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0469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1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缆支撑装置,包括底座和电缆杆,所述电缆杆的顶端与底座的底端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顶端从前至后均安装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外壳、导杆、丝杠、丝杠螺母、挡板、矩形板、螺栓、圆孔、摇柄、连杆、支撑板和第一滑轮,所述外壳的底端与底座的顶端固定安装,所述外壳的内腔左右两侧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丝杠,所述轴承的内环与丝杠的外壁过盈配合,所述轴承的外环与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且所述丝杠的右端延伸出外壳的右侧壁与矩形板固定连接。该线缆支撑装置,可防止线缆由于重力作用拉长下垂,触碰到道路旁的树木,防止被来往的大型车辆刮碰到损坏,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又延长了线缆的使用寿命。

A cable support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able support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nd a cable rod. The top end of the cable ro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central position of the bottom end of the base. The top end of the base is installed with a fixing mechanism from front to back. The fixing mechanism includes a shell, a guide rod, a lead screw, a lead screw nut, a baffle, a rectangular plate, a bolt, a round hole, a rocker, a connecting rod, a support plate and a first The bottom end of the shell is fixedly installed with the top end of the base,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shell are rotationally connected with the lead screw through the bearing, the inner ring of the bearing is matched with the outer wall of the lead screw, the outer ring of the bearing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wall of the shell, and the right end of the lead screw extends out of the right wall of the shell an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rectangular plate. The cable support device can prevent the cable from stretching and sagging due to the gravity, touching the trees beside the road, and being scratched and damaged by the large vehicles. It not only eliminates the safety hazards, but also extends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c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缆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线缆支撑
,具体为一种线缆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线缆是光缆、电缆等物品的统称,由一根或多根相互绝缘的导体和外包绝缘保护层制成,将电力或信息从一处传输到另一处的导线,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电缆具有内通电,外绝缘的特征,线缆支撑装置具有支撑线缆的作用,支架的大小,间距是根据电缆大小根数来确定的。