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少厚板瓢曲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77742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0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少厚板瓢曲的方法,涉及厚板生产技术领域,主要应用于减少厚板瓢曲,针对厚度大于50mm的钢板生产,解决了轧制过程中出现翘扣头瓢曲、浇水冷却瓢曲和返矫压平的工序功耗问题,使用后,厚度≥50mm的钢板瓢曲得到有效控制。

A method to reduce the curvature of thick plat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reducing the curvature of thick plate,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hick plate production, and is mainly used for reducing the curvature of thick plate. Aiming at the production of steel plate with thickness greater than 50 mm, the problem of power consumption in the processes of buckle head curvature, water cooling curvature and back leveling and flattening during rolling is solved. After use, the curvature of steel plate with thicknes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50 mm is effectively controll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少厚板瓢曲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厚板生产
,特别是涉及一种减少厚板瓢曲的方法。
技术介绍
宽板厂每月生产厚度50mm以上的厚板数量达数万吨,瓢曲发生率在20%以上,即每个月的厚板瓢曲数量有几千吨,不仅增加了后道工序的板型挽救成本,而且会在压平挽救过程中出现其他表面质量风险,影响合同兑现。每个月的板型挽救任务艰巨,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板型的瓢曲缺陷已经成为生产厂家的沉重负担,因此,急需对轧制板型控制进行攻关和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少厚板瓢曲的方法,包括P1、加热设定目标出钢下表温度比上表温度低10~30℃,温度均匀性≤10℃;P2、轧制压下终轧温度中上限控制,平整力500~800吨;在保证轧制力≥24000kN前提下,控制精轧末道次轧制力尽可能小,精轧末道次压下率≤8%;轧制速度≤3.0m/s;P3、轧制翘扣头调整中间坯穿水后等待返红60s以上开轧;根据多坯轧制的不同情况,通过调节上下辊速比和轧制线高度进行翘扣头调整;P4、预矫及ACC浇水冷却预矫矫直钢板尾部时手动干预减辊缝0.5~1.0mm;水比模型优化:W≤2700,h<45,水比1.15;h≥45,水比1.30;2700<W<3500,h<45,水比1.25;h≥45,水比1.35;3500≤W≤4850,h<45,水比1.35;h≥45,水比1.40;头尾流量遮蔽:下集管1~5组、6~8组、9~11组、12~14组,头部遮蔽系数均为0.8,头部遮蔽位置均为3000mm;P5、温矫矫直冷床自动快速通过钢板和矫直机高温矫直,确保矫直温度≥450℃;矫直道次≥3道次,矫直力为15000kN~20000kN。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主要优化加热温度均匀性、轧制板型控制(翘扣头、压下率、平整道次、终轧温度)、浇水冷却控制、矫直方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方案来解决厚板瓢曲概率高的问题,提高板型一次合格率,降低后道工序的板型挽救成本。本专利技术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前所述的一种减少厚板瓢曲的方法,P2中,轧制过程中的翘头不受控,则增加一个轧制道次,降低道次压下率。前所述的一种减少厚板瓢曲的方法,P2中,中间坯厚度按照工艺范围的最小控制。前所述的一种减少厚板瓢曲的方法,P2中,相同规格的压下规程一致。前所述的一种减少厚板瓢曲的方法,P3中,保证相同规格坯料穿水一致。前所述的一种减少厚板瓢曲的方法,P3中,确保相同规格的第二阶段开轧温度一致。前所述的一种减少厚板瓢曲的方法,P3中,上下辊速比范围为1.0~10.0,轧制线高度为805~815mm。前所述的一种减少厚板瓢曲的方法,P3中,辊速比调节量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进行微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改善加热温度均匀性以获得金属变形的均匀性,同时考虑了轧制过程中下表温降比上表温降慢,设定目标出钢下表温度比上表温度低;(2)本专利技术中合理优化压下规程,适当降低末道次压下率和提高终轧温度以减少轧制变形抗力,同时稳定了轧制工况,减少板型波动;(3)本专利技术中在轧制过程中采用有效的控制手段和预防措施,减少轧制翘扣头的发生率;(4)本专利技术中调整预矫直机的辊缝,改善冷却前板型,有利于ACC浇水冷却均匀和减少板型变化;(5)本专利技术中预矫矫直钢板尾部时手动干预减辊缝,提高矫直效果;水比模型优化,提高首件浇水板型命中率;头尾流量遮蔽,解决头部凹型瓢曲的下集管流量遮蔽设定;(6)本专利技术中优化矫直工艺,针对厚板提高矫直温度和矫直力,可以降低变形抗力和提高矫直效果。