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电池导电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0402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1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电池导电膜,包括玻璃基体、复合膜、防护层、正极层、中间层和负极层,所述玻璃基体的顶端覆盖有复合膜,且复合膜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中间层,所述中间层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2层聚乙烯半透膜,所述中间层的上下两外侧面上分别贴附有正极层和负极层,且负极层的底端与玻璃基体的顶端相互粘连,所述正极层的顶端覆盖有防护层,且防护层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聚丙烯抗拉层,所述聚丙烯抗拉层的底端贴附有PET耐热层,且PET耐热层的底端与正极层的顶端相互粘连。该新能源电池导电膜,不仅提高了新能源电池导电膜的导电性能,提高了新能源电池导电膜的结构强度,而且延长了新能源电池导电膜的使用周期。

A new energy battery conductive fil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nductive film of a new energy battery, which comprises a glass substrate, a composite film, a protective layer, a positive layer, an intermediate layer and a negative layer. The top of the glass substrate is covered with a composite film, and an intermediate layer is arranged at the center position of the composite film, two polyethylene semi permeable films are arranged at the center position of the intermediate layer, and the upper and lower outer sides of the intermediate layer are on A positive layer and a negative layer are respectively pasted, and the bottom end of the negative layer is mutually adhered with the top end of the glass matrix, the top end of the positive layer is covered with a protective layer, and a polypropylene tensile layer is arranged at the center of the protective layer, the bottom end of the polypropylene tensile layer is pasted with a pet heat-resistant layer, and the bottom end of the pet heat-resistant layer is mutually adhered with the top end of the positive layer. The conductive film of the new energy battery not only improves the conductive performance of the conductive film of the new energy battery, improves the structural strength of the conductive film of the new energy battery, but also extends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conductive film of the new energy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电池导电膜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电池
,具体为一种新能源电池导电膜。
技术介绍
电池导电膜作为新型薄膜的一种,既具有薄膜最基础的特性,又兼具一定的导电性能,因而在新能源电池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用于太阳能电池板中的电池导电膜,对于太阳能电池的发电效率有着重要影响。但现有的电池导电膜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1、现有技术中,太阳能电池导电膜的导热效率依旧较低,且其内部电荷交换的损耗较大,因而其实际导电性能相对不足;2、针对太阳能发电板的工作环境,对于其内部导电膜结构强度有着更高的要求,而一般的电池导电膜通常难以达到理想水平;3、许多太阳能电池导电膜的运行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结构,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发生腐蚀,并容易产生过热现象,从而导致其使用周期的快速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电池导电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装置的实际导电性能较弱、结构强度不足以及使用周期缺乏保障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电池导电膜,包括玻璃基体、复合膜、防护层、正极层、中间层和负极层,所述玻璃基体的顶端覆盖有复合膜,且复合膜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中间层,所述中间层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2层聚乙烯半透膜,所述中间层的上下两外侧面上分别贴附有正极层和负极层,且负极层的底端与玻璃基体的顶端相互粘连,所述正极层的顶端覆盖有防护层,且防护层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聚丙烯抗拉层,所述聚丙烯抗拉层的底端贴附有PET耐热层,且PET耐热层的底端与正极层的顶端相互粘连。优选的,所述防护层的内部等间距设有导热孔,且导热孔皆依次贯穿聚丙烯抗拉层与PET耐热层。优选的,所述正极层与负极层内部靠近中间层的一侧皆设有透明电极层,且透明电极层的材料皆为IOT减反射材料,并且2个透明电极层的极性相反。优选的,所述PET耐热层的顶端覆盖有聚四氟乙烯防腐层。优选的,所述透明电极层的外侧面上皆镶嵌有无机纳米网层。优选的,所述聚乙烯半透膜的外侧面上皆均匀涂抹有热收缩层,且热收缩层的材料为粒径范围为0.2-1.0μm的聚乙烯蜡。