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蒸汽压缩型吸收式热泵
本专利技术属于能源利用
,特别是涉及回收工业余热用于提升热水温度的热泵技术。
技术介绍
在能源利用领域广泛存在热量交换过程,热量的传递过程可以归纳为从高温流体向低温流体传递或者从低温流体向高温流体传递。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热量可以自发的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仅使用普通换热器即可实现;如果需要将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则需要消耗一定的代价,往往需要消耗一定量的高品位能源,比如电力、高温度的蒸汽或者热水等,需要使用热泵、引射装置等。在现有技术中,采用热泵技术由于其较高的效率和可靠性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应用。热泵技术中按原理分为吸收式热泵或者压缩式热泵方式,其中吸收式热泵又分为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和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第一类吸收式热泵需要消耗高品位能量将低温物体的热量大量传输给高温物体,也称为增热型热泵,而第二类热泵不需要消耗高品位能量,而需要比低温物体更低温度的冷源,提取低温物体的少量热量将高温物体继续升温,也称为升温型热泵。第二类吸收式热泵需要更低品位的冷水,进而利用余热与冷水之间的温差完成内部循环以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蒸汽压缩型吸收式热泵,其特征在于:内部包括吸收器(1)、蒸发器(2)、制冷剂气化段(3)、制冷剂冷凝段(4)、发生器(5)、冷凝器(6)、压气机(7)、溶液热交换器(8)、溶液热交换器(9)、循环泵(10)、循环泵(11)、循环泵(12)、循环泵(13)、循环泵(14)、热水入口(15)、热水出口(16)、余热出口(17)、余热入口(18)、冷水入口(19)、冷水出口(20)、阀门(21)和阀门(22)。/n所述一种蒸汽压缩型吸收式热泵,吸收器(1)与溶液热交换器(8)、热水入口(15)和热水出口(16)相连;蒸发器(2)与余热出口(17)、循环泵(10)和制冷剂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汽压缩型吸收式热泵,其特征在于:内部包括吸收器(1)、蒸发器(2)、制冷剂气化段(3)、制冷剂冷凝段(4)、发生器(5)、冷凝器(6)、压气机(7)、溶液热交换器(8)、溶液热交换器(9)、循环泵(10)、循环泵(11)、循环泵(12)、循环泵(13)、循环泵(14)、热水入口(15)、热水出口(16)、余热出口(17)、余热入口(18)、冷水入口(19)、冷水出口(20)、阀门(21)和阀门(22)。
所述一种蒸汽压缩型吸收式热泵,吸收器(1)与溶液热交换器(8)、热水入口(15)和热水出口(16)相连;蒸发器(2)与余热出口(17)、循环泵(10)和制冷剂气化段(3)相连;制冷剂气化段(3)与溶液热交换器(8)、循环泵(11)、蒸发器(2)和发生器(5)相连;制冷剂冷凝段(4)与溶液热交换器(9)、循环泵(12)、冷水入口(19)和冷凝器(6)相连;冷凝器(6)与阀门(22)、冷水出口(20)和循环泵(14)相连;发生器(5)与溶液热交换器(9)、循环泵(13)、制冷剂气化段(3)和余热入口(18)相连。
所述一种蒸汽压缩型吸收式热泵,热水在吸收器(1)中被加热,余热流体依次经过发生器(5)、制冷剂气化段(3)和蒸发器(2)被逐级降温,冷水并联经过制冷剂冷凝段(4)和冷凝器(6)被加热后离开,并通过控制阀门(21)和阀门(22)的开度调节进入制冷剂冷凝段(4)和冷凝器(6)各自的流量。
所述一种蒸汽压缩型吸收式热泵,同时采用两种循环工质对,两种工质对中吸收剂不同,制冷剂相同。介质A和介质B构成溶液C,介质A和介质D构成溶液E,其中介质A为制冷剂,介质B和介质C为吸收剂,溶液C循环于吸收器(1)和制冷剂气化段(3)之间,溶液E循环于制冷剂冷凝段(4)和发生器(5)。
所述一种蒸汽压缩型吸收式热泵,高浓度的溶液C在吸收器(1)中吸收来自蒸发器(2)的制冷剂A蒸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健,霍成,马世财,戈志华,杜小泽,杨勇平,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电力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