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自动配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80291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1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液体配料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液体自动配料系统,四个所述手动阀分别位于四个原料罐的出料口上,且四个所述手动阀的另一端分别与四个金属软管的一端连通,四个所述金属软管的另一端分别与四个隔膜泵的进液口连通,四个所述隔膜泵的出液口分别与四个单向阀的一端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多个独立的储液罐,配合隔膜泵的运行向反应釜提供液体配料,实现液体配料自动化,在配料过程中,无人为干预,避免了原料被污染、泄漏等情况,同时反应釜通过重量传感器,可以对原料进行实时称重,当达到目标值后,相应的进料自动阀自动会关闭,从而达到了提高配料精度,产品质量稳定,误差低,效率高,可重复性强,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A liquid automatic batching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liquid batching, and discloses a liquid automatic batching system. The four manual valves are respectively located on the discharge ports of the four raw material tanks,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four manual valves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one end of the four metal hoses, the other end of the four metal hoses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liquid inlet of the four diaphragm pumps, and the outlet of the four diaphragm pumps The liquid port is respectively communicated with one end of the four check valve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liquid batching to the reaction kettle through a plurality of independent liquid storage tanks and the operation of the diaphragm pump to realize the automation of liquid batching. In the batching process, no one intervenes to avoid the contamination and leakage of the raw materials. Meanwhile, the reaction kettle can weigh the raw materials in real time through the weight sensor. When the target value is reached, the corresponding automatic feeding valve will automatically It can be closed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he batching accuracy, product quality stability, low error, high efficiency, strong repeatability and produc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体自动配料系统
本技术涉及液体配料
,具体为一种液体自动配料系统。
技术介绍
液体配料工艺常用在香精香料、精细化工、药物制备、食品、饮料等行业的生产过程中,无论是在实验研究还是在批量生产中,经常需要将多种液体等原料按配方进行配比计量、混合。传统人工取料、称重、混合的方法需要工人将每种配料一点一点的加入到配料罐中,采用手工方法配料效率低下;其次,每种配料的配料精度较高,比如需要达到0.01克,配料精度也无法保证;且容易产生计量误差,配比的稳定性难以保证,此外,有些原料液体常伴有毒、易爆、腐蚀等特征,以致现场工作环境恶劣,不适合人工操作。人工配料工序也存在劳动强度大、配料过程中人为配料导致的液体污染等情况,因此,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为失误与计量误差,改善职业安全,自动液体配料系统应运而生。