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正茂专利>正文

快速连接用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3307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快速、安全可靠的快速连接用接头,它由管接头,与管接相旋拧的螺帽及套筒构成,套筒为一沿全宽豁有豁缝的,两侧设有锥段的套状体,套筒与连接管相活动套装,管接头的两外螺纹段的内孔为与套筒一锥段相插套吻合的锥孔,螺帽的内孔外侧段是一与套筒另一锥段相套箍的锥状孔,当旋紧螺帽时,套筒在逐渐沿轴向楔入接头内锥孔的同时可被沿径向压缩并实现与接管的束紧。(*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用器件,特别是一种用于建筑和管路连接的快速连接用接头。随着近代建筑装修及硬体设施的发展,其架体中或敷设管路中管杆的相互连接已成为必须的,且又是大批量的,因此,其连接用接头的结构则决定着搭组或连接效率和质量,而用于管路连接时又应确保密封。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套筒接头的结构立体图,其利用套筒接头51去接合圆管41,但其连接并不可靠和紧密,易产生松脱或发生漏水。图2是一种螺纹管接,利用带内螺纹53的接头50去与带外螺纹41的圆管4连接,但由于此种连接方式需在每一根圆管4的两端均车制加工出螺纹,而较长的圆管加工螺纹又比较费力费时,成本较高,且破坏了管体外观,而且,在连接时,也费工费劲,所以说,这种管接头的施工成本大而施工效率低。特别是圆管两端螺纹锈蚀或损坏后则无法再使用。会造成较大的浪费。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连接迅速、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密封良好的快速连接用接头。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由管接头,与管接头相旋拧的螺帽及套筒构成,套筒为一沿全宽豁有豁缝的,两侧设有锥段的套状体,套筒与连接管相活动套装,管接头的两外螺纹段的内孔为与套筒一锥段相插套吻合的锥孔,螺帽的内孔外侧段是一与套筒另一锥段相套箍的锥状孔,当旋紧螺帽时,套筒在逐渐沿轴向楔入接头内锥孔的同时可被沿径向压缩并实现与接管的束紧。由上可见本技术的显著效果是第1由于开缝锥状套筒的设置,使其既满足了与接管的末旋紧前的快速套合,又可达到旋紧螺帽后的沿径向收缩并与接管严密束紧的连接和密封的双重效果。第2由于接管与接头的连接是以一种沿全周向的均一的迫紧力而实现径向抱紧的,因此,其束紧面大而束紧力强,既不易松脱,管体也不易变形受损。第3无需在接管上加工螺纹,故具有低的成本。卸组方便、且快速又省力。本技术的具体结构是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及其附图实现的。图1是现有管接头的结构形式之一;图2是现有管接头的结构形式之二;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分解图;图4是图3组合后的结构剖面图;图5是图3中套筒开缝的几种结构形式图。下面将结合附图3-5对本技术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本技术有一带有两外螺纹段12并开有通孔14的接头1,与外螺纹段12相旋拧连接的是一设有内螺孔22的螺帽2,其特征在于在接头1的锥孔段13与螺帽2的内锥孔段23之间设有与接管4相套合的套筒3,沿套筒3的全宽度开设有缝口31,螺帽2的内锥孔段23和接头1的内锥孔段13与套筒3的两锥段34和35相套箍并将套筒3束紧在接管4上。参见图3至图5。本技术的结构特征还在于套筒3沿轴向分布的两锥段34和35均呈由外端部向内逐渐增大的锥环状,与锥段35相套箍的螺帽2的内锥孔段23与锥段35的锥度相吻合并呈相同的锥度变化,与锥段34相套箍的接头1的内锥孔段13的锥度与锥段34的锥度相吻合并呈由大渐小的收缩状,套筒3上的缝口31上设置有相互拼对或互补嵌入的曲折的沿轴向定位段32。参见图3至图5 。套筒3上的缝口31上的轴向定位段32的开设形状是 形或 形或 或锯齿形。参见图3和图5。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如下当将螺帽2与接头1的螺纹段12旋拧时,螺帽2的内锥孔段23会将套筒3沿轴向压紧楔入接头1锥孔13中,参见图4,由于套筒3开有贯通的缝口31,故在沿轴向压紧的同时其会由于锥度变化的原因而沿径向收缩并实现与接管4的抱紧。在螺帽2的与锥孔23相对应的外周面上设有圆弧沿21。由于本技术具有上述特点,不仅可用于输水管路的快速敷设连接,并具有很好密封效果,而且,可用于道路施工及建筑用管的相互连接。权利要求1.快速连接用接头,有一带有两外螺纹段(12)并开有通孔(14)的接头(1),与外螺纹段(12)相旋拧连接的是一设有内螺孔(22)的螺帽(2),其特征在于在接头(1)的锥孔段(13)与螺帽(2)的内锥孔段(23)之间设有与接管(4)相套合的套筒(3),沿套筒(3)的全宽度开设有缝口(31),螺帽(2)的内锥孔段(23)和接头(1)的内锥孔段(13)与套筒(3)的两锥段(34)和(35)相套箍并将套筒(3)束紧在接管(4)上。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连接用接头,其特征在于套筒(3)沿轴向分布的两锥段(34)和(35)均呈由外端部向内逐渐增大的锥环状,与锥段(35)相套箍的螺帽(2)的内锥孔段(23)与锥段(35)的锥度相吻合并呈相同的锥度变化,与锥段(34)相套箍的接头(1)的内锥孔段(13)的锥度与锥段(34)的锥度相吻合并呈由大渐小的收缩状,套筒(3)上的缝口(31)上设置有相互拼对或互补嵌入的曲折的沿轴向定位段(32)。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连接用接头,其特征在于套筒(3)上的缝口(31)上的轴向定位段(32)的开设形状是 形或 形或 或锯齿形。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快速、安全可靠的快速连接用接头,它由管接头,与管接头相旋拧的螺帽及套筒构成,套筒为一沿全宽豁有豁缝的,两侧设有锥段的套状体,套筒与连接管相活动套装,管接头的两外螺纹段的内孔为与套筒一锥段相插套吻合的锥孔,螺帽的内孔外侧段是一与套筒另一锥段相套箍的锥状孔,当旋紧螺帽时,套筒在逐渐沿轴向楔入接头内锥孔的同时可被沿径向压缩并实现与接管的束紧。文档编号F16L21/00GK2237771SQ9522633公开日1996年10月16日 申请日期1995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1995年11月23日专利技术者王正茂 申请人:王正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快速连接用接头,有一带有两外螺纹段(12)并开有通孔(14)的接头(1),与外螺纹段(12)相旋拧连接的是一设有内螺孔(22)的螺帽(2),其特征在于:在接头(1)的锥孔段(13)与螺帽(2)的内锥孔段(23)之间设有与接管(4)相套合的套筒(3),沿套筒(3)的全宽度开设有缝口(31),螺帽(2)的内锥孔段(23)和接头(1)的内锥孔段(13)与套筒(3)的两锥段(34)和(35)相套箍并将套筒(3)束紧在接管(4)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正茂
申请(专利权)人:王正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