由于线缆重力作用,随着线缆的长期使用,线缆会逐渐拉长下垂,导致线缆容易触碰到道路旁的树木,甚至会被来往的大型车辆刮碰到损坏,造成供电系统瘫痪,因此现设计一种具有拉紧功能的线缆支撑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支撑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底座和电缆杆,所述电缆杆的顶端与底座的底端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顶端从前至后均安装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外壳、导杆、丝杠、丝杠螺母、挡板、矩形板、螺栓、圆孔、摇柄、连杆、支撑板和第一滑轮;所述外壳的底端与底座的顶端固定安装,所述外壳的内腔左右两侧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丝杠,所述轴承的内环与丝杠的外壁过盈配合,所述轴承的外环与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且所述丝杠的右端延伸出外壳的右侧壁与矩形板固定连接,所述螺栓螺接在的右侧顶端,所述外壳的右侧壁以丝杠的中心线为圆心沿周向均开设有圆孔,所述螺栓的左侧延伸出矩形板的左侧壁与相对应位置的圆孔插接,所述矩形板的右侧设置有摇柄,所述丝杠的外壁中心位置过盈配合有挡板,所述导杆沿左右方向安装在外壳的内腔顶端,所述丝杠的外壁左右两侧均螺接有与导杆外壁套接的丝杠螺母,所述丝杠螺母的前后两侧顶端均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连杆的一端,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支撑板转动连接,且四个所述连杆分别位于支撑板的前后两侧左右两端,所述支撑板的顶端前后两侧中心位置均安装有耳板,所述耳板的内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第一滑轮,所述外壳的顶端左侧安装有瓷瓶,所述外壳的顶端右侧前后两端均安装有耳板,所述耳板的内侧上下两端均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第二滑轮。优选的,所述丝杠的外壁左右两侧螺纹为正反螺纹。优选的,所述圆孔的数量为十二个,且十二个所述圆孔按顺时针每隔30度分布在外壳的右侧壁。优选的,所述瓷瓶、第一滑轮和位于底端的第二滑轮的中心点在同一水平线上。优选的,两个所述丝杠螺母相对于挡板的中心点对称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线缆支撑装置,在实际使用时,通过旋转螺栓与圆孔脱离可解除对矩形板的固定,便可转动摇柄使丝杠顺时针旋转,通过导杆和丝杠螺母的配合可使连杆向内侧移动将支撑板托起,在第二滑轮的配合下第一滑轮向上移动对线缆拉紧,拉紧后将螺栓旋入相对应位置的圆孔内,完成线缆的拉紧固定,防止线缆由于重力作用拉长下垂,触碰到道路旁的树木,防止被来往的大型车辆刮碰到损坏,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又延长了线缆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面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右视图;图3为本技术外壳的俯视图。图中:1、底座,2、外壳,3、瓷瓶,4、第二滑轮,5、导杆,6、丝杠,7、丝杠螺母,8、挡板,9、电缆杆,10、矩形板,11、螺栓,12、圆孔,13、摇柄,14、连杆,15、支撑板,16、第一滑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底座1和电缆杆9,电缆杆9的顶端与底座1的底端中心位置固定连接,底座1的顶端从前至后均安装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外壳2、导杆5、丝杠6、丝杠螺母7、挡板8、矩形板10、螺栓11、圆孔12、摇柄13、连杆14、支撑板15和第一滑轮16;外壳2的底端与底座1的顶端固定安装,外壳2的内腔左右两侧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丝杠6,轴承的内环与丝杠6的外壁过盈配合,轴承的外环与外壳2的内壁固定连接,在轴承的固定作用下可使丝杠6绕自身轴线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且丝杠6的右端延伸出外壳2的右侧壁与矩形板10固定连接,螺栓11螺接在10的右侧顶端,外壳2的右侧壁以丝杠6的中心线为圆心沿周向均开设有圆孔12,螺栓11的左侧延伸出矩形板10的左侧壁与相对应位置的圆孔12插接,通过螺栓11与圆孔12的插接可对矩形板10固定,从而能实现丝杠6的制动,矩形板10的右侧设置有摇柄13,通过摇柄13便于对丝杠6进行旋转,丝杠6的外壁中心位置过盈配合有挡板8,导杆5沿左右方向安装在外壳2的内腔顶端,通过导杆5对丝杠螺母7进行限位,确保丝杠螺母7能水平移动,丝杠6的外壁左右两侧均螺接有与导杆5外壁套接的丝杠螺母7,丝杠螺母7的前后两侧顶端均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连杆14的一端,连杆14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支撑板15转动连接,且四个连杆14分别位于支撑板15的前后两侧左右两端,使其两个连杆14的内侧合力推动支撑板15平稳向上移动,支撑板15的顶端前后两侧中心位置均安装有耳板,耳板的内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第一滑轮16,外壳2的顶端左侧安装有瓷瓶3,通过瓷瓶3可对线缆缠绕固定,外壳2的顶端右侧前后两端均安装有耳板,耳板的内侧上下两端均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第二滑轮4,两个第二滑轮4之间的间距小于线缆的外径,防止线缆从两个第二滑轮4之间移出。