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液体自动配料系统,达到了利用多个独立的储料罐向液体搅拌釜提供液体配料,实现液体配料自动化,在配料过程中,无人为干预,避免了原料被污染、泄漏等情况,提高配料精度,还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液体自动配料系统,包括原料罐、手动阀、金属软管、隔膜泵、单向阀、进液管道、储液罐、出液管道、第一导热油进管、导热排管、第一导热油出管、自动阀、反应釜、进料连接管、出料管、驱动电机、搅拌杆、第二导热油进管、第二导热油出管、循环管道、重量传感器,四个所述手动阀分别位于四个原料罐的出料口上,且四个所述手动阀的另一端分别与四个金属软管的一端连通,四个所述金属软管的另一端分别与四个隔膜泵的进液口连通,四个所述隔膜泵的出液口分别与四个单向阀的一端连通,且四个单向阀的另一端通过进液管道分别与四个储液罐的进液口连通,四个所述储液罐的底部分别与四个出液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导热油进管位于储液罐的顶部,所述导热排管位于储液罐的内部,所述导热排管顶部的一端与第一导热油进管的底部连通,所述循环管底部的一端与第一导热油出管的一端连通,所述自动阀和手动阀通过相组合的方式分别位于第一导热油进管和第一导热油出管上,两个所述进料连接管分别位于反应釜顶部的两侧,且四个所述出液管道通过连接器分别与两个进料连接管连通,两个所述自动阀通过向组合的方式位于出液管道上,所述出料管的一端与反应釜底部的中间位置连通,所述驱动电机通过安装架与反应釜顶部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所述搅拌杆的一端通过安装架与反应釜内壁底部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反应釜顶部的中间位置并与搅拌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热油进管的一端与循环管道顶部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导热油出管的一端与循环管道底部的一端连通,且循环管道与反应釜的外表面相套接,所述重量传感器位于反应釜内壁的底部,所述反应釜和储液罐内壁的一侧具设置有液位感应器。优选的,所述第二导热油进管和第二导热油出管上均设置有手动阀,且手动阀为球阀。优选的,所述导热排管为多个管道环形等距离排列,且导热排管的外侧壁与储液罐的内侧壁通过支架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循环管道的内侧壁与反应釜的外侧壁固定连接,且循环管道的外表面套接有保温层。(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液体自动配料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利用多个独立的储液罐,配合隔膜泵的运行向反应釜提供液体配料,实现液体配料自动化,在配料过程中,无人为干预,避免了原料被污染、泄漏等情况,同时反应釜通过重量传感器,可以对原料进行实时称重,当达到目标值后,相应的进料自动阀自动会关闭,从而达到了提高配料精度,产品质量稳定,误差低,效率高,可重复性强,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2)、本技术通过隔膜泵将原料从原料罐中分别打入储液罐中,配合储液罐上的液位感应器,液位处于高位时报警料位已满,低位提醒原料需要进行补充,同时储液罐上配备恒温系统,利用第一导热油进管、导热排管和第一导热油出管的配合使导热油进行循环传递热量,能够保证对原料储存的所需适宜温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配料系统的部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反应釜的单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配料系统的部分示意图。图中:1、原料罐;2、手动阀;3、金属软管;4、隔膜泵;5、单向阀;6、进液管道;7、储液罐;8、出液管道;9、第一导热油进管;10、导热排管;11、第一导热油出管;12、自动阀;13、反应釜;14、进料连接管;15、出料管;16、驱动电机;17、搅拌杆;18、第二导热油进管;19、第二导热油出管;20、循环管道;21、重量传感器;22、液位感应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液体自动配料系统,包括原料罐1、手动阀2、金属软管3、隔膜泵4、单向阀5、进液管道6、储液罐7、出液管道8、第一导热油进管9、导热排管10、第一导热油出管11、自动阀12、反应釜13、进料连接管14、出料管15、驱动电机16、搅拌杆17、第二导热油进管18、第二导热油出管19、循环管道20、重量传感器21,四个手动阀2分别位于四个原料罐1的出料口上,且四个手动阀2的另一端分别与四个金属软管3的一端连通,四个金属软管3的另一端分别与四个隔膜泵4的进液口连通,四个隔膜泵4的出液口分别与四个单向阀5的一端连通,且四个单向阀5的另一端通过进液管道6分别与四个储液罐7的进液口连通,四个储液罐7的底部分别与四个出液管道8的一端连通,第一导热油进管9位于储液罐7的顶部,导热排管10位于储液罐7的内部,导热排管10顶部的一端与第一导热油进管9的底部连通,导热排管10底部的一端与第一导热油出管11的一端连通,自动阀12和手动阀2通过相组合的方式分别位于第一导热油进管9和第一导热油出管11上,两个进料连接管14分别位于反应釜13顶部的两侧,且四个出液管道8通过连接器分别与两个进料连接管14连通,两个自动阀12通过向组合的方式位于出液管道8上,出料管15的一端与反应釜13底部的