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8321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0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投影装置,包括镜头模块以及致动模块。镜头模块包括至少一透镜,用于传递影像光束。致动模块配置于镜头模块旁,且相对邻近至少一透镜。致动模块包括框架、透光元件以及至少一致动器。透光元件固定于框架上。致动器配置于框架的至少一侧边,且连接框架。在镜头模块的出光方向上,致动器于第一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不重叠于至少一透镜于第一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有效地减少透镜与致动模块的透光元件之间的距离,藉此来缩小投影装置的体积,且有效地避免至少一透镜与致动器的干涉问题,以降低生产成本。

Projection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rojectio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lens module and an actuation module. The lens module includes at least one lens for transmitting the image beam. The actuator module is arranged beside the lens module and is adjacent to at least one lens. The actuator module comprises a frame, a light transmitting element and at least a uniform actuator. The light transmitting element is fixed on the frame. The actuator is arranged on at least one side of the frame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rame. In the output direction of the lens module, the positive projection of the actuator on the first reference plane does not overlap the positive projection of at least one lens on the first reference plane. The inv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lens and the light transmitting element of the actuator module, thereby reducing the volume of the projection device, and effectively avoiding the interference problem between at least one lens and the actuator, so as to reduce the production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投影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投影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投影装置中设置致动器(Actuator),以牵动透光元件例如玻璃片将影像做半个像素的移动,以有效地提高投影装置投射的影像的解析度。在镜头模块的出光方向上,最靠近玻璃片的透镜如果太靠近玻璃片会与致动器产生干涉(如碰撞)。因此,在现有的投影装置中,为了避免最靠近玻璃片的透镜与致动器之间产生干涉问题,通常会加大玻璃片与该透镜之间的间距。如此一来,成像模块例如光阀至最靠近玻璃片的透镜之间的背焦距离较长,整体投影装置的体积也较大。“
技术介绍
”段落只是用来说明了解本专利技术,因此在“
技术介绍
”段落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已知技术。在“
技术介绍
”段落所揭露的内容,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专利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本专利技术申请前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投影装置,可有效地减少透镜与致动模块的透光元件之间的距离,藉此来缩小投影装置的体积,且有效地避免透镜与致动器的干涉问题,以降低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达上述之一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投影装置,包括镜头模块以及致动模块。镜头模块包括至少一透镜。致动模块配置于镜头模块旁,且相对邻近透镜。致动模块包括框架、透光元件以及至少一致动器。透光元件固定于框架上。致动器配置于框架的至少一侧边,且连接框架。在镜头模块的出光方向上,致动器于第一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不重叠于透镜于第一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框架包括内框架、外框架以及多个连接部。内框架固定透光元件,且包覆透光元件的周围。外框架环绕内框架。连接部连接内框架与外框架。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致动器的数量为一个,且连接至内框架的侧边。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致动器包括两个第一致动器以及两个第二致动器。第一致动器彼此分离且连接至内框架的第一对侧边。第二致动器彼此分离且连接至外框架的第二对侧边。第一致动器与第二致动器环绕透光元件的周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外框架位于连接部与第二致动器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透光元件具有第一表面,致动器具有第二表面。在第一参考平面上,第二表面高于第一表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透镜具有面对透光元件的第三表面,在第一参考平面上,第二表面高于第三表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投影装置还包括成像模块。致动模块位于成像模块与镜头模块之间。成像模块与透镜之间具有背焦距离。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透镜于第一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重叠于透光元件于第一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致动器包括磁铁以及线圈。