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装置及面发光光源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8320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0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发光装置及面发光光源,其可实现薄型化。发光装置具备:导光板,其具有成为发光面的第一主面、第一主面的相反侧的第二主面、侧面和设于第二主面的凹部;荧光体层,其设于凹部;发光元件,其与荧光体层结合,且在与被结合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具有电极;组件侧面,其至少包含导光板的侧面的一部分;第一配线,其沿第二主面设置,且与发光元件的电极连接;第二配线,其设于组件侧面,且与第一配线连接。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surface light sour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a surface light source, which can realize thinness. The light-emitting device has: a light guide plate, which has a second main surface and a side which are the first main surface of the light-emitting surface and 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first main surface, and a recess which is arranged on the second main surface; a phosphor layer, which is arranged on the recess; a light-emitting element, which is combined with the phosphor layer, and an electrode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which is opposite to the combined surface; a component side, which at least comprises a part of the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plate The first wiring is arranged along the second main surface and connected with the electrode of the light-emitting element; the second wiring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of the component and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wi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装置及面发光光源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光装置及面发光光源。
技术介绍
使用发光二极管等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例如被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等面发光光源。例如,在将面发光光源配置在液晶面板背面的直下型液晶显示器中,对面发光光源的薄型化的要求较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00530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05635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可实现薄型化的发光装置及面发光光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提供一种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具备:导光板,其具有成为发光面的第一主面、所述第一主面的相反侧的第二主面、侧面和设于所述第二主面的凹部;荧光体层,其设于所述凹部;发光元件,其与所述荧光体层结合,且在与被结合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具有电极;组件侧面,其至少包含所述导光板的所述侧面的一部分;第一配线,其沿所述第二主面设置,且与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电极连接;第二配线,其设于所述组件侧面,且与所述第一配线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可实现薄型化的发光装置及面发光光源。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图2是图1的A部的剖视放大图。图3是图1的A部的俯视示意图。图4是实施方式的面发光光源的剖视示意图。图5是图4的发光装置间的连接部的剖视放大图。图6是实施方式的面发光光源的俯视示意图。图7是实施方式的面发光光源的俯视示意图。图8是实施方式的面发光光源的俯视示意图。图9A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剖视示意图。图9B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剖视示意图。图9C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剖视示意图。图9D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剖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发光装置10…导光板11…第一主面12…第二主面13…侧面15…凹部17…透光部20…荧光体层30…发光元件40…光学功能部50…光散射层60…反光性树脂部件61…第一反光部62…第二反光部71…第一配线72…第二配线80…组件本体81…组件侧面100…面发光光源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注意,在各附图中,对于相同的要素标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图1是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1的剖视示意图。