中间位置连通,驱动电机16通过安装架与反应釜13顶部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搅拌杆17的一端通过安装架与反应釜13内壁底部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驱动电机16的输出端贯穿反应釜13顶部的中间位置并与搅拌杆17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二导热油进管18的一端与循环管道20顶部的一端连通,第二导热油出管19的一端与循环管道20底部的一端连通,且循环管道20与反应釜13的外表面相套接,重量传感器21位于反应釜13内壁的底部,反应釜13和储液罐7内壁的一侧具设置有液位感应器22,第二导热油进管18和第二导热油出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体自动配料系统,包括原料罐(1)、手动阀(2)、金属软管(3)、隔膜泵(4)、单向阀(5)、进液管道(6)、储液罐(7)、出液管道(8)、第一导热油进管(9)、导热排管(10)、第一导热油出管(11)、自动阀(12)、反应釜(13)、进料连接管(14)、出料管(15)、驱动电机(16)、搅拌杆(17)、第二导热油进管(18)、第二导热油出管(19)、循环管道(20)、重量传感器(21),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手动阀(2)分别位于四个原料罐(1)的出料口上,且四个所述手动阀(2)的另一端分别与四个金属软管(3)的一端连通,四个所述金属软管(3)的另一端分别与四个隔膜泵(4)的进液口连通,四个所述隔膜泵(4)的出液口分别与四个单向阀(5)的一端连通,且四个单向阀(5)的另一端通过进液管道(6)分别与四个储液罐(7)的进液口连通,四个所述储液罐(7)的底部分别与四个出液管道(8)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导热油进管(9)位于储液罐(7)的顶部,所述导热排管(10)位于储液罐(7)的内部,所述导热排管(10)顶部的一端与第一导热油进管(9)的底部连通,所述导热排管(10)底部的一端与第一导热油出管(11)的一端连通,所述自动阀(12)和手动阀(2)通过相组合的方式分别位于第一导热油进管(9)和第一导热油出管(11)上,两个所述进料连接管(14)分别位于反应釜(13)顶部的两侧,且四个所述出液管道(8)通过连接器分别与两个进料连接管(14)连通,两个所述自动阀(12)通过向组合的方式位于出液管道(8)上,所述出料管(15)的一端与反应釜(13)底部的中间位置连通,所述驱动电机(16)通过安装架与反应釜(13)顶部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所述搅拌杆(17)的一端通过安装架与反应釜(13)内壁底部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6)的输出端贯穿反应釜(13)顶部的中间位置并与搅拌杆(17)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热油进管(18)的一端与循环管道(20)顶部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导热油出管(19)的一端与循环管道(20)底部的一端连通,且循环管道(20)与反应釜(13)的外表面相套接,所述重量传感器(21)位于反应釜(13)内壁的底部,所述反应釜(13)和储液罐(7)内壁的一侧具设置有液位感应器(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体自动配料系统,包括原料罐(1)、手动阀(2)、金属软管(3)、隔膜泵(4)、单向阀(5)、进液管道(6)、储液罐(7)、出液管道(8)、第一导热油进管(9)、导热排管(10)、第一导热油出管(11)、自动阀(12)、反应釜(13)、进料连接管(14)、出料管(15)、驱动电机(16)、搅拌杆(17)、第二导热油进管(18)、第二导热油出管(19)、循环管道(20)、重量传感器(21),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手动阀(2)分别位于四个原料罐(1)的出料口上,且四个所述手动阀(2)的另一端分别与四个金属软管(3)的一端连通,四个所述金属软管(3)的另一端分别与四个隔膜泵(4)的进液口连通,四个所述隔膜泵(4)的出液口分别与四个单向阀(5)的一端连通,且四个单向阀(5)的另一端通过进液管道(6)分别与四个储液罐(7)的进液口连通,四个所述储液罐(7)的底部分别与四个出液管道(8)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导热油进管(9)位于储液罐(7)的顶部,所述导热排管(10)位于储液罐(7)的内部,所述导热排管(10)顶部的一端与第一导热油进管(9)的底部连通,所述导热排管(10)底部的一端与第一导热油出管(11)的一端连通,所述自动阀(12)和手动阀(2)通过相组合的方式分别位于第一导热油进管(9)和第一导热油出管(11)上,两个所述进料连接管(14)分别位于反应釜(13)顶部的两侧,且四个所述出液管道(8)通过连接器分别与两个进料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果郑传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立之力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