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水库潮汐能发电大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6840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0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水库潮汐能发电大坝,包括海洋,所述海洋相对的一侧为陆地,所述陆地的凹口内一侧建设有第一水库,所述陆地的凹口内另一侧建设有第二水库,所述海洋与第一水库之间有第一水坝间隔,所述第一水库与第二水库之间有第二水坝间隔,所述第二水库与海洋之间有第三水坝间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计双水库来进行潮汐发电,涨潮时,海洋的水位高于第一水库中的水位,落潮时,海洋的水位低于第二水库的水位,第一水库为高位水库,第二水库为低位水库,第一水库的水位始终高于第二水库的水位,这样就可以利用潮汐发电做到全天不间断运行发电机组,不受海洋潮汐水位变化的影响,大大提高了潮汐能的利用率。

A double reservoir tidal power da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ouble reservoir tidal energy power generation dam, which comprises an ocean. 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ocean is land, the first reservoir is built on the inner side of the land notch, the second reservoir is built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land notch, the first dam interval is built between the ocean and the first reservoir, and the second dam interval is built between the first reservoir and the second reservoir, There is a third dam interval between the second reservoir and the ocean. The utility model uses a double reservoir to generate tidal power. When the tide is rising, the water level of the ocean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first reservoir. When the tide is falling, the water level of the ocean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second reservoir. The first reservoir is a high-level reservoir and the second reservoir is a low-level reservoir. The water level of the first reservoir is alway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econd reservoir. In this way, tidal power generation can be used all day long The operation of the generator set is not affected by the change of the tidal water level in the ocean, which greatly improves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tidal ener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水库潮汐能发电大坝
本技术涉及可再生能源开发
,具体是一种双水库潮汐能发电大坝。
技术介绍
潮汐能是以位能的形态出现的海洋能,是指海水潮涨和潮落形成的水的势能。海水涨落的潮汐现象是由地球和天体运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在海洋中,月球的引力使地球的向月面和背月面的水位升高。由于地球的旋转,这种水位的上升以周期为12小时25分和振幅小于1m的深海波浪形式由东向西传播。太阳引力的作用与此相似,但是作用力小些,其周期为12小时。当太阳、月球和地球在一条直线上时,就产生大潮;当它们成直角时,就产生小潮。除了半日周期潮和月周期潮的变化外,地球和月球的旋转运动还产生许多其他的周期性循环,其周期可以从几天到数年。同时地表的海水又受到地球运动离心力的作用,月球引力和离心力的合力正是引起海水涨落的引潮力。因此,潮汐是一种蕴藏量极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需开采和运输、洁净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建设潮汐电站,不需要移民,不淹没土地,没有环境污染问题。