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型连接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7040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1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U型连接底座,它包括一个端板、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所述端板两端分别与第一边板、第二边板直角连接,使得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相对平行设置,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等长,在端板中心处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在相对的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上分别开设有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相对称布置。通过设计U型连接底座,在抗震支架槽钢的连接过程中取消了丝杆,加劲装置,节约了材料;用贯穿螺栓配合螺母连接槽钢,可承受较大的力,约2000KG,而且即使所安装的时候螺栓未拧紧,也不会有掉落的危险。U型连接底座的边板上设置2个安装孔,多级贯穿螺栓固定,更牢固。

A u-connection bas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U-shaped connecting base, which comprises an end plate, a first side plate and a second side plate. The two ends of the end plate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at right angles with the first side plate and the second side plate, so that the first side plate and the second side plate are relatively parallel, the first side plate and the second side plate are equal in length, a first installation hole is arranged at the center of the end plate, and on the relative first side plate and the second side plate The second mounting hole and the third mounting hole are arranged symmetrically. Through the design of U-shaped connection base, the screw rod and stiffening device are canceled in the connection process of the channel steel of the seismic support, saving materials; the through bolt and nut are used to connect the channel steel, which can bear a larger force, about 2000kg, and even if the bolt is not tightened during the installation, there is no risk of falling. Two mounting holes are arranged on the side plate of the U-shaped connection base, which are fixed by multi-level through bolts and are more fi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U型连接底座
本技术涉及一种辅助固定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U型连接底座。
技术介绍
鉴于地震的巨大破坏性,抗震性能是建筑工前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建筑内管道的铺设是影响抗震性能的重要因素,如果管道的固定不能符合要求,坠落的管道及其附属结构将会在地震时造成巨大的伤亡,抗震支架的连接底座起到固定支架的作用,保证各个支架之间或支架与对应楼板之间的稳定连接。如图1所示,现有的抗震支架的主要部件为槽钢40,现有的槽钢40与对应楼板之间的连接多是通过丝杆接头20连接的,具体为锚栓接丝杆接头20,丝杆接头20下面再接丝杆10,丝杆10上加槽钢40,通过加劲装置30将槽钢40固定在丝杆10上,丝杆10与槽钢40平行放置。这样的连接方式存在如下问题:1、丝杆接头与丝杆、锚栓的连接承受力不够,只能承受500KG的力,而且与现场安装的质量有很大影响,现场监管安装有较大难度;2、如果管路与楼板距离较高,则丝杆较长,要多个加劲装置加固,丝杆容易弯曲。因而需要更好的连接底座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承受能力更大,无须加劲装置,节约材料的新型U型连接底座。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一种U型连接底座,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端板、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所述端板两端分别与第一边板、第二边板直角连接,使得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相对平行设置,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等长,在端板中心处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在相对的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上分别开设有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相对称布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等长,并分别与端板垂直连接,这样就构成了一个U型结构,这样的连接底座可以在支架安装时,倒扣在竖直槽钢的端部,让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平行于槽钢的长度方向,分别贴合在竖直槽钢的底板外侧面和竖直槽钢的开口侧面上,连接底座的端板贴合在竖直槽钢的端部,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上有对应的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因而可以从这两个安装孔上贯穿一根贯穿螺栓,再配合螺母固定,竖直槽钢与对应楼板之间的固定就可以通过直接将锚栓穿过U型底座端板上的第一安装孔固定到楼板上即可,这样仅仅通过一个U型连接座就解决了竖直槽钢与楼板之间的固定问题,取消了丝杆,加劲装置,节约了材料,且贯穿螺栓的紧固力好,可承受力大。