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春明专利>正文

磁力调控式联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0495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1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联轴器领域,尤其是磁力调控式联轴器。包括轴一、轴二、机壳、转换盘、调节齿轮、磁吸式齿轮扭力调节机构、传递齿轮、齿轮一、齿轮二和液冷机构,所述轴一和轴二分别转动连接在机壳两端,轴一一端固定有齿轮一,轴二一端固定有齿轮二,传递齿轮转动连接在转换盘端面的支架上,齿轮一通过传递齿轮和齿轮二连接在一起,轴一穿过并转动连接在转换盘端面的支架上,轴二穿过并转动连接在转换盘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磁吸式齿轮扭力调节机构的导体盘和磁性盘间距来控制转换盘的转速,通过液冷机构对导体进行冷却。利用转换盘和传递齿轮来调节轴二的输出速度与扭力。降低了制造要求,提高了散热效果,进而突破了功率的限制。

Magnetic control coupling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coupling, in particular to a magnetic control type coupling. It includes shaft 1, shaft 2, housing, conversion plate, adjusting gear, torque adjusting mechanism of magnetic suction gear, transfer gear, gear 1, gear 2 and liquid cooling mechanism. The shaft 1 and shaft 2 are respectively rotationally connected at both ends of the housing. The shaft 1 end is fixed with gear 1, and the shaft 2 end is fixed with gear 2. The transfer gear is rotationally connected with the bracket on the end face of the conversion plate. The gear 1 is transmitted through The hand gear and the gear 2 are connected together, the shaft 1 passes through and is rotationally connected to the bracket on the end face of the conversion plate, and the shaft 2 passes through and is rotationally connected to the conversion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controls the rotation speed of the conversion disk through the space between the conductor disk and the magnetic disk of the torque regulating mechanism of the magnetic suction gear, and cools the conductor through the liquid cooling mechanism. The output speed and torque of the second shaft are adjusted by using the transfer plate and the transmission gear. It reduces the manufacturing requirements, improves the heat dissipation effect, and then breaks through the power lim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磁力调控式联轴器
本技术涉及联轴器领域,尤其是磁力调控式联轴器。
技术介绍
