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载重钢带主机的曳引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3218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载重钢带主机的曳引轮,曳引轮枢转连接在由曳引机驱动转动的曳引轮轴上,曳引轮包括钢带套筒,钢带套筒中心设置有套设在曳引轮轴上的轴孔,轴孔上设置多条花键槽,且曳引轮轴上设置有与所述花键槽对应啮合的凸棱,曳引轮轴上设置有限定钢带套筒位置的限位凸台;钢带套筒外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沿,相邻的限位沿之间设置有容纳钢带的曳引槽,曳引槽与钢带贴合面是外凸的弧形,且弧形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钢带上设置有与凹槽啮合的凸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稳定性好、抗磨损抗拉断能力强、受力均匀的大载重钢带主机的曳引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载重钢带主机的曳引轮
本技术涉及电梯设备领域,具体涉及电梯设备机械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设备中的大载重钢带主机的曳引轮。
技术介绍
安装在机房的电动机与减速箱、制动器、曳引轮等组成曳引机,是曳引驱动的动力。曳引钢丝绳通过曳引轮一端连接轿厢,一端连接对重装置。为使井道中的轿厢与对重各自沿井道中导轨运行而不相蹭,曳引机上放置一导向轮使二者分开。轿厢与对重装置的重力使曳引钢丝绳压紧在曳引轮槽内产生摩擦力。电动机转动带动曳引轮转动,驱动钢丝绳,拖动轿厢和对重作相对运动。即轿厢上升,对重下降;对重上升,轿厢下降。于是,轿厢在井道中沿导轨上、下往复运行,电梯执行垂直运送任务。轿厢与对重能作相对运动是靠曳引绳和曳引轮间的摩擦力来实现的。这种力就叫曳引力或驱动力。现有的曳引机在操作过程中,由于通过曳引机反复带动钢丝绳在曳引轮上活动,而为了防止钢丝绳偏移会在曳引轮上设置多个曳引槽,通过曳引槽将每根钢丝限定在对应的曳引槽中,使得钢丝绳能在固定的范围内活动,实现轿厢的稳定上升、下降。而钢丝绳也是采用韧性和抗拉断力俱佳的材料制成,正因为选用的钢丝绳坚韧性好,在反复的工作中,每一根钢丝绳在曳引槽中都会给曳引槽以及曳引轮的轮轴造成巨大的磨损,此时的钢丝绳更像是一个割刀,在切割曳引槽,因而曳引轮的轮轴和轴套容易损坏,而每次检修都尤为不便;而在大载重的曳引机中这一问题尤为严重。因此,需要研发一种稳定性好、抗磨损抗拉断能力强的大载重钢带主机的曳引轮。通过大载重钢带主机的曳引轮与钢带的结合大大提高了曳引机的载重性能,使得轮轴在工作过程中受力更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稳定性好、抗磨损抗拉断能力强、受力均匀的大载重钢带主机的曳引轮。通过大载重钢带主机的曳引轮与钢带的结合大大提高了曳引机的载重性能,使得轮轴在工作过程中受力更均匀。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大载重钢带主机的曳引轮,曳引轮11枢转连接在由曳引机驱动转动的曳引轮轴12上,曳引轮11包括钢带套筒2,钢带套筒2中心设置有套设在曳引轮轴12上的轴孔21,轴孔21上设置多条花键槽211,且曳引轮轴12上设置有与所述花键槽211对应啮合的凸棱,曳引轮轴12上设置有限定钢带套筒2位置的限位凸台121;钢带套筒2外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沿22,相邻的限位沿22之间设置有容纳钢带3的曳引槽23,曳引槽23与钢带3贴合面是外凸的弧形,且弧形表面设置有凹槽231,所述钢带3上设置有与凹槽231啮合的凸条321。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钢带3包括由多根钢线31排列形成的钢线排,所述钢线排外表面裹附有裹附层32,且裹附层32与曳引槽23贴合接触面设置有所述凸条321。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裹附层32是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乙丙热塑性弹性体、含氟硅橡胶、丁腈-聚氯乙烯弹性体、PVC热塑型聚烯烃或XLPE中的一种。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凸条321的横断面是外凸的半圆形或弧形。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凹槽231的横断面是内凹的半圆形或弧形。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凸条321与所述凹槽231对应啮合。进一步的,钢带3上设置的凸条321与钢线31平行。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将大载重钢带主机的曳引轮的钢带套筒2通过轴孔21套设在曳引轮轴12上,曳引轮轴12上的凸条花键槽211对应啮合,钢带套筒2抵靠在曳引轮轴12上的限位凸台121上,限定钢带套筒2;钢带套筒2外表面相邻的限位沿22之间形成曳引槽23,曳引槽23将钢带3限定在限位沿22之间,且曳引槽23内的凹槽231与钢带3的凸条321啮合,接触面更大,控制效果更好。本技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稳定性好、抗磨损抗拉断能力强、受力均匀的大载重钢带主机的曳引轮。