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光伏支架及其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819885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4: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光伏支架及其安装方法,该装配式光伏支架,包括基础和设置于基础上的光伏支架单元,其中:基础包括至少两根桩,每根桩的顶端均固定有立柱,光伏支架单元设置于两根相邻的桩之间,相邻两个光伏支架单元之间相互连接。该装配式光伏支架的安装方法包括:S1.光伏支架单元的组装;S2.立柱及抱箍的定位与安装;S3.光伏支架单元的折叠运输与吊装;S4.光伏支架单元之间的连接与调整。通过对光伏支架的改装及对安装方式的改变,实现了光伏支架的预装与装配式安装,能够实现较大程度的机械化施工,简化了安装工序,提高了安装效率,降低了工程成本。

An assembled photovoltaic support and its install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光伏支架及其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太阳能发电相关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光伏支架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国家对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以及对电力体制的改革深化,新能源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坚持不懈推动能源转型,持续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已成为我国愈发坚定的“能源合音”。清洁能源产业已成为我国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重要推动力量。光伏发电作为新能源发电的重要支柱,为清洁能源的健康发展和电力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光伏支架作为光伏发电单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安装时,由于其结构组成较为复杂,构件种类、安装工序繁多,人工需求量大,影响着整个光伏电站的建设速度。现有光伏支架按其结构形式主要有单立柱、双立柱两种形式,而单立柱其形式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单抱箍、双抱箍等形式,双立柱其形式可进一步细分为N型、W型等。而目前,无论采用哪种形式的抱箍,其安装方法都是采用人工手动组装,即将构件运到指定安装地点,然后逐一进行各个构件组装。组装过程中,由于构配件多极容易遗失,且工人在取料时,也容易混淆构件,造成安装错误等问题。现有安装方法效率低,安装速度慢,人工消耗大,安装过程损耗构配件损耗大且安装精度难以控制,因此,发展一种装配式光伏支架及其安装方法,提高机械化程度,降低安装损耗,对降低光伏发电安装成本,提高安装速度与效率显得额外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加快光伏支架安装速度、降低光伏发电安装成本,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既能满足安装精度要求,降低安装损耗,又可实现快速安装的装配式光伏支架以及此支架的安装方法,其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装配式光伏支架,包括基础和设置于基础上的光伏支架单元,其中:基础包括至少两根桩,每根桩的顶端均固定有立柱,光伏支架单元设置于两根相邻的桩之间,相邻两个光伏支架单元之间相互连接。光伏支架单元包括至少两根梁、四根斜杆、两根檩条,梁的中部连接立柱,梁的两端各连接有一根斜杆,斜杆的一端与梁连接,斜杆的另一端与桩相连,使两根斜杆与梁之间构成三角形的支撑结构,相邻两根梁的端部之间通过檩条连接,使檩条与梁之间组成矩形框架。进一步地,所述梁与水平面呈之间具有倾角。进一步地,所述斜杆的端部通过抱箍安装于桩上。进一步地,位于该装配式光伏支架的首端和尾端的光伏支架单元设有背拉,所述背拉十字交叉地连接于相应光伏支架单元的相邻的两根梁之间。一种上述装配式光伏支架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光伏支架单元的组装,根据光伏阵列的长度将装配式光伏支架划分为若干个光伏支架单元,每个光伏支架单元以相邻的两根桩支撑,每个光伏支架单元的组成包括梁、斜杆和檩条,分别对各个光伏支架单元进行组装,并将组装好的光伏支架单元按照在装配式光伏支架上的安装位置分类存放。通过将光伏支架划分为若干个光伏支架单元,再对各个光伏支架单元进行预先组装,降低了各部分构件的遗失率,提高了安装的精度以及安装的效率。S2.立柱及抱箍的定位与安装,首先在位于装配式光伏支架首尾两端的桩顶焊接立柱,并通过拉线或激光进行初步定位,确保位于装配式光伏支架中部的立柱能完整的落在桩顶上;然后进行精确定位,在各桩的顶部均放置立柱,通过不断调整立柱的位置,使得所有立柱纵向排列在一条直线上、横向之间的间距等于施工设计的间距,并将各立柱完全安装于相应的桩顶;抱箍根据施工设计的高度安装于桩上,并确保所有桩上安装的抱箍在一个标高上,安装后标高误差应在施工设计容许范围内。通过对立柱及抱箍进行初步定位以及精确定位,通过先将“首”、“中、“尾””三根立柱定位于一条直线,再将其余各立柱相继进行定位的方式,确保了立柱安装的精度,保证了后续光伏支架单元安装的顺利进行。S3.光伏支架单元的折叠运输与吊装,将组装完成的各光伏支架单元进行折叠,按照各光伏支架单元安装的顺序进行码放并运输至施工区域;通过起重设备将各光伏支架单元分别吊装至对应的位置进行安装;安装时,首先将位于装配式光伏支架首端的光伏支架单元吊至对应的立柱上进行安装,再依次逐个将相邻的光伏支架单元吊至对应的立柱上,调整好位置以确保相邻光伏支架单元的檩条能够平整连接后进行安装,直至最后一个光伏支架单元吊装完成,最后将所有光伏支架单元的檀条进行连接。