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渗透岩心微观玻璃模型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81111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渗透岩心微观玻璃模型制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光刻铬版制作,刻蚀垂直剖面形成玻璃孔道,模型烧熔。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制备得到的微观玻璃模型最细孔道宽度为10~20μm,本发明专利技术模型对中渗岩心仿真能力大幅提升,实验效果明显,填补了现有技术空白。

Method of making micro glass model of medium permeability co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渗透岩心微观玻璃模型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石油开采
,涉及石油行业室内实验微观模拟驱油领域中采用的微观模型,具体涉及一种中渗透岩心微观玻璃模型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石油行业室内实验微观模拟驱油领域中采用的微观模型主要有两类:玻璃仿真模型和真实砂岩模型。代表性专利包括:微观渗流仿真模型(专利号:00109777)和真实储集岩微观孔隙模型及其制作技术(专利号:93105170),以及真实岩心微观模型制作方法(专利号:CN103778841A)和大尺寸微观模型制作方法(专利号:CN:105628577B)等。比较经典是黄延章、于大森所著的《微观渗流实验力学及其应用》。微观玻璃模型在石油开发的科学研究中应用广泛,其最大的优势是“直观可视性”。它的最大缺陷是无法模拟中、低渗透岩心中的细孔隙。而微观模型的孔道尺寸客观决定了毛管力的大小,其差别直接影响着研究水平。目前玻璃模型能够做到的最细孔道尺寸是30~50μm。根据压汞喉道宽度实验数据统计得知,实际岩心喉道分布宽度在30~50μm的是3000-10000mD的常规高渗岩心。而常规中渗岩心的实际喉道分布宽度通常是10~20μm,低渗岩心和非常规岩心则更低。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玻璃模型制作的精度决定着对常规岩心孔隙仿真的放大倍数。微观玻璃模型的制作方法出现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制作步骤繁多,并且环环相扣,通常的制作精度在50μm以上,具备多年经验的技术人员能做到30~40μm精度。检索国内、外相关的专利和文献,从未见到介绍30μm以下玻璃模型的制作方法,也从未见到对模型制作水平和控制精度方面的阐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填补现有技术空白,提供一种孔道宽度为10-20μm精度范围内的微观玻璃模型制作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中渗透岩心微观玻璃模型制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光刻铬版制作,刻蚀垂直剖面形成玻璃孔道,模型烧熔;光刻铬板制作:测量底版中喉道的宽度,换算相应的缩小倍数,调整光刻机凹透镜镜头和图像底版以及玻璃铬版的距离,设定曝光时间10-15s,温度控制在15-30℃,环境湿度<70%,使用铬版的铬层厚度100-150nm,均胶厚度500-600nm;曝光强度设定最高档,光刻至玻璃铬版上;化学法去铬,检验光刻铬版精度,手工处理少数粘合孔道,固胶;刻蚀垂直剖面形成玻璃孔道:刻蚀剂的选择;把固胶后的光刻铬版裸露的玻璃部分进行封膜,封膜完成的光刻铬版面向上,水平放入刻蚀剂中,刻蚀50-60s,迅速取出至纯净水中清洗,并在30-40℃晾干,用显微镜观察和测量刻蚀孔道,再次把玻璃铬版放入刻蚀剂中,进行第二次刻蚀,刻蚀时间50-60s,迅速取出至纯净水中,反复清洗,并在30-40℃晾干,用显微镜观察和测量刻蚀孔道情况,上表面宽度如果在40-60μm,并且孔道内的沉淀物均匀,则用吹风机低速低温吹干以备用;如果宽度不足40μm,则用羊毛刷清孔道并用吹风机高速高温吹干,进行第三次刻蚀,刻蚀时间是5-10s;反应温度可降低5℃;如果宽度超过60μm,则制作失败,改做高渗模型备用;模型烧熔:将刻蚀后的玻璃铬版放入高温炉内烧结成型,温度627℃-650℃,恒温1-2h。在以上所述方法中,优选地,缩小倍数需要控制在1.5-2.5倍之间,夏季光刻曝光时间比冬季缩短1-3s。专利技术人发现缩小倍数的选择会较大地影响光刻质量,为保证获得高质量的光刻铬版,需将缩小倍数控制在1.5-2.5倍之间。在以上所述方法中,优选地,化学法去铬具体步骤为先把光刻好的铬版浸泡到6%的氢氧化钠溶液中5-10s,然后用纯净水清洗干净,再浸泡到15%硝酸铈铵溶液40-60s化学反应去铬,再用纯净水清洗干净备用;优选地,夏季化学剂反应时长比冬季缩短5-10s。在以上所述方法中,优选地,固胶的具体步骤为把检验合格的光刻铬版放置到高温炉中,升温至200℃,恒温2-4h进行固胶。本步骤目的是增加铬层的保护能力以保证精度。在制作中渗模型过程中,必须对各项参数进行精确控制。铬版在光刻过程中,曝光时间越长、环境温度越高,去铬反应越快,越不易造成孔道粘合,同时,也越不易控制,孔道精度往往会超过10μm。而环境湿度越大,铬版胶体越厚,对铬的保护越好,化学反应越慢,孔道精度容易实现,但也容易出现孔道粘连。另外,地点变化,季节变化也是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专利技术人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和大量试验,最终发现只有在以上所述参数范围内可制得孔道为10-20μm的中渗透岩心微观玻璃模型。