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护层专用绕包带及其制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09643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内护层专用绕包带,包括无纺布层和聚酯薄膜层,聚酯薄膜层位于所述无纺布层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内护层专用绕包带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涤纶纤维作为材料;S2:将材料经过梳理机梳理成棉网;S3:采用高速针刺机进行处理,制成弹性针刺无纺布;S4:将聚酯薄膜和弹性针刺无纺布送入干式复合机中进行复合,然后分切制成绕包带,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绕包带绝缘强度低、不能防刺、防水性差、绕包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A special wrapping tape for inner protective layer and its manufacturing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护层专用绕包带及其制作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内护层
,尤其涉及一种内护层专用绕包带及其制作工艺。
技术介绍
现行中低压铠装电力电缆制造内护层材料均用PVC、PE或低烟无卤材料挤塑工艺或用其制成包带,绕包而成两种,虽有良好的绝缘和包扎作用,但仍存在以下缺点:(1)护套层易被钢带边缘毛刺刺破,易在外力作用下刺破内部绝缘线芯,产生击穿、短路;(2)制作小长度(100米以内)铠装电缆,因挤塑机升温、换模头等工序多、成本高;(3)无透气性,缆芯导热、散热性能差;(4)比重大,硬度高,特别用PVC包带既硬又重,折叠易断,易生油,特别在冬天绕包时易上翘,护套后外观差。授权公告号为CN107747234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电缆用无纺布绕包带及其制备方法,其具体组成成分如下:无纺布40-45份、聚氯乙烯25-30份、聚乙烯15-20份、聚氨酯8-10份、氧化镁4-6份、玻璃纤维12-14份、网状聚丙烯纤维12-14份、抗氧化剂2-4份、增稠剂1-3份,一种电缆用无纺布绕包带的制备方法,其具体组成成分如下:(1)融化;(2)组丝;(3)编织;(4)刷涂;(5)低温,该专利采用的是熔化编织成型,无法并没有解决上述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护层专用绕包带及其制作工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绕包带绝缘强度低、不能防刺、防水性差、绕包成本高的技术问题。一种内护层专用绕包带,包括无纺布层和聚酯薄膜层,所述聚酯薄膜层位于所述无纺布层上方。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地,所述无纺布层为弹性针刺无纺布,且无纺布层的面密度为80-120g/m2,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减小比重,同时能够防刺。进一步地,所述无纺布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2.5dtex×38—76mm的涤纶纤维:40-50份,7dtex三维×38—76mm的涤纶纤维:50-60份,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便于后续梳理成棉网。进一步地,所述聚酯薄膜层的厚度为0.025-0.03mm,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起到防水和防碎性能。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内护层专用绕包带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涤纶纤维作为材料;S2:将材料经过梳理机梳理成棉网;S3:采用高速针刺机进行处理,制成弹性针刺无纺布;S4:将聚酯薄膜和弹性针刺无纺布送入干式复合机中进行复合,然后分切制成绕包带。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的涤纶纤维包括2.5dtex×38—76mm的纤维和7dtex三维×38—76mm的纤维,所述步骤S1中的涤纶纤维为黑色涤纶纤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护层专用绕包带及其制作工艺,采用耐高温环保型廉价的黑色涤纶纤维作为底料,这样能够提高绕包带的耐高温性;经梳理机、针刺机制作原理,制作成弹性针刺棉无纺布,再与聚酯薄膜复合而成,这样制成的产品具有耐高温、无卤、比重轻、绝缘强度高、防刺、防水、绕包成本低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内护层专用绕包带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无纺布层;2-聚酯薄膜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内护层专用绕包带,包括无纺布层和聚酯薄膜层,所述聚酯薄膜层位于所述无纺布层上方。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无纺布层为弹性针刺无纺布,且无纺布层的面密度为120g/m2,这样减小比重,同时能够有效防止被钢带边缘毛刺刺破,避免发生短路。其中,所述无纺布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2.5dtex×76mm的涤纶纤维:50份,7dtex三维×76mm的涤纶纤维:50份,这样便于后续梳理成棉网。其中,所述聚酯薄膜层的厚度为0.03mm,这样能够提高防水性,通过聚酯薄膜层,具有防碎性能。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内护层专用绕包带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涤纶纤维作为材料;S2:将材料经过梳理机梳理成棉网;S3:采用高速针刺机进行处理,制成弹性针刺无纺布;S4:将聚酯薄膜和弹性针刺无纺布送入干式复合机中进行复合,然后分切制成绕包带。其中,所述步骤S1中的涤纶纤维包括2.5dtex×76mm的纤维和7dtex三维×76mm的纤维,所述步骤S1中的涤纶纤维为黑色涤纶纤维。实施例2: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内护层专用绕包带,包括无纺布层和聚酯薄膜层,所述聚酯薄膜层位于所述无纺布层上方。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无纺布层为弹性针刺无纺布,且无纺布层的面密度为80g/m2,这样减小比重,同时能够有效防止被钢带边缘毛刺刺破,避免发生短路。其中,所述无纺布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2.5dtex×38mm的涤纶纤维:40份,7dtex三维×38mm的涤纶纤维:60份,这样便于后续梳理成棉网。其中,所述聚酯薄膜层的厚度为0.025mm,这样能够提高防水性,通过聚酯薄膜层,具有防碎性能。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内护层专用绕包带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涤纶纤维作为材料;S2:将材料经过梳理机梳理成棉网;S3:采用高速针刺机进行处理,制成弹性针刺无纺布;S4:将聚酯薄膜和弹性针刺无纺布送入干式复合机中进行复合,然后分切制成绕包带。其中,所述步骤S1中的涤纶纤维包括2.5dtex×38mm的纤维和7dtex三维×38mm的纤维,所述步骤S1中的涤纶纤维为黑色涤纶纤维。实施例3: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内护层专用绕包带,包括无纺布层和聚酯薄膜层,所述聚酯薄膜层位于所述无纺布层上方。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无纺布层为弹性针刺无纺布,且无纺布层的面密度为100g/m2,这样减小比重,同时能够有效防止被钢带边缘毛刺刺破,避免发生短路。其中,所述无纺布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2.5dtex×38mm的涤纶纤维:40份,7dtex三维×76mm的涤纶纤维:60份,这样便于后续梳理成棉网。其中,所述聚酯薄膜层的厚度为0.025mm,这样能够提高防水性,通过聚酯薄膜层,具有防碎性能。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内护层专用绕包带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护层专用绕包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纺布层和聚酯薄膜层,所述聚酯薄膜层位于所述无纺布层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护层专用绕包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纺布层和聚酯薄膜层,所述聚酯薄膜层位于所述无纺布层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护层专用绕包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层为弹性针刺无纺布,且无纺布层的面密度为80-120g/m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护层专用绕包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2.5dtex×38—76mm的涤纶纤维:40-50份,7dtex三维×38—76mm的涤纶纤维:50-6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护层专用绕包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云周敏玉徐鹭鹭任宣儒强新发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腾飞电缆电器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