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多层涂膜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757423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04:59
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各种第二水性底色漆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耐崩裂性和光滑度的多层涂膜。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形成多层涂膜的方法,其包括依次将第一水性底色漆、第二水性底色漆和清漆施加至待涂覆的物体上,随后同时加热和固化这三层涂膜,其中第一水性底色漆包含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0℃或更低且重均分子量为30,000‑500,000的水溶性或水分散性聚氨酯树脂,以及重均分子量为600或更高的可交联树脂。第一水性底色漆涂膜的断裂强度为2050N/cm

Method of forming multilayer coating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ulti-layer film with excellent crack resistance and smoothness by using various second water-based primer paint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ethod for forming a multilayer film, which comprises successively applying the first water-based primer, the second water-based primer and the varnish to the object to be coated, then heating and curing the three films at the same time, wherein the first water-based primer comprises a water-soluble or water-dispersive polyurethane tree with a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of \u2011 20 \u2103 or lower and a weight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of 30000 \u2011 500000 Fat, and crosslinkable resin with weight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of 600 or higher. The breaking strength of the first waterborne primer film is 2050n / c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形成多层涂膜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形成多层涂膜的新方法,其可用于各种领域,特别是用于汽车涂覆领域中。[
技术介绍
]通常,当车身是待涂覆的物体时,形成多层涂膜的方法包括在待涂覆的物体上形成电沉积涂膜并通过加热进行固化,然后形成包括中间涂膜、底色漆膜和清漆膜的多层涂膜。近年来,为了减少挥发性有机溶剂(VOC),使用水性涂料作为中间涂料和底色漆;此外,从节能的观点出发,借助所谓的3涂1烤(3C1B)体系形成多层涂膜的方法被广泛推广,该方法包括通过将水性中间涂料施加至电沉积涂膜上而形成中间涂膜,通过将水性底色漆施加至未固化的中间涂膜上而形成底色漆膜,通过在未固化的底色漆膜上施加清漆而形成清漆膜,并同时加热和固化这三层涂膜。此外,近年来,开始使用包括通过所谓的“湿碰湿法”施加第一水性涂料和第二水性涂料的多层涂膜形成方法,其中取消了中间涂料施加和底色漆施加之间的预热。然而,在使用湿碰湿体系进行3C1B施加的情况下,在中间涂膜与底色漆膜之间容易发生相混合,因此存在诸如所得涂膜的光滑度较差、无雾性光泽较低、由于固化剂在涂膜之间迁移而导致的耐崩裂性降低的问题。因此,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形成多层涂膜的方法,其通过使用包含特定的水性聚酯树脂、特定的水性丙烯酸系树脂、水性聚氨酯树脂和三聚氰胺树脂的第一涂料来提高光滑度、无雾性光泽和耐崩裂性。此外,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形成多层涂膜的方法,其通过使用由第一水性涂料获得的涂层来改善光滑度、无雾性光泽和耐崩裂性,所述第一水性涂料以特定的含量包含具有苯环或环己烷环的聚酯,和至少一种选自含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含唑啉基的化合物、含碳二亚胺基的化合物、含酰肼基的化合物和含氨基脲基的化合物的固化剂。然而,在仅指定第一水性涂料的原料树脂的上述方法中,存在取决于第二水性涂料的设计而可能无法表现出足够的光滑度、无雾性光泽和耐崩裂性,并且因此第二涂料的使用范围受到限制的担忧。关于这一点,专利文献3表明,对于其中第一底色漆单层膜的干膜厚度为25μm,第二底色漆单层膜的干膜厚度为10μm,并且清漆单层膜的厚度为30μm的多层涂膜,20℃下的拉伸强度和伸长率分别设定为400-600kgf/m2和40-60%的范围,在-20℃下的粘性项相对于弹性项之比设定为0.04-0.06,因此在保持多层涂膜的光滑度的同时,显示出优异的耐崩裂性。然而,该多层涂膜形成方法仅通过根据第二水性涂料的各种设计选择最佳的第一水性涂料来确保耐崩裂性,因此难以为单一的第一涂料选择各种第二涂料。[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件][专利文件1]WO2013/129136[专利文献2]WO2007/126107[专利文件3]WO2013/141305[专利技术概述][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借助湿碰湿体系的3C1B形成多层涂膜的方法,所述方法提供了一种即使对于宽范围的第二水性涂料(第二水性底色漆)也具有优异的耐崩裂性,同时保持光滑度的多层涂膜。