机的电机轴竖直向上设置,所述机架上设有能带动调节电机上下移动的驱动件,所述主动轮固定在调节电机的电机轴上端,所述从动轮位于送扣机臂的下侧并与定位头固定,在所述送扣机臂的端部摆动至调节工位时所述调节电机上移能使得主动轮和从动轮接触并同步转动。送扣通道的末端为送扣工位,在使用时送扣机臂的端部先向内侧摆动至送扣工位,位于送扣工位的纽扣固定至定位头上,完成抓扣后送扣机臂回摆至调节工位的外侧,此时调节电机向上移动使得主动轮位于调节工位处,然后送扣机臂再重新摆动至调节工位使得主动轮和从动轮接触,控制器控制调节电机转动一定角度,通过主动轮和从动轮的传动实现对定位头的转动,也就实现了对固定在定位头上纽扣的角度调节,完成调节后摆臂再次向外侧摆动至钉扣工位完成钉扣,调节电机则向下移动使得主动轮位于调节工位的下方,完成一次送扣钉扣;通过上下移动的调节电机实现对纽扣角度的调节,调节电机只需向下移动使得主动轮和从动轮分离即可实现对送扣机臂摆动的让位,由于调节电机所要移动的位移较小,也就是调节纽扣角度所需要的时间较少,使得一次送扣钉扣所需要的时间相对减少,因此提高了生产效率。在上述的送扣机中纽扣角度的调节执行机构中,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均为齿轮,所述调节电机的电机轴位于调节工位的下方一侧,在所述调节电机上移后所述主动轮位于从动轮的一侧且主动轮和从动轮啮合。通过齿轮啮合的方式实现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同步转动。作为另一种情况,在上述的送扣机中纽扣角度的调节执行机构中,所述调节电机的电机轴位于调节工位的正下方,在所述调节电机上移后所述主动轮的上侧面与从动轮的下侧面贴合固定。通过主动轮和从动轮贴合时的摩擦实现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同步转动。在上述的送扣机中纽扣角度的调节执行机构中,所述导轨上滑动连接有滑座,所述调节电机固定在滑座上,所述驱动件能作用在滑座上并带动滑座上下移动。滑座能使得调节电机上下移动稳定。在上述的送扣机中纽扣角度的调节执行机构中,所述滑座包括呈长条形的滑块和固定支座,所述滑块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滑槽,所述滑座通过滑槽与导轨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支座呈“L”型,所述固定支座的一侧板与滑块固定,所述固定支座的另一侧板位于上端,所述调节电机固定在固定支座的另一侧板的下部。长条形的滑块与导轨的配合能保证调节电机保持竖直,固定支座的结构能稳定的固定调节电机,保证主动轮和从动轮的配合。在上述的送扣机中纽扣角度的调节执行机构中,所述定位头包括转轴和头部,所述头部位于送扣机臂的上侧,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送扣机臂上且转轴的下端穿出送扣机臂,所述从动轮固定在转轴的下端。在上述的送扣机中纽扣角度的调节执行机构中,所述转轴上套有阻尼件,所述阻尼件位于转轴和送扣机臂之间。阻尼件可以为橡胶圈或者硅胶圈或者塑料环或者金属环等,阻尼件能在定位头转动完成后保持固定,保证调节角度后的纽扣角度的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送扣机中纽扣角度的调节执行机构具有能提高送扣的生产效率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送扣机臂摆动到送扣工位时送扣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送扣机臂摆动到调节工位时送扣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送扣机臂摆动到调节工位时送扣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架;11、送扣工位;12、调节工位;2、送扣机臂;21、定位头;22、从动轮;3、调节电机;31、主动轮;32、导轨;33、驱动件;34、滑座;35、滑块;36、固定支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送扣机包括设有送扣通道的机架1和摆动连接在机架1上的送扣机臂2,送扣机臂2的端部转动连接有定位头21,送扣通道的末端为送扣工位11,送扣通道末端的前方为调节工位12,送扣机臂2的端部能摆动至调节工位12,纽扣角度的调节执行机构包括调节电机3、主动轮31和从动轮22,机架1上竖直设有导轨32,导轨32上滑动连接有滑座34且位于调节工位12的下方,调节电机3固定在滑座34上,调节电机3的电机轴竖直向上设置,驱动件33能作用在滑座34上并带动滑座34上下移动,驱动件33为气缸,气缸竖直设置,气缸的活塞杆与滑座34固定。主动轮31固定在调节电机3的电机轴上端,从动轮22位于送扣机臂2的下侧并与定位头21固定,在送扣机臂2的端部摆动至调节工位12时调节电机3上移能使得主动轮31和从动轮22接触并同步转动。主动轮31和从动轮22均为齿轮,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送扣机中纽扣角度的调节执行机构,送扣机包括设有送扣通道的机架(1)和摆动连接在机架(1)上的送扣机臂(2),所述送扣机臂(2)的端部转动连接有定位头(21),所述送扣通道末端的前方为调节工位(12),所述送扣机臂(2)的端部能摆动至调节工位(12),其特征在于,本调节执行机构包括调节电机(3)、主动轮(31)和从动轮(22),所述机架(1)上竖直设有导轨(32),所述调节电机(3)滑动连接在导轨(32)上且位于调节工位(12)的下方,所述调节电机(3)的电机轴竖直向上设置,所述机架(1)上设有能带动调节电机(3)上下移动的驱动件(33),所述主动轮(31)固定在调节电机(3)的电机轴上端,所述从动轮(22)位于送扣机臂(2)的下侧并与定位头(21)固定,在所述送扣机臂(2)的端部摆动至调节工位(12)时所述调节电机(3)上移能使得主动轮(31)和从动轮(22)接触并同步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送扣机中纽扣角度的调节执行机构,送扣机包括设有送扣通道的机架(1)和摆动连接在机架(1)上的送扣机臂(2),所述送扣机臂(2)的端部转动连接有定位头(21),所述送扣通道末端的前方为调节工位(12),所述送扣机臂(2)的端部能摆动至调节工位(12),其特征在于,本调节执行机构包括调节电机(3)、主动轮(31)和从动轮(22),所述机架(1)上竖直设有导轨(32),所述调节电机(3)滑动连接在导轨(32)上且位于调节工位(12)的下方,所述调节电机(3)的电机轴竖直向上设置,所述机架(1)上设有能带动调节电机(3)上下移动的驱动件(33),所述主动轮(31)固定在调节电机(3)的电机轴上端,所述从动轮(22)位于送扣机臂(2)的下侧并与定位头(21)固定,在所述送扣机臂(2)的端部摆动至调节工位(12)时所述调节电机(3)上移能使得主动轮(31)和从动轮(22)接触并同步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扣机中纽扣角度的调节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31)和从动轮(22)均为齿轮,所述调节电机(3)的电机轴位于调节工位(12)的下方一侧,在所述调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孟祝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箭马缝纫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