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用带平台登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3090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码头用带平台登船装置,这种码头用带平台登船装置带有一个可移动的平台,平台放在码头上,平台底部安装有万向轮,可以带着平台移动,从而方便在各种环境下使用;登船装置在吊架上设置了吊重装置,钢丝绳被吊重装置吊着,吊重装置由于重力下沉,将钢丝绳向下拉,钢丝绳在将登船梯放在甲板过程中,处于紧绷状态,此时吊重装置处于最高位;当钢丝绳出现松弛时,吊重装置下降到低位,将钢丝绳伸出的部分拉直,避免钢丝绳松弛后从滑轮上脱落,也使得登船梯可以沿长度方向上前后移动,避免被船晃动后拉坏;钢丝绳的绞车通过电机驱动,此外绞车上也带有手摇杆,当停电时,可以人工转动手摇杆控制钢丝绳的缩放。

Boarding device with platform for Whar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码头用带平台登船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码头用带平台登船装置,放置在码头上,并可以推动,用于让人登上船只。
技术介绍
当代船舶一般都携带有登船装置,最常见的登船装置就是舷梯和跳板梯。这些登船梯装置方在甲板上且规格较大,部分登船梯布置紧凑,不利于船员走动。普通登船梯一般固定在船舶甲板或船舷侧,对于停靠码头超出登船梯使用要求时,登船梯则无法使用,因此船舶设计登船梯时具有一定的码头选择性;此外,原先的登船梯固定后无法移动,一旦海面出现较大波浪,船只随浪花产生不规则的晃动,而此时登船梯一头固定在船上,另一头着地,码头梯无法随船随动,很容易扯坏,影响正常使用。另外普通登船梯需要人力或通过其他动力装置就位于船上固定装置上,并限制登船梯自由活动,安装使用均不便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在各种环境下使用,能避免登船装置损坏,并且可以在失电状态下使用的码头用带平台登船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码头用带平台登船装置,它包括一个可移动的平台,平台放在码头上,并且平台底部安装有万向轮,所述平台的前端设置有斜梯,所述平台的后端设置有登船梯来搭接码头和船只,所述平台上还设置有吊架和绞车,所述绞车上缠绕有钢丝绳,绞车上的钢丝绳放出后,先穿过竖直支架一侧的中部滑轮组和顶部滑轮组,随后穿过登船梯左右两侧支架的滑轮组上,最后穿到竖直支架另一侧的顶部滑轮组和中部滑轮组,钢丝绳的末端固定在竖直支架的吊架耳板上。所述吊架呈门柱型,其两侧为竖直支架,两支架顶部通过加强支架连接,两个竖直支架上均设置有多个导向滑轮,钢丝绳先从下往上穿过一个竖直支架的导向滑轮后,再伸到另一个竖直支架上,从上到下穿过该竖直支架的导向滑轮后,再向上绕过加强支架,最后固定在登船梯上。所述吊架的竖直支架由矩形管制成,该矩形管内侧固定有滚轮轨道,该滚轮轨道上放置有一个吊重装置,该吊重装置可以沿滚轮轨道上下滑动,吊重装置上安装有滑轮,钢丝绳绕过吊重装置顶部的滑轮后带着吊重装置上下滑动。所述吊重装置由上下两段组成,其中上段安装有多个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下段为一个实心的配重块,钢丝绳绕过竖直支架一侧的导向滑轮,再绕过吊重装置上部的滑轮组、竖直支架另一侧的导向滑轮,最后钢丝绳的末端与竖直支架另一侧的固定耳板固定。所述吊重装置的上段和下段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并且配重块的底部还设置有防撞垫。所述绞车通过电机驱动,绞车上也带有手摇杆。平台和斜梯的顶部均设有平台栏杆。登船梯的末端铰接有支脚。本技术码头用带平台登船装置具有以下优点:这种码头用带平台登船装置带有一个可移动的平台,平台放在码头上,平台底部安装有万向轮,可以带着平台移动,从而方便在各种环境下使用;登船装置在吊架上设置了吊重装置,钢丝绳被吊重装置吊着,吊重装置由于重力下沉,将钢丝绳向下拉,钢丝绳在将登船梯放在甲板过程中,处于紧绷状态,此时吊重装置处于最高位;当钢丝绳出现松弛时,吊重装置下降到低位,将钢丝绳伸出的部分拉直,避免钢丝绳松弛后从滑轮上脱落,也使得登船梯可以沿长度方向上前后移动,避免被船晃动后拉坏;钢丝绳的绞车通过电机驱动,此外绞车上也带有手摇杆,当停电时,可以人工转动手摇杆控制钢丝绳的缩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码头用带平台登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吊架的主视图。图3为图1中吊架的侧视图。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图5为图3中吊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平台1、万向轮2、斜梯3、平台栏杆4、登船梯5、支脚6、吊架7、竖直支架7.1、加强支架7.2、绞车8、钢丝绳9、导向滑轮10、矩形管11、滚轮轨道12、吊重装置13、滑轮组13.1、配重块13.2、螺栓13.3、防撞垫13.4。