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施工支护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9903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1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隧道施工支护框架,包括纵支撑杆,横支撑杆,工作台,爬梯,支撑机构,行走轮,围栏机构以及稳固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支撑机构,围栏机构,爬梯和发光条的设置,将支护框架移动到施工现场,旋转旋杆,使支撑环抵触地面,达到支撑支护框架的目的,且提高支护框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支护框架的稳定性,在纵支撑杆的侧面设置爬梯,便于施工人员通过爬梯攀爬到工作台上,在工作台的外侧设置围栏,对施工人员进行防护,当发生不安全情况时,按下按钮开关,蜂鸣器发出报警提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支护框架的安全性能。

A support frame for tunnel construction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tunnel construction support frame, which includes a longitudinal support rod, a transverse support rod, a workbench, a ladder, a support mechanism, a walking wheel, a fence mechanism and a stable plate. The setting of the support mechanism, a fence mechanism, a ladder and a luminous strip of the utility model moves the support frame to the construction site, rotates the rotary rod, makes the support ring collide with the ground to reach the support frame The purpose of the frame is to improve the contact area between the support frame and the ground, and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the support frame. The ladder is set at the side of the longitudinal support bar, so that the construction personnel can climb to the working platform through the ladder, and the fence is set at the outside of the working platform to protect the construction personnel. In case of unsafe situation, press the button switch, the buzzer will give an alarm, and take measures in time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afety performance of support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施工支护框架
本技术属于隧道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隧道施工支护框架。
技术介绍
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会用到支护装置,现有的支护装置包括左、右两侧的若干纵向支撑柱,任一侧的纵向支撑柱之间均通过若干横向支撑杆固定连接,两侧的纵向支撑柱之间通过支撑顶板连接形成门字型框架,支护装置设置滑轮使得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支护装置稳定性较差,容易来回晃动,使支护装置上的施工工人存在安全隐患。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7676113A,专利技术创造的名称为一种可伸缩型隧道支护作业台车,包括矩形体框架四支脚的钢结构骨架、设在钢结构骨架底部的四个移动轮、对称焊接在钢结构骨架两侧面上的垫板支架、对称焊接在钢结构骨架两侧面上的8根套管、用于插入套管的连接钢管;套管和连接钢管均设有对穿的螺栓孔,采用螺栓插入螺栓孔,该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显著效果:方便移动,可调节台车长度,同等作业空间,本专利技术台车较传统台车质量轻,可在十五分钟内完成台车移动及拼装,操作便捷,同时避免了因作业空间过小而作业台车过长导致停工,或避免作业空间过大而作业台车过短导致多次移动作业台车影响施工效率。但是现有隧道施工支护框架缺少围栏机构,对施工人员缺少相应的防护,存在安全隐患,在使用过程中缺少支撑机构,采用行走轮进行支撑,容易造成框架出现晃动的现象,影响操作人员施工作业,缺少爬梯机构,不便施工人员攀爬到工作台上的问题。因此,专利技术一种隧道施工支护框架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隧道施工支护框架,以解决现有隧道施工支护框架缺少围栏机构,对施工人员缺少相应的防护,存在安全隐患,在使用过程中缺少支撑机构,采用行走轮进行支撑,容易造成框架出现晃动的现象,影响操作人员施工作业,缺少爬梯机构,不便施工人员攀爬到工作台上的问题。一种隧道施工支护框架,包括纵支撑杆,横支撑杆,工作台,支撑机构,围栏机构,稳固板,所述纵支撑杆采用多个,且等距平行设置;所述横支撑杆采用多个,与纵支撑杆十字交叉固定;所述支撑机构通过螺纹固定在纵支撑杆的下端,在所述所述支撑机构下方设置行走轮;所述工作台固定在纵支撑杆的上方;所述稳固板采用多个,交叉设置,所述稳固板一端固定在纵支撑杆侧面,另一端端固定在横支撑杆上;在所述工作台的四周设置所述围栏机构。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筒,旋丝,旋杆和支撑环,所述旋丝设置在支撑筒内侧的圆周上;所述旋杆采用两个,焊接在支撑筒的两侧;所述支撑环焊接在支撑筒下端。