在竖直槽钢的下端还要固定横向槽钢时,也可以采用此U型连接底座进行固定,与竖直槽钢顶端与对应楼板的固定不一样的是直接用贯穿螺栓穿过U型连接底座上的第一安装孔,继而穿过横向槽钢的底板,将横向槽钢固定在U型连接底座的端板上即可。进一步优化为: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板、第二边板前端还分别开设有第四安装孔和第五安装孔,第四安装孔和第五安装孔相对称布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四安装孔和第五安装孔的设置可以再加一个贯穿螺栓进行U型连接底座与竖直槽钢的固定,固定的更牢靠。进一步优化为:第二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开设在第一边板的纵向中线上,第三安装孔和第五安装孔开设在第二边板的纵向中线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安装孔都设置在边板的纵向中线上,那么安装时就可以将边板放置在竖直槽钢底板的中间位置,这样固定槽钢受力更均匀,使槽钢的使用寿命增强。进一步优化为:第一边板与端板的直角连接处外侧、第二边板与端板的直角连接处外侧均为弧形过渡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弧形过渡面不存在尖尖的凸棱,安装时不容易磨到手、碰伤手。进一步优化为: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的前端顶角处为弧形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弧形面不存在尖尖的凸棱,往竖直槽钢的端部倒扣时,不会刮到槽钢,也不容易伤手。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通过设计U型的底座,在抗震支架槽钢的连接过程中取消了丝杆,加劲装置,节约了材料;用贯穿螺栓配合螺母连接槽钢,可承受较大的力,约2000KG,而且即使所安装的时候螺栓未拧紧,也不会有掉落的危险。U型连接底座的边板上设置2个安装孔,多级贯穿螺栓固定,更牢固。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抗震支架槽钢的连接方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U型连接底座的轴测视图;图3为本实施例中U型连接底座的俯视图;图4为本实施例中U型连接底座的左视图;图5为采用本技术的U型连接底座进行连接的槽钢连接方式图。图中,1、端板;2、第一边板;21、弧形面;3、第二边板;4、第一安装孔;5、第三安装孔;6、第二安装孔;7、弧形过渡面;8、第四安装孔;9、第五安装孔;10、丝杆;20、丝杆接头;30、加劲装置;40、槽钢;50、锚栓;60、贯穿螺钉;70、U型连接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技术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如图2至图4所示,一种U型连接底座70,它包括一个端板1、第一边板2和第二边板3,所述端板1两端分别与第一边板2、第二边板3直角连接,使得第一边板2和第二边板3相对平行设置,第一边板2和第二边板3等长,在端板1中心处开设有第一安装孔4,在相对的第一边板2和第二边板3上分别开设有第二安装孔6和第三安装孔5,第二安装孔6和第三安装孔5相对称布置。有了这样的连接底座,抗震支架中的槽钢40的固定连接就可以采用如图5中的连接方式,具体为在竖直槽钢40的顶端上倒扣入U型的连接底座,让第一边板2和第二边板3平行于槽钢40的长度方向,分别贴合在竖直槽钢40的底板外侧面和竖直槽钢40的开口侧面上,连接底座的端板1贴合在竖直槽钢40的端部,贯穿螺栓穿过第二安装孔6和第三安装孔5,将槽钢40固定在U型连接底座70内,,然后将锚栓50从端板1上的第一安装孔4穿出,固定到对应楼板上即可。竖直槽钢40底端固定横向槽钢40时,也可以采用U型连接底座70固定安装,与顶端安装方式不同的是,是将U型连接底座70套在竖直槽钢40的底端,另一贯穿螺栓从端板1的第一安装孔4穿出,穿过横向槽钢40的底板,从而将横向槽钢40固定住。为了增加固定强度,在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板2、第二边板3前端还分别开设有第四安装孔8和第五安装孔9,第四安装孔8和第五安装孔9相对称布置,这样可在第四安装孔8和第五安装孔9上再贯穿一根贯穿螺栓,进行固定。进一步地,优选第二安装孔6和第四安装孔8开设在第一边板2的纵向中线上,第三安装孔5和第五安装孔9开设在第二边板3的纵向中线上。这样结构安装更对称,受力更均匀。第一边板2与端板1的直角连接处外侧、第二边板3与端板1的直角连接处外侧均为弧形过渡面7,第一边板2和第二边板3的前端顶角处为弧形面21,使对应的位置处不存在尖尖的凸棱,减小安装时刮手。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U型连接底座,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端板、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所述端板两端分别与第一边板、第二边板直角连接,使得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相对平行设置,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等长,在端板中心处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在相对的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上分别开设有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相对称布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型连接底座,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端板、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所述端板两端分别与第一边板、第二边板直角连接,使得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相对平行设置,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等长,在端板中心处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在相对的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上分别开设有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相对称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型连接底座,其特征在于,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板、第二边板前端还分别开设有第四安装孔和第五安装孔,第四安装孔和第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吕龙周敏乐周翔蒲后均吴伟伟吴成威倪金星杨加娟胡骏骑殷光勤苏甜傅维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山力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