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图5,本技术涉及一种码头用带平台登船装置,它包括一个可移动的平台1,平台1放在码头上,并且平台1底部安装有万向轮2,可以带着平台1移动,所述平台1的前端设置有斜梯3,用于让人登上平台1顶部,并且平台1和斜梯3的顶部均设有平台栏杆4,起到防护和扶手的作用,所述平台1的后端设置有登船梯5,登船梯5用于连接码头和船只,并且登船梯5的末端铰接有支脚6,当船只靠岸后,支脚6与甲板上的固定装置软连接,从而将登船装置和船只连接。所述平台1上还设置有吊架7和绞车8,吊架7呈门柱型,其两侧为竖直支架7.1,两支架顶部通过加强支架7.2连接,两个竖直支架上均设置有多个导向滑轮10,导向滑轮10包括顶部滑轮组和中部滑轮组,所述绞车8上缠绕有钢丝绳9,绞车8上的钢丝绳9放出后,先穿过竖直支架7.1一侧的中部滑轮组和顶部滑轮组,随后穿过登船梯5左右两侧支架的滑轮组上,最后穿到竖直支架7.1另一侧的顶部滑轮组和中部滑轮组,钢丝绳9的末端固定在竖直支架的吊架耳板上,所述绞车8通过电机驱动,此外绞车8上也带有手摇杆,当停电时,可以人工转动手摇杆控制钢丝绳9的缩放,从而带动登船梯5升起或放下。所述吊架7的竖直支架7.1由矩形管11制成,该矩形管11内侧固定有滚轮轨道12,该滚轮轨道12上放置有一个吊重装置13,该吊重装置13可以沿滚轮轨道12上下滑动,所述吊重装置13由上下两段组成,其中上段安装有多个滑轮组成的滑轮组13.1,下段为一个实心的配重块13.2,上段和下段之间通过螺栓13.3连接固定,并且配重块13.2的底部还设置有防撞垫13.4,避免吊重装置13碰坏。钢丝绳9绕过竖直支架7.1一侧的导向滑轮10,再绕过吊重装置13上部的滑轮组13.1、竖直支架7.1另一侧的导向滑轮10,最后钢丝绳9的末端与竖直支架7.1另一侧的固定耳板固定。当钢丝绳9将登船梯5放到船只甲板上时,钢丝绳9处于拉紧状态,而当登船梯5随着船只晃动时,钢丝绳9会被带着拉长并处于松弛状态,此时钢丝绳9容易在滑轮上松开甚至脱落滑轮,存在着安全隐患。而吊重装置13的设计正是对钢丝绳9的伸缩起到了缓冲作用。钢丝绳9被吊重装置13吊着,吊重装置13由于重力下沉,将钢丝绳9向下拉,钢丝绳9在将登船梯5放在甲板过程中,处于紧绷状态,此时吊重装置13处于最高位;当钢丝绳9出现松弛时,吊重装置13下降到低位,将钢丝绳9伸出的部分拉直,避免钢丝绳9松弛后从滑轮上脱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码头用带平台登船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可移动的平台,平台放在码头上,并且平台底部安装有万向轮,所述平台的前端设置有斜梯,所述平台的后端设置有登船梯来搭接码头和船只,所述平台上还设置有吊架和绞车,所述绞车上缠绕有钢丝绳,绞车上的钢丝绳放出后,先穿过竖直支架一侧的中部滑轮组和顶部滑轮组,随后穿过登船梯左右两侧支架的滑轮组上,最后穿到竖直支架另一侧的顶部滑轮组和中部滑轮组,钢丝绳的末端固定在竖直支架的吊架耳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码头用带平台登船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可移动的平台,平台放在码头上,并且平台底部安装有万向轮,所述平台的前端设置有斜梯,所述平台的后端设置有登船梯来搭接码头和船只,所述平台上还设置有吊架和绞车,所述绞车上缠绕有钢丝绳,绞车上的钢丝绳放出后,先穿过竖直支架一侧的中部滑轮组和顶部滑轮组,随后穿过登船梯左右两侧支架的滑轮组上,最后穿到竖直支架另一侧的顶部滑轮组和中部滑轮组,钢丝绳的末端固定在竖直支架的吊架耳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码头用带平台登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架呈门柱型,其两侧为竖直支架,两支架顶部通过加强支架连接,两个竖直支架上均设置有多个导向滑轮,钢丝绳先从下往上穿过一个竖直支架的导向滑轮后,再伸到另一个竖直支架上,从上到下穿过该竖直支架的导向滑轮后,再向上绕过加强支架,最后固定在登船梯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码头用带平台登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架的竖直支架由矩形管制成,该矩形管内侧固定有滚轮轨道,该滚轮轨道上放置有一个吊重装置,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满忠姚君缪洪娟丁菊容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黄山船舶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