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内容分发网络中基于契约理论的缓冲资源分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22786503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05: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无线内容分发网络中基于契约理论的缓冲资源分配方法,首先确定缓冲中的积压长度、缓冲区容量、数据到达速率和服务速率之间的关系。运用鞅理论,确定缓冲区溢出概率表达式。根据缓冲区溢出概率表达式,给出无线内容分发网络中,用户和中继结点的效用函数。进一步给出契约理论中的个人理性和激励相容两个条件,从而构建最大化中继结点效用函数,且受限于个人理性和激励相容条件的优化问题,用内点法,确定最优的缓冲资源分配方案,及其对应的最优价格。最大化中继结点的效益,同时可以激励用户使用缓冲辅助中继(Buffer‑aided Relay)传输方式,进一步提升无线内容分发网络的分发性能。

Buffer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based on contract theory in wireless content distribution network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buffer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contract theory in the wireless content distribution network, and first determine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backlog length, buffer capacity, data arrival rate and service rate in the buffer. Using martingale theory, the expression of buffer overflow probability is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expression of buffer overflow probability, the utility functions of users and relay nodes in wireless content distribution network are given. Furthermore, two conditions of individual rationality and incentive compatibility are given in the contract theory, so as to construct the utility function of maximum relay node, which is limited to the optimization problem of individual rationality and incentive compatibility. The optimal buffer resource allocation scheme and its corresponding optimal price are determined by the interior point method. It can maximize the benefits of relay nodes and encourage users to use buffer assisted relay to further improve the distribution performance of wireless content distribution networ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内容分发网络中基于契约理论的缓冲资源分配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无线内容分发网络、边缘存储、边缘计算、契约理论、资源分配、博弈论
,具体涉及无线内容分发网络中基于契约理论的缓冲资源分配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无线网络的回程链路上存在很多重复传输的流量,无线缓存技术应运而生。该项技术可以有效缓解回程链路的传输冗余、降低传输延迟、提高网络的能效。但是由于该项技术的有效实施需要依靠对网络用户喜好的准确估计以及中继结点的缓存容量。网络中很难对用户的喜好进行准确估计,中继结点也不愿贡献出全部的缓存容量,用户请求的文件可能没有被缓存在网络边缘,或可能只缓存了部分文件块。传输未被缓存的文件或者文件块,依然会产生回程链路上的重复流量,增加回程链路的传输冗余。因此,研究人员提出联合使用缓冲(buffer)和缓存(cache)的方式进行传输,提高网络中的文件分发性能。缓存是一种长期的存储空间,具有相对较低的数据读出和读入速度,且价格相对便宜。中继结点可以将文件或者文件块在传输非高峰时期,先下载到自己的缓存中,用户请求时,再从缓存空间中读出,发送给用户。而缓冲资源是一种短期的存储空间,具有较高的数据读出和读入速度,价格也相对较高。中继结点从缓存区读出的数据先放入缓冲区,等待被发送出去。所以缓冲区可以有效提高内容分发效率。然而由于中继结点(比如小基站、微基站,用户个人设备等)的缓冲区有本身固有的用途,不愿意贡献全部的缓冲区资源。只能贡献出部分缓冲区资源,用于用户请求内容的缓冲辅助中继传输。并且,由于用户请求文件的速度和发送文件的速度不匹配,导致在中继结点内部,形成排队、积压的问题,以至于产生溢出,数据丢失,从而需要重新传输丢失的数据。如何根据用户的请求和发送速率,合理的分配缓冲区资源,并且激励用户参与到缓冲辅助中继的通信中来,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申请的目的是通过制定合理的缓冲资源分配激励机制,一是合理分配缓冲区资源;二是激励用户参与到缓冲辅助中继,提高内容分发成功率和效率,并且最大化中继结点的效用函数,促进边缘存储技术的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无线内容分发网络中基于契约理论的缓冲资源分配方法,目的在于填补无线内容分发网络中的最优缓冲资源分配和激励机制设计方法的空白,提高缓冲区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中继结点的效用,促进内容分发的实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无线内容分发网络中基于契约理论的缓冲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首先确定缓冲中的积压长度、缓冲区容量、数据到达速率和服务速率之间的关系;运用鞅理论,确定缓冲区溢出概率表达式;S2:根据缓冲区溢出概率表达式,给出无线内容分发网络中用户和中继结点的效用函数;S3:进一步给出契约理论中的个人理性和激励相容两个条件;S4:构建最大化中继结点效用函数,且受限于个人理性和激励相容条件的优化问题;S5:对优化问题进行求解,确定最优的缓冲资源分配方案,及其对应的最优价格。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进一步地,步骤S1中,运用鞅理论确定缓冲中的积压长度、缓冲区容量、数据到达速率和服务速率之间的关系,确定的缓冲区溢出概率表达式为:其中,i表示用户编号,用户在缓冲区中的积压用Qi表示,CB表示中继结点贡献出的缓冲区容量大小,αiCB表示分配给用户的缓冲容量,αi,0≤αi≤1表示占中继结点贡献的整个缓冲容量的比例,并且满足N为中继结点同时服务的用户个数;表示对求期望,表示ai(0)的右特征向量,ai(0)表示时间为0时用户的请求的初始数据量;表示ai(n)的右特征向量,表示si(n)的右特征向量;θi为人为定义的变量,表示ai(n)的转移矩阵,表示的谱半径,用户在时间n请求的数据量表示为ai(n);在时间n,从中继结点到用户的服务速率表示为si(n)。进一步地,步骤S2中,用户的效用函数表示如下:其中,ρ0表示用户成功通过中继传输数据的单位收益;πi为用户购买相应缓冲比例αi的价格;i表示用户编号;中继结点的效用函数URL为:其中,δ0为中继结点成功中继数据的单位收益。进一步地,步骤S3中,个人理性条件IR表示为:激励相容条件IC表示为:其中,表示的是分配给用户的契约条目。进一步地,步骤S4中,构建最大化中继结点效用函数,且受限于个人理性和激励相容条件的优化问题,如下所示:其中,表示设计出用户的最优契约。进一步地,步骤S5中,采用内点法,确定最优的缓冲资源分配方案,及其对应的最优价格。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运用契约理论,通过个人理性和激励相容两个限制,设计最优契约,一方面可以最优分配缓冲区资源,二是有效激励用户参与缓冲辅助中继通信,最大化中继结点的效用,进一步提升无线内容分发网络的传输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中继结点参与缓冲辅助中继的示意图。图2a、2b分别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契约理论方法与均匀分配方法,关于中继结点和用户效用函数值的对比。图3是本专利技术操作步骤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给定一个无线异构网络,包含一个服务器,一个基站,多个中继结点和多个用户。一个中继结点周围有多个服务用户,中继结点为周围用户贡献缓冲资源,提供中继服务,进而增强无线网络内容的转发速度。1.数据到达模型假设用户在时间k请求的数据量表示为ai(k)。ai(k)服从具有两个状态的马尔科夫调制开关过程。状态表示没有数据到达,即ai(k)=0,状态表示有数据到达,且ai(k)=Ri。ai(k)的转移矩阵表示为:其中pi表示的是从状态到状态的转移概率,qi表示从状态到状态的转移概率。ai(k)相对应的稳态分布可以表示为在时间[m,n]内,累积的到达数据量可以表示为:其中,Ai(m,n)可以看成是一个二元到达过程。若m=0,我们将用Ai(0,n)Ai(n)表示。2.中继结点服务模型中继结点贡献有限的缓冲容量CB服务周围用户。缓冲区用于缓存从基站发送给用户的数据,再利用近距离优势,采用高速传输技术传输给用户,提高内容分发的效率。在时间k,从中继结点到用户的服务速率可以表示为:其中,B是带宽,N为中继结点同时服务的用户个数,Ptr为传输功率,di为中继结点到用户的距离,l为路径损耗参数,为噪声密度。在时间[m,n]内,中继结点对用户服务的数据量可以表示为:若m=0,我们用Si(n)表示Si(0,n)。从公式(2)可以看出,给定了用户的距离di后,服务速率与时间k无关。下面,我们用中继结点对用户服务的数据量si简化表示si(k)。同时,我们假设公式(4)表示,用户的服务速率si大于请求数据ai(k)的期望,但是小于ai(k)的峰值。这种情况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无线内容分发网络中基于契约理论的缓冲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首先确定缓冲中的积压长度、缓冲区容量、数据到达速率和服务速率之间的关系;运用鞅理论,确定缓冲区溢出概率表达式;/nS2:根据缓冲区溢出概率表达式,给出无线内容分发网络中用户和中继结点的效用函数;/nS3:进一步给出契约理论中的个人理性和激励相容两个条件;/nS4:构建最大化中继结点效用函数,且受限于个人理性和激励相容条件的优化问题;/nS5:对优化问题进行求解,确定最优的缓冲资源分配方案,及其对应的最优价格。/n

