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式可调高度并预防足下垂的下肢抬高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24902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充气式可调高度并预防足下垂的下肢抬高垫包括上气垫和下气垫,所述上气垫包括承托小腿的承托槽和承托大腿的上斜面,所述下气垫包括气嘴和下斜面,所述上斜面与所述下斜面共面;所述下气垫可以通过所述气嘴充气或排出内部气体;所述下气垫充气时,所述充气式可调高度并预防足下垂的下肢抬高垫高度升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气垫式结构,垫体轻便,易于携带和移动;且下肢接触的上气垫通过充气式结构,能够有效增加垫体的柔软度,防止垫体材质过硬导致下肢压疮的问题;同时,所述下气垫充气用于用户调节垫体的整体高度,便于使用者在不同病情环境下调节垫体高度支撑下肢,扩大所述充气式可调高度并预防足下垂的下肢抬高垫的使用范围,提升用户体验。

A kind of lower limb raising pad with inflatable adjustable height and preventing foot droop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气式可调高度并预防足下垂的下肢抬高垫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充气式可调高度并预防足下垂的下肢抬高垫。
技术介绍
在下肢外伤、胫腓骨股这、足骨折及下肢肿胀等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为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轻下肢肿胀和病人痛苦,抬高下肢是治疗中时常采用的护理方法之一,且根据治疗要求,需要将下肢抬高。然而现有的下肢抬高垫采用的材质多为一体材质,内部通过填充棉花或泡沫塑料以达到支撑抬高下肢的作用。患者下肢久置容易在下肢下面与垫体接触处产生大面积压痕,处理不当会导致下肢压疮,加重患者病情与痛苦。当患者腿部肿胀程度严重,需要提高腿部的高度以增加血液回流,减缓下肢肿胀。而目前的下肢抬高垫无法调节垫体高度,无法调节患者腿部抬高的距离,使用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患者易导致压疮、垫体高度无法调节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能够减少垫体硬度且可以调节垫体高度的充气式可调高度并预防足下垂的下肢抬高垫。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充气式可调高度并预防足下垂的下肢抬高垫,包括上气垫和下气垫,所述上气垫包括承托小腿的承托槽和承托大腿的上斜面,所述下气垫包括下气嘴和下斜面,所述上斜面与所述下斜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下气垫可以通过所述下气嘴充气或排出内部气体;所述下气垫充气时,所述充气式可调高度并预防足下垂的下肢抬高垫高度升高。进一步的,所述上气垫包括上气嘴,所述上气垫通过所述上气嘴进行充气和排气。进一步的,包括延长气垫,所述延长气垫包括延长槽,所述延长气垫可以安装在所述上气垫和所述下气垫一端,所述延长气垫安装在所述上气垫和所述下气垫一端时,所述延长槽接于所述承托槽一侧。进一步的,包括挡板,所述挡板安装在所述上气垫或所述延长气垫一端。进一步的,包括外罩,所述外罩包裹在所述上气垫、所述下气垫和所述延长气垫外部。进一步的,所述上气垫高度为8至12厘米,所述下气垫内部充满气体时高度为3至7厘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采用气垫式结构,垫体轻便,易于携带和移动;本技术中与下肢接触的上气垫通过充气式结构,能够有效增加垫体的柔软度,防止垫体材质过硬导致下肢压疮的问题;同时,所述下气垫充气用于用户调节垫体的整体高度,便于使用者在不同病情环境下调节垫体高度支撑下肢,并能够起到预防足下垂病变,扩大所述充气式可调高度并预防足下垂的下肢抬高垫的使用范围,提升用户体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未安装延长气垫且罩设外罩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加清楚、完整的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考图1和图2,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充气式可调高度并预防足下垂的下肢抬高垫包括上气垫1和下气垫2,所述上气垫1包括承托小腿的承托槽10和承托大腿的上斜面11,所述下气垫2包括下气嘴20和下斜面21,所述上斜面11与所述下斜面21共面;所述下气垫2可以通过所述下气嘴20充气或排出内部气体;所述下气垫2充气时,所述充气式可调高度并预防足下垂的下肢抬高垫高度升高。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通过上气垫1支撑的方式以支撑下肢,气垫中仅通过充气的方式对肢体支撑,能够减少所述充气式可调高度并预防足下垂的下肢抬高垫的垫体硬度,避免压痕及压疮形成。同时,本技术中的下气垫2主要应用于调节垫体整体高度,下气垫2中不充气时,垫体高度即为上气垫1高度。