在电力、煤矿和化工等行业,往往使用电机功率大,对联轴器要求较高,要有缓冲、减振和提高轴系动态性能的作用,还要便于安装和维护。另外,对安全要求很高,某些装置不适合使用变频器调速,以前一般设计都是为了满足最大使用功率,设计余量较大。在面临新的竞争形势下,往往需要波动性的使用,功率输出甚至速度都需要能够调节。特别是在国家强制节能环保的要求下,对扭力和速度的调节需求越来越强。现有的磁力联轴器是利用永磁材料的旋转,在对应导电材料中形成感应电流,从而形成从动磁场已达到跟转,进行了动力传动。利用导体与磁体之间的气隙变化,引起磁力耦合度的变化,利用此特性来调节扭力,进而可以调整速度。但是这种调节方式,对冷却机构的要求较高,其冷却结构复杂,且由于散热要求的限制,从而造成了功率和转速的限制。现有联轴器的风冷为了提高散热效果,一增加散热片安装面积,二增加实际空气接触面(立体),三增加流动空气接触的有效面积。散热片的安装面积是固定的,增加余地有限。散热片一般立体化,但会大大增加风阻。增加有效面积,最终反映还是风阻,因为充分接触也意味着空气的阻力充分发挥。总之,为了更好地散热,就会增加风阻,也必然会引起尖啸音。现有联轴器的液冷液体的循环主要是进出,转速越高,进出越难(液体高速旋转会产生很大的离心力)。所以,进出难度第一是对抗离心力。第二,高温高压的液体密封。因为不能固定密封(都是运动机构),所以对密封件的要求很高,包括各旋转轴和连接部件的加工精度,容易产生渗漏。转盘冷却均匀也很难解决。我们知道散热的基本原理就是热传递,接触时间越长,热交换就越多,而转盘的线速度是随半径增加的,也就是说,越靠边缘接触时间越短。但是,根据磁力切割原理,越靠边缘越是切割多,涡流越大,温升越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描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磁力调控式联轴器。通过磁吸式齿轮扭力调节机构的导体盘和磁性盘间距来控制转换盘的转速,通过液冷机构对导体进行冷却。利用转换盘和传递齿轮来调节输出轴的输出速度与扭力。降低了制造要求,提高了散热效果,进而突破了功率的限制。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磁力调控式联轴器,包括轴一、轴二、机壳、转换盘、调节齿轮、磁吸式齿轮扭力调节机构、传递齿轮、齿轮一、齿轮二和液冷机构,所述轴一和轴二分别转动连接在机壳两端,轴一一端固定有齿轮一,轴二一端固定有齿轮二,传递齿轮转动连接在转换盘端面的支架上,齿轮一通过传递齿轮和齿轮二连接在一起,轴一穿过并转动连接在转换盘端面的支架上,轴二穿过并转动连接在转换盘上,调节齿轮与转换盘的齿面相啮合,调节齿轮套设并固定在磁吸式齿轮扭力调节机构的转动部上,磁吸式齿轮扭力调节机构的导体部固定在液冷机构内。具体地,所述磁吸式齿轮扭力调节机构由磁性盘、导体盘、直线驱动机构和轴杆组成,直线驱动机构的移动端固定在导体盘上,直线驱动机构的缸体固定在机壳外壁上,轴杆转动连接在机壳上,轴杆一端固定有磁性盘,轴杆另一端固定有调节齿轮。具体地,所述直线驱动机构为直线模组或气缸。具体地,所述所述传递齿轮转动连接在转换盘上的支架侧面,传递齿轮一端与齿轮一相啮合,传递齿轮另一端与齿轮二相啮合。具体地,所述调节齿轮、齿轮一、齿轮二均为锥齿轮。具体地,所述转换盘的盘面为锥齿轮。具体地,所述导体盘固定在液冷机构内,液冷机构由冷却仓、进液管和出液管组成,导体盘固定在冷却仓的腔室内,冷却仓的腔室分别与进液管和出液管相连通,进液管与出液管连接在水泵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磁力调控式联轴器。通过磁吸式齿轮扭力调节机构的导体盘和磁性盘间距来控制转换盘的转速,通过液冷机构对导体进行冷却。利用转换盘和传递齿轮来调节轴二的输出速度与扭力。降低了制造要求,提高了散热效果,进而突破了功率的限制。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传递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磁吸式齿轮扭力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轴一,2.轴二,3.机壳,4.转换盘,5.调节齿轮,6.磁吸式齿轮扭力调节机构,7.传递齿轮,8.齿轮一,9.齿轮二,10.液冷机构,61.磁性盘,62.导体盘,63.直线驱动机构,64.轴杆,65.冷却仓,66.进液管,67.出液管。