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理污水用斜板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6165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06: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处理污水用斜板沉淀池,包括絮凝反应池、沉淀池和污泥池,所述絮凝反应池的上端固定有电机,所述絮凝反应池右侧的底部与沉淀池通过污水排出管相连通,所述沉淀池由上而下依次固定有收泥槽、斜板、配水管、气室和污泥斗,所述气室通过曝气管与气体发生装置相连接,所述气室内设有污泥吸取管和污泥排出管,所述污泥口与输泥管相连通,所述沉淀池的右侧设有污泥池,所述收泥槽通过输泥管将污泥排进污泥池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有絮凝反应池,在电机的搅拌下能形成较大的絮凝体;沉淀池中的斜板能缩短絮凝体沉降距离,沉淀效果好;在气室的作用下污泥不断的被排到收泥槽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运行稳定、维护少、投资少、见效快、排泥效率高。

Inclined plate sedimentation tank for sewage treatmen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inclined plate sedimentation tank for sewage treatment, which comprises a flocculation reaction tank, a sedimentation tank and a sludge tank. The upper end of the flocculation reaction tank is fixed with a motor, the bottom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flocculation reaction tank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dimentation tank through a sewage discharge pipe, and the sedimentation tank is successively fixed with a mud collection tank, an inclined plate, a water distribution pipe, a gas chamber and a sludge bucket from the top to the bottom, and the gas chamber The gas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a sludge suction pipe and a sludge discharge pipe, the sludge port is connected with a mud conveying pipe, the right side of the sedimentation tank is provided with a sludge tank, and the sludge is discharged into the sludge tank through the mud conveying pipe.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 flocculation reaction tank, which can form a larger flocculent under the agitation of the motor; the inclined plate in the sedimentation tank can shorten the settling distance of the flocculent, and the sedimentation effect is good; the sludge is continuously discharged into the mud collection tank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air chamber; the utility model has simple structure, stable operation, less maintenance, less investment, quick effect and high mud discharge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处理污水用斜板沉淀池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是一种处理污水用斜板沉淀池。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府对环保的提倡,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加强,工业以及生活产生的废水,逐渐得到净化和处理,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设备的先进性和稳定性极为重要。目前,斜板沉淀池具有占地省、停留时间短、沉淀效率高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污水深度处理中,现有的斜板沉淀池普遍采用底部刮泥机或穿孔管的形式进行排泥,底部刮泥机的刮泥效果好,但其维护、维修非常麻烦,而且维修时需要清空池底并将斜板拆除,这对正常生产不利;污泥池底部的穿孔管排泥不均匀,经常出现在远端排不出泥的情况,且排泥孔容易堵塞,给污水处理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处理污水用斜板沉淀池。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处理污水用斜板沉淀池,包括絮凝反应池、沉淀池和污泥池,所述絮凝反应池的左上端设有加药管,所述加药管的端部设有法兰,所述絮凝反应池的上端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焊接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上设有搅拌叶片,所述絮凝反应池右侧的底部与沉淀池通过污水排出管相连通,所述污水排出管上设有水泵和阀门,所述沉淀池的最上端设有出水堰,所述沉淀池由上而下依次固定有收泥槽、斜板、配水管、气室和污泥斗,所述配水管与污水排出管相连通,所述配水管上设有均匀分布的配水孔,所述气室通过曝气管与气体发生装置相连接,所述气室内设有污泥吸取管和污泥排出管,所述污泥排出管的上端与收泥槽相连通,所述污泥排出管的上端还设有挡泥板,所述收泥槽的底部设有污泥口,所述污泥口与输泥管相连通,所述沉淀池的右侧设有污泥池,所述收泥槽通过输泥管将污泥排进污泥池中。上述的一种处理污水用斜板沉淀池,所述污泥斗成锥形,紧密排布在沉淀池的底部。上述的一种处理污水用斜板沉淀池,所述斜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60°。上述的一种处理污水用斜板沉淀池,所述输泥管倾斜设置,呈左高右低的状态,所述输泥管水平向下倾斜的角度为10°~20°。