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泽变色唇膏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806987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0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化妆品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光泽变色唇膏及制备方法,其中,变色唇膏按质量百分含量计,包括如下组分:液态油脂:25‑60%;固态蜡:10‑20%;硬脂酸:1‑3%;双‑山嵛醇/异硬脂醇/植物甾醇二聚亚油醇二聚亚油酸酯:5‑20%;二异硬脂醇苹果酸酯:2‑8%;苯基硅油:10‑20%;溴酸红色素:0.05‑2%;辅助着色剂0.01‑1%;无水柠檬酸0.05‑0.5%;辅助组分0.1‑0.7%;余量为肉豆蔻酸异丙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高光泽变色唇膏具有颜色稳定,使用时变色明显的优点。

High gloss color lipstick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光泽变色唇膏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妆品
,具体涉及一种高光泽变色唇膏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对于
技术介绍
的描述属于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相关技术,仅仅是用于说明和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不应理解为申请人明确认为或推定申请人认为是本专利技术在首次提出申请的申请日的现有技术。唇膏是人们日常生活必备的日用品,具备使唇部柔润光泽,保持唇部滋润不干燥等作用。随着消费者对唇膏的功能要求不断提高,变色唇膏能够彰显个性,逐渐流行。但是传统变色唇膏存在传稳定性差,使用前易变色,而且光泽度不高,色泽不饱满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光泽变色唇膏及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高光泽变色唇膏具有颜色稳定,使用时变色明显的优点。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光泽变色唇膏,按质量百分含量计,包括如下组分:液态油脂:25-60%;固态蜡:10-20%;硬脂酸:1-3%;双-山嵛醇/异硬脂醇/植物甾醇二聚亚油醇二聚亚油酸酯:5-20%;二异硬脂醇苹果酸酯:2-8%;苯基硅油:10-20%;溴酸红色素:0.05-2%;辅助着色剂0.01-1%;无水柠檬酸0.05-0.5%;辅助组分0.1-0.7%;余量为肉豆蔻酸异丙酯。进一步的,所述的辅助组分包括防腐剂、抗氧化剂和香精。进一步的,所述的液态油脂包括:季戊四醇四异硬脂酸酯、聚甘油-2三异硬脂酸酯、十三烷醇偏苯三酸酯、霍霍巴籽油、肉豆蔻酸异丙酯、棕榈酸乙基己酯、硅油、角鲨烷、辛基十二醇、氢化聚异丁烯、霍霍巴油、异壬酸异壬酯、辛酸/癸酸甘油三酯。进一步的,所述的固态蜡包括:蜂蜡、微晶蜡、地蜡、聚乙烯蜡、小烛树蜡、巴西棕榈蜡、石蜡、植物羊毛脂、合成蜂蜡。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光泽变色唇膏的制备方法,所述的高光泽变色唇膏为上述的任一种高光泽变色唇膏,包括如下步骤:将A1相搅拌均匀,所述的A1相为第一液态油脂,所述的液态油脂包括第一液态油脂和第二液态油脂;然后加入A2相和A3相,所述的A2相为固态蜡,所述的A3相为双-山嵛醇/异硬脂醇/植物甾醇二聚亚油醇二聚亚油酸酯、二异硬脂醇苹果酸酯和苯基硅油;加热至85℃-90℃,融解混匀得到A相混合物,冷却待用;将B1相研磨至料体均匀为止,所述的B1相为由第二液态油脂、溴酸红色素和硬脂酸混合研磨得到的色浆;将B2相和B1相混合研磨后,加入所述的A相混合物中,再研磨至料体均匀得到AB混合相;所述的B2相为辅助着色剂和无水柠檬酸;搅拌加热AB混合相至80℃,加入C相,混匀、真空脱泡,过100目滤布得到本成品料体;所述的C相为辅助组分;将所述的半成品料体进行灌装,冷却成型,脱模即得所述的高光泽变色唇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变色原料“溴酸红色素”是根据pH值(酸碱值)发生色变。本专利技术采用变色抑制剂(柠檬酸和硬脂酸,通过抑制pH值升高来阻止变色,无机酸和有机酸双重pH控制),解决颜色稳定性差,提前变色,变色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维持生产加工过程及货架期期间颜色稳定,保护使用时的变色效果;同时采用特定的油脂组合(双-山嵛醇/异硬脂醇/植物甾醇二聚亚油醇二聚亚油酸酯、二异硬脂醇苹果酸酯和苯基硅油),明显提高变色唇膏光泽度和颜色饱和度。本专利技术通过合理的配方设计,不仅明显改善了变色稳定性问题,还提高了唇膏整体光泽和颜色饱和度,给消费者提供愉悦的体验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介绍。