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实用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9940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1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实用风扇,包括有便携式的风扇机头、支撑杆、底座、电池和电路组件,机头的背面固定有一旋转座,旋转座与支撑杆活动连接形成可上下旋转的结构,支撑杆的底端与底座通过插接方式形成可方便拆卸的固定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底座与风扇做成可方便分离的结构,有利于提高便携效果,出去旅游时可直接手持风扇支撑杆吹风,也可在风扇机头两侧设置吊耳连接带子套在脖子上吹风,使用更为方便;底座设计可作为手机支架,增加其使用功能,风扇头可以在‑45‑+45度之间上下旋转并任意选择角度,便于吹头部、胸部和肚子。另外通过设计简单的电路,以改变电压信号占空比的方式实现对于风扇风速的调节。

A portable practical fa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ortable practical fan, which comprises a portable fan head, a support rod, a base, a battery and a circuit component, a rotating base is fixed on the back of the head, the rotating base and the support rod are movably connected to form a structure which can rotate up and down, and the bottom end of the support rod and the base are inserted to form a fixed structure which can be easily removed. The utility model makes the base and the fan into a structure that can be easily separated, which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portable effect. When going out for tourism, the utility model can directly hold the fan support rod for blowing air, and can also set the lug connection belt on both sides of the fan head to cover the neck for blowing air, which is more convenient to use. The base design can be used as a mobile phone bracket, increasing its use function, and the fan head can be at \u2011 45 \u2011 + 45 degrees Rotate up and down and choose any angle to blow head, chest and belly. In addition, a simple circuit is designed to adjust the fan speed by changing the duty cycle of voltage sign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实用风扇
本技术涉及风扇产品
,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的风扇。
技术介绍
风扇因其成本少、耗电量较小、使用方便而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的降温,最为常见是的用于室内的落地扇、台扇、壁扇等。但这类风扇普遍比较笨重,不方便携带。为此,有人专利技术了可便携式的风扇,在人们外出或走到没有风扇及空调的场合时可以将风扇带去使用。然而,目前的此类便携式风扇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第一,多数不能摇头,少数虽然可以摇头,但只能左右摇头,不能上下摇头,不便于头部和身体一起吹;第二,支撑杆与底座一般不能方便地拆卸分离,导致携带时需要连同底座一起携带,不仅更为费力,同时由于底座较大较重造成不便手持使用。另外,目前的便携式风扇通常只能放置使用或手持使用,会对一些特定的应用场合造成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既方便放置使用、又方便手持使用、可方便吹身体和头部的便携式实用风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实用风扇,包括有便携式的风扇机头、支撑杆、底座、电池和电路组件,其特征在于:机头的背面固定有一旋转座,旋转座与支撑杆活动连接形成可上下旋转的结构,支撑杆的底端与底座通过插接方式形成可方便拆卸的固定结构。进一步地,在底座中设置有插接孔,支撑杆的下段套设有一由软胶套制成的杆套,摩擦力更好,插好后不易脱落和晃动,支撑杆连同杆套一起插入在插接孔内与底座形成固定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的下段为一插接杆,插接杆的外径小于支撑杆的主体外径,杆套与插接杆套接后形成与支撑杆主体表面齐平结构;在插接杆的背面、杆套的背面及插接孔的背面各设有一平面结构的定位面,杆套的定位面与插接杆的定位面相配,插接孔的定位面与杆套的定位面相配,通过三者的定位面依次紧配形成支撑杆的定位结构。进一步地,在支撑杆的顶端设有一固定头,旋转座通过一固定轴安装在该固定头上;在旋转座中设有键槽,而固定轴上设有花键,通过花键嵌入键槽中形成旋转座与固定轴的装配结构,使旋转座形成的旋转角度为从水平线以下的-45度到水平线以上的+45度,这样用手拿着风扇可以很方便地吹肚子、胸部和头部;固定轴的两端均设有轴帽,其中一端的轴帽与固定轴为一体结构,另一端的轴帽则通过其上的插销插紧在旋转座上,并且两端的轴帽外端面均与旋转座相互齐平。进一步地,在底座的前部顶面设有一朝上凸起的手机支撑部,通过该手机支撑部与支撑杆配合形成手机支架结构,可以将手机放置在该手机支撑部,然后靠着支撑杆,可以同时吹风同时看手机。