但是目前应用潮汐发电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就是单水库利用潮汐发电不能够做到一天24小时不间断运行发电机组工作,受海洋潮汐水位变化的影响;第二是海水具有强腐蚀性,很容易造成水轮机组的损坏;还有就是海洋中有多种海洋鱼类生物和海洋垃圾,严重干扰水轮机组的正常运转,这些问题在潮汐发电中普遍存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双水库潮汐能发电大坝,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水库潮汐能发电大坝,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水库潮汐能发电大坝,包括海洋,所述海洋相对的一侧为陆地,所述陆地的凹口内一侧建设有第一水库,所述陆地的凹口内另一侧建设有第二水库,所述海洋与第一水库之间有第一水坝间隔,所述第一水库与第二水库之间有第二水坝间隔,所述第二水库与海洋之间有第三水坝间隔,所述第一水坝的两侧面均为建筑斜面,一侧斜面朝向海洋,另一侧斜面朝向第一水库,所述第一水坝的主体框架由第一坝体构成,所述第一坝体的内部空间设立有第一发电机组,所述第一发电机组的下方由传动轴连接在第一水轮机的中心轴上,所述第一水轮机的中性轴固定连接中心转轮的一侧,所述中心转轮的四周表面安装有叶片,所述第一水轮机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水闸,所述第一水闸的外侧对称安装有保护网,所述第一坝体、第一发电机组和保护网通过建筑支柱架在第一基底上,所述第二水坝的两侧面均为建筑斜面,一侧斜面朝向第一水库,另一侧斜面朝向第二水库,所述第二水坝的主体框架由第二坝体构成,所述第二坝体的内部空间设立有第二发电机组,所述第二发电机组的下方由传动轴连接在第二水轮机的中心轴上,所述第二水轮机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水闸,所述第二坝体、和第二发电机组通过建筑支柱架在第二基座上。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三水坝与第二水坝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三水坝的两侧面均为建筑斜面,一侧斜面朝向第二水库,另一侧斜面朝向海洋,所述第三水坝的主体框架由第三坝体构成,所述第三坝体的内部空间设立有第三发电机组,所述第三发电机组的下方由传动轴连接在第三水轮机的中心轴上,所述第三水轮机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三水闸,所述第三坝体、和第三发电机组通过建筑支柱架在第三基座上。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涨潮时,海洋的水位高于第一水库中的水位,落潮时,海洋的水位低于第二水库的水位,所述第一水库为高位水库,第二水库为低位水库,第一水库的水位高于第二水库的水位。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水闸是由第一闸门、第一卷轴、第二闸门和第二卷轴共同构成,所述第一闸门位于第二闸门的下方,所述第二卷轴安装在第二闸门的上端,通过电动机驱动控制第二闸门的开启和闭合,所述第二闸门开启,第二卷轴转动卷起第二闸门,第二闸门闭合,第二卷轴转动放下第二闸门,所述第一卷轴安装在第一闸门的上端,通过电动机确定控制第一闸门的开启和关闭,所述第一闸门开启,第一卷轴转动卷起第一闸门,第一闸门闭合,第一卷轴转动放下第一闸门,所述第一闸门挡水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闸门挡水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卷轴的转轴与电动机的输出轴齿轮啮合,所述第二卷轴的转轴与电动机的输出轴齿轮啮合。所述第一水闸和第二水闸的结构相同。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水轮机的空间内下端有排水口,对称的第一水闸关闭后中间可以形成一个气室。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保护网是由多层复合网合并而成,其中有渔网和垃圾过滤网等,保护网的上端卡在第一水坝的两侧进水口处。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发电机组和第一水轮机第三发电机组和第三水轮机为间歇运行状态,所述第二发电机组和第二水轮机为连续运行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双水库潮汐能发电大坝,通过设计双水库来进行潮汐发电,涨潮时,海洋的水位高于第一水库中的水位,落潮时,海洋的水位低于第二水库的水位,第一水库为高位水库,第二水库为低位水库,第一水库的水位始终高于第二水库的水位,这样就可以利用潮汐发电做到全天不间断运行发电机组,不受海洋潮汐水位变化的影响,大大提高了潮汐能的利用率。2、该双水库潮汐能发电大坝,通过设置对称的水闸关闭后中间可以形成一个气室,海水与水轮机组隔绝,不会造成水轮机组过早损坏,延长了各机械的运行寿命。3、该双水库潮汐能发电大坝,通过在第一水坝的进水口处设置保护网,可以过滤掉含有海洋生物和海洋垃圾的海水,让水坝内部的机械运行更加顺畅。4、该双水库潮汐能发电大坝,合理开发了可再生能源:潮汐能,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相结合,不用燃料,不受一次能源价格的影响,而且运行费用低,发电成本低,是一种经济能源,具有极大的能源开发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双水库潮汐能发电大坝的双水库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双水库潮汐能发电大坝中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双水库潮汐能发电大坝中第一水坝截面图。图4为一种双水库潮汐能发电大坝中第二水坝截面图。