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重构砂地比为地震描述目标的薄互储层描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75442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0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以重构砂地比为地震描述目标的薄互储层描述方法,该以重构砂地比为地震描述目标的薄互储层描述方法包括:步骤1,进行砂层组顶底面精细地震构造解释;步骤2,应用地震手段,生成多种地震属性体;步骤3,分析各种地震属性与砂地比和净毛比的相关性,并确定这种相关性是否有分区性,再在各分区内,选出相关性高的地震属性用于后续研究;步骤4,按步骤3的分区,分别进行砂地比重构,并计算重构的砂地比和净毛比与优选的地震属性的相关性,并给出线性公式;步骤5,制作优选出的地震属性平面图,并用步骤4的公式将地震属性平面图转化为重构砂地比或净毛比平面分布图;步骤6,用重构的砂地比和净毛比平面图衍生出砂地比和净毛比平面图。该以重构砂地比为地震描述目标的薄互储层描述方法以重构的砂地比为地震描述目标,使得重构的砂地比与地震属性间获得较高的相似性,从而有效的描述了薄互储层的展布规律,且这一规律可以有效指导勘探开发实践。

Thin interbed reservoir description method with reconstruction sand land ratio as seismic description target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thin interbed reservoir description method which takes the reconstruction sand land ratio as the seismic description target. The thin interbed reservoir description method which takes the reconstruction sand land ratio as the seismic description target includes: Step 1, carry out fine seismic structure interpretation on the top and bottom surface of the sand group; step 2, use the seismic hand section to generate a variety of seismic attribute bodies; step 3, analyze various seismic attributes and sand land ratio and net to gross ratio And determine whether the correlation has regionality, and then select the seismic attributes with high correlation for follow-up study in each partition; step 4, reconstruct the sand land ratio according to the partition in step 3, and calcul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econstructed sand land ratio and net gross ratio and the optimized seismic attributes, and give the linear formula; step 5, make the optimized seismic attribute plan In step 6, the sand land ratio and the net to gross ratio are derived from the reconstructed sand land ratio and the net to gross ratio. This method takes the reconstruction sand land ratio as the seismic description target, which makes the reconstruction sand land ratio and seismic attribute obtain higher similarity, thus effectively describes the distribution law of thin mutual reservoir, and this law can effectively guide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ract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以重构砂地比为地震描述目标的薄互储层描述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与天然气工业领域中,特别是涉及到一种以重构砂地比为地震描述目标的薄互储层描述方法。