上述的一种处理污水用斜板沉淀池,所述电机为减速电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突出性效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处理污水用斜板沉淀池,设有絮凝反应池,在电机的搅拌下能形成较大的絮凝体;絮凝体在沉淀池中,沉淀池中的斜板运用“浅层沉淀”的原理,可以缩短絮凝体沉降距离,沉淀效果好;通过曝气管和气室的作用,可以使污泥不断的被排到收泥槽中,且能防止排泥管道堵塞;本技术斜板沉淀池结构简单,经久耐用、运行稳定、维护少、容易操作、占地省、投资少、见效快、排泥效率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示意图。图中1.搅拌杆,2.搅拌叶片,3.法兰,4.加药管,5.絮凝反应池,6.电机,7.阀门,8.出水堰,9.挡泥板,10.收泥槽,11.斜板,12.沉淀池,13.输泥管,14.污泥池,15.配水孔,16.配水管,17.污泥排出管,18.污泥吸取管,19.污泥斗,20.气室,21.曝气管,22.气体发生装置,23.水泵,24.污水排出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处理污水用斜板沉淀池,包括絮凝反应池5、沉淀池12和污泥池14,所述絮凝反应池5的左上端设有加药管4,所述加药管4的端部设有法兰3,所述絮凝反应池5的上端固定有电机6,所述电机6的输出轴焊接有搅拌杆1,所述搅拌杆1上设有搅拌叶片2,所述絮凝反应池5右侧的底部与沉淀池12通过污水排出管24相连通,所述污水排出管24上设有水泵23和阀门7,所述沉淀池12的最上端设有出水堰8,所述沉淀池12由上而下依次固定有收泥槽10、斜板11、配水管16、气室20和污泥斗19,所述配水管16与污水排出管24相连通,所述配水管上16设有均匀分布的配水孔15,所述气室20通过曝气管21与气体发生装置22相连接,所述气室20内设有污泥吸取管18和污泥排出管17,所述污泥排出管17的上端与收泥槽10相连通,所述污泥排出管17的上端还设有挡泥板9,所述收泥槽10的底部设有污泥口,所述污泥口与输泥管13相连通,所述沉淀池12的右侧设有污泥池14,所述收泥槽10通过输泥管13将污泥排进污泥池14中。进一步的,所述污泥斗19成锥形,紧密排布在沉淀池12的底部。进一步的,所述斜板1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60°。进一步的,所述输泥管13倾斜设置,呈左高右低的状态,所述输泥管13水平向下倾斜的角度为15°。进一步的,所述电机6为减速电机。【实施例2】一种处理污水用斜板沉淀池,包括絮凝反应池5、沉淀池12和污泥池14,所述絮凝反应池5的左上端设有加药管4,所述加药管4的端部设有法兰3,所述絮凝反应池5的上端固定有电机6,所述电机6的输出轴焊接有搅拌杆1,所述搅拌杆1上设有搅拌叶片2,所述絮凝反应池5右侧的底部与沉淀池12通过污水排出管24相连通,所述污水排出管24上设有水泵23和阀门7,所述沉淀池12的最上端设有出水堰8,所述沉淀池12由上而下依次固定有收泥槽10、斜板11、配水管16、气室20和污泥斗19,所述配水管16与污水排出管24相连通,所述配水管上16设有均匀分布的配水孔15,所述气室20通过曝气管21与气体发生装置22相连接,所述气室20内设有污泥吸取管18和污泥排出管17,所述污泥排出管17的上端与收泥槽10相连通,所述污泥排出管17的上端还设有挡泥板9,所述收泥槽10的底部设有污泥口,所述污泥口与输泥管13相连通,所述沉淀池12的右侧设有污泥池14,所述收泥槽10通过输泥管13将污泥排进污泥池14中。进一步的,所述污泥斗19成锥形,紧密排布在沉淀池12的底部。进一步的,所述斜板1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60°。进一步的,所述输泥管13倾斜设置,呈左高右低的状态,所述输泥管13水平向下倾斜的角度为10°。进一步的,所述电机6为减速电机。本技术工作时,首先,通过加药管4向絮凝沉淀池5中的污水中加入絮凝剂,在电机6的作用下,污水中的悬浮或漂浮的杂质逐渐形成絮凝体,絮凝体在水泵23的作用下由污水排出管24排进沉淀池12中的配水管16中,然后混合有絮凝体的污水通过配水管16上的配水孔15均匀进入沉淀池12中,絮凝体逐渐在斜板11上沉积,最后沉积的污泥在重力作用下滑入污泥斗19中,完成泥水分离,污泥斗19中的污泥逐渐积累,通过污泥吸取管18逐渐进入气室20中,此时,曝气管21不断将压缩空气从气体发生装置22中排入气室20中,气室20中的污泥在气体的作用下提升到污泥排出管17中,最后污泥进入到收泥槽10中;污泥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输泥管13进入污泥池14中,沉淀池中的分离出的上清液通过出水堰8流到下一构筑物中。以上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处理污水用斜板沉淀池,包括絮凝反应池(5)、沉淀池(12)和污泥池(14),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反应池(5)的左上端设有加药管(4),所述加药管(4)的端部设有法兰(3),所述絮凝反应池(5)的上端固定有电机(6),所述电机(6)的输出轴焊接有搅拌杆(1),所述搅拌杆(1)上设有搅拌叶片(2),所述絮凝反应池(5)右侧的底部与沉淀池(12)通过污水排出管(24)相连通,所述污水排出管(24)上设有水泵(23)和阀门(7),所述沉淀池(12)的最上端设有出水堰(8),所述沉淀池(12)由上而下依次固定有收泥槽(10)、斜板(11)、配水管(16)、气室(20)和污泥斗(19),所述配水管(16)与污水排出管(24)相连通,所述配水管上(16)设有均匀分布的配水孔(15),所述气室(20)通过曝气管(21)与气体发生装置(22)相连接,所述气室(20)内设有污泥吸取管(18)和污泥排出管(17),所述污泥排出管(17)的上端与收泥槽(10)相连通,所述污泥排出管(17)的上端还设有挡泥板(9),所述收泥槽(10)的底部设有污泥口,所述污泥口与输泥管(13)相连通,所述沉淀池(12)的右侧设有污泥池(14),所述收泥槽(10)通过输泥管(13)将污泥排进污泥池(14)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处理污水用斜板沉淀池,包括絮凝反应池(5)、沉淀池(12)和污泥池(14),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反应池(5)的左上端设有加药管(4),所述加药管(4)的端部设有法兰(3),所述絮凝反应池(5)的上端固定有电机(6),所述电机(6)的输出轴焊接有搅拌杆(1),所述搅拌杆(1)上设有搅拌叶片(2),所述絮凝反应池(5)右侧的底部与沉淀池(12)通过污水排出管(24)相连通,所述污水排出管(24)上设有水泵(23)和阀门(7),所述沉淀池(12)的最上端设有出水堰(8),所述沉淀池(12)由上而下依次固定有收泥槽(10)、斜板(11)、配水管(16)、气室(20)和污泥斗(19),所述配水管(16)与污水排出管(24)相连通,所述配水管上(16)设有均匀分布的配水孔(15),所述气室(20)通过曝气管(21)与气体发生装置(22)相连接,所述气室(20)内设有污泥吸取管(18)和污泥排出管(17),所述污泥排出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隽波李宁解荣军缪应虎
申请(专利权)人:国电银河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