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水装置的外伸软管固定夹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7485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出水装置的外伸软管固定夹,该固定夹包括用以固定软管的软管固定部及用以固定于出水装置主体的出水装置固定部,该软管固定部内部设有通孔与软管及出水装置的出口相通。通过该固定夹可将软管较稳固地连接于各种种类及形状的出水装置上,而不会有脱离的情形。此外,该固定夹的设置,可令各种形状或结构的出水装置甚至裸露的水管都可外接软管,从而大大方便了人们的使用。(*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出水装置的外伸软管固定夹
本技术涉及一种出水装置的配件,尤指一种出水装置的外伸 软管固定夹。技术背景 人们通常有这种经历,当糸欠冲洗地板时,当名欠在阳台或庭院浇灌 花草时,当环保工人在道路绿化带浇灌各种植物时…...都需要将水引 出到需要的地方。这时,人们通常使用的是软质水管,该软管的一端 插接在有水源的龙头出口,另一端则由使用者握持,然后拉到需要的 地方使用。目前^&太将软管连接在龙头出口的方式无非是简单的过盈插 接,即令软管的管径小于龙头出口的口径,然后利用软管本身的弹性 箍住龙头出口。这种连接方式插接时很费力,在使用时,软管套于光 溜溜的龙头出口之外极易脱落,使用起来极其不便。虽然有的软管在 端口处设置了向内倾斜的锥形体,在插入时该锥形体起到导引的作 用,从而令插接更容易,而在使用时,该锥形体又起到倒钩状磨擦阻 力的作用,从而可防止软管脱落。这种结构的改进,虽然增加了软管 抓持龙头出口的力度,但是该增加的力度有限,当水流过大或用力过 猛时,软管还是容易从龙头上脱落。 此外,上述以软管插接的方式,都是应用在有较长管状出水口的 龙头上,而对于水龙头的出水口较短或者为异形时,则不适合这种插 接方式,因此根本不能外接软管,这就给使用带来了很大局限。 再者,有些场合的水源处根本没有安装水龙头,有的安装的是其 它种类的出水装置,如花圃中的出水喷头,有的甚至Y又仅是棵露的水 管,对于这种情形,要外接软管通常也不适合,这都给人们的使用带 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各种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 种出水装置的外伸软管固定夹,其可令软管稳固的连接于各种种类及 形状的出水装置上。 为达成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出水装置的外伸软管固定夹,该固定夹包括用以固定软管的软管固定部及用以固定于出水装置主体的出水装置固定部,该软管固 定部内部设有通孔与软管及出水装置的出口相通。所述软管固定部内的通孔为上大下小的缩颈孔,所述软管的端口 也为上大下小的缩颈状而与上述缩颈孔卡合,且其插,接于出水装置的 出口处。所述软管固定部内的通孔为阶梯状的通孔,所述软管的端口处设有一外翻凸台用以卡抵于该通孔的台阶上;另该通孔内还设有一密封件。所述软管上方的通孔内设置有一可将软管固定的塞体。 所述塞体与所述的通孔过盈配合,或通过螺紋与所述通孔螺固。 所述软管固定部的通孔为阶梯孔,且其内设置一密封件;另该软管固定部之外还设有一带外螺紋的凸台,所述软管插接在该凸台的外螺紋上。所述出水装置固定部为中空体而套于出水装置主体上,其两侧开 有若干一一相对且密排的固定孔,若干固定销在所述固定夹安装于出 水装置上后选择插于左右两相对的固定孔内。所述出水装置固定部由第一部及第二部两部分组成,其中第一部 直接与软管固定部一体成型,而第二部则枢接于软管固定部或者第一 部上。所述出水装置固定部为中空体,其由第一部及第二部两部分组 成,该第一部及第二部均枢接于所述软管固定部上;而该第一部及第 二部内部密排有若干软质固定柱,其中 一部的固定柱与另 一部固定柱之间的间隙相对,且固定柱之间的间隙小于固定柱的外径。所述出水装置固定部的顶部开有镂空部。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技术通过固定夹可将软管外接于各 种出水装置如水龙头上,该软管不仅是插接于水龙头的出水口处,其 还受所述固定夹的软管固定部之缩颈孔或台阶的承托,或者利用外螺 紋增加插接阻力,从而可稳固地将软管连接于出水装置的出口处,不 会有脱离的情形。此外,由于本技术在所述固定夹的出水装置固定部两侧设置 了若干相对的固定孔或者软质的固定柱,在安装时可才艮据出水装置的 实际形状,将固定销选择插于最靠近出水装置主体的位置,或者由固 定柱将出水装置主体包覆后插接,从而可令该固定夹适用于各种形状 及种类的出水装置。