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装置和可移动工作装置的运行机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5972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输送装置,能够不对要运送的物体的局部施加过大的推进力就能使之得以运送。该输送装置包括一个运送部分和一个介质压力转换器。运送部分具有数个介质通道以使介质从中流过,运送部分至少有一部分由弹性材料制成。介质通道的直径可以自由地扩大或缩小。介质压力转换器可控制注入至运送部分的各介质通道中的介质的压力,使介质通道的直径扩大或缩小,从而在运送部分的表面上产生运载波。(*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把物体输送至指定位置的输送装置。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移动工作装置的运行机构,该可移动工作装置在到达指定位置后进行某种操作。作为把物体输送至指定位置的输送装置,可以是皮带运输机、机器人、小车、或其他类似的装置,要运送的物体,例如一种产品或沙土,就放置在输送装置上。作为在到达指定位置后要进行某种操作的可移动工作装置的运行机构,举例来说可以是轮、履带或类似机构。当输送软物体时,必须有一元件从下面柔性地支撑着该软物体,输送工具可以是上述的输送装置,如皮带动输机,所述元件可以是皮带运输机的皮带、机器人的机械手、小车的起升装置及其他类似装置。为了柔性地支撑放在输送装置上的软物体,所述元件必须是薄的。然而,如果软物体放在软床或类似场所,当操作者试图把该软物体放在输送装置上使软的物体与该输送装置相接触而不是提起它时,就会有一个局部地作用于该软物体上的过大的推进力。当运行机构在一个筒或类似环境中运动的同时可移动工作装置要进行某种操作时,可移动工作装置的姿势可随着筒的情况作各种变化。在筒的分支或弯曲部分处,可移动工作装置必须迅速地通过筒的这种拐角部分。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移动工作装置可采用传统的运行机构,如轮或履带,当运行机构在筒中运行时,可移动工作装置在运动中可保持着在筒中的姿势,即使在发生了回转而扭曲的情况也是如此。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可移动工作装置2的侧视图,该装置设有履带1,图2表示了另一种可移动工作装置4的结构,它采用了轮3。当采用这些结构方式时,可移动工作装置在筒中的姿势可得以维持,即使在发生了回转而扭曲的情况下该可移动工作装置仍可运行。然而,由于这种可移动工作装置的运行机构结构较复杂,可移动工作装置难以通过筒的拐角部分,即分叉或弯曲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在可移动工作装置上安装操作元件的空间减小了,因此,这种可移动工作装置的应用范围受到了限制。本专利技术注意到了上述情况,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输送装置,它能够在不施加过大局部推进力的情况下使要运送的物体得以输送。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结构简单的可移动工作装置的运行机构,它可自由地在一个筒中运动,并且有足够的空间在其上安装操作元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输送装置,包括运送部分和运载波产生元件,运送部分又包括运送表面和介质通道,运送表面用于输送要运送的物体,介质通道允许介质从中通过,至少有部分地运送表面由弹性材料制成,介质通道的直径可以自由地扩大和缩小;运载波产生元件用于控制注入至运送部分的各介质通道的介质的压力,以使介质通道的直径扩大或缩小,从而在运送部分的运送表面上产生运载波。根据该输送装置,注入至运送部分的各介质通道的介质的压力可由运载波产生元件进行控制,以使介质通道的直径扩大或缩小,从而在由弹性材料制成的运送部分的表面上产生运载波。因此,从要运送的平面物体至三维物体均可在局部不施加过大推进力的情况下得以输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在第一方面所述的输送装置中,进一步包括一个元件,它使得介质通道的直径在预定范围内变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方面,在第一个方面所述的输送装置中,进一步包括一个元件,它使得介质通道的纵向长度在预定范围内变化。根据该输送装置,介质压力可以加大,从而可产生更强的运载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方面,在第一个方面所述的输送装置中,进一步包括介质压力保持元件,它使得注入介质通道的介质的压力不会低于一个预定值。根据该输送装置,注入各介质通道的介质的压力可由介质压力保持元件维持在一个预定值或更大数值的水平上。