进一步地,在机头的两侧各设有一吊耳,两吊耳形成左右对称结构,可以用绳子将风扇挂起来使用,如挂在脖子上,或挂在墙上。进一步地,所述电池为充电锂电池,在支撑杆上设有充电接口。优选地,所述充电接口为TYPE-C接口、LIGHTNING接口或MIRCO-USB接口。电路组件的电路包括有风扇控制芯片U1和充电管理芯片U2,两者的型号分别为OXOF11CB和TP4056,充电接口连接充电管理芯片U2的输入脚,电池连接充电管理芯片U2的输出脚,风扇控制芯片U1连接电池;马达MG1的负极连接一MOS管Q2形成负极EN端,该负极EN端连接风扇控制芯片U1的2脚,而马达MG1的正极一路通过一电感L1连接电池,另一端连接一MOS管Q1形成正极NMOS端,该正极NMOS端连接风扇控制芯片U1的4脚;风扇控制芯片U1的5脚连接有控制开关MODE。在充电管理芯片U2与充电接口之间还设置有充电过程指示灯红色发光二极管D5和充满指示灯绿色发光二极管D4;而风扇控制芯片U1的7脚接出有由三极管和LED组成的背景灯,该背景灯设置于机头上。DC5V电源经由充电接口MIC5pin插座插入,经过充电管理芯片U2对锂电池进行充电;并对整个充电过程进行控制,防止过充、短路、过热;充电时红色发光二极管D5红色灯常亮,充满时绿色发光二极管D4绿色灯常亮、发光二极管D5熄灭。按下控制开关MODE按键时,风扇控制芯片U11采集信号,并转由内部MCU处理,然后内部MCU通过MOS管Q2打开马达负极EN端,并通过马达正极NMOS端输出PWM,对电感L1+MOS管Q1+二极管SS24组成BOOST电路进行升压;得到的电压由电容C2、C3进行滤波送至马达正极,使马达工作;再由电阻R4、R3组成的分压反馈电路,对马达端的电压进行修正,使马达在工作时电压稳定。控制开关Mode按键的功能分为3个档位,通过风扇控制芯片U1的内部MCU采集到不同时间的按键信号,来改变马达正极NMOS端PWM的占空比,从而调整马达两端的电压,实现风力大小转变。长按控制开关Mode按键约2S,可以打开/关闭背景灯。在马达工作工程中,锂电池电压低于约3.0V时发光二极管D3(与风扇控制芯片U1的3脚连接)红色灯1HZ闪烁,提示用户进行充电。本技术通过将底座与风扇做成可方便分离的结构,有利于提高便携效果,出去旅游时可直接手持风扇支撑杆吹风,也可在风扇机头两侧设置吊耳连接带子套在脖子上吹风,使用更为方便;底座设计可作为手机支架,增加其使用功能,风扇头可以在-45-+45度之间上下旋转并任意选择角度,便于吹头部、胸部和肚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分解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角度的分解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电路原理图。图中,1为机头,11为吊耳,2为支撑杆,21固定头,22为插接杆,23为定位面,3为杆套,31为定位面,4为底座,41为插接孔,42为定位面,43为手机支撑部,5为旋转座,51为键槽,52为固定孔,6为固定轴,61为花键,7为轴帽,8为充电接口。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和图3,所述便携式实用风扇,包括有便携式的风扇机头1、支撑杆2、底座4、电池和电路组件,机头1的背面固定有一旋转座55,旋转座与支撑杆2活动连接形成可上下旋转的结构,支撑杆2的底端与底座4通过插接方式形成可方便拆卸的固定结构。在底座4中设置有插接孔41,支撑杆2的下段套设有一由软胶套制成的杆套3,摩擦力更好,插好后不易脱落和晃动,支撑杆23连同杆套一起插入在插接孔41内与底座4形成固定结构。所述支撑杆2的下段为一插接杆22,插接杆22的外径小于支撑杆2的主体外径,杆套3与插接杆22套接后形成与支撑杆2主体表面齐平结构;在插接杆22的背面、杆套3的背面及插接孔41的背面各设有一平面结构的定位面23、31、42,杆套3的定位面31与插接杆2的定位面23相配,插接孔41的定位面42与杆套3的定位面31相配,通过三者的定位面23、31、42依次紧配形成支撑杆2的定位结构,使支撑杆2不会自行旋转。在支撑杆2的顶端设有一固定头21,旋转座5通过一固定轴6安装在该固定头21上;在旋转座5中设有键槽51,而固定轴6上设有花键61,通过花键61嵌入键槽51中形成旋转座5与固定轴6的装配结构,使旋转座5形成的旋转角度为从水平线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实用风扇,包括有便携式的风扇机头、支撑杆、底座、电池和电路组件,其特征在于:机头的背面固定有一旋转座,旋转座与支撑杆活动连接形成可上下旋转的结构,支撑杆的底端与底座通过插接方式形成可方便拆卸的固定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实用风扇,包括有便携式的风扇机头、支撑杆、底座、电池和电路组件,其特征在于:机头的背面固定有一旋转座,旋转座与支撑杆活动连接形成可上下旋转的结构,支撑杆的底端与底座通过插接方式形成可方便拆卸的固定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实用风扇,其特征在于:在底座中设置有插接孔,支撑杆的下段套设有一由软胶套制成的杆套,支撑杆连同杆套一起插入在插接孔内与底座形成固定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实用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下段为一插接杆,插接杆的外径小于支撑杆的主体外径,杆套与插接杆套接后形成与支撑杆主体表面齐平结构;在插接杆的背面、杆套的背面及插接孔的背面各设有一平面结构的定位面,杆套的定位面与插接杆的定位面相配,插接孔的定位面与杆套的定位面相配,通过三者的定位面依次紧配形成支撑杆的定位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实用风扇,其特征在于:在支撑杆的顶端设有一固定头,旋转座通过一固定轴安装在该固定头上;在旋转座中设有键槽,而固定轴上设有花键,通过花键嵌入键槽中形成旋转座与固定轴的装配结构,使旋转座形成的旋转角度为从水平线以下的-45度到水平线以上的+45度;固定轴的两端均设有轴帽,其中一端的轴帽与固定轴为一体结构,另一端的轴帽则通过其上的插销插紧在旋转座上,并且两端的轴帽外端面均与旋转座相互齐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实用风扇,其特征在于:在底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荣清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世兴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