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套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82106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4:35
包括正式接合工序,在正式接合工序中,将包括搅拌销(F2)的旋转工具(F)的仅搅拌销(F2)从密封件(3)的正面(3b)插入至第一重合部(H1),在使旋转工具(F)与套主体(2)及密封件(3)接触的状态下,使旋转工具(F)一边沿着第一重合部(H1)移动,一边绕凹部(13)旋转一圈,以通过摩擦搅拌进行正式接合。在正式接合工序中,使用在搅拌销(F2)的前端部包括平坦面(F4)和突起部(F5)的旋转工具(F),其中,平坦面(F4)相对于该搅拌销(F2)的转轴垂直,突起部(F5)从该平坦面(F4)突出,使平坦面(F4)与仅密封件(3)接触,并且使突起部(F5)的前端插入得比第一重合部(H1)更深,以对第一重合部(H1)进行接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液冷套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冷套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作为以往的液冷套的制造方法,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摩擦搅拌接合将金属制的构成构件彼此接合的技术。在以往的液冷套的制造方法中,准备套主体和密封件,并对使套主体和密封件重合而形成的重合部进行摩擦搅拌接合,其中,上述套主体具有底部和从上述底部的周缘立起设置的框状的周壁部,上述密封件对套主体的凹部进行密封。在接合工序中,将旋转的旋转工具从密封件的正面插入,以进行摩擦搅拌接合。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0-13726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此外,期望更可靠地对套主体与密封件的重合部进行接合。从这种观点出发,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更可靠地对套主体与密封件的重合部进行接合的液冷套的制造方法。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液冷套的制造方法,所述液冷套由套主体和密封件构成,并供热输送流体在由所述套主体和所述密封件形成的中空部中流动,其中,所述套主体具有底部和框状的周壁部,所述周壁部从所述底部的周缘立起设置,所述密封件对所述套主体的凹部进行密封,其特征是,所述液冷套的制造方法包括:重合工序,在所述重合工序中,将所述密封件载置于所述周壁部的端面,并使所述端面与所述密封件的背面重合,以形成第一重合部;以及正式接合工序,在所述正式接合工序中,将包括搅拌销的旋转工具的仅所述搅拌销从所述密封件的正面插入至所述第一重合部,在使所述旋转工具与所述套主体及所述密封件接触的状态下,使所述旋转工具一边沿着所述第一重合部移动,一边绕所述凹部旋转一周,以通过摩擦搅拌进行正式接合,在所述正式接合工序中,使用在所述搅拌销的前端部包括平坦面和突起部的所述旋转工具,其中,所述平坦面相对于所述搅拌销的转轴垂直,所述突起部从所述平坦面突出,使所述平坦面与仅所述密封件接触,并且使所述突起部的前端插入得比所述第一重合部更深,以对所述第一重合部进行接合。根据本专利技术,沿着突起部被摩擦搅拌而在突起部卷起来的塑性流动材料被平坦面按压。由此,能更可靠地对突起部周围进行摩擦搅拌,并且第一重合部的氧化覆膜被可靠地截断。由此,能提高第一重合部的接合强度。此外,通过设定为使仅突起部插入得比第一重合部更深,与使平坦面插入得比第一重合部更深的情况相比,能减小因摩擦搅拌产生的塑性化区域的宽度。由此,能防止塑性流动材料向套主体的凹部流出。此外,较为理想的是,在套主体的底部和所述密封件的背面中的任意一方形成有与任意另一方抵接的支承部。根据本专利技术,能通过支承部来增大液冷套的强度。另外,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套主体具有支承部,所述支承部从所述底部立起,并与所述密封件的背面抵接,在所述正式接合工序中,除了对所述第一重合部进行摩擦搅拌接合之外,还对所述密封件的背面与所述支承部的端面重合而成的第二重合部进行摩擦搅拌接合。根据本专利技术,还对第二重合部进行摩擦搅拌接合,从而能进一步提高套主体与密封件的接合强度。在此基础上,较为理想的是,在所述正式接合工序中,使所述平坦面与仅所述密封件接触,并且使所述突起部的前端插入得比所述第二重合部更深,以对所述第二重合部进行接合。根据本专利技术,沿着突起部被摩擦搅拌而在突起部卷起来的塑性流动材料被平坦面按压。由此,能更可靠地对突起部周围进行摩擦搅拌,并且第二重合部的氧化覆膜被可靠地截断。由此,能提高第二重合部的接合强度。此外,通过设定为使仅突起部插入得比第二重合部更深,与使平坦面插入得比第二重合部更深的情况相比,能减小因摩擦搅拌产生的塑性化区域的宽度。由此,能防止塑性流动材料向套主体的凹部流出。此外,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支承部从所述周壁部连续地形成,在所述正式接合工序中,对所述第一重合部和所述第二重合部连续地进行摩擦搅拌接合。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对第一重合部和第二重合部连续地进行摩擦搅拌接合,因此,能制造耐变形性高的液冷套,并且能够缩短制造周期。另外,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支承部形成为从所述周壁部的一方的壁部连续,并且使所述一方的壁部与相对的另一方的壁部分开,在所述正式接合工序中,将所述旋转工具插入至所述密封件的正面中的、与所述支承部对应的位置处,对所述第一重合部和所述第二重合部连续地进行摩擦搅拌接合,并且在形成于所述第一重合部的塑性化区域的外侧将所述旋转工具从所述密封件中拔出。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对第一重合部和第二重合部连续地进行摩擦搅拌接合,因此,能制造耐变形性高的液冷套,并且能够缩短制造周期。此外,在使旋转工具移动至塑性化区域的内侧时,金属材料有可能从由周壁部和密封件构成的第一重合部和第二重合部中流出,但通过使旋转工具移动至塑性化区域的外侧并拔出旋转工具,能够消除上述问题。