发光装置1具有导光板10、发光元件30、荧光体层20、反光性树脂部件60、第一配线71和第二配线72。导光板10和反光性树脂部件60构成了作为发光装置1的外装的组件本体80。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发光装置1具有多个发光元件30。或者,发光装置1中包含的发光元件30也可以是一个。图2是图1所示的发光装置1的包含一个发光元件30的部分(A部)的剖视放大图。图3是图1的A部的俯视示意图。导光板10对发光元件30所发出的光以及荧光体层20中包含的荧光体所发出的光具有透过性,是接受这些光的入射并从第一主面11呈面状地发光的部件。作为导光板10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丙烯酸类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环状聚烯烃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酯树脂、聚酯树脂等热塑性树脂、环氧基树脂、硅酮树脂等热固化树脂、玻璃等。其中,尤以透明性高且廉价的聚碳酸酯树脂较为优选。导光板10具有成为发光面的第一主面11、第一主面11的相反侧的第二主面12和设于第二主面12的凹部15。在凹部15设有荧光体层20。发光元件30在导光板10的第二主面12侧结合于荧光体层20。凹部15可以作为发光元件30相对于导光板10的定位部发挥功能。发光元件30主要具有取出光的主发光面31和设于主发光面31的相反侧的正负一对电极32。发光元件30例如具有蓝宝石等透光性基板和层叠于透光性基板的半导体层叠构造。半导体层叠构造例如可以包含InxAlyGa1-x-yN(0≤x,0≤y,x+y≤1),发出青色光。发光元件30的主发光面31例如利用透光性粘接剂结合于荧光体层20。发光元件30的侧面及电极32位于凹部15外。荧光体层20具有母材和分散于母材的荧光体。作为荧光体层20的母材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环氧树脂、硅酮树脂、玻璃等。从耐光性及易成形性的角度来看,作为母材,优选硅酮树脂。荧光体被发光元件30所发出的光激发,发出波长与发光元件30所发出的光的波长不同的光。例如,作为荧光体,可以使用YAG荧光体、β塞隆荧光体、KSF系荧光体等。例如,对于发出青色系的光的发光元件30,可以使用包含发出黄色系的光的YAG荧光体的荧光体层20。荧光体层20也可以包含多个种类的荧光体。例如,对于发出青色系的光的发光元件30,可以使用包含发出绿色系的光的β塞隆荧光体以及发出红色系的光的KSF系荧光体的荧光体层20,由此扩展发光装置1的颜色再现范围。在导光板10的第一主面11设有凹部16。在凹部16设有光学功能部40。光学功能部40设于与形成于第二主面12的凹部15相向的位置。即,光学功能部40设于与设于凹部15的荧光体层20以及结合于荧光体层20的发光元件30相向的位置。优选地,发光元件30的光轴与光学功能部40的光轴大致一致。凹部16的形状例如为倒圆锥、倒四棱锥、倒六棱锥等倒多棱锥、或者倒圆锥台、倒多棱锥台等。光学功能部40是具有比导光板10的折射率低的折射率的透光性树脂、玻璃或空气等,可以作为使光在导光板10与光学功能部40的分界面处折射并使光沿导光板10的面方向扩散的透镜发挥功能。在荧光体层20的上表面,设有包含光散射剂的光散射层50。光散射层50使向发光元件30的正上方方向出射的光的一部分散射并回到下方。由此,在发光装置1的发光面即导光板10的第一主面11,能够抑制发光元件30的正上方附近比其他区域过亮。导光板10具有以与第一主面11之间大致形成直角的方式与第一主面11连接的侧面13。并且,导光板10具有以与第二主面12之间大致形成钝角的方式与第二主面12连接的倾斜面14。倾斜面14及第二主面12由反光性树脂部件60覆盖。因此,能够使在导光板10内朝倾斜面14及第二主面12前进的光在反光性树脂部件60处反射,使之朝向第一主面11。反光性树脂部件60覆盖发光元件30的侧面。因此,能够使从发光元件30的侧面出射的光在反光性树脂部件60处反射而朝向发光元件30的主发光面31,并从该主发光面31向荧光体层20取入。另外,反光性树脂部件60为绝缘性并封闭发光元件30的电极32。反光性树脂部件60对发光元件30所发出的光以及荧光体层20所发出的光具有反射性,例如是含有白色颜料等的树脂。特别是,反光性树脂部件60优选为含有二氧化钛的硅酮树脂。反光性树脂部件60具有设于导光板10的倾斜面14的第一反光部61和设于导光板10的第二主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n导光板,其具有成为发光面的第一主面、所述第一主面的相反侧的第二主面、侧面和设于所述第二主面的凹部;/n荧光体层,其设于所述凹部;/n发光元件,其与所述荧光体层结合,且在与被结合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具有电极;/n组件侧面,其至少包含所述导光板的所述侧面的一部分;/n第一配线,其沿所述第二主面设置,且与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电极连接;/n第二配线,其设于所述组件侧面,且与所述第一配线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604 JP 2018-1070841.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导光板,其具有成为发光面的第一主面、所述第一主面的相反侧的第二主面、侧面和设于所述第二主面的凹部;
荧光体层,其设于所述凹部;
发光元件,其与所述荧光体层结合,且在与被结合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具有电极;
组件侧面,其至少包含所述导光板的所述侧面的一部分;
第一配线,其沿所述第二主面设置,且与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电极连接;
第二配线,其设于所述组件侧面,且与所述第一配线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件侧面具有:
透光部,其包含所述导光板的所述侧面的所述一部分,所述导光板的所述侧面的该一部分设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第一主面侧;
第一反光部,其设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第二主面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今田卫
申请(专利权)人: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