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香味印花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2987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香味印花面料,依次包括印花层、遮光膜和遮光层,所述遮光膜设在印花层与遮光层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抗菌除臭纱线,由于其中的银纤维和甲壳素纤维均具备极好的抗菌杀菌效果,能够通过银纤维和甲壳素纤维对面料本身的细菌进行灭杀,同时灭杀细菌后能够减少细菌产生的臭味,由于抗菌除臭纱线中的竹炭纤维和超细碳纤维都具有超强的吸附能力和抑菌能力,能够将臭气进行吸附过滤,同时芳香剂释放香味,对面料本身的气味进行遮盖,通过设置遮光膜和遮光层,能够增加本面料的厚度,同时由于两者的颜色较深,能够对光线进行吸收,减少本面料受到光照而被透视的情况出现。

A kind of fragrance printing fabr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香味印花面料
本技术涉及一种香味印花面料,属于纺织品

技术介绍
随着纺织印染工业的发展,新式工艺逐渐取代了传统工艺,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面料的质量有所提升,印花的形式也更加多样化,印花布因花纹精美和样式繁多而被人们所喜爱,也常常被运用到窗帘布上,但是目前的印花面料过于轻薄,在光照下极易透视,且其长时间使用后容易产生难以遮盖的臭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不易透视的香味印花面料。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香味印花面料,依次包括印花层、遮光膜和遮光层,所述遮光膜设在印花层与遮光层之间,所述印花层内部粘固有芳香剂,所述芳香剂由多个微型胶囊组成,所述微型胶囊内含有香剂液体,所述印花层由经线和纬线编织而成,所述经线和纬线均为抗菌除臭纱线,所述抗菌除臭纱线包括银纤维、甲壳素纤维、竹炭纤维和超细碳纤维,所述银纤维和甲壳素纤维相互螺旋缠绕,所述竹炭纤维和超细碳纤维相互交织缠绕包裹位于中心的银纤维和甲壳素纤维,所述遮光层由低弹黑丝和麻纤维经纬编织而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遮光膜的表面设有黑胶涂层。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遮光膜通过PU胶与印花层、遮光层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抗菌除臭纱线的外侧缠绕有外芯,所述外芯由棉纤维组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外芯的外壁粘合有若干芳香型微胶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芳香型微胶囊为球形或椭圆形颗粒,所述芳香型微胶囊的直径为20~40μ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抗菌除臭纱线,由于其中的银纤维和甲壳素纤维均具备极好的抗菌杀菌效果,能够当本面料被长时间使用时,能够通过银纤维和甲壳素纤维对面料本身的细菌进行灭杀,同时灭杀细菌后能够减少细菌产生的臭味,由于抗菌除臭纱线中的竹炭纤维和超细碳纤维都具有超强的吸附能力和抑菌能力,能够将臭气进行吸附过滤,有效的除去臭气,并能够抑制细菌的增长,起到良好的抗菌除臭效果,同时芳香剂释放香味,留香持久,对面料本身的气味进行遮盖,并使本面料能够散发令人愉悦的香味,通过设置遮光膜和遮光层,能够增加本面料的厚度,同时由于两者的颜色较深,能够对光线进行吸收,减少本面料受到光照而被透视的情况出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香味印花面料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香味印花面料中印花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香味印花面料中抗菌除臭纱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香味印花面料中遮光层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印花层;2、遮光膜;3、遮光层;4、微型胶囊;5、经线;6、纬线;7、抗菌除臭纱线;8、银纤维;9、甲壳素纤维;10、竹炭纤维;11、超细碳纤维;12、芳香型微胶囊;13、低弹黑丝;14、麻纤维;15、外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一种香味印花面料,依次包括印花层1、遮光膜2和遮光层3,遮光膜2设在印花层1与遮光层3之间,遮光膜2通过PU胶与印花层1、遮光层3连接,印花层1内部粘固有芳香剂,芳香剂由多个微型胶囊4组成,微型胶囊4内含有香剂液体,印花层1由经线5和纬线6编织而成,经线5和纬线6均为抗菌除臭纱线7,抗菌除臭纱线7包括银纤维8、甲壳素纤维9、竹炭纤维10和超细碳纤维11,银纤维8和甲壳素纤维9相互螺旋缠绕,竹炭纤维10和超细碳纤维11相互交织缠绕包裹位于中心的银纤维8和甲壳素纤维9,遮光层3由低弹黑丝13和麻纤维14经纬编织而成。