因此,可以产生没有缺陷的运载波,介质通道不会下陷至不能接受。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个方面,在第一个方面所述的输送装置中,进一步包括介质压力检测元件和显示元件,其中的介质压力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注入到至少一个介质通道的介质的压力,而显示元件用于显示介质泄露的信息,此时介质压力检测元件已检测出注入到至少一个介质通道的介质的压力已不高于一个预定值。根据该输送装置,注入到至少一个介质通道的介质的压力可由介质压力检测元件进行检测。当介质压力检测元件检测到介质压力处于一个预定值或更小时,显示元件就显示出介质泄露的信息。因而,很容易注意到介质泄露的发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个方面,在第一个方面所述的输送装置中,运载波产生元件包括一个壳体、一个转轴和一个驱动元件,其中的壳体中设有孔,以使介质注入至运送部分的介质通道中;转轴可转动地支撑地壳体内,其上设有出入口,以使介质在介质通道中吸入或排出;驱动元件用于使转轴转动。根据该输送装置,转轴可由驱动元件驱动而转动,在运送部分的介质通道中流动的介质可经由壳体上的孔和转轴上的出入口而完成吸入或排出,从而产生了运载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七个方面,在第六个方面所述的输送装置中,进一步包括中继元件,它至少可使得转轴上的一组吸入/排出口得以连通。根据该输送装置,至少有一组壳体上的孔可以通过转轴上的中继元件得以连通。因而可减少空气消耗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八个方面,在第一个方面所述的输送装置中,运送部分包括第一组管、第二组管和接触元件,其中的第一组管以预定间隔相互平等地布置;第二组管又以预定间隔沿着与第一组管相垂直的方向相互平行地布置,第二组管与第一组管交替地编织在一起,第二组管要么与第一组管的圆周面的一处相接触,要么与第一组管的相面对的圆周处相接触;接触元件设置在由第一组管和第二组管构成的方格中,并且固定在第一和第二组管上,另外,介质压力控制元件包括第一介质压力控制元件和第二介质压力控制元件,其中的第一介质控制元件用于控制第一组管中介质的压力,第二介质压力控制元件用于控制第二组管中介质的压力。根据该输送装置,注入至以预定间隔相互平行地布置的第一组管中的介质压力可由第一介质压力控制元件进行控制,注入至第二组管中的介质压力可由第二介质压力控制元件进行控制。因此,可以产生任意方向的运载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九个方面,在第一个方面所述的输送装置中,运送部分分成数个区域,还设置了介质区域分配阀以使介质不会误入其他的区域。根据该输送装置,运送部分的不使用的部分的介质通道中可通过介质区域分配阀而停止向其注入介质。因而,可以减少向运送部分注入介质的总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个方面,提供了在到达预定地点后要进行某种操作的可移动工作装置的运行机构,包括管、注入元件和介质压力控制元件,其中的管缠绕在可移动工作装置上,管中可有介质流过,该管的直径可以自由地扩大和缩小;注入元件用于向管中注入介质;介质压力控制元件用于控制由注入元件向管中注入的介质的压力,使管的直径扩大或缩小,从而使可移动工作装置移动。根据该可移动工作装置,注入至缠绕在可移动工作装置上的管中的介质的压力可由介质压力控制元件进行控制,从而使管的直径扩大或缩小。因此,即使可移动工作装置在运动过程中发生了偏移,缠绕在其上的某个管的表面就会与某一元件相接触从而获得一个反推力,因而可移动工作装置可自由地在一个筒或类似环境中运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一个方面,在第十个方面所述的可移动工作装置中,进一步包括介质压力保持元件,以使注入至管中的介质压力不会低于一个预定值。根据该可移动工作装置,注入至各管中的介质的压力可由介质压力保持元件而维持在一个预定值或更大数值的水平上。相应地,可产生没有缺陷的运载波,管不会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运送部分(11,13),具有运送表面和介质通道,其中的运送表面用于输送要运送的物体,介质通道用于使介质从中流过,所述运送表面至少有一部分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介质通道的直径可以自由地扩大和缩小;和运载波产生元件(14),用于控制注入至所述运送部分的各介质通道中的介质压力,以使介质通道的直径扩大或缩小,从而在所述运送部分的运送表面上形成运载波,以输送要运送的物体。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川佳延宗像正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