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丝杠6的外壁左右两侧螺纹为正反螺纹,当丝杠6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时,通过导杆5的限位丝杠6的外壁螺纹旋转力可使两个丝杠螺母7同时向内或向外侧水平移动。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圆孔12的数量为十二个,且十二个圆孔12按顺时针每隔30度分布在外壳2的右侧壁,通过多个圆孔12便于对旋转后的矩形板10进行固定。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瓷瓶3、第一滑轮16和位于底端的第二滑轮4的中心点在同一水平线上,确保线缆能水平架设在瓷瓶3、第一滑轮16和第二滑轮4上。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两个丝杠螺母7相对于挡板8的中心点对称设置,当两个丝杠螺母7同时向内侧水平移动时,两个丝杠螺母7能同时与挡板8接触,从而使挡板8可对丝杠螺母7实现限位。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具体工作如下。使用时,将线缆通过瓷瓶3缠绕固定,再搭接在第一滑轮16上并从两个第二滑轮4之间穿过固定在另一个固定装置的瓷瓶3上,即完成线缆的固定,当线缆长期使用出现拉长下垂时,旋转螺栓11,使螺栓11从圆孔12内旋出解除对矩形板10的固定,顺时针旋转摇柄13,促使矩形板10和丝杠6同时顺时针旋转,由于丝杠6外壁左右两侧螺纹为正反螺纹,在导杆5的导向作用下丝杠6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缆支撑装置,包括底座(1)和电缆杆(9),所述电缆杆(9)的顶端与底座(1)的底端中心位置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端从前至后均安装有固定机构;/n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外壳(2)、导杆(5)、丝杠(6)、丝杠螺母(7)、挡板(8)、矩形板(10)、螺栓(11)、圆孔(12)、摇柄(13)、连杆(14)、支撑板(15)和第一滑轮(16);/n所述外壳(2)的底端与底座(1)的顶端固定安装,所述外壳(2)的内腔左右两侧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丝杠(6),所述轴承的内环与丝杠(6)的外壁过盈配合,所述轴承的外环与外壳(2)的内壁固定连接,且所述丝杠(6)的右端延伸出外壳(2)的右侧壁与矩形板(10)固定连接,所述螺栓(11)螺接在矩形板(10)的右侧顶端,所述外壳(2)的右侧壁以丝杠(6)的中心线为圆心沿周向均开设有圆孔(12),所述螺栓(11)的左侧延伸出矩形板(10)的左侧壁与相对应位置的圆孔(12)插接,所述矩形板(10)的右侧设置有摇柄(13),所述丝杠(6)的外壁中心位置过盈配合有挡板(8),所述导杆(5)沿左右方向安装在外壳(2)的内腔顶端,所述丝杠(6)的外壁左右两侧均螺接有与导杆(5)外壁套接的丝杠螺母(7),所述丝杠螺母(7)的前后两侧顶端均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连杆(14)的一端,所述连杆(14)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支撑板(15)转动连接,且四个所述连杆(14)分别位于支撑板(15)的前后两侧左右两端,所述支撑板(15)的顶端前后两侧中心位置均安装有耳板,所述耳板的内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第一滑轮(16),所述外壳(2)的顶端左侧安装有瓷瓶(3),所述外壳(2)的顶端右侧前后两端均安装有耳板,所述耳板的内侧上下两端均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第二滑轮(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支撑装置,包括底座(1)和电缆杆(9),所述电缆杆(9)的顶端与底座(1)的底端中心位置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端从前至后均安装有固定机构;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外壳(2)、导杆(5)、丝杠(6)、丝杠螺母(7)、挡板(8)、矩形板(10)、螺栓(11)、圆孔(12)、摇柄(13)、连杆(14)、支撑板(15)和第一滑轮(16);
所述外壳(2)的底端与底座(1)的顶端固定安装,所述外壳(2)的内腔左右两侧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丝杠(6),所述轴承的内环与丝杠(6)的外壁过盈配合,所述轴承的外环与外壳(2)的内壁固定连接,且所述丝杠(6)的右端延伸出外壳(2)的右侧壁与矩形板(10)固定连接,所述螺栓(11)螺接在矩形板(10)的右侧顶端,所述外壳(2)的右侧壁以丝杠(6)的中心线为圆心沿周向均开设有圆孔(12),所述螺栓(11)的左侧延伸出矩形板(10)的左侧壁与相对应位置的圆孔(12)插接,所述矩形板(10)的右侧设置有摇柄(13),所述丝杠(6)的外壁中心位置过盈配合有挡板(8),所述导杆(5)沿左右方向安装在外壳(2)的内腔顶端,所述丝杠(6)的外壁左右两侧均螺接有与导杆(5)外壁套接的丝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科信通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