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传递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磁吸式齿轮扭力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种磁力调控式联轴器,包括轴一1、轴二2、机壳3、转换盘4、调节齿轮5、磁吸式齿轮扭力调节机构6、传递齿轮7、齿轮一8、齿轮二9和液冷机构10,所述轴一1和轴二2分别转动连接在机壳3两端,轴一1一端固定有齿轮一8,轴二2一端固定有齿轮二9,传递齿轮7转动连接在转换盘4端面的支架上,齿轮一8通过传递齿轮7和齿轮二9连接在一起,轴一1穿过并转动连接在转换盘4端面的支架上,轴二2穿过并转动连接在转换盘4上,调节齿轮5与转换盘4的齿面相啮合,调节齿轮5套设并固定在磁吸式齿轮扭力调节机构6的转动部上,磁吸式齿轮扭力调节机构6的导体部固定在液冷机构10内。所述磁吸式齿轮扭力调节机构6由磁性盘61、导体盘62、直线驱动机构63和轴杆64组成,直线驱动机构63的移动端固定在导体盘62上,直线驱动机构63的缸体固定在机壳3外壁上,轴杆64转动连接在机壳3上,轴杆64一端固定有磁性盘61,轴杆64另一端固定有调节齿轮5。所述直线驱动机构63为直线模组或气缸。所述传递齿轮7转动连接在转换盘4上的支架侧面,传递齿轮7一端与齿轮一8相啮合,传递齿轮7另一端与齿轮二9相啮合。所述调节齿轮5、齿轮一8、齿轮二9均为锥齿轮。所述转换盘4的盘面为锥齿轮。所述导体盘62固定在液冷机构10内,液冷机构10由冷却仓65、进液管66和出液管67组成,导体盘62固定在冷却仓65的腔室内,冷却仓65的腔室分别与进液管66和出液管67相连通,进液管66与出液管67连接在水泵上。如附图3所示,磁吸式齿轮扭力调节机构6的运行方式为,直线驱动机构63驱使导体盘62进行直线移动,从而调节导体盘62与磁性盘61之间的间距。直线驱动机构63为直线模组或气缸。直线模组由滑座、缸体、滚珠丝杠副组成,滚珠丝杠副的丝杆在缸体内旋转,驱使丝杆上的滚珠螺母直线移动,固定在滚珠螺母上的滑座则沿着缸体直线移动,滑座则带着导体盘62进行直线移动。磁性盘61对导体盘62具有磁吸力,利用调节磁性盘61与导体盘62之间的间距,来调节固定在磁性盘61上的轴杆64的扭力。结合附图1和附图2所示,当磁性盘61与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力调控式联轴器,其特征是,包括轴一(1)、轴二(2)、机壳(3)、转换盘(4)、调节齿轮(5)、磁吸式齿轮扭力调节机构(6)、传递齿轮(7)、齿轮一(8)、齿轮二(9)和液冷机构(10),所述轴一(1)和轴二(2)分别转动连接在机壳(3)两端,轴一(1)一端固定有齿轮一(8),轴二(2)一端固定有齿轮二(9),传递齿轮(7)转动连接在转换盘(4)端面的支架上,齿轮一(8)通过传递齿轮(7)和齿轮二(9)连接在一起,轴一(1)穿过并转动连接在转换盘(4)端面的支架上,轴二(2)穿过并转动连接在转换盘(4)上,调节齿轮(5)与转换盘(4)的齿面相啮合,调节齿轮(5)套设并固定在磁吸式齿轮扭力调节机构(6)的转动部上,磁吸式齿轮扭力调节机构(6)的导体部固定在液冷机构(10)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力调控式联轴器,其特征是,包括轴一(1)、轴二(2)、机壳(3)、转换盘(4)、调节齿轮(5)、磁吸式齿轮扭力调节机构(6)、传递齿轮(7)、齿轮一(8)、齿轮二(9)和液冷机构(10),所述轴一(1)和轴二(2)分别转动连接在机壳(3)两端,轴一(1)一端固定有齿轮一(8),轴二(2)一端固定有齿轮二(9),传递齿轮(7)转动连接在转换盘(4)端面的支架上,齿轮一(8)通过传递齿轮(7)和齿轮二(9)连接在一起,轴一(1)穿过并转动连接在转换盘(4)端面的支架上,轴二(2)穿过并转动连接在转换盘(4)上,调节齿轮(5)与转换盘(4)的齿面相啮合,调节齿轮(5)套设并固定在磁吸式齿轮扭力调节机构(6)的转动部上,磁吸式齿轮扭力调节机构(6)的导体部固定在液冷机构(1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力调控式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式齿轮扭力调节机构(6)由磁性盘(61)、导体盘(62)、直线驱动机构(63)和轴杆(64)组成,直线驱动机构(63)的移动端固定在导体盘(62)上,直线驱动机构(63)的缸体固定在机壳(3)外壁上,轴杆(64)转动连接在机壳(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春明
申请(专利权)人:沈春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