技术介绍
薄互储层具有单层薄,泥岩隔层也薄(单层厚度均小于地震时间和波形可分辨),储层分布井段长的特点。在胜利油区,多种沉积类型会表现出薄互储层特征,如滩坝砂、浊积岩等等,这类油藏目前开发程度低,分布广泛,是胜利油田今后增储上产的重要阵地。目前层出不穷的储层描述方法多是从地震方法上做文章,如地震反演、属性提取、神经网络等,这些方法均是以地震可分辨的单储层或地震可分辨的储层和泥岩隔层共同形成的包络为描述目标开展的,而本专利方法所描述的薄互储层形不成地震可分辨的储层包络,通常地震描述方法无法有效描述该类储层,另外,也有出现的以砂地比为描述目标的薄互储层描述方法,其针对的描述目标——砂地比指的是井点储层厚度与地层厚度之比,不含岩性信息,而地震信息是包罗广泛的综合响应,所以二者之间在内涵上不对等;另外,研究方法也主要放在地震技术的改进,难度大、工作量大,地震与地质认识的相关性不易提高。本此提出的以重构储层砂地比为地震描述目标的薄互储层描述方法,从地质与地震两个方向相互迎合,使重构的砂地比与井旁道地震属性能较简单、容易的达到较高的相关性。技术调研表明,目前国内外在此方面的研究重点均放在地震方法上面,很少放在储层这一被描述对象上,有的也只是对储层砂地比的描述,检索到的相关文献有两篇:一篇是2014年岩性油气藏上发表的《地震多属性融合技术在贝尔凹陷储层预测中的应用》,方法是用地震分行技术划分出沉积不同特征区域,针对不同区域,应用地震多属性、神经网络等技术融合优选,使地震融合结果与砂地比的相关性大幅度提高,有效预测了储层砂地比平面展布。但其前提是在一个地震调谐厚度内讨论问题。第二篇是:2016年地球物理勘探杂志上的《井震联合薄储层沉积微相表征实例研究》,方法是优选储层砂地比作为沉积微相的敏感参数,再用多种地震方法对组合地震属性进行优选,利用井点储层的目标参数砂地比与井旁道敏感地震属性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最后得出砂地比平面分布图,进而得出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以上检索到的两种相关的文献,均是把砂地比作为地震描述目标,而砂地比仅反应了储层纵向上的厚度属性,没有岩性信息,而地震属性不论是单一的还是组合的,都不仅有体积属性还有岩性属性包容在里面,而且两种属性是无法剥离的,所以寻求二者的相关性,仅从地震方面单方面入手,是不够的,对砂地比进行重构,寻求二者的高相关性,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为此我们专利技术了一种新的以重构砂地比为地震描述目标的薄互储层描述方法,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重构的砂地比为地震描述目标,使得重构的砂地比与地震属性间获得较高的相似性,从而有效的描述了薄互储层的展布规律的以重构砂地比为地震描述目标的薄互储层描述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以重构砂地比为地震描述目标的薄互储层描述方法,该以重构砂地比为地震描述目标的薄互储层描述方法包括:步骤1,进行砂层组顶底面精细地震构造解释;步骤2,应用地震手段,生成多种地震属性体;步骤3,分析各种地震属性与砂地比和净毛比的相关性,并确定这种相关性是否有分区性,再在各分区内,选出相关性高的地震属性用于后续研究;步骤4,按步骤3的分区,分别进行砂地比重构,并计算重构的砂地比和净毛比与优选的地震属性的相关性,并给出线性公式;步骤5,制作优选出的地震属性平面图,并用步骤4的公式将地震属性平面图转化为重构砂地比或净毛比平面分布图;步骤6,用重构的砂地比和净毛比平面图衍生出砂地比和净毛比平面图。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在步骤1中,收集精细到砂层组的地质分层数据,将地质分层标定到地震剖面上,在地震剖面上对砂层组顶底面及断层进行精细追踪解释,制作砂层组顶底面构造图。在步骤2中,应用地震反演、神经网络、分形技术这些地震手段,生成多种地震属性体;并以精细地震解释的砂层组顶底面为约束面开时窗,提取对应砂层组的各种地震属性。在步骤3中,分析各地震属性与砂地比和净毛比的相关性,并确定这种相关性是否有分区性,再在各分区内,选出相关性高的地震属性1、2个用于后续研究(注:相关性可能都不高,选出相对高的即可)。在步骤4中,进行砂地比重构时,地震属性归一化的公式如下:F=(Fmax-F)/(Fmax-Fmin)(1)F:井旁道地震属性值。Fmax:提取的井旁道最大的地震属性值。Fmin:提取的井旁道最小的地震属性值。在步骤4中,进行砂地比重构时,第一次重构砂地比,简称砂地比预的公式如下:砂地比预=砂地比*净毛比/2或砂地比预=(砂地比+净毛比)/2(2)在步骤4中,进行砂地比重构时,重构砂地比简称砂地比重的步骤包括:(1)分别对地震属性值F和Y砂地比预线性相关Y=a1*X+b1(3)F=a2*X+b2(4)Y:砂地比预X:序号a1、a2:系数b1、b2:系数F:井旁道地震属性值;(注:我们并不关心地震属性或砂地比是否具有线性关系,只是计算出a1、a2、b1、b2这些系数。)(2)重构砂地比砂地比重=砂地比预+(a2-a1)*X+(b2-b1)(5)。在步骤4中,进行砂地比重构时,重构的砂地比与地震属性线性相关的公式为:砂地比重=a3*F+b3(6)a3:系数b3:系数F:井旁道地震属性值。(注:地震属性与砂地比重的相关性大大提高。)在步骤5中,用公式(6)将地震属性图转化成重构砂地比平面分布图,并用井点值校正。