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器、电子设备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57146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04:52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散热器、电子设备及汽车,该散热器包括散热板,该散热板用于跟电子设备贴合固定。散热器上设置多个环绕设置的散热区域,每个散热区域内间隔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散热翅片,且相邻第一散热翅片之间形成散热通道,散热通道远离散热板中心的一端为进风口,散热通道的上方,朝向中空区域的方向为出风口。通过采用上述多个散热区域来进行散热,增大了散热器进风口和出风口的个数,而且散热器可以从不同方向进风,提升了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Radiator,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automobile

The application provides a radiator, an electronic device and an automobile. The radiator includes a heat sink, which is used for fitting and fixing with the electronic device. The radiator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surrounding heat dissipation areas. Each heat dissipation area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first fins arranged in parallel with each other, and a heat dissipation channel is formed between the adjacent first fins. The end of the heat dissipation channel far from the center of the heat dissipation plate is the air inlet, the upper part of the heat dissipation channel is the air outlet, and the direction towards the hollow area is the air outlet. The number of air inlets and outlets of the radiator is increased by adopting the above-mentioned multiple heat dissipation areas, and the radiator can enter from different directions to improve the heat dissipation effect of the radi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器、电子设备及汽车
本申请涉及到散热
,尤其涉及到一种散热器、电子设备及汽车。
技术介绍
从实用性和成本的角度考虑,电子设备(如自动驾驶平台、边沿计算、终端等)更倾向于采用无源的自然对流散热方式对待散热电子器件进行散热,散热器包括散热板以及设置在散热板上通过多个相互平行的散热翅片形成两端开口的散热通道,冷空气可以通过开口流入到散热通道中,待散热电子器件散热时使周围温度升高,使得冷空气受热而上升,进而将待散热电子器件散发的热量传导至散热器外部,但是随着电子设备处理能力和功耗的提升,上述散热方式已无法满足电子设备的散热需求。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有效的散热器实现对电子设备的散热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散热器及电子设备,用以提高散热器对电子设备中待散热电子器件的散热效果。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散热器,该散热器应用于电子设备上,并用于给电子设备进行散热,该散热器包括一个散热板,该散热板用于与电子设备固定。该散热器还包括多个环绕设置的散热区域。每个散热区域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散热翅片,每个第一散热翅片与散热板固定连接,且所述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散热翅片围成第一散热通道,所述第一散热通道远离所述散热板的中心的一端为进风口,每条第一散热通道的上方、朝向中空区域的方向为出风口。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多个散热区域来进行散热,且不同的散热区域的进风口的开口方向不同,从而增大了散热器进风口的个数,并且可以从不同的方向进风,提高了散热效果。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散热区域中不同的散热区域的进风口的开口方向不同。由此保证散热器的进风口不受风向的影响,进而传导待散热芯片的热量,有效对待散热芯片散热。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每个散热区域中,多个第一散热翅片等间距排列。从而保证了通风时的效果,降低空气在散热通道内受到的阻力。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每个散热区域中,多个第一散热翅片非等间距排列。可以结合具体实施中需求设计散热通道的空间,实现对指定型号的散热器件的有效散热。另一方面,通过非等间距设置多个第一散热翅片,也可以减少散热其中第一散热翅片的数量,进而降低整个散热器的成本。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每个散热区域中,多个第一散热翅片单排排列,且所述第一散热翅片的长度沿中间向两边逐渐递减。从而形成使得多个散热区域可以对称设置在散热板上。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相邻的散热区域之间间隔有间隙,相邻的散热区域之间形成第二散热通道。第二通道也可以实现通风,进一步的增大散热效果。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散热区域为四个,且所述四个散热区域对称设置,每个散热区域的面积相同。从而可以从四个方向进行进风,提高散热效果。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相邻的散热区域之间间隔有间隙时,所述散热区域之间的间隙形成X形的通风道。更进一步的提高散热效果。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将散热器相对边的中点相连,形成一个“十”字结构,且中心部分存在与图1所示的中空区域类似的中空区域,以便于形成虹吸腔室。各个散热区域中也包括多个第一散热翅片,相邻两个散热翅片之间形成第一散热通道。不通散热区域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二散热通道。可选地,也可以通过第二散热翅片增大导热面积,提升导热效果。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多个散热区域围成一个中空的虹吸腔室,所述多个散热区域的出风口与所述虹吸腔室连通。提高空气流动的效果,进而提高散热效果。