此外,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套主体具有支承部,并在所述支承部的端面形成突出部,所述支承部从所述底部立起,并与所述密封件的背面抵接,在所述密封件设置供所述突出部插入的孔部,在所述重合工序中,将所述突出部插入至所述孔部,形成所述孔部的孔壁与所述突出部的侧面对接而成的对接部,并且形成所述密封件的背面与所述支承部的端面重合而成的第二重合部,在所述正式接合工序中,除了对所述第一重合部进行摩擦搅拌接合之外,还对所述密封件的背面与所述支承部的端面重合而成的所述第二重合部、所述密封件的所述孔部的孔壁与所述支承部的所述突出部的侧面对接而成的所述对接部进行摩擦搅拌接合。根据本专利技术,在重合工序中,将形成于支承部的端面的突出部插入到密封件的孔部,从而能容易地将密封件固定并定位于支承部。此外,在正式接合工序中,还能对孔部的孔壁与突出部的侧面对接而成的对接部进行摩擦搅拌接合,因此,能进一步提高套主体与密封件的接合强度。此外,较为理想的是,在所述正式接合工序中,关于所述对接部的摩擦搅拌接合,使所述平坦面与所述套主体及所述密封件两者接触,并且使所述突起部的前端插入得比所述第二重合部更深,以对所述第二重合部和所述对接部进行接合。根据本专利技术,在突起部卷起来的塑性流动材料被平坦面按压。由此,第二重合部和对接部的氧化覆膜被可靠地截断,因此,能进一步提高接合强度。此外,较为理想的是,进行修补工序,在所述修补工序中,将焊接金属填埋在残留于所述密封件的正面的所述旋转工具的拔出痕迹中并进行修补。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使旋转工具的拔出痕迹消失,将液冷套的正面加工得平坦。此外,较为理想的是,在所述正式接合工序中,在所述套主体的底部设置冷却板,一边对所述套主体和所述密封件进行冷却,一边进行摩擦搅拌接合。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将摩擦热抑制得较低,因此,能够减小因热收缩引起的液冷套的变形。此外,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冷却板的供冷却介质流动的冷却流路形成为至少包括沿着所述旋转工具的移动轨迹的平面形状。根据本专利技术,能集中对被摩擦搅拌的部分进行冷却,因此,能提高冷却效率。在此基础上,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冷却板的供冷却介质流动的冷却流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冷套的制造方法,所述液冷套由套主体和密封件构成,并供热输送流体在由所述套主体和所述密封件形成的中空部中流动,其中,所述套主体具有底部和框状的周壁部,所述周壁部从所述底部的周缘立起设置,所述密封件对所述套主体的凹部进行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套的制造方法包括:/n重合工序,在所述重合工序中,将所述密封件载置于所述周壁部的端面,并使所述端面与所述密封件的背面重合,以形成第一重合部;以及/n正式接合工序,在所述正式接合工序中,将包括搅拌销的旋转工具的仅所述搅拌销从所述密封件的正面插入至所述第一重合部,在使所述旋转工具与所述套主体及所述密封件接触的状态下,使所述旋转工具一边沿着所述第一重合部移动,一边绕所述凹部旋转一周,以通过摩擦搅拌进行正式接合,/n在所述正式接合工序中,使用在所述搅拌销的前端部包括平坦面和突起部的所述旋转工具,其中,所述平坦面相对于所述搅拌销的转轴垂直,所述突起部从所述平坦面突出,/n使所述平坦面与仅所述密封件接触,并且使所述突起部的前端插入得比所述第一重合部更深,以对所述第一重合部进行接合。/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928 JP 2017-1873461.一种液冷套的制造方法,所述液冷套由套主体和密封件构成,并供热输送流体在由所述套主体和所述密封件形成的中空部中流动,其中,所述套主体具有底部和框状的周壁部,所述周壁部从所述底部的周缘立起设置,所述密封件对所述套主体的凹部进行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套的制造方法包括:
重合工序,在所述重合工序中,将所述密封件载置于所述周壁部的端面,并使所述端面与所述密封件的背面重合,以形成第一重合部;以及
正式接合工序,在所述正式接合工序中,将包括搅拌销的旋转工具的仅所述搅拌销从所述密封件的正面插入至所述第一重合部,在使所述旋转工具与所述套主体及所述密封件接触的状态下,使所述旋转工具一边沿着所述第一重合部移动,一边绕所述凹部旋转一周,以通过摩擦搅拌进行正式接合,
在所述正式接合工序中,使用在所述搅拌销的前端部包括平坦面和突起部的所述旋转工具,其中,所述平坦面相对于所述搅拌销的转轴垂直,所述突起部从所述平坦面突出,
使所述平坦面与仅所述密封件接触,并且使所述突起部的前端插入得比所述第一重合部更深,以对所述第一重合部进行接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套主体的底部和所述密封件的背面中的任意一方形成有与任意另一方抵接的支承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主体具有支承部,所述支承部从所述底部立起,并与所述密封件的背面抵接,
在所述正式接合工序中,除了对所述第一重合部进行摩擦搅拌接合之外,还对所述密封件的背面与所述支承部的端面重合而成的第二重合部进行摩擦搅拌接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正式接合工序中,使所述平坦面与仅所述密封件接触,并且使所述突起部的前端插入得比所述第二重合部更深,以对所述第二重合部进行接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从所述周壁部连续地形成,
在所述正式接合工序中,对所述第一重合部和所述第二重合部连续地进行摩擦搅拌接合。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从所述周壁部的一方的壁部连续,并且使所述一方的壁部与相对的另一方的壁部分开,
在所述正式接合工序中,将所述旋转工具插入至所述密封件的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堀久司瀬尾伸城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轻金属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