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减少厚板瓢曲的方法,包括P1、加热设定目标出钢下表温度比上表温度低10~30℃,温度均匀性≤10℃;P2、轧制压下终轧温度中上限控制,平整力500~800吨;在保证轧制力≥24000kN前提下,控制精轧末道次轧制力尽可能小,精轧末道次压下率≤8%;轧制速度≤3.0m/s,减少轧制冲击;轧制过程中的翘头不受控,则增加一个轧制道次,降低道次压下率;中间坯厚度按照工艺范围的最小控制;相同规格的压下规程一致;P3、轧制翘扣头调整中间坯穿水后等待返红60s以上开轧;根据多坯轧制的不同情况,通过调节上下辊速比和轧制线高度进行翘扣头调整,上下辊速比范围为1.0~10.0,辊速比调节量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进行微调,轧制线高度为805~815mm;相同规格的压下规程一致;保证相同规格坯料穿水一致;确保相同规格的第二阶段开轧温度一致;P4、预矫及ACC浇水冷却预矫矫直钢板尾部时手动干预减辊缝0.5~1.0mm;水比模型优化:W≤2700,h<45,水比1.15;h≥45,水比1.30;2700<W<3500,h<45,水比1.25;h≥45,水比1.35;3500≤W≤4850,h<45,水比1.35;h≥45,水比1.40;头尾流量遮蔽:下集管1~5组、6~8组、9~11组、12~14组,头部遮蔽系数均为0.8,头部遮蔽位置均为3000mm;P5、温矫矫直冷床自动快速通过钢板和矫直机高温矫直,确保矫直温度≥450℃;矫直道次≥3道次,矫直力为15000kN~20000kN。本专利技术主要应用于减少厚板瓢曲,针对厚度大于50mm的钢板生产,解决了轧制过程中出现翘扣头瓢曲、浇水冷却瓢曲和返矫压平的工序功耗问题。本厂2019年1-5月份每月平均瓢曲发生率从2018年的20.5%降低至15%,效果相当明显。压平工序按每吨180元/吨计算成本,宽厚板厂按每月2万吨的厚板生产,则2019年1-5月份降低的厚板瓢曲经济效益为:(20.5%-15%)*15000吨/月*180元*5月=74.25万元。提高温矫矫直温度可以改善矫直效果和减少表面氧化铁皮生成和压痕产生,修磨压痕每吨65元/吨成本,压痕发生率为0.10%,2019年1-5月份减少修磨压痕费用为0.001*15000吨/月*65元/吨*5月=0.48万元。预测全年经济效益可达179.37万元:减少压平费用178.2万元、压痕修磨费用1.17万元。除上述实施例外,本专利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少厚板瓢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P1、加热/n设定目标出钢下表温度比上表温度低10~30℃,温度均匀性≤10℃;/nP2、轧制压下/n终轧温度中上限控制,平整力500~800吨;在保证轧制力≥24000kN前提下,控制精轧末道次轧制力尽可能小,精轧末道次压下率≤8%;轧制速度≤3.0m/s;/nP3、轧制翘扣头调整/n中间坯穿水后等待返红60s以上开轧;根据多坯轧制的不同情况,通过调节上下辊速比和轧制线高度进行翘扣头调整;/nP4、预矫及ACC浇水冷却/n预矫矫直钢板尾部时手动干预减辊缝0.5~1.0mm;/n水比模型优化:W≤2700,h<45,水比1.15;h≥45,水比1.30;/n2700<W<3500,h<45,水比1.25;h≥45,水比1.35;/n3500≤W≤4850,h<45,水比1.35;h≥45,水比1.40;/n头尾流量遮蔽:下集管1~5组、6~8组、9~11组、12~14组,头部遮蔽系数均为0.8,头部遮蔽位置均为3000mm;/nP5、温矫矫直/n冷床自动快速通过钢板和矫直机高温矫直,确保矫直温度≥450℃;矫直道次≥3道次,矫直力为15000kN~20000kN。/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少厚板瓢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P1、加热
设定目标出钢下表温度比上表温度低10~30℃,温度均匀性≤10℃;
P2、轧制压下
终轧温度中上限控制,平整力500~800吨;在保证轧制力≥24000kN前提下,控制精轧末道次轧制力尽可能小,精轧末道次压下率≤8%;轧制速度≤3.0m/s;
P3、轧制翘扣头调整
中间坯穿水后等待返红60s以上开轧;根据多坯轧制的不同情况,通过调节上下辊速比和轧制线高度进行翘扣头调整;
P4、预矫及ACC浇水冷却
预矫矫直钢板尾部时手动干预减辊缝0.5~1.0mm;
水比模型优化:W≤2700,h<45,水比1.15;h≥45,水比1.30;
2700<W<3500,h<45,水比1.25;h≥45,水比1.35;
3500≤W≤4850,h<45,水比1.35;h≥45,水比1.40;
头尾流量遮蔽:下集管1~5组、6~8组、9~11组、12~14组,头部遮蔽系数均为0.8,头部遮蔽位置均为3000mm;
P5、温矫矫直
冷床自动快速通过钢板和矫直机高温矫直,确保矫直温度≥4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龙陈富强孙旭东张淼樊卫李亚飞王剑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