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有防污覆盖膜的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2159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在作为防污对象的表面形成有防污覆盖膜,上述防污覆盖膜至少由纳米颗粒构成,上述防污覆盖膜的表面具有算术平均粗糙度Ra在2.5~100nm的范围内的凹凸。由此,能够提供至少能够有效地抑制或防止干性污垢的附着的热交换器。

Heat exchanger with antifouling fil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形成有防污覆盖膜的热交换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形成有防污覆盖膜的热交换器。尤其涉及能够有效地抑制或防止干性污垢的附着的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制冷循环广泛用于空气调节装置(空气调节器)、冷藏库、冷冻展示柜、自动销售机等各种的冷冻机的领域。制冷循环为了从低温热源进行吸热向高温热源排热而具有热交换器。各种物质作为“污垢”容易附着于该热交换器。例如,空气调节装置为了利用热交换器对所吸引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空气中所包含的各种的物质作为“污垢”容易附着于热交换器。如果这样的污垢附着于热交换器,则不仅热交换器的性能降低,而且有可能因霉菌或细菌等微生物繁殖而产生卫生上的问题。于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为了抑制在空气调节机的热交换器上附着亲水性的污垢和亲油性(疏水性)的污垢两者,包含具有15nm以下的平均粒径的二氧化硅超微小颗粒和氟树脂颗粒,将它们以规定的质量比配合的涂层组成物。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8/087877号
技术实现思路
如专利文献1所示,作为附着于物品的污垢,存在亲水性的污垢(湿的污垢)和亲油性的污垢(油性污垢)。这些污垢都是以水或者油等“液体”为介质(溶剂或者分散剂等)的“湿性”污垢。附着于物品的污垢不仅具有这种“湿性”污垢的方面,而且也具有尘埃等“干性”污垢的方面。在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中,仅基于“湿性”方面探讨了附着于物品的污垢的抑制,所以难以充分防止或者抑制干性污垢的附着。本专利技术者们深刻探讨的结果,关于“干性”污垢,最好区分为比重相对较大且硬的污垢和比重相对较小且软的污垢这两种来进行探讨。为了说明的方便,将前者的“干性”污垢称为“大比重硬直型”,将后者的“干性”污垢称为“小比重柔软型”。不论是作为亲油性的污垢的碳还是作为亲水性的污垢的粉尘,视作“干性”污垢时都是“大比重硬直型”的污垢。在此,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亲油性(疏水性)的污垢例示了油烟、香烟的烟油子、碳等,作为亲水性的污垢例示了粉尘。而且,专利文献1的实施例中,作为该“亲水性的污垢”的“粉尘”,列举了关东壤土粉尘和炭黑,利用空气将上述粉尘吹附到涂层膜来评价其附着性。即,在专利文献1中,将“大比重硬直型”的“干性”污垢视作“亲水性的污垢”来评价其附着性,所以可以判断为在该专利文献1中,对于“大比重硬直型”的“干性”污垢并没有作出充分的评价。另一方面,作为“小比重柔软型”的污垢例如,可列举线屑或棉尘那样的纤维类尘埃、或者小麦粉、生淀粉那样的食品粉末类尘埃。在专利文献1中,对于这种“小比重柔软型”的“干性”污垢没有任何评价。因此,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涂层组成物中,对“干性”污垢的防止未做充分研讨。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至少有效抑制或防止干性污垢的附着的热交换器。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其在作为防污对象的表面形成有防污覆盖膜,上述防污覆盖膜至少由纳米颗粒构成,上述防污覆盖膜的表面具有算术平均粗糙度Ra在2.5~100nm的范围内的凹凸。根据上述结构,在作为热交换器的防污对象的表面形成由纳米颗粒构成的具有微细的表面凹凸的防污覆盖膜。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或者防止干性污垢附着于热交换器的表面。在本专利技术中,根据以上的结构,起到能够提供能够至少有效抑制或防止干性污垢的附着的热交换器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一例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的结构的示意性的截面图。图2是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一例的板层叠型热交换器的结构的示意性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在作为防污对象的表面形成有防污覆盖膜热交换器,上述防污覆盖膜至少由纳米颗粒构成,上述防污覆盖膜的表面具有算术平均粗糙度Ra在2.5~100nm的范围内的凹凸。