当需要调高垫体高度时,通过下气嘴20向下气垫2内充入空气,使下气垫2高度升高;需要降低垫体高度时,通过下气嘴20放出下气垫2内气体即可。调节方式简便,便于使用者根据不同的病情条件对垫体高度进行调节。所述上气垫1包括上气嘴12,所述上气垫通过所述上气嘴12进行充气或排气。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通过上气嘴12对上气垫内的气压进行改变,进而调节所述上气垫1的整体柔软度。当患者使用过程中,感觉上气垫1柔软度不舒适时,可以打开上气嘴12,排出部分上气垫1内的气体,减少上气垫1内气体气压以增加上气垫1的柔软度。也可以通过上气嘴1对上气垫1内部充气。在上述实施例中,上气嘴12和下气嘴20均位于气垫前端,距离使用者的手部距离更近,便于使用者对气嘴进行操作。所述上气垫1高度为8至12厘米,所述下气垫2内部充满气体时高度为3至7厘米。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通过上气垫1和下气垫2的高度叠加以达到支撑下肢的作用,病人无法活动下肢时,需要保持下肢距离心脏的高度在10厘米至15厘米之间,本技术中的上气垫1的高度具体可以为10厘米,下气垫2充满气体时高度具体可以为5厘米。所述充气式可调高度并预防足下垂的下肢抬高垫包括延长气垫3,所述延长气垫3包括延长槽30,所述延长气垫3可以安装在所述上气垫1及所述下气垫2一端,所述延长气垫3安装在所述上气垫1及下气垫2一端时,所述延长槽30接于所述承托槽10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当患者肢体长于上气垫1的长度时,可以在上气垫1的后端安装延长气垫3以承托患者下肢,扩大所述充气式可调高度并预防足下垂的下肢抬高垫适用范围。在其它实施例中,本技术中的延长气垫3也可以额外设置气嘴以调节延长气垫3的硬度与延长气垫3的高度。延长气垫3既可以采取一体式结构,也可以采取双层气垫的方式,使延长气垫3随上气垫1和下气垫2更改垫体高度,防止延长气垫3与上气垫1之间产生高度差,影响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所述充气式可调高度并预防足下垂的下肢抬高垫包括挡板4,所述挡板4安装在所述上气垫1或所述延长气垫3一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板4为充气结构,所述充气式可调高度并预防足下垂的下肢抬高垫可以在上气垫1或延长气垫3的末端安装挡板4以支撑患者脚部,防止脚面倾斜或下垂造成患者不适。所述充气式可调高度并预防足下垂的下肢抬高垫包括外罩5,所述外罩5包裹在所述上气垫1、所述下气垫2和所述延长气垫3外部。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外面罩设外罩5,外罩5能够保证患者肢体与垫体接触面的透气性与舒适性,防止上气垫1与患者下肢长期接触造成患者下肢出汗引起不适。外罩5可以采用棉制外罩5以保证患者的舒适度,同时确保外罩5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当然,本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基于本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任何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气式可调高度并预防足下垂的下肢抬高垫,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气垫和下气垫,所述上气垫包括承托小腿的承托槽和承托大腿的上斜面,所述下气垫包括下气嘴和下斜面,所述上斜面与所述下斜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下气垫可以通过所述下气嘴充气或排出内部气体;所述下气垫充气时,所述充气式可调高度并预防足下垂的下肢抬高垫高度升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气式可调高度并预防足下垂的下肢抬高垫,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气垫和下气垫,所述上气垫包括承托小腿的承托槽和承托大腿的上斜面,所述下气垫包括下气嘴和下斜面,所述上斜面与所述下斜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下气垫可以通过所述下气嘴充气或排出内部气体;所述下气垫充气时,所述充气式可调高度并预防足下垂的下肢抬高垫高度升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式可调高度并预防足下垂的下肢抬高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气垫包括上气嘴,所述上气垫通过所述上气嘴进行充气和排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式可调高度并预防足下垂的下肢抬高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延长气垫,所述延长气垫包括延长槽,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蓝柳红牟希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