在以上所述方法中,优选地,可选择以下三种刻蚀剂,刻蚀剂1由氢氟酸、氟化铵和硝酸按摩尔比1:0.5:0.5组成,刻蚀剂2由氢氟酸、氟化铵和硝酸按摩尔比0.75:0.5:0.5组成,刻蚀剂3由氢氟酸、氟化铵和盐酸按摩尔比0.5-0.75:0.5:0.5组成;优选地,冬季使用刻蚀剂1,夏季使用刻蚀剂1或2。进一步优选地,刻蚀剂1刻蚀速度为9微米/分钟,刻蚀剂2刻蚀速度为8微米/分钟,刻蚀剂3刻蚀速度为7微米/分钟。在以上所述方法中,优选地,模型烧熔具体步骤为:对完成刻蚀并检测好的玻璃铬版在预定位置进行打孔;仔细清洗制作完成的铬版玻璃,包括孔道内的反应杂质,清洗完成后,放入烘箱升温至40-50℃烘干以备用;把玻璃隔板和配套的抛光片对齐,组合成一块微观模型,轻轻的放置到高温炉的瓷砖垫板上;缓慢升温至200℃,恒温1-2h;进行第一次烧熔,缓慢升温和降温,温度设定为627-650℃,恒温1-3h;第一次烧熔完成后,如果孔道尺寸在18~25μm之间,备用准备第二次烧熔;如果孔道小于18μm,停止烧熔,直接使用。本专利技术第二个方面,利用以上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中渗透岩心微观玻璃模型。进一步地,制备所得中渗透岩心微观玻璃模型的孔道尺寸为10-20μ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是传统制作方法的延伸,是建立在原有方法基础之上的工艺,无需依赖先进昂贵的进口仪器,利用本专利技术方法便可把玻璃模型的最细孔道制作精度由原来的30~50μm,提高到10~20μm,实现了对中渗透岩心孔隙的客观仿真。附图说明图1为强酸腐蚀玻璃的各种剖面形态。图2为强酸刻蚀孔道形成的理想垂直剖面图。图3实际制作的中渗仿真玻璃模型与传统微观模型同比例对比图。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专利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和/或它们的组合。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地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中渗透岩心微观玻璃模型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光刻铬版制作,刻蚀垂直剖面形成玻璃孔道,模型烧熔;/n光刻铬板制作:测量底版中喉道的宽度,换算相应的缩小倍数,调整光刻机凹透镜镜头和图像底版以及玻璃铬版的距离,设定曝光时间10-15s,温度控制在15-30℃,环境湿度<70%,使用铬版的铬层厚度100-150nm,均胶厚度500-600nm。/n曝光强度设定最高档,光刻至玻璃铬版上;化学法去铬,检验光刻铬版精度,手工处理少数粘合孔道,固胶;/n刻蚀垂直剖面形成玻璃孔道:刻蚀剂的选择;把固胶后的光刻铬版裸露的玻璃部分进行封膜,封膜完成的光刻铬版面向上,水平放入刻蚀剂中,刻蚀50-60s,迅速取出至纯净水中清洗,并在30-40℃晾干,用显微镜观察和测量刻蚀孔道,再次把玻璃铬版放入刻蚀剂中,进行第二次刻蚀,刻蚀时间50-60s,迅速取出至纯净水中,反复清洗,并在30-40℃晾干,用显微镜观察和测量刻蚀孔道情况,上表面宽度如果在40-60μm,并且孔道内的沉淀物均匀,则用吹风机低速低温吹干以备用;如果宽度不足40μm,则用羊毛刷清孔道并用吹风机高速高温吹干,进行第三次刻蚀,刻蚀时间是5-10s;反应温度可降低5℃;如果宽度超过60μm,则制作失败,改做高渗模型备用;/n模型烧熔:将刻蚀后的玻璃铬版放入高温炉内烧结成型,温度627℃-650℃,恒温1-2h。/n...

【技术特征摘要】
1.中渗透岩心微观玻璃模型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光刻铬版制作,刻蚀垂直剖面形成玻璃孔道,模型烧熔;
光刻铬板制作:测量底版中喉道的宽度,换算相应的缩小倍数,调整光刻机凹透镜镜头和图像底版以及玻璃铬版的距离,设定曝光时间10-15s,温度控制在15-30℃,环境湿度<70%,使用铬版的铬层厚度100-150nm,均胶厚度500-600nm。
曝光强度设定最高档,光刻至玻璃铬版上;化学法去铬,检验光刻铬版精度,手工处理少数粘合孔道,固胶;
刻蚀垂直剖面形成玻璃孔道:刻蚀剂的选择;把固胶后的光刻铬版裸露的玻璃部分进行封膜,封膜完成的光刻铬版面向上,水平放入刻蚀剂中,刻蚀50-60s,迅速取出至纯净水中清洗,并在30-40℃晾干,用显微镜观察和测量刻蚀孔道,再次把玻璃铬版放入刻蚀剂中,进行第二次刻蚀,刻蚀时间50-60s,迅速取出至纯净水中,反复清洗,并在30-40℃晾干,用显微镜观察和测量刻蚀孔道情况,上表面宽度如果在40-60μm,并且孔道内的沉淀物均匀,则用吹风机低速低温吹干以备用;如果宽度不足40μm,则用羊毛刷清孔道并用吹风机高速高温吹干,进行第三次刻蚀,刻蚀时间是5-10s;反应温度可降低5℃;如果宽度超过60μm,则制作失败,改做高渗模型备用;
模型烧熔:将刻蚀后的玻璃铬版放入高温炉内烧结成型,温度627℃-650℃,恒温1-2h。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缩小倍数需要控制在1.5-2.5倍之间,夏季光刻曝光时间比冬季缩短1-3s。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化学法去铬具体步骤为先把光刻好的铬版浸泡到6%的氢氧化钠溶液中5-10s,然后用纯净水清洗干净,再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霆孙志刚孟小海张红欣刘丽张民李奋马炳杰陈亚宁张玉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