再者,对于出水口较短或者为异形的水龙头来说、对于根本没有 安装水龙头的出水装置来说、或者对于仅仅是棵露的水管来说,使用 所述的固定夹,同样可外接软管,这大大方便了人们的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剖^L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安装在水龙头上的示意图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安装在水龙头上的示意图6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7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打开状态);图8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盖合状态)。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 2所示,本技术所涉及的是一种出水装置的外伸软 管固定夹,该固定夹l包括软管固定部11及出水装置固定部12,而 两者可以一体成型也可分体设置。其中所述的软管固定部11内部设有上大下小的缩颈孔111用以卡固 软管2的端口,该软管2的端口也为上大下小的缩颈状,而其端部可 再设置一向内倾斜的锥形体21。所述的出水装置固定部12为中空体,其顶部开有镂空部121用 以供水龙头顶部的开关穿过。该出水装置固定部12的两侧还开有若 干——相对且密排的固定孔122。此外,为便于安装,该出水装置固 定部12可分为两部分组成,即第一部123及第二部124,其中第一 部123可直接与软管固定部11 一体成型,而第二部124则可枢4矣于 软管固定部11或者第一部123上,从而可向外翻开。另外本技术还设有若干固定销3,该固定销3用以选择插于 左右两相对的固定:JL 122内。本技术在使用时,如图3所示,先将所述出水装置固定部 12的第二部124打开,再将所述第一部123套于出水装置(图中以 水龙头4为例)的主体上,然后令所述软管2以其锥形体21插接于 水龙头4的出口,同时令水龙头4的顶部穿过出水装置固定部12上 方的镂空部121,之后将所述第二部124盖合,再以固定销3插于最 靠近水龙头4主体的相对固定孔122内,从而将水龙头夹合固定。由 于所述的软管2不仅是插接于水龙头4的出水口处,其还受所述固定 夹1的软管固定部11之缩颈孔111的承托,从而可稳固地连接于龙 头出口上,而不会有脱离的情形。此外由于有该缩颈孔111的承托, 即使软管2的端口大于龙头口径,即不与龙头口径匹配,该软管2同 样不会从龙头上脱落,从而可匹配各种口径的水龙头。再者,本技术还在所述固定夹1的出水装置固定部12两侧设置了若干相对的 固定孔122,在安装时可根据水龙头的实际形状,将固定销3选择插 于最靠近水龙头主体的位置,从而可令该固定夹1适用于各种形状的 水龙头。再如图4所示,其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所述的固定夹r也包括软管固定部ir及出水装置固定部i2',而两者同样可以一体成型也可分体设置。其中所述的软管固定部ir内部设有阶梯状的通孔iir用以卡固软管2'的端口,该软管2'的端口处设有一外翻凸台22'用以卡抵于上述通孔iir的台阶上;而该软管2'上方的通孔iir内还可再i殳 置一塞体5'将软管2'固定,该塞体5'可与所述的通孔iir过盈 配合,也可通过螺紋螺固;另该通孔111'内还设有一密封件6,以防止水喷出。所述的出水装置固定部12'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其同样包括镂 空部121'、若干密排固定孔122'、第一部123'及可开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出水装置的外伸软管固定夹,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夹包括用以固定软管的软管固定部及用以固定于出水装置主体的出水装置固定部,该软管固定部内部设有通孔与软管及出水装置的出口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正煜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甫浩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2[中国|厦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