[解决问题的方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他们发现,当涂膜具有处于特定值范围内的性质时,并且当从第二水性底色漆涂膜层迁移至第一水性底色漆涂膜层的三聚氰胺树脂的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第一水性底色漆的总树脂组分为3质量份或更低时,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因此他们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其中所述涂膜使用第一水性底色漆,所述第一水性底色漆包含具有特定玻璃化转变温度和重均分子量的水溶性或水分散性聚氨酯树脂和具有特定重均分子量的可交联树脂。即,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形成多层涂膜的方法,其包括将第一水性底色漆、第二水性底色漆和清漆依次施加至待涂覆的物体上并且同时加热和固化这三层涂膜,其中第一水性底色漆包含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0℃或更低且重均分子量为30,000-500,000的聚氨酯树脂和重均分子量为600或更高的可交联树脂,第一水性底色漆涂膜(通过施加第一水性底色漆并在不施加任何其他涂层如第二水性底色漆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加热和固化而获得的单层涂膜)的断裂强度为2050N/cm2或更高,在-20℃下的损耗正切值(tanδ)为0.075或更高,且三聚氰胺树脂从第二水性底色漆涂膜层向第一水性底色漆涂膜层的迁移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第一水性底色漆的总树脂固含量为3质量份以内。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形成多层涂膜的方法,其中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总树脂固含量,第一水性底色漆包含20-40质量份的水溶性或水分散性聚氨酯树脂。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形成多层涂膜的方法,其中第一水性底色漆的可交联树脂为三聚氰胺树脂和/或封闭的多异氰酸酯树脂,并且所述可交联树脂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总树脂固含量为25-35质量份。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形成多层涂膜的方法,其中第二水性底色漆包含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总树脂固含量为10-40质量份的可交联树脂。[本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形成多层涂膜的方法,即使使用各种类型的第二水性底色漆,也可通过湿碰湿体系的3C1B获得具有优异的耐崩裂性且同时保持光滑度的多层涂膜。[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下文将具体描述本专利技术,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第一底色漆(A)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水性底色漆(A)包含作为基础树脂的水溶性或水分散性聚氨酯树脂(A1)和作为交联剂的可交联树脂(A2)。此处,本说明书中的“基础树脂”是指具有与交联剂反应的官能团的树脂。水溶性或水分散性聚氨酯树脂(A1)没有特别的限制,并且可使用聚合物多元醇、多异氰酸酯化合物、二羟甲基链烷酸、多元醇等作为起始材料组分通过公知方法获得。作为聚合物多元醇,例如可使用选自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聚碳酸酯多元醇等中的至少一种;在这些中,优选选自聚酯多元醇和聚碳酸酯多元醇。聚酯多元醇可通过涉及酯化反应的公知方法获得,所述反应使用多元酸和多元醇作为原料组分。聚碳酸酯多元醇可通过涉及多元醇与羰基化试剂的缩聚反应的公知方法获得。多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实例包括芳族二异氰酸酯,例如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4-或2,6-甲苯二异氰酸酯、1,5-萘二异氰酸酯和对-或间苯二异氰酸酯;脂环族二异氰酸酯,例如甲苯二异氰酸酯的氢化产物、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1,4-亚环己基二异氰酸酯;脂族二异氰酸酯,例如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二甲苯二异氰酸酯;间四甲基二甲苯二异氰酸酯等。这些多异氰酸酯化合物可单独使用或两种或更多种组合使用。二羟甲基链烷酸的实例包括二羟甲基丙酸、二羟甲基丁酸、二羟甲基戊酸、二羟甲基庚酸、二羟甲基辛酸和二羟甲基壬酸。这些二羟甲基链烷酸可单独使用或两种或更多种组合使用。作为多元醇,可使用二元醇和三价或更高价的多元醇。二元醇的实例包括乙二醇、丙二醇、二甘醇、三亚甲基二醇、四甘醇、二丙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新戊二醇、己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2-丁基-2-乙基-1,3-丙二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形成多层涂膜的方法,包括依次将第一水性底色漆、第二水性底色漆和清漆施加至待涂覆的物体上,同时加热和固化这三层涂膜,/n其中第一水性底色漆包含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0℃或更低且重均分子量为30,000-500,000的水溶性或水分散性聚氨酯树脂,以及重均分子量为600或更高的可交联树脂,并且第一水性底色漆涂膜的断裂强度为2050N/cm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425 JP 2017-0858831.一种形成多层涂膜的方法,包括依次将第一水性底色漆、第二水性底色漆和清漆施加至待涂覆的物体上,同时加热和固化这三层涂膜,
其中第一水性底色漆包含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0℃或更低且重均分子量为30,000-500,000的水溶性或水分散性聚氨酯树脂,以及重均分子量为600或更高的可交联树脂,并且第一水性底色漆涂膜的断裂强度为2050N/cm2或更高,在-20℃下的损耗正切(tanδ)为0.075或更高,
三聚氰胺树脂从第二水性底色漆涂膜层向第一水性底色漆涂膜层的迁移量相对于100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本间恭平中岛久之八木佑介仓田祐介小川刚志
申请(专利权)人:巴斯夫涂料有限公司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