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法玻璃澄清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7952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0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浮法玻璃澄清剂,其特征在于包括组份按以下重量百分比氟化钙占5%~15%;硝酸钠占10%~45%;氯化钠占10%~45%;氯化铵占3%~10%;氧化锡占10%~30%;氧化钆占0.5%~2.0%;氧化钇占0.2%~1.1%。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配方合理,加入氧化钆和氧化钇,不仅完全解决了气泡问题,而且玻璃的品质有较大的提高,同时也可以大大降低玻璃液高温黏度,同时也可以提高玻璃热的稳定性。

Float glass clarifi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float glass clarifier,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component comprises 5% - 15% calcium fluoride, 10% - 45% sodium nitrate, 10% - 45% sodium chloride, 3% - 10% ammonium chloride, 10% - 30% tin oxide, 0.5% - 2.0% gadolinium oxide and 0.2% - 1.1% yttrium oxide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weight percentage. The formula of the invention is reasonable, adding gadolinium oxide and yttrium oxide, not only completely solves the bubble problem, but also greatly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the glass, greatly reduces the high temperature viscosity of the glass liquid, and at the same time improves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gla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浮法玻璃澄清剂
本专利技术属于玻璃澄清
,具体涉及一种浮法玻璃澄清剂。
技术介绍
浮法玻璃生产中,澄清剂至关重要,一般的Na2O-CaO-SiO2系列玻璃用元明粉(主要成分是Na2SO4)做澄清剂即可生产出优质玻璃,但对于含铝较高的高铝玻璃,用元明粉不能使玻璃中气泡排出,甚至无法生产出合格的玻璃。现有的澄清剂技术一般用高价氧化物As2O3、Sb2O3、CeO2、焦锑酸钠、硫锑酸钠、硝酸钠等,我厂通过反复的在线实验,同时采用几种澄清剂以不同的比例混合,生产出高质量的高铝玻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设置合理且适用性强的浮法玻璃澄清剂。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浮法玻璃澄清剂,包括组份按以下重量百分比氟化钙占5%~15%;硝酸钠占10%~45%;氯化钠占10%~45%;氯化铵占3%~10%;氧化锡占10%~30%;氧化钆占0.5%~2.0%;氧化钇占0.2%~1.1%。所述氟化钙由萤石引入,并且氟化钙的纯度≥85%,硝酸钠的纯度>99.50%,氯化钠的纯度>99.10%,所述氧化锡包括由氧化锡和三氧化二铁,其中氧化锡的含量≥98%,且三氧化二铁的含量≤0.04%,氧化钆的纯度≥99.95%且氧化钇占纯度≥99%。本专利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配方合理,加入氧化钆和氧化钇,不仅完全解决了气泡问题,而且玻璃的品质有较大的提高,同时也可以大大降低玻璃液高温黏度,同时也可以提高玻璃热的稳定性。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浮法玻璃澄清剂,包括组份按以下重量百分比氟化钙占5%~15%;硝酸钠占10%~45%;氯化钠占10%~45%;氯化铵占3%~10%;氧化锡占10%~30%;氧化钆占0.5%~2.0%;氧化钇占0.2%~1.1%。所述氟化钙由萤石引入,并且氟化钙的纯度≥85%,硝酸钠的纯度>99.50%,氯化钠的纯度>99.10%,所述氧化锡包括由氧化锡和三氧化二铁,其中氧化锡的含量≥98%,且三氧化二铁的含量≤0.04%,氧化钆的纯度≥99.95%且氧化钇占纯度≥99%。澄清剂的使用方法需要和硅砂预先混合,然后再将混合好的硅砂+澄清剂制作玻璃配合料。澄清剂和硅砂的比按1∶15的比例预先混合。混合后转入电子秤称量。澄清剂使用之前,我厂曾做过很多次实验。