图5为一种双水库潮汐能发电大坝的水闸结构示意图图6为一种双水库潮汐能发电大坝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海洋;2、陆地;3、第一水库;4、第二水库;5、第一水坝;6、第二水坝;7、第三水坝;8、第一坝体;9、第一发电机组;10、第一水轮机;11、第一水闸;12、保护网;13、第一基底;14、第二坝体;15、第二发电机组;16、第二水轮机;17、第二水闸;18、第二基座;19、叶片;20、中心转轮;21、第一闸门;22、第一卷轴;23、第二闸门;24、第二卷轴。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6,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双水库潮汐能发电大坝,包括海洋1,海洋1相对的一侧为陆地2,陆地2的凹口内一侧建设有第一水库3,陆地2的凹口内另一侧建设有第二水库4,海洋1与第一水库3之间有第一水坝5间隔,第一水库3与第二水库4之间有第二水坝6间隔,第二水库4与海洋1之间有第三水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水库潮汐能发电大坝,包括海洋(1),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洋(1)相对的一侧为陆地(2),所述陆地(2)的凹口内一侧建设有第一水库(3),所述陆地(2)的凹口内另一侧建设有第二水库(4),所述海洋(1)与第一水库(3)之间有第一水坝(5)间隔,所述第一水库(3)与第二水库(4)之间有第二水坝(6)间隔,所述第二水库(4)与海洋(1)之间有第三水坝(7)间隔,所述第一水坝(5)的两侧面均为建筑斜面,一侧斜面朝向海洋(1),另一侧斜面朝向第一水库(3),所述第一水坝(5)的主体框架由第一坝体(8)构成,所述第一坝体(8)的内部空间设立有第一发电机组(9),所述第一发电机组(9)的下方由传动轴连接在第一水轮机(10)的中心轴上,所述第一水轮机(10)的中性轴固定连接中心转轮(20)的一侧,所述中心转轮(20)的四周表面安装有叶片(19),所述第一水轮机(10)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水闸(11),所述第一水闸(11)的外侧对称安装有保护网(12),所述第一坝体(8)、第一发电机组(9)和保护网(12)通过建筑支柱架在第一基底(13)上,所述第二水坝(6)的两侧面均为建筑斜面,一侧斜面朝向第一水库(3),另一侧斜面朝向第二水库(4),所述第二水坝(6)的主体框架由第二坝体(14)构成,所述第二坝体(14)的内部空间设立有第二发电机组(15),所述第二发电机组(15)的下方由传动轴连接在第二水轮机(16)的中心轴上,所述第二水轮机(16)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水闸(17),所述第二坝体(14)、和第二发电机组(15)通过建筑支柱架在第二基座(18)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水库潮汐能发电大坝,包括海洋(1),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洋(1)相对的一侧为陆地(2),所述陆地(2)的凹口内一侧建设有第一水库(3),所述陆地(2)的凹口内另一侧建设有第二水库(4),所述海洋(1)与第一水库(3)之间有第一水坝(5)间隔,所述第一水库(3)与第二水库(4)之间有第二水坝(6)间隔,所述第二水库(4)与海洋(1)之间有第三水坝(7)间隔,所述第一水坝(5)的两侧面均为建筑斜面,一侧斜面朝向海洋(1),另一侧斜面朝向第一水库(3),所述第一水坝(5)的主体框架由第一坝体(8)构成,所述第一坝体(8)的内部空间设立有第一发电机组(9),所述第一发电机组(9)的下方由传动轴连接在第一水轮机(10)的中心轴上,所述第一水轮机(10)的中性轴固定连接中心转轮(20)的一侧,所述中心转轮(20)的四周表面安装有叶片(19),所述第一水轮机(10)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水闸(11),所述第一水闸(11)的外侧对称安装有保护网(12),所述第一坝体(8)、第一发电机组(9)和保护网(12)通过建筑支柱架在第一基底(13)上,所述第二水坝(6)的两侧面均为建筑斜面,一侧斜面朝向第一水库(3),另一侧斜面朝向第二水库(4),所述第二水坝(6)的主体框架由第二坝体(14)构成,所述第二坝体(14)的内部空间设立有第二发电机组(15),所述第二发电机组(15)的下方由传动轴连接在第二水轮机(16)的中心轴上,所述第二水轮机(16)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水闸(17),所述第二坝体(14)、和第二发电机组(15)通过建筑支柱架在第二基座(18)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水库潮汐能发电大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水坝(7)与第二水坝(6)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三水坝(7)的两侧面均为建筑斜面,一侧斜面朝向第二水库(4),另一侧斜面朝向海洋(1),所述第三水坝(7)的主体框架由第三坝体构成,所述第三坝体的内部空间设立有第三发电机组,所述第三发电机组的下方由传动轴连接在第三水轮机的中心轴上,所述第三水轮机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三水闸,所述第三坝体、和第三发电机组通过建筑支柱架在第三基座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云鹏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磁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