通过大载重钢带主机的曳引轮与钢带的结合大大提高了曳引机的载重性能,使得轮轴在工作过程中受力更均匀。1、曳引槽与钢带贴合面是外凸的弧形,能够使扁形的钢带刚在受到拉力时与曳引槽弧形外表面贴合更紧密。2、轴孔上设置多条花键槽,且曳引轮轴上设置有与花键槽对应啮合的凸棱,通过多条花键槽与凸棱啮合,能提升曳引轮轴与钢带套筒之间的紧固性能。3、钢带采用多根钢线排列形成的钢线排,钢线排外表面裹附有裹附层,且裹附层上与曳引槽贴合的接触面设置有凸条,通过凸条与曳引槽上设置的凹槽啮合,提升钢带限位,有效防止钢带在工作中偏移。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一中曳引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二中曳引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钢带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钢带套筒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其中:1-曳引机本体,10-支撑基座,11-曳引轮,12-曳引轮轴,121-限位凸台,2-钢带套筒,21-轴孔,211-花键槽,22-限位沿,23-曳引槽,231-凹槽,3-钢带,31-钢线,32-裹附层,321-凸条。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4所示,一种大载重钢带主机的曳引轮,大载重钢带主机包括曳引机本体1,曳引机本体1底部设置有支撑基座10,支撑基座10上设置有曳引轮11,曳引轮11枢转连接在由曳引机驱动转动的曳引轮轴12上,曳引轮11安装在曳引机本体1上的结构采用现有技术中已公开的安装方式,在此不再具体赘述。曳引轮11包括钢带套筒2,钢带套筒2中心设置有套设在曳引轮轴12上的轴孔21,轴孔21上设置多条花键槽211,且曳引轮轴12上设置有与所述花键槽211对应啮合的凸棱,曳引轮轴12上设置有限定钢带套筒2位置的限位凸台121;钢带套筒2外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沿22,相邻的限位沿22之间设置有容纳钢带3的曳引槽23,曳引槽23与钢带3贴合面是外凸的弧形,且弧形表面设置有凹槽231,所述扁平的钢带3上设置有与凹槽231啮合的凸条321。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钢带3包括由多根钢线31排列形成的钢线排,所述钢线排外表面裹附有裹附层32,且裹附层32与曳引槽23贴合接触面设置有所述凸条321。进一步的,裹附层32是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乙丙热塑性弹性体、含氟硅橡胶、丁腈-聚氯乙烯弹性体、PVC热塑型聚烯烃或XLPE中的一种。更进一步的,凸条321的横断面是外凸的半圆形或弧形。凹槽231的横断面是内凹的半圆形或弧形。实施例一:具体的,如图1、3、4所示,轴孔21外部沿轴向上均匀设置有四条花键槽211,且曳引轮轴12上设置有与所述花键槽211对应啮合的凸棱;花键槽211与曳引轮轴12的中轴线平行,凸棱与轴孔21的中轴线平行。钢带套筒2外表面设置有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载重钢带主机的曳引轮,曳引轮(11)枢转连接在由曳引机驱动转动的曳引轮轴(12)上,其特征在于:曳引轮(11)包括钢带套筒(2),钢带套筒(2)中心设置有套设在曳引轮轴(12)上的轴孔(21),轴孔(21)上设置多条花键槽(211),且曳引轮轴(12)上设置有与所述花键槽(211)对应啮合的凸棱,曳引轮轴(12)上设置有限定钢带套筒(2)位置的限位凸台(121);钢带套筒(2)外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沿(22),相邻的限位沿(22)之间设置有容纳钢带(3)的曳引槽(23),曳引槽(23)与钢带(3)贴合面是外凸的弧形,且弧形表面设置有凹槽(231),所述钢带(3)上设置有与凹槽(231)啮合的凸条(3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载重钢带主机的曳引轮,曳引轮(11)枢转连接在由曳引机驱动转动的曳引轮轴(12)上,其特征在于:曳引轮(11)包括钢带套筒(2),钢带套筒(2)中心设置有套设在曳引轮轴(12)上的轴孔(21),轴孔(21)上设置多条花键槽(211),且曳引轮轴(12)上设置有与所述花键槽(211)对应啮合的凸棱,曳引轮轴(12)上设置有限定钢带套筒(2)位置的限位凸台(121);钢带套筒(2)外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沿(22),相邻的限位沿(22)之间设置有容纳钢带(3)的曳引槽(23),曳引槽(23)与钢带(3)贴合面是外凸的弧形,且弧形表面设置有凹槽(231),所述钢带(3)上设置有与凹槽(231)啮合的凸条(3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载重钢带主机的曳引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带(3)包括由多根钢线(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浩赵健王洪博方钱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蒙特纳利驱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