【技术特征摘要】
1.无线内容分发网络中基于契约理论的缓冲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确定缓冲中的积压长度、缓冲区容量、数据到达速率和服务速率之间的关系;运用鞅理论,确定缓冲区溢出概率表达式;
S2:根据缓冲区溢出概率表达式,给出无线内容分发网络中用户和中继结点的效用函数;
S3:进一步给出契约理论中的个人理性和激励相容两个条件;
S4:构建最大化中继结点效用函数,且受限于个人理性和激励相容条件的优化问题;
S5:对优化问题进行求解,确定最优的缓冲资源分配方案,及其对应的最优价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内容分发网络中基于契约理论的缓冲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运用鞅理论确定缓冲中的积压长度、缓冲区容量、数据到达速率和服务速率之间的关系,确定的缓冲区溢出概率表达式为:



其中,i表示用户编号,用户在缓冲区中的积压用Qi表示,CB表示中继结点贡献出的缓冲区容量大小,αiCB表示分配给用户的缓冲容量,αi,0≤αi≤1表示占中继结点贡献的整个缓冲容量的比例,并且满足N为中继结点同时服务的用户个数;表示对求期望,表示ai(0)的右特征向量,ai(0)表示时间为0时用户的请求的初始数据量;表示ai(n)的右特征向量,表示si(n)的右特征向量;θi为人为定义的变量,表示ai(n)的转移矩阵,表示的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婷婷朱昊包永强郭雅娟许恒飞耿鹏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