刚开始采用硫酸钠和氯化钠(各占50%)做澄清剂,又用硝酸钠和氯化钠(各占50%),进过了无数次的实验,还采用过氟化钙、硝酸钠、氯化钠、氯化铵和氧化锡做澄清剂,熔制高铝玻璃,最后采用氟化钙、硝酸钠、氯化钠、氯化铵、氧化锡、氧化钆和氧化钇熔制出了合格的高铝玻璃。最初采用硫酸钠和氯化钠(各占50%)做澄清剂,澄清剂和硅砂用量1∶20,因为气泡太多逐步调高澄清剂用量,最后澄清剂和硅砂用量1∶15,熔制出的玻璃仍然满板密密麻麻的气泡,气泡数量如下表1中1#、2#、3#对应数据。因为硫酸钠做澄清剂后,产生的气泡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硫,使玻璃板下表面出现沾锡缺陷太多,就去掉了澄清剂中的硫酸钠,加入了硝酸钠,仍然做了上面的探索,从下表1中气泡数量和沾锡缺陷看,沾锡缺陷明显改观,气泡数量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不够理想,结果如下表中4#、5#对应数据,这期间延续了2个月的实验,澄清效果不满意,对澄清剂再次进行改进,加入了氟化钙、氯化铵、氧化锡,又对各物质用量进行了精确调整实验,但澄清效果没有到达最好的状态,如下表中6#、7#对应数据。最后在玻璃中加入氧化钆和氧化钇,不仅完全解决了气泡问题,而且玻璃的品质有较大的提高。如下表中8#、9#对应数据。表1.玻璃缺陷统计澄清剂的效果①大大减少成品玻璃中气泡用氟化钙(占12%)、硝酸钠(占25%)、氯化钠(占29.5%)、氯化铵(占8%)氧化锡(占24.2%)、氧化钆(占0.8%)和氧化钇(占0.5%)配制一副澄清剂,然后澄清剂与硅砂按1∶15混合配制,熔制样品,如表1中9#测定结果。对比表1中3#、5#、7#、9#澄清剂熔制出的玻璃样品,可以清楚的看到,用本专利技术澄清剂,形成的玻璃中气泡数量仅为1,是完全合格的玻璃。②使玻璃液高温黏度大大降低本厂生产的玻璃为高铝玻璃,在澄清阶段黏度高(比如在1450℃-1550℃,黏度在101.1-101.3Pa·S之间),玻璃熔体中的气体无法及时逸出,成型后滞留在玻璃板内形成气泡缺陷,降低了玻璃的各种性能,因此在高温熔制阶段,必须将滞留在熔体中的气体设法排出,对于一般的钠钙硅系列玻璃,因为在高温时黏度稍低(同样在1450℃-1550℃温度段,对应黏度为100.7-101Pa·S之间),加入一般的澄清剂比如芒硝就可以帮助气泡全部排出,但对于高铝玻璃,因在同样高温时仍然具有较高的黏度,熔体内的气泡极其难于排出,所以生产厂家一方面需要提高熔制温度,另一方面必须研制较好的澄清剂来帮助气泡的排出。本专利技术中采用了几种物质混合配制成澄清剂,使同样在1450℃-1550℃温度段的高铝玻璃,对应黏度降为100.7-100.95Pa·S之间,取得了良好的澄清效果,使玻璃中的气泡大大降低。结果如表1。③该玻璃澄清剂提高了玻璃折射率我们对2#、5#、7#、9#号样品进行玻璃折射率的测定,结果如下表2。从测定结果可以看出,用该澄清剂熔制出的玻璃折射率明显提高。这是因为在玻璃组成中引入了锡(Sn4+)的缘故。因为玻璃组成氧化物中,氧化锡的玻璃折射率系数较大,该成分的引入必然使玻璃的折射率增大。表2.玻璃的折射率样片编号2#5#7#9#折射率1.551.581.681.74④该玻璃澄清剂提高了玻璃热稳定性对2#、5#、7#、9#号样品按粉末法进行玻璃热稳定性的测定,结果如下表3。从测定结果可以看出,稀土离子(Gd3+、Y3+)的引入,明显抑制了玻璃结构中Li+离子的析出,避免了玻璃结构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用该澄清剂熔制出的玻璃热稳定性明显提高。因为在玻璃组成中引入了稀土离子(Gd3+、Y3+)使玻璃组成的网络更加密实,玻璃热稳定性有较大提高。表3.玻璃热稳定性测定样片编号2#5#7#9#Li+离子析出量(mg/g)0.0310.0360.0280.008本专利技术的配方合理,加入氧化钆和氧化钇,不仅完全解决了气泡问题,而且玻璃的品质有较大的提高,同时也可以大大降低玻璃液高温黏度,同时也可以提高玻璃热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标准零件可以从市场上直接购买,而根据说明书记载的非标准结构部件,也可以直根据现有的技术常识毫无疑义的加工得到,同时各个零部件的连接方式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常规手段,而机械、零件及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故在此不再作出具体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浮法玻璃澄清剂,其特征在于包括组份按以下重量百分比氟化钙占5%~15%;硝酸钠占10%~45%;氯化钠占10%~45%;氯化铵占3%~10%;氧化锡占10%~30%;氧化钆占0.5%~2.0%;氧化钇占0.2%~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法玻璃澄清剂,其特征在于包括组份按以下重量百分比氟化钙占5%~15%;硝酸钠占10%~45%;氯化钠占10%~45%;氯化铵占3%~10%;氧化锡占10%~30%;氧化钆占0.5%~2.0%;氧化钇占0.2%~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丽萍白一波吴宾蔡邦辉陈峰刘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鑫景特种玻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