优选的,所述热收缩层的内部皆等间距设有交换孔,且交换孔的两端分别与透明电极层和聚乙烯半透膜的一侧相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新能源电池导电膜不仅提高了新能源电池导电膜的导电性能,提高了新能源电池导电膜的结构强度,而且延长了新能源电池导电膜的使用周期;1、通过在复合膜的内部设防护层、正极层、中间层以及负极层,中间层的内部设聚乙烯半透膜,防护层的内部设导热孔,并通过在正极层与负极层的内部设透明电极层、无机纳米网层,透明电极层的材料为IOT减反射材料,实现了新能源电池导电膜内部高效导热与交换电荷的功能,从而提高了新能源电池导电膜的导电性能;2、通过在复合膜的底端设玻璃基体,防护层的内部设聚丙烯抗拉层,实现了新能源电池导电膜内部结构的强化,从而提高了新能源电池导电膜的结构强度;3、通过在防护层的内部设PET耐热层和聚四氟乙烯防腐层,聚乙烯半透膜的外侧面上涂抹热收缩层,并通过热收缩层的材料为粒径范围为0.2-1.0μm的聚乙烯蜡,热收缩层的内部设交换孔,实现了新能源电池导电膜防腐与过热保护的功能,从而延长了新能源电池导电膜的使用周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防护层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正极层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中间层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玻璃基体;2、复合膜;3、防护层;4、正极层;5、中间层;6、负极层;7、聚四氟乙烯防腐层;8、导热孔;9、聚丙烯抗拉层;10、PET耐热层;11、无机纳米网层;12、透明电极层;13、聚乙烯半透膜;14、热收缩层;15、交换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电池导电膜,包括玻璃基体1、复合膜2、防护层3、正极层4、中间层5和负极层6,玻璃基体1的顶端覆盖有复合膜2,且复合膜2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中间层5,中间层5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2层聚乙烯半透膜13,中间层5的上下两外侧面上分别贴附有正极层4和负极层6,且负极层6的底端与玻璃基体1的顶端相互粘连,正极层4的顶端覆盖有防护层3,且防护层3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聚丙烯抗拉层9,聚丙烯抗拉层9的底端贴附有PET耐热层10,且PET耐热层10的底端与正极层4的顶端相互粘连。如图2中防护层3的内部等间距设有导热孔8,且导热孔8皆依次贯穿聚丙烯抗拉层9与PET耐热层10,用于传导热能。如图3中正极层4与负极层6内部靠近中间层5的一侧皆设有透明电极层12,且透明电极层12的材料皆为IOT减反射材料,并且2个透明电极层12的极性相反,用于集聚光能并产生电荷。如图2中PET耐热层10的顶端覆盖有聚四氟乙烯防腐层7,用于表面防腐。如图3中透明电极层12的外侧面上皆镶嵌有无机纳米网层11,用于增强电荷的传导性能。如图4中聚乙烯半透膜13的外侧面上皆均匀涂抹有热收缩层14,且热收缩层14的材料为粒径范围为0.2-1.0μm的聚乙烯蜡,用于实现自动过热保护的功能。如图4中热收缩层14的内部皆等间距设有交换孔15,且交换孔15的两端分别与透明电极层12和聚乙烯半透膜13的一侧相连通,用于电荷的交换。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将该新能源电池导电膜安装在太阳能板内部,则防护层3内部的聚四氟乙烯防腐层7、聚丙烯抗拉层9以及PET耐热层10分别起到表面防水防腐、提高拉伸强度以及表面耐热的功能,而光热能通过导热孔8输入正极层4处,此时,在2层无机纳米网层11的约束与增强下,负极层6内部的透明电极层12产生负电荷,该负电荷通过交换孔15进入聚乙烯半透膜13的内部,然后再次通过交换孔15与正极层4内部的正电荷发生电子转移,在接通外界电路后,电流依次流经正极层4、中间层5以及负极层6并输出,在此过程中,若该新能源电池导电膜内部过热,则2层热收缩层14立即收缩,通过阻断交换孔15实现该新能源电池导电膜内部的断电操作,从而避免由于温度过高造成短路或烧毁,最终完成该新能源电池导电膜的全部工作。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电池导电膜,包括玻璃基体(1)、复合膜(2)、防护层(3)、正极层(4)、中间层(5)和负极层(6),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基体(1)的顶端覆盖有复合膜(2),且复合膜(2)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中间层(5),所述中间层(5)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2层聚乙烯半透膜(13),所述中间层(5)的上下两外侧面上分别贴附有正极层(4)和负极层(6),且负极层(6)的底端与玻璃基体(1)的顶端相互粘连,所述正极层(4)的顶端覆盖有防护层(3),且防护层(3)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聚丙烯抗拉层(9),所述聚丙烯抗拉层(9)的底端贴附有PET耐热层(10),且PET耐热层(10)的底端与正极层(4)的顶端相互粘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电池导电膜,包括玻璃基体(1)、复合膜(2)、防护层(3)、正极层(4)、中间层(5)和负极层(6),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基体(1)的顶端覆盖有复合膜(2),且复合膜(2)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中间层(5),所述中间层(5)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2层聚乙烯半透膜(13),所述中间层(5)的上下两外侧面上分别贴附有正极层(4)和负极层(6),且负极层(6)的底端与玻璃基体(1)的顶端相互粘连,所述正极层(4)的顶端覆盖有防护层(3),且防护层(3)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聚丙烯抗拉层(9),所述聚丙烯抗拉层(9)的底端贴附有PET耐热层(10),且PET耐热层(10)的底端与正极层(4)的顶端相互粘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池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3)的内部等间距设有导热孔(8),且导热孔(8)皆依次贯穿聚丙烯抗拉层(9)与PET耐热层(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池导电膜,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武春波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诚宇薄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