通过将光伏支架单元的进行折叠,可之间将各光伏支架单元整块的堆叠放置,并按照安装的顺序进行码放,从将光伏支架单元运输至安装区域后能够直接进行吊装,无需二次搬运和组装,化繁为简。并且采用由首至尾依次吊装并调整后再进行安装,安装过程简洁有序,同时保证了精度,方便了后续檩条的连接。S4.光伏支架单元之间的连接与调整,各光伏支架单元的檩条之间的连接通过檩条连接件进行连接,连接顺序按照光伏支架单元的吊装顺序。对部分存在偏差的檩条,通过再次调整确保使其与其他相连接的檩条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再通过檩条连接件进行连接与固定,并检查支架的平整度,符合要求后整个支架基本安装完成。通过前述各步骤的定位、安装、调整,最后通过檩条连接件将各光伏支架单元连接成整块平整的光伏支架,相比目前普遍的人力集中式逐一组装方法,能够实现较大程度的机械化施工,加快了安装速度,降低了安装成本,并降低了安装事故的发生概率。进一步地,所述光伏支架单元的组装方法为:将相邻的两根梁的端部之间分别通过两根檩条连接,使檩条与梁之间组成矩形框架,梁的两端各连接一根斜杆。进一步地,所述光伏支架单元的安装方法为:将梁的中部分别连接对应桩顶所安装的立柱,再将梁两端所连接的斜杆与对应桩上所固定的抱箍连接,使两根斜杆与梁之间构成三角形的支撑结构。进一步地,所述装配式光伏支架的首端和尾端的光伏支架单元设有背拉,所述背拉十字交叉地连接于对应光伏支架单元的相邻的两根梁之间。本专利技术具备的有益效果:相比于目前普遍采用的人力集中式逐一组装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光伏支架的改装及对安装方式的改变,实现了光伏支架的预装与装配式安装,规范了安装流程,能够实现较大程度的机械化施工,加快安装速度,提高了安装效率,保证了精度。本专利技术在实现上述优点的同时,降低了各部分构件的遗失率,从而减少了光伏支架安装过程中支架主要构件和附件的损耗,并且简化了安装工序,从而减少安装人工,降低了事故发生率,保证了工程有序进行,降低了工程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为檩条与梁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边压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中压块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斜杆与抱箍的连接示意图;图7为光伏支架单元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图8为檩条连接件的侧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光伏支架划分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光伏支架单元折叠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光伏支架单元吊装示意图;图中:1-桩,2-立柱,3-光伏支架单元,31-梁,32-斜杆,33-檩条,4-抱箍,41-短抱箍,42-长抱箍,5-背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光伏支架,包括基础和设置于基础上的光伏支架单元,其特征在于:/n基础包括至少两根桩,每根桩的顶端均固定有立柱,光伏支架单元设置于两根相邻的桩之间,相邻两个光伏支架单元之间相互连接。/n光伏支架单元包括至少两根梁、四根斜杆、两根檩条,梁的中部连接立柱,梁的两端各连接有一根斜杆,斜杆的一端与梁连接,斜杆的另一端与桩相连,使两根斜杆与梁之间构成三角形的支撑结构,相邻两根梁的端部之间通过檩条连接,使檩条与梁之间组成矩形框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光伏支架,包括基础和设置于基础上的光伏支架单元,其特征在于:
基础包括至少两根桩,每根桩的顶端均固定有立柱,光伏支架单元设置于两根相邻的桩之间,相邻两个光伏支架单元之间相互连接。
光伏支架单元包括至少两根梁、四根斜杆、两根檩条,梁的中部连接立柱,梁的两端各连接有一根斜杆,斜杆的一端与梁连接,斜杆的另一端与桩相连,使两根斜杆与梁之间构成三角形的支撑结构,相邻两根梁的端部之间通过檩条连接,使檩条与梁之间组成矩形框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与水平面呈之间具有倾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杆的端部通过抱箍安装于桩上。


4.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条权利要求所述的装配式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位于该装配式光伏支架的首端和尾端的光伏支架单元设有背拉,所述背拉十字交叉地连接于相应光伏支架单元的相邻的两根梁之间。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光伏支架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光伏支架单元的组装,根据光伏阵列的长度将装配式光伏支架划分为若干个光伏支架单元,每个光伏支架单元以相邻的两根桩支撑,每个光伏支架单元的组成包括梁、斜杆和檩条,分别对各个光伏支架单元进行组装,并将组装好的光伏支架单元按照在装配式光伏支架上的安装位置分类存放;
S2.立柱及抱箍的定位与安装,首先在位于装配式光伏支架首尾两端的桩顶焊接立柱,并通过拉线或激光进行初步定位,确保位于装配式光伏支架中部的立柱能完整的落在桩顶上;然后进行精确定位,在各桩的顶部均放置立柱,通过不断调整立柱的位置,使得所有立柱纵向排列在一条直线上、横向之间的间距等于施工设计的间距,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冷明曾义王维贺琦白治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