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辛春霞专利>正文

一种便携式肿瘤内科给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95637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0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肿瘤内科给药装置,包括圆桶,其特征是:所述圆桶的底板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一组出药口一,所述圆桶的底板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固定一组隔板的下侧,每个所述隔板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圆桶的内壁,每个所述隔板的另一侧分别固定连接空心圆柱的外壁,所述空心圆柱固定连接所述圆桶的底板中心,每个所述隔板的上侧分别固定连接圆板的下侧,所述空心圆柱固定连接所述圆板的中心,所述圆板固定连接所述圆桶的内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便携式肿瘤内科给药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便携式肿瘤内科给药装置,有利于实现肿瘤内科的给药。

A portable device for medicine administration in oncolog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ortable medical medicine dosing device for tumor, which includes a round barrel. The utility model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a group of medicine outlets are evenly distributed along the circumference on the bottom plate of the round barrel, the bottom side of a group of diaphragms is uniformly fixed along the circumference on the bottom plate of the round barrel, one side of each diaphragms is respectively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wall of the round barrel, and the other side of each diaphragms is respectively The outer wall of the hollow cylinder is fixedly connected, the hollow cylinder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center of the bottom plate of the barrel, the upper side of each diaphragm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side of the circular plate, the hollow cylinder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center of the circular plate, and the circular plat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wall of the barrel.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medical equipment, in particular to a portable medical drug delivery device for tumor. The utility model is a portable medicine delivery device for the internal oncology department,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realization of medicine delivery for the internal oncology depar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肿瘤内科给药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便携式肿瘤内科给药装置。
技术介绍
肿瘤是一种基因病,但并非是遗传的。它是指细胞在致癌因素作用下,基因发生了改变,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单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因而得名。肿瘤内科医护人员在护理病人时,经常需要给予患者口服药片。目前,医护人员需要携带所有的药剂瓶,十分的不方便。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肿瘤内科的给药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携式肿瘤内科给药装置,有利于实现肿瘤内科的给药。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专利技术目的:一种便携式肿瘤内科给药装置,包括圆桶,其特征是:所述圆桶的底板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一组出药口一,所述圆桶的底板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固定一组隔板的下侧,每个所述隔板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圆桶的内壁,每个所述隔板的另一侧分别固定连接空心圆柱的外壁,所述空心圆柱固定连接所述圆桶的底板中心,每个所述隔板的上侧分别固定连接圆板的下侧,所述空心圆柱固定连接所述圆板的中心,所述圆板固定连接所述圆桶的内壁,相邻的所述隔板与所述圆桶的底板和所述圆板分别形成存药腔,所述空心圆柱铰接齿轮一的齿轮轴,所述齿轮一的齿轮轴端部固定连接圆盘一的上侧中心,所述圆盘一上设置有出药口二,所述出药口二匹配所述出药口一。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圆板沿圆周方向均匀铰接一组圆轴,每个所述圆轴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齿轮二的下侧中心,每个所述齿轮二分别啮合所述齿轮一,每个所述圆轴分别固定连接搅动板,每个所述搅动板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存药腔中。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圆板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一组进药口,所述圆板的下侧对应一组所述进药口分别固定连接两组对称的方板,每组对称的所述方板的中心分别铰接圆杆二的一端,每个所述圆杆二分别固定连接半圆片,每个所述圆杆二分别固定连接L形杆,每个所述L形杆的一侧分别通过弹簧一固定连接所述圆板的下侧,每组对称的所述半圆片分别匹配对应的所述进药口。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齿轮一的一侧中心固定连接转盘的中心轴,所述转盘的中心轴固定连接圆盘二的中心,所述圆盘二匹配所述圆桶,所述圆桶对应所述圆盘二螺纹连接顶丝。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圆盘二上设置有圆孔二,所述圆盘二上设置有对称的圆孔一。