进一步地:所述旋丝尺寸与纵支撑杆下端螺纹的尺寸匹配;所述支撑筒的高度大于行走轮的直径;所述旋杆对称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围栏机构包括围栏,蓄电池,蜂鸣器和按钮开关;所述蜂鸣器通过通过按钮开关与所述所述蓄电池供电。进一步地:所述纵支撑杆和横支撑杆均采用直径相同的圆柱形;所述爬梯的长度小于纵支撑杆的长度,且上端与工作台对齐。在纵支撑杆的侧面设置爬梯,便于施工人员通过爬梯攀爬到工作台上进行施工作业,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支撑机构的设置,将支护框架移动到施工现场,旋转旋杆,使支撑环抵触地面,达到支撑支护框架的目的,且提高支护框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支护框架的稳定性。2.本技术的爬梯的设置,在纵支撑杆的侧面设置爬梯,便于施工人员通过爬梯攀爬到工作台上进行施工作业,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3.本技术的围栏机构的设置,在工作台的外侧设置围栏,对施工人员进行防护,当发生不安全情况时,按下按钮开关,蜂鸣器发出报警提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支护框架的安全性能。4.本技术的反光条的设置,在纵支撑杆的前侧设置反光条,在光线较暗时,反光条起到醒目的作用,防止人员或车辆碰撞到支护框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右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围栏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纵支撑杆,2-横支撑杆,3-工作台,4-爬梯,5-支撑机构,51-支撑筒,52-旋丝,53-旋杆,54-支撑环,6-行走轮,7-围栏机构,71-围栏,72-蓄电池,73-蜂鸣器,74-按钮开关,8-稳固板,9-反光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隧道施工支护框架,包括纵支撑杆1,横支撑杆2,工作台3,爬梯4,支撑机构5,行走轮6,围栏机构7,稳固板8和反光条9,所述纵支撑杆1采用多个,且等距平行设置;所述横支撑杆2采用多个,通过螺栓固定在纵支撑杆1之间;所述行走轮6采用多个,通过螺栓固定在纵支撑杆1的下方;所述支撑机构5通过螺纹固定在纵支撑杆1的下端,位于行走轮6的上方;所述工作台3通过螺栓固定在纵支撑杆1的上方;所述反光条9采用多个,粘结在纵支撑杆1外侧的中间位置;所述稳固板8采用多个,交叉设置,上端通过螺栓固定在纵支撑杆1侧面的上方,下端固定在横支撑杆2的侧面;所述围栏机构7通过螺栓固定在工作台3的上方;所述爬梯4通过螺栓固定在纵支撑杆1的右侧。所述支撑机构5包括支撑筒51,旋丝52,旋杆53和支撑环54,所述旋丝52设置在支撑筒51内侧的圆周上;所述旋杆53采用两个,焊接在支撑筒51的两侧;所述支撑环54焊接在支撑筒51下端的外侧。所述旋丝52尺寸与纵支撑杆1下端螺纹的尺寸匹配;所述支撑筒51的高度大于行走轮6的直径;所述旋杆53对称设置,将支护框架移动到施工现场,旋转旋杆53,使支撑环54抵触地面,达到支撑支护框架的目的,且提高支护框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支护框架的稳定性。所述围栏机构7包括围栏71,蓄电池72,蜂鸣器73和按钮开关74,所述围栏71通过螺栓固定在工作台3的上方;所述蓄电池72通过螺栓固定在围栏71的内侧;所述蜂鸣器73通过螺栓固定在围栏71上方的左侧;所述按钮开关74通过螺栓固定在围栏71的上方,位于蜂鸣器73的右侧。所述蓄电池72通过导线分别与蜂鸣器73和按钮开关74相连,选用BT-12300型;所述蜂鸣器73通过导线与按钮开关74相连,选用LTE-1101J型;所述按钮开关74选用NP2-E2001型。所述纵支撑杆1和横支撑杆2均采用圆柱形,采用相同的直径;所述爬梯4的长度小于纵支撑杆1的长度,且上端与工作台3对齐,在纵支撑杆1的侧面设置爬梯4,便于施工人员通过爬梯4攀爬到工作台3上进行施工作业,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工作原理本技术中,将支护框架移动到施工现场,旋转旋杆53,使支撑环54抵触地面,达到支撑支护框架的目的,且提高支护框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支护框架的稳定性,在纵支撑杆1的侧面设置爬梯4,便于施工人员通过爬梯4攀爬到工作台3上进行施工作业,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在工作台3的外侧设置围栏71,对施工人员进行防护,当发生不安全情况时,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施工支护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纵支撑杆(1),横支撑杆(2),工作台(3),支撑机构(5),围栏机构(7),稳固板(8),所述纵支撑杆(1)采用多个,且等距平行设置;所述横支撑杆(2)采用多个,与纵支撑杆(1)十字交叉固定;所述支撑机构(5)通过螺纹固定在纵支撑杆(1)的下端,在所述支撑机构(5)下方设置行走轮(6);所述工作台(3)固定在纵支撑杆(1)的上方;所述稳固板(8)采用多个,交叉设置,所述稳固板(8)一端固定在纵支撑杆(1)侧面,另一端端固定在横支撑杆(2)上;在所述工作台(3)的四周设置所述围栏机构(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施工支护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纵支撑杆(1),横支撑杆(2),工作台(3),支撑机构(5),围栏机构(7),稳固板(8),所述纵支撑杆(1)采用多个,且等距平行设置;所述横支撑杆(2)采用多个,与纵支撑杆(1)十字交叉固定;所述支撑机构(5)通过螺纹固定在纵支撑杆(1)的下端,在所述支撑机构(5)下方设置行走轮(6);所述工作台(3)固定在纵支撑杆(1)的上方;所述稳固板(8)采用多个,交叉设置,所述稳固板(8)一端固定在纵支撑杆(1)侧面,另一端端固定在横支撑杆(2)上;在所述工作台(3)的四周设置所述围栏机构(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支护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5)包括支撑筒(51),旋丝(52),旋杆(53)和支撑环(54),所述旋丝(52)设置在支撑筒(51)内侧的圆周上;所述旋杆(53)采用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诗兰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