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多大功率无线充电电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19716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4: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对多大功率无线充电电路结构,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解决了无线充电器充电时需要与充电器贴近,有一定的局限性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电源端VCC的直流输入下,通整流后,保持输入电压稳定,经过XKT‑408芯片,XKT‑408芯片负责无线电传输功能,只需要配合极少的外部元件就可实现可靠性能高无线充电传输,并通过T5336芯片输出一个低电压,直流电压与T5336芯片的输出电压差控制电感线圈L1和电容C3的LC振荡电路,发射出稳定的高频电磁波,经接收线圈接收后,由TD1583芯片输出稳定的5V电压给电池充电。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只需要配合极少的外部元件就可实现可靠性能高无线充电传输,发射出稳定的高频电磁波等优点。

One to many power wireless charging circuit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对多大功率无线充电电路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充电
,具体涉及一对多大功率无线充电电路结构。
技术介绍
无线充电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进行充电的设备,其原理和变压器相似,通过在发送和接收端各安置一个线圈,发送端线圈在电力的作用下向外界发出电磁信号,接收端线圈收到电磁信号并且将电磁信号转变为电流,从而达到无线充电的目的。无线充电技术是一种特殊的供电方式,它不需要电源线,依靠电磁波传播,然后将电磁波能量转化为电能,最终实现无线充电。目前无线充电技术中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距离要求较短,一般为10cm以内,超过了这个距离后充电效率很低,因此,充电时需要与充电器贴近,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对多大功率无线充电电路结构,在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距离较远时也能保证充电效率,解决无线充电器充电时需要与充电器贴近,有一定的局限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对多大功率无线充电电路结构,包括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所述发射电路中,XKT-408芯片的1脚、2脚分别连接电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对多大功率无线充电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n所述发射电路中,XKT-408芯片的1脚、2脚分别连接电阻R1的两端,1脚、3脚分别连接电容C1的两端,3脚和7脚相互连接,4脚接地,6脚接集成电路U2的2脚,8脚接电源端VCC;T5336芯片的1脚接地,2脚接集成电路U1的6脚,3脚和4脚相互连接,7脚和8脚的公共端接电感线圈L1的一端,电感线圈L1的另一端接电源端VCC,电感线圈L1为发送线圈,电容C3及电容C4分别与电感线圈L1并联,电容C2的一端接电源端VCC,另一端接地;/n所述接收电路中,电解电容C5并联接收线圈,TD1583芯片的2脚接电解电容C5的正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对多大功率无线充电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
所述发射电路中,XKT-408芯片的1脚、2脚分别连接电阻R1的两端,1脚、3脚分别连接电容C1的两端,3脚和7脚相互连接,4脚接地,6脚接集成电路U2的2脚,8脚接电源端VCC;T5336芯片的1脚接地,2脚接集成电路U1的6脚,3脚和4脚相互连接,7脚和8脚的公共端接电感线圈L1的一端,电感线圈L1的另一端接电源端VCC,电感线圈L1为发送线圈,电容C3及电容C4分别与电感线圈L1并联,电容C2的一端接电源端VCC,另一端接地;
所述接收电路中,电解电容C5并联接收线圈,TD1583芯片的2脚接电解电容C5的正极,电解电容C5的负极接地,TD1583芯片的3脚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且与电感L2的一端连接,电感L2的另一端输出5V电压,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TD1583芯片的4脚接电阻R2的一端,5脚接电阻R2与电阻R3的公共端,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感L2连接,电解电容C6与电阻R3并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对多大功率无线充电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方云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康普斯北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