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房车的厢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6553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0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房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房车的厢体结构。一种房车的厢体结构,包括车厢,车厢包括内厢体和外厢体,外厢体设置于内厢体外;内厢体包括内厢体侧板,内厢体侧板上设有转轴,外厢体通过转轴连接内厢体。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房车厢体内部大面积通风和除湿的问题。

A kind of compartment structure of RV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 motor home, in particular to a car body structure of a motor hom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ompartment structure of a caravan, which comprises a compartment, an inner compartment and an outer compartment, wherein the outer compartment is arranged outside the inner compartment; the inner compartment comprises a side plate of the inner compartment, wherein the side plate of the inner compartment is provided with a rotating shaft, and the outer compartment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compartment through the rotating shaft. The utility model effectively solves the problems of large-area ventilation and dehumidification in the interior of the caravan body due to the adoption of the technical sche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房车的厢体结构
本技术涉及房车
,具体涉及一种房车的厢体结构。
技术介绍
房车兼具房与车两大功能,集“衣、食、住、行”于一身,是一种可移动、具有居家必备的基本设施的车种。其上的居家设施可配套有卧具、炉具、冰箱、橱柜、沙发、餐桌椅、盥洗设施、空调、电视、音响等家具和电器,为人们实现“生活中旅行,旅行中生活”的时尚生活需求提供便利。但是现有设计中的房车结构,其生活起居设施的基础,即厢体部分的设计较为传统,仅仅是一个四方形的厢体结构,一旦制造成型,其形状固定,使得房车的应用面较窄,尤其是在房车使用过程中,房屋内的潮气无法及时排除,将影响使用者的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房车的厢体结构,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房车的厢体结构,包括车厢,其中,所述车厢包括内厢体和外厢体,所述外厢体设置于所述内厢体外;所述内厢体包括内厢体侧板,所述内厢体侧板上设有转轴,所述外厢体通过所述转轴连接所述内厢体,转轴的旋转使所述外厢体在所述内厢体上翻起后露出内厢体内部空间,从而使整个房车起居空间可以大面积暴露在室外环境中,当除湿或者透气完成后,转轴反向旋转后使外厢体盖合在内厢体上,从而使房车的室内空间快速密闭,操作简单。本技术通过设置内外厢体结构,配合弧形轨道和作为在轨道内运动的凸起结构作为滑块,实现滑轨结构的效果,当通过滑轨结构使外厢体在内厢体上翻起时,可以使所述内厢体暴露在外界环境中,从而达到使内厢体透气、除湿的效果。所述内厢体包括前后两块内厢体侧板,任一所述内厢体侧板均包括上部的1/4圆形结构和下部的矩形结构,两者上下拼接为完整的内厢体侧板,所述1/4圆形结构的直径为与所述1/4圆形结构连接的所述矩形结构的边的1/2;所述外厢体由前后两个1/4圆形结构的外厢体侧板和连接两个所述外厢体侧板的外顶板组成,且所述外厢体的侧板的直径大于所述内厢体侧板的直径。优选的,所述外顶板为弧形结构的弯板。两个所述内厢体侧板之间设有一内顶板,所述内顶板为弧形结构的弯板,所述内顶板连接两个所述内厢体侧板。所述外厢体侧板的1/4圆弧和所述内厢体侧板的1/4圆弧位于一组同心圆上,所述同心圆的等效圆心为所述转轴的旋转中心。所述外顶板的下表面和所述内顶板的上表面均设有阻尼材料制成的阻尼条。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有效解决了房车厢体内部大面积通风和除湿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外厢体翻起呈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照图1、图2、图3,一种房车的厢体结构,包括车厢,其中,车厢包括内厢体和外厢体,外厢体设置于内厢体外。内厢体包括内厢体侧板11,内厢体侧板11上设有转轴3,外厢体通过转轴3连接内厢体,转轴3的旋转使外厢体在内厢体上翻起后露出内厢体的内部空间,从而使整个房车车厢内部的起居空间可以大面积暴露在室外环境中,便于透气和除湿。当除湿或者透气完成后,转轴反向旋转后使外厢体盖合在内厢体上,从而使房车的室内空间快速密闭,操作简单。内厢体包括前后两块内厢体侧板11,任一内厢体侧板11均包括上部的1/4圆形结构和下部的矩形结构,两者上下拼接为完整的内厢体侧板,1/4圆形结构的直径为与1/4圆形结构连接的矩形结构的边的1/2;外厢体由前后两个1/4圆形结构的外厢体侧板21和连接两个外厢体侧板21的外顶板22组成,且外厢体侧板21的直径大于内厢体侧板11的直径。优选的,外顶板22为弧形结构的弯板。两个内厢体侧板11之间设有内顶板,内顶板为弧形结构的弯板,内顶板连接两个内厢体侧板11。内厢体在结构上与外厢体相同,仅尺寸上略小于外厢体的侧板和顶板。外厢体侧板21的1/4圆弧和内厢体侧板11的1/4圆弧位于一组同心圆上,同心圆的等效圆心为转轴3的旋转中心。外顶板22的下表面设有阻尼材料制成的阻尼条41,内顶板的上表面设有阻尼材料制成的阻尼条42。在外厢体翻转过程中,通过阻尼条减缓翻转时的速度,且可以达到停在任何位置的效果。在外厢体逆向翻转后呈盖合状态时,两个厢体上的阻尼条接触后加强密封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内外厢体结构,配合弧形轨道和作为在轨道内运动的凸起结构作为滑块,实现滑轨结构的效果,当通过滑轨结构使外厢体在内厢体上翻起时,可以使内厢体暴露在外界环境中,从而达到使内厢体透气、除湿的效果。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房车的厢体结构,包括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包括内厢体和外厢体,所述外厢体设置于所述内厢体外;/n所述内厢体包括内厢体侧板,所述内厢体侧板上设有转轴,所述外厢体通过所述转轴连接所述内厢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房车的厢体结构,包括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包括内厢体和外厢体,所述外厢体设置于所述内厢体外;
所述内厢体包括内厢体侧板,所述内厢体侧板上设有转轴,所述外厢体通过所述转轴连接所述内厢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车的厢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厢体包括前后两块内厢体侧板,任一所述内厢体侧板均包括上部的1/4圆形结构和下部的矩形结构,两者上下拼接为完整的内厢体侧板,所述1/4圆形结构的直径为与所述1/4圆形结构连接的所述矩形结构的边的1/2;
所述外厢体由前后两个1/4圆形结构的外厢体侧板和连接两个所述外厢体侧板的外顶板组成,且所述外厢体的侧板的直径大于所述内厢体侧板的直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忠新张仁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兴奉彩板轻钢结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