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个优点或功效。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设计中,在镜头模块的出光方向上,致动器于第一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不重叠于透镜于第一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因此致动器不干涉透镜。如此一来,可有效地减少透镜与致动模块的透光元件之间的距离,藉此来缩小投影装置的体积。此外,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透过致动模块的框架来固定透光元件,可在不改变透光元件大小的情况下,有效地避免透镜与致动器的干涉问题,可降低生产成本。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包含附图以便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且附图并入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1A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投影装置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图1B为图1A的投影装置的局部剖面立体示意图;图2A为图1A的投影装置的致动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2B为图1A的投影装置的透镜与致动模块于第一参考平面上的正视示意图;图3为图1A的投影装置的透镜与致动模块的侧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致动模块的立体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投影装置;100:镜头模块;110:透镜;200a、200b:致动模块;210:框架;212:内框架;212a、212b:第一对侧边;214:外框架;214a、214b:第二对侧边;216:连接部;218:固定件;220:透光元件;230:致动器;230a:第一致动器;230b:第二致动器;232:磁铁;234:线圈;300:成像模块;D:背焦距离;G:距离;L:出光方向;S1:第一表面;S2:第二表面;S3:第三表面;P:第一参考平面;P’:第二参考平面。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图1A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投影装置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图1B为图1A的投影装置的局部剖面立体示意图。图2A为图1A的投影装置的致动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2B为图1A的投影装置的透镜与致动模块于第一参考平面上的正视示意图。图3为图1A的投影装置的透镜与致动模块的侧视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A、图1B、图2A以及图2B,在本实施例中,投影装置10包括镜头模块100以及致动模块200a。详细来说,镜头模块100包括至少一透镜110。此处,仅示意地绘示最靠近致动模块200a的透镜110。致动模块200a配置于镜头模块100旁,且邻近透镜110。致动模块200a包括框架210、透光元件220以及至少一致动器230。透光元件220例如是玻璃片,但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透光元件220也可以是具有折射率的透镜,透光元件220固定于框架210上。致动器230配置于框架210的至少一侧边,且连接框架210。参考图2B,特别是,在镜头模块100的出光方向L上镜头模块100用于传递影像光束且投射至投影装置10的外部,致动器230于第一参考平面P上的正投影不重叠于透镜110于第一参考平面P上的正投影。也就是说,第一参考平面P上,致动器230的正投影的位置与透镜110的正投影的位置不会重叠在一起,致动器230与最靠近致动模块220a的透镜110之间不会产生干涉问题。第一参考平面P的法线方向平行于出光方向L。此外,透镜110于第一参考平面P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于透光元件220于所述第一参考平面P上的正投影。更进一来说,请在同时参考图2A与图2B,本实施例的框架210包括内框架212、外框架214以及多个连接部216。内框架212用于固定透光元件220,且环绕且包覆透光元件220的周围。外框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装置包括:/n镜头模块,包括至少一透镜,用于传递影像光束;以及/n致动模块,配置于所述镜头模块旁,且相对邻近所述至少一透镜,所述致动模块包括:/n框架;/n透光元件,固定于所述框架上;以及/n至少一致动器,配置于所述框架的至少一侧边,且连接所述框架,其中在所述镜头模块的出光方向上,所述至少一致动器于第一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不重叠于所述至少一透镜于所述第一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避免所述至少一透镜与所述致动模块的干涉现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装置包括:
镜头模块,包括至少一透镜,用于传递影像光束;以及
致动模块,配置于所述镜头模块旁,且相对邻近所述至少一透镜,所述致动模块包括:
框架;
透光元件,固定于所述框架上;以及
至少一致动器,配置于所述框架的至少一侧边,且连接所述框架,其中在所述镜头模块的出光方向上,所述至少一致动器于第一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不重叠于所述至少一透镜于所述第一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避免所述至少一透镜与所述致动模块的干涉现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
内框架,固定所述透光元件,且包覆所述透光元件的周围;
外框架,环绕所述内框架;以及
多个连接部,连接所述内框架与所述外框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致动器连接至所述内框架的侧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致动器包括第一致动器以及两个第二致动器,两个所述第一致动器彼此分离且连接至所述内框架的第一对侧边,而两个所述第二致动器彼此分离且连接至所述外框架的第二对侧边,两个所述第一致动器与两个所述第二致动器环绕所述透光元件的周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位于所述多个连接部与两个所述第二致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韦豪林淑瑜
申请(专利权)人: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TW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