根据上述结构,在作为热交换器的防污对象的表面形成由纳米颗粒构成的具有微细的表面凹凸的防污覆盖膜。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或者防止干性污垢附着于热交换器的表面。在上述结构的热交换器中,上述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可以在5~100nm的范围内。根据上述结构,当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在上述的范围内时,能够更好地实现微细的表面凹凸。另外,在上述结构的热交换器中,上述纳米颗粒可以是选自金属纳米颗粒、无机氧化物纳米颗粒、无机氮化物纳米颗粒、无机硫族化物纳米颗粒、(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纳米颗粒、氟树脂纳米颗粒的至少一种。根据上述结构,纳米颗粒为由上述组的至少任一材质构成的颗粒,能够形成良好的防污覆盖膜。另外,在上述结构的热交换器中,上述防污覆盖膜的膜厚可以为500nm以下。根据上述结构,能够良好地减轻防污覆盖膜的带电性,能够良好抑制或者防止干性污垢的附着。另外,在上述结构的热交换器中,上述防污覆盖膜除了上述纳米颗粒之外,还可以包含至少由与上述纳米颗粒具有亲和性的材料构成的粘接成分。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提高防污覆盖膜的强度或者耐久性,并且容易维持表面的微细的凹凸,能够提高抑制或防止干性污垢的附着的效果。另外,在上述结构的热交换器中,将由有机类的模拟尘埃和无机类的模拟尘埃混合而成的混合模拟尘埃撒上晃落之后,对由光学显微镜拍摄的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将由此计算出的残留的上述混合模拟尘埃的面积比率作为尘埃附着面积,将上述防污覆盖膜上的尘埃附着面积相对于没有形成上述防污覆盖膜的上述表面上的尘埃附着面积的比率作为尘埃附着率时,上述防污覆盖膜的尘埃附着率可以为15%以下。根据上述结构,防污覆盖膜的尘埃附着率在15%以下,所以能够尤其良好地抑制或者避免干性污垢的附着。另外,在上述结构的热交换器中,上述防污覆盖膜的表面电阻率可以为1013Ω/□以下。根据上述结构,能够良好地减轻防污覆盖膜的带电性,能够良好抑制或者防止干性污垢的附着。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代表的结构例进行具体说明。[防污覆盖膜]形成于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的防污覆盖膜至少由纳米颗粒构成,具有其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在2.5~100nm的范围内的凹凸的膜。构成防污覆盖膜的纳米颗粒无特别限定,但是,代表性地能够列举金属纳米颗粒、无机氧化物纳米颗粒、无机氮化物纳米颗粒、无机硫族化物纳米颗粒(除了无机氧化物纳米颗粒)、(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纳米颗粒、氟树脂纳米颗粒等。具体而言,例如,作为金属纳米颗粒能够列举金(Au)、银(Ag)、铜(Cu)、铁铂(FePt)等周期表第11族元素或其合金;镍(Ni,第10族元素)、锡(Sn,第14族元素)等周期表第11族元素以外的镀敷用金属元素等。另外,作为无机氧化物纳米颗粒能够列举二氧化硅(氧化硅、SiO2)、氧化钇(Y2O3)、钛酸钡(BaTiO3)、锑掺杂氧化锡(ATO)、氧化钛(TiO2)、氧化铟(In2O3)等。作为无机氮化物纳米颗粒能够列举氮化镓(GaN)等。作为无机硫族化物纳米颗粒能够列举硒化镉(CdSe)等。作为(甲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交换器,其在作为防污对象的表面形成有防污覆盖膜,所述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n所述防污覆盖膜至少由纳米颗粒构成,所述防污覆盖膜的表面具有算术平均粗糙度Ra在2.5~100nm的范围内的凹凸。/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606 JP 2017-1115781.一种热交换器,其在作为防污对象的表面形成有防污覆盖膜,所述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防污覆盖膜至少由纳米颗粒构成,所述防污覆盖膜的表面具有算术平均粗糙度Ra在2.5~100nm的范围内的凹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在5~100nm的范围内。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纳米颗粒是选自金属纳米颗粒、无机氧化物纳米颗粒、无机氮化物纳米颗粒、无机硫族化物纳米颗粒、(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纳米颗粒、氟树脂纳米颗粒的至少一种。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污覆盖膜的膜厚为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中洋辅久保次雄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