通过设置抗菌除臭纱线7,由于其中的银纤维8和甲壳素纤维9均具备极好的抗菌杀菌效果,能够当本面料被长时间使后,通过银纤维8和甲壳素纤维9对面料本身的细菌进行灭杀,同时灭杀细菌后能够减少细菌产生的臭味,银纤维8具备防霉除臭的功能,由于细菌滋生会让面料产生臭味,而银纤维8表面的银离子能迅速将阿摩尼亚及变质的蛋白质吸附其上而降低或消除臭味,由于抗菌除臭纱线7中的竹炭纤维10和超细碳纤维11都具有超强的吸附能力和抑菌能力,能够将臭气进行吸附过滤,有效的除去臭气,并能够抑制细菌的增长,起到良好的抗菌除臭效果,同时芳香剂释放香味,留香持久,对面料本身的气味进行遮盖,并使本面料能够散发令人愉悦的香味,通过设置遮光膜2和遮光层3,能够增加本面料的厚度,同时由于两者的颜色较深,低弹黑丝13能够对光线进行吸收,麻纤维14对光线有较好的阻挡效果,两者经纬编织得较为密集,使得面料保持在较低的透光率,从而使得本面料不易被光线照透,减少本面料受到光照而被透视的情况出现。遮光膜2的表面设有黑胶涂层。通过设置黑胶涂层,能够增加遮光膜2的颜色深度,并且减少光线透过,从而加强本面料的遮光效果,防止本面料被光线照透。抗菌除臭纱线7的外侧缠绕有外芯15,外芯15由棉纤维组成。通过设置外芯15,能够对抗菌除臭纱线7起到一定的保护效果,避免其发生破损。外芯15的外壁粘合有若干芳香型微胶囊12,芳香型微胶囊12为球形或椭圆形颗粒,芳香型微胶囊12的直径为20~40μm。芳香型微胶囊12是采用特殊工艺将芳香剂包容在高分子膜内形成微胶囊,然后用适当的载体(粘合剂)通过浸渍或喷雾的方法将微胶囊附着到棉纤维上(本技术具体为附着到外芯15的外壁),经过热定型或烘焙使之固着在棉纤维表面,由于采用微胶囊技术,包覆在高分子胶囊内的芳香剂会缓慢地释放,延长了使用寿命,同时由棉纤维组成的外芯15为螺旋捻合结构,芳香型微胶囊12在浸渍或喷雾过程中可渗入到外芯15的夹缝中,既降低了其附着的难度,又能进一步延长其使用寿命,使得本面料能够释放出一定的香味,避免面料在长时间使用后出现臭味,保证了人们的使用体验度。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香味印花面料,依次包括印花层(1)、遮光膜(2)和遮光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膜(2)设在印花层(1)与遮光层(3)之间,所述印花层(1)内部粘固有芳香剂,所述芳香剂由多个微型胶囊(4)组成,所述微型胶囊(4)内含有香剂液体,所述印花层(1)由经线(5)和纬线(6)编织而成,所述经线(5)和纬线(6)均为抗菌除臭纱线(7),所述抗菌除臭纱线(7)包括银纤维(8)、甲壳素纤维(9)、竹炭纤维(10)和超细碳纤维(11),所述银纤维(8)和甲壳素纤维(9)相互螺旋缠绕,所述竹炭纤维(10)和超细碳纤维(11)相互交织缠绕包裹位于中心的银纤维(8)和甲壳素纤维(9),所述遮光层(3)由低弹黑丝(13)和麻纤维(14)经纬编织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香味印花面料,依次包括印花层(1)、遮光膜(2)和遮光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膜(2)设在印花层(1)与遮光层(3)之间,所述印花层(1)内部粘固有芳香剂,所述芳香剂由多个微型胶囊(4)组成,所述微型胶囊(4)内含有香剂液体,所述印花层(1)由经线(5)和纬线(6)编织而成,所述经线(5)和纬线(6)均为抗菌除臭纱线(7),所述抗菌除臭纱线(7)包括银纤维(8)、甲壳素纤维(9)、竹炭纤维(10)和超细碳纤维(11),所述银纤维(8)和甲壳素纤维(9)相互螺旋缠绕,所述竹炭纤维(10)和超细碳纤维(11)相互交织缠绕包裹位于中心的银纤维(8)和甲壳素纤维(9),所述遮光层(3)由低弹黑丝(13)和麻纤维(14)经纬编织而成。


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枫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斑玛花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