步骤6,按应用需要用重构的砂地比平面图衍生出砂地比图、净毛比图、砂体叠厚图,实现方法是步骤4的反过程:砂地比预=砂地比重+(a1-a2)*X+(b1-b2)(7)砂地比=砂地比预*2/净毛比(8)净毛比=砂地比预*2/砂地比(9)本专利技术中的以重构砂地比为地震描述目标的薄互储层描述方法,应用在储层预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简单、快捷的描述薄互储层的储层描述技术方法。它以重构的砂地比为地震描述目标,使得重构的砂地比与地震属性间获得较高的相似性,从而有效的描述了薄互储层的展布规律,且这一规律可以有效指导勘探开发实践。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以重构砂地比为地震描述目标的薄互储层描述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图2是重构砂地比相关分析图;图3a是A区块ES43砂组重构砂地比图;图3bA区块ES43砂组砂地比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所示,作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所示,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以重构砂地比为地震描述目标的薄互储层描述方法的流程图。以A区块沙四段三砂组砂砾岩滚评研究为例,说明一种以重构砂地比为地震描述目标的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以重构砂地比为地震描述目标的薄互储层描述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以重构砂地比为地震描述目标的薄互储层描述方法包括:/n步骤1,进行砂层组顶底面精细地震构造解释;/n步骤2,应用地震手段,生成多种地震属性体;/n步骤3,分析各种地震属性与砂地比和净毛比的相关性,并确定这种相关性是否有分区性,再在各分区内,选出相关性均高的地震属性用于后续研究;/n步骤4,按步骤3的分区,分别进行砂地比重构,并计算重构的砂地比和净毛比与优选的地震属性的相关性,并给出线性公式;/n步骤5,制作优选出的地震属性平面图,并用步骤4的公式将地震属性平面图转化为重构砂地比或净毛比平面分布图;/n步骤6,用重构的砂地比和净毛比平面图衍生出砂地比和净毛比平面图。/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05 CN 20191016581391.以重构砂地比为地震描述目标的薄互储层描述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以重构砂地比为地震描述目标的薄互储层描述方法包括:
步骤1,进行砂层组顶底面精细地震构造解释;
步骤2,应用地震手段,生成多种地震属性体;
步骤3,分析各种地震属性与砂地比和净毛比的相关性,并确定这种相关性是否有分区性,再在各分区内,选出相关性均高的地震属性用于后续研究;
步骤4,按步骤3的分区,分别进行砂地比重构,并计算重构的砂地比和净毛比与优选的地震属性的相关性,并给出线性公式;
步骤5,制作优选出的地震属性平面图,并用步骤4的公式将地震属性平面图转化为重构砂地比或净毛比平面分布图;
步骤6,用重构的砂地比和净毛比平面图衍生出砂地比和净毛比平面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重构砂地比为地震描述目标的薄互储层描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收集精细到砂层组的地质分层数据,将地质分层标定到地震剖面上,在地震剖面上对砂层组顶底面及断层进行精细追踪解释,制作砂层组顶底面构造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重构砂地比为地震描述目标的薄互储层描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应用地震反演、神经网络、分形技术这些地震手段,生成多种地震属性体;并以精细地震解释的砂层组顶底面为约束面开时窗,提取对应砂层组的各种地震属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重构砂地比为地震描述目标的薄互储层描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分析各地震属性与砂地比和净毛比的相关性,并确定这种相关性是否有分区性,再在各分区内,选出相关性均高的地震属性1、2个用于后续研究(注:相关性可能都不高,选出相对高的即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重构砂地比为地震描述目标的薄互储层描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进行砂地比重构时,地震属性归一化的公式如下:
F=(Fmax-F)...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全工杜玉山张欣崔晓朵吴志华王筱文乌洪翠张德武庄绪超苗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