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圆孔二内设置有药管,所述药管固定连接对称的方块,对称的所述方块分别通过弹簧二固定连接所述圆盘二的下侧,对称的所述方块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圆杆一的一端,对称的所述圆杆一分别穿过所述弹簧二,对称的所述圆杆一分别设置在所述圆孔一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存放药物时,拧松顶丝,转动转盘,转盘带动圆盘二转动,圆盘二带动弹簧二转动,圆盘二带动药管及圆杆一转动,药管带动方块转动,转盘带动齿轮一转动,齿轮一带动圆盘一转动,齿轮一带动齿轮二转动,齿轮二带动圆轴转动,圆轴带动搅动板转动,当透过透明的圆桶看到药管匹配一个进药口时,拧紧顶丝,一只手握住圆桶,并用大拇指向下按压一个圆杆一,圆杆一沿圆孔一向下移动,圆杆一带动方块向下移动,方块带动药管沿圆孔二向下移动,方块拉伸弹簧二,当药管穿过进药口接触半圆片时,药管带动半圆片向下偏转,半圆片带动圆杆二转动,圆杆二带动L形杆摆动,L形杆压缩弹簧一,直到圆杆一上端与圆盘二平齐,另一只手将药物倒入药管,药物落到存药腔中,倒入一定量的药物后,松开拇指,弹簧一和弹簧二恢复,弹簧一通过L形杆及圆杆二带动半圆片摆动,当弹簧一完全恢复后,半圆片匹配进药口。弹簧二带动方块向上移动,方块带动圆杆一沿圆孔一向上移动,方块带动药管沿圆孔二向上移动,当弹簧二完全恢复,转动转盘,使药管匹配下一个进药口继续装药,如此反复,完成装药,拧紧顶丝。在取药时,拧松顶丝,转动转盘,转盘通过齿轮一带动圆盘一,使圆盘一上的出药口二依次匹配出药口一,当出药口二匹配出药口一时,药片从药口一及出药口二落入事先放好的盛药盒中,药片落出数量合适时,转动转盘,出药口二匹配下一个出药口一,在此过程中,搅动板转动,使药片不会在存药腔中堆积堵塞出药口一。如此反复完成取药,转动转盘使出药口二不匹配出药口一,拧紧顶丝。本技术为便携式肿瘤内科给药装置,有利于实现肿瘤内科的给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局部剖开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剖开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5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三。图6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四。图7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五。图8为本技术的局部剖开立体结构示意图三。图9为本技术的局部剖开立体结构示意图四。图10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顶丝,2、转盘,3、圆杆一,4、药管,5、齿轮一,6、齿轮二,7、圆轴,8、圆桶,801、出药口一,802、存药腔,803、空心圆柱,804、隔板,9、圆盘一,10、搅动板,11、圆板,111、方板,112、进药口,12、圆盘二,121、圆孔一,122、圆孔二,13、半圆片,14、L形杆,15、弹簧一,16、圆杆二,17、弹簧二,18、方块,19、出药口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如图1-图10所示,本技术包括圆桶8,所述圆桶8的底板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一组出药口一801,所述圆桶8的底板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固定一组隔板804的下侧,每个所述隔板804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圆桶8的内壁,每个所述隔板804的另一侧分别固定连接空心圆柱803的外壁,所述空心圆柱803固定连接所述圆桶8的底板中心,每个所述隔板804的上侧分别固定连接圆板11的下侧,所述空心圆柱803固定连接所述圆板11的中心,所述圆板11固定连接所述圆桶8的内壁,相邻的所述隔板804与所述圆桶8的底板和所述圆板11分别形成存药腔802,所述空心圆柱803铰接齿轮一5的齿轮轴,所述齿轮一5的齿轮轴端部固定连接圆盘一9的上侧中心,所述圆盘一9上设置有出药口二19,所述出药口二19匹配所述出药口一801。所述圆板11沿圆周方向均匀铰接一组圆轴7,每个所述圆轴7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齿轮二6的下侧中心,每个所述齿轮二6分别啮合所述齿轮一5,每个所述圆轴7分别固定连接搅动板10,每个所述搅动板10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存药腔802中。所述圆板11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一组进药口112,所述圆板11的下侧对应一组所述进药口112分别固定连接两组对称的方板111,每组对称的所述方板111的中心分别铰接圆杆二16的一端,每个所述圆杆二16分别固定连接半圆片13,每个所述圆杆二16分别固定连接L形杆14,每个所述L形杆14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肿瘤内科给药装置,包括圆桶(8),其特征是:所述圆桶(8)的底板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一组出药口一(801),所述圆桶(8)的底板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固定一组隔板(804)的下侧,每个所述隔板(804)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圆桶(8)的内壁,每个所述隔板(804)的另一侧分别固定连接空心圆柱(803)的外壁,所述空心圆柱(803)固定连接所述圆桶(8)的底板中心,每个所述隔板(804)的上侧分别固定连接圆板(11)的下侧,所述空心圆柱(803)固定连接所述圆板(11)的中心,所述圆板(11)固定连接所述圆桶(8)的内壁,相邻的所述隔板(804)与所述圆桶(8)的底板和所述圆板(11)分别形成存药腔(802),所述空心圆柱(803)铰接齿轮一(5)的齿轮轴,所述齿轮一(5)的齿轮轴端部固定连接圆盘一(9)的上侧中心,所述圆盘一(9)上设置有出药口二(19),所述出药口二(19)匹配所述出药口一(8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肿瘤内科给药装置,包括圆桶(8),其特征是:所述圆桶(8)的底板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一组出药口一(801),所述圆桶(8)的底板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固定一组隔板(804)的下侧,每个所述隔板(804)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圆桶(8)的内壁,每个所述隔板(804)的另一侧分别固定连接空心圆柱(803)的外壁,所述空心圆柱(803)固定连接所述圆桶(8)的底板中心,每个所述隔板(804)的上侧分别固定连接圆板(11)的下侧,所述空心圆柱(803)固定连接所述圆板(11)的中心,所述圆板(11)固定连接所述圆桶(8)的内壁,相邻的所述隔板(804)与所述圆桶(8)的底板和所述圆板(11)分别形成存药腔(802),所述空心圆柱(803)铰接齿轮一(5)的齿轮轴,所述齿轮一(5)的齿轮轴端部固定连接圆盘一(9)的上侧中心,所述圆盘一(9)上设置有出药口二(19),所述出药口二(19)匹配所述出药口一(8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肿瘤内科给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圆板(11)沿圆周方向均匀铰接一组圆轴(7),每个所述圆轴(7)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齿轮二(6)的下侧中心,每个所述齿轮二(6)分别啮合所述齿轮一(5),每个所述圆轴(7)分别固定连接搅动板(10),每个所述搅动板(10)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存药腔(802)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肿瘤内科给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圆板(11)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春霞
申请(专利权)人:辛春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