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替换或者合并组合,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实施例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光泽变色唇膏,按质量百分含量计,包括如下组分:液态油脂:25-60%;固态蜡:10-20%;硬脂酸:1-3%;双-山嵛醇/异硬脂醇/植物甾醇二聚亚油醇二聚亚油酸酯:5-20%;二异硬脂醇苹果酸酯:2-8%;苯基硅油:10-20%;溴酸红色素:0.05-2%;辅助着色剂0.01-1%无水柠檬酸0.05-0.5%;辅助组分0.1-0.7%;余量为肉豆蔻酸异丙酯。进一步的,所述的辅助组分包括防腐剂、抗氧化剂和香精。进一步的,所述的液态油脂包括:季戊四醇四异硬脂酸酯、聚甘油-2三异硬脂酸酯、十三烷醇偏苯三酸酯、霍霍巴(SIMMONDSIACHINENSIS)籽油、肉豆蔻酸异丙酯、棕榈酸乙基己酯、硅油、角鲨烷、辛基十二醇、氢化聚异丁烯、霍霍巴油、异壬酸异壬酯、辛酸/癸酸甘油三酯。进一步的,所述的固态蜡包括:蜂蜡、微晶蜡、地蜡、聚乙烯蜡、小烛树蜡、巴西棕榈蜡、石蜡、植物羊毛脂、合成蜂蜡。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光泽变色唇膏的制备方法,所述的高光泽变色唇膏为上述的任一种高光泽变色唇膏,包括如下步骤:将A1相搅拌均匀,所述的A1相为第一液态油脂,所述的液态油脂包括第一液态油脂和第二液态油脂;然后加入A2相和A3相,所述的A2相为固态蜡,所述的A3相为双-山嵛醇/异硬脂醇/植物甾醇二聚亚油醇二聚亚油酸酯、二异硬脂醇苹果酸酯和苯基硅油;加热至85℃-90℃,融解混匀得到A相混合物,冷却待用;将B1相研磨至料体均匀为止,所述的B1相为由第二液态油脂、溴酸红色素和硬脂酸混合研磨得到的色浆;将B2相和B1相混合研磨后,加入所述的A相混合物中,再研磨至料体均匀得到AB混合相;所述的B2相为辅助着色剂和无水柠檬酸;搅拌加热AB混合相至80℃,加入C相,混匀、真空脱泡,过100目滤布得到本成品料体;所述的C相为辅助组分;将所述的半成品料体进行灌装,冷却成型,脱模即得所述的高光泽变色唇膏。采用的变色原料“溴酸红色素”是根据pH值(酸碱值)发生色变。本专利技术采用变色抑制剂(柠檬酸和硬脂酸,通过抑制pH值升高来阻止变色,无机酸和有机酸双重pH控制),解决颜色稳定性差,提前变色,变色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维持生产加工过程及货架期期间颜色稳定,保护使用时的变色效果;同时采用特定的油脂组合(双-山嵛醇/异硬脂醇/植物甾醇二聚亚油醇二聚亚油酸酯、二异硬脂醇苹果酸酯和苯基硅油),明显提高变色唇膏光泽度和颜色饱和度。本专利技术通过合理的配方设计,不仅明显改善了变色稳定性问题,还提高了唇膏整体光泽和颜色饱和度,给消费者提供愉悦的体验感。防腐剂可以选自尼泊金酯、苯氧乙醇、苯甲醇、山梨酸钾、脱氢乙酸钠;抗氧化剂主要选自生育酚乙酸酯下面给出具体实施例:实施例1-4的组分含量如表1所示:表1稳定性测试结果(敞口测试三个月,与标准色号口红样品对比颜色外观,变色程度从0-3打分,0分不变色,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光泽变色唇膏,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含量计,包括如下组分:/n液态油脂:25-60%;/n固态蜡:10-20%;/n硬脂酸:1-3%;/n双-山嵛醇/异硬脂醇/植物甾醇二聚亚油醇二聚亚油酸酯:5-20%;/n二异硬脂醇苹果酸酯:2-8%;/n苯基硅油:10-20%;/n溴酸红色素:0.05-2%;/n辅助着色剂0.01-1%;/n无水柠檬酸0.05-0.5%;/n辅助组分0.1-0.7%;/n余量为肉豆蔻酸异丙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光泽变色唇膏,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含量计,包括如下组分:
液态油脂:25-60%;
固态蜡:10-20%;
硬脂酸:1-3%;
双-山嵛醇/异硬脂醇/植物甾醇二聚亚油醇二聚亚油酸酯:5-20%;
二异硬脂醇苹果酸酯:2-8%;
苯基硅油:10-20%;
溴酸红色素:0.05-2%;
辅助着色剂0.01-1%;
无水柠檬酸0.05-0.5%;
辅助组分0.1-0.7%;
余量为肉豆蔻酸异丙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光泽变色唇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组分包括防腐剂、抗氧化剂和香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光泽变色唇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态油脂包括:季戊四醇四异硬脂酸酯、聚甘油-2三异硬脂酸酯、十三烷醇偏苯三酸酯、霍霍巴籽油、肉豆蔻酸异丙酯、棕榈酸乙基己酯、硅油、角鲨烷、辛基十二醇、氢化聚异丁烯、霍霍巴油、异壬酸异壬酯、辛酸/癸酸甘油三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光泽变色唇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柯锋程伟峰陈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翊日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