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每个散热区域还包括镶嵌在所述多个第一散热翅片上的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散热翅片;其中,每个第二散热板的长度方向与每个第一散热翅片的长度方向不平行。通过增加的第二散热翅片增大散热面积,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果。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散热翅片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散热翅片的长度方向垂直。流经第一散热翅片的空气在温度升高后会向上上升,采用第二散热翅片与第一散热翅片垂直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散热翅片背离所述散热板的一侧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二散热翅片镶嵌在所述卡槽内。通过镶嵌的方式将第二散热翅片与第一散热翅片固定连接。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散热翅片与所述第一散热翅片层叠设置,且第二散热翅片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第一散热翅片固定连接。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每个第二散热翅片与所述散热板之间间隔有设定距离。通过设置的间隔,方便空气流通。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设定距离介于3mm~8mm之间。如可以采用3mm、4mm、5mm、7mm、8mm等不同的距离。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散热翅片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散热翅片的厚度。提高散热效果。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每个分区中相邻第一散热翅片的间距相同时,相对设置的两个散热区域的散热通道可以相通。例如,如图1所示,在散热区域20a和散热区域20c中,由于同一散热区域中多个第一散热翅片等间距且平行设置,使得散热区域20a和散热区域20c中相对设置的散热通道相通。类似地,在散热区域20b和散热区域20d中,相对设置散热通道也是相通的。上述散热器中相对的散热分区又形成了另一个相通的散热通道,当待散热器件不同区域产生热量不均匀时,或者,当同一散热器对多个器件进行散热且器件之间产生热量不同时,可以借助上述结构利用其他区域辅助对待散热器件的高功耗散热区域或高功耗器件进行散热,进而增加散热器的散热效果。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不同散热区域中,散热翅片21之间的间距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设置。考虑不同待散热器件,以及同一散热器件不同部分产生的热量不同,散热器中多个散热区域可以对不同种类型的待散热器件,也可以对同一散热器的不同部分进行散热,考虑不同散热区域对待散热器件或待散热器件的不同部分的散热效果,可以根据具体实施需求分别设置每个散热区域中第一散热翅片的间距,进而形成不同数量的散热风道,使得对高功率待散热器件或同一待散热器件的不同区域进行有效散热。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设备本体,设置在设备本体内的待散热电子器件,以及设置在所述设备本体的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该散热器与待散热电子器件连接。通过采用多个散热区域来进行散热,且不同的散热区域的进风口的开口方向不同,从而增大了散热器进风口的个数,并且可以从不同的方向进风,提高了散热效果。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电子设备本体与所述散热板为一体结构,待散热电子器件与设备本体接触,即与散热器接触,待散热电子器件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散热器中进行散热,并且由于散热器的散热板与电子设备本体为一体结构,从而使得散热器的散热翅片可以直接设置在电子设备本体,待散热电子器件的热量可以直接通过设备本体传递到散热翅片,减少了热传递经过的部件,进而提高了散热效果。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车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车体内的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或设置在所述车体内的上述电子设备。通过采用多个散热区域来进行散热,且不同的散热区域的进风口的开口方向不同,从而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板,所述散热器中具有多个环绕设置的散热区域,其中,每个散热区域内具有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散热翅片,且每个散热区域内的相邻所述第一散热翅片形成第一散热通道,且所述第一散热通道远离所述散热板的中心的一端为进风口,每条散热通道的上方,朝向中空区域的方向为出风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板,所述散热器中具有多个环绕设置的散热区域,其中,每个散热区域内具有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散热翅片,且每个散热区域内的相邻所述第一散热翅片形成第一散热通道,且所述第一散热通道远离所述散热板的中心的一端为进风口,每条散热通道的上方,朝向中空区域的方向为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散热区域内的所述多个第一散热翅片等间距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不同散热区域的散热通道的进风口的开口方向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散热区域内的所述多个第一散热翅片单排排列,且所述多个第一散热翅片的长度沿中间向两边逐渐递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散热区域之间间隔有间隙,所述相邻的散热区域之间形成第二散热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散热器沿对角线相交的方式划分为四个散热区域,且所述四个散热区域对称设置,每个散热区域的面积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的散热区域之间间隔有间隙时,所述散热区域之间的间隙形成X形的通风道。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上的多个散热区域围成一个中空的虹吸腔室,所述多个散热区域的出风口与所述虹吸腔室连通;其中,所述虹吸腔室用于产生低压区域,增强所述散热通道中的空气流动速度。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散热区域还包括镶嵌在所述多个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耀锋尹建强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