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泽亮专利>正文

一种可移动式叉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5316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0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叉梯,它包括左支撑梯和右支撑梯其上分别设有若干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其上端前后两侧分别通过一短板固定连接形成叉梯,其各支撑腿的下端分别设有移动轮,其前后两侧的支撑腿之间且在所述移动轮的上部分别设有拉绳,所述左支撑梯的前后两侧的上部分别固定有竖杆,其下端分别固定在第一面板的右端,所述第一面板的左端的下部固定在第一踏板上且所述第一面板呈水平设置,所述第一面板的右端侧壁上通过第一铰轴连接有第二面板,所述第二面板的右端下部活动的支撑在所述第二踏板上,所述第二面板的下部前后两端且在所述第二踏板的左侧通过第二铰轴连接有支撑架,采用上述结构,实现了使用方便,省时省力且操作者可在叉梯上方便移动叉梯的效果。

A movable fork ladd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ovable fork ladder, which comprises a left support ladder and a right support ladder, on which a number of first and second pedals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the front and back sides of the upper end are fixedly connected by a short plate to form a fork ladder, the lower end of each support leg is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mobile wheel, between the support legs of the front and back sides, and the upper part of the mobile wheel is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pull rope, and the left support ladder The upper part of the front and rear sides of the support ladder are respectively fixed with vertical bars, the lower part is respectively fixed on the right end of the first panel, the lower part of the left end of the first panel is fixed on the first pedal and the first panel is horizontally arranged, the right end side wall of the first panel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panel through the first hinge axis, and the lower part of the right end of the second panel is movably supported on the second pedal The lower front and rear ends of the second panel and the left side of the second pedal are connected with a support frame through the second hinge shaft. The structure realizes the effect of convenient use, time-saving and labor-saving, and the operator can easily move the fork ladder on the fork lad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式叉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移动式叉梯。
技术介绍
目前,使用叉梯的场所较多,使用时,需将叉梯支撑在所需位置操作即可,但当需要更换位置进行操作时,会使操作者在梯子上下来后在移动叉梯的位置重新爬上叉梯进行操作,爬上爬下叉梯不仅费时而且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省时省力且可在叉梯上方便移动的叉梯。1、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移动式叉梯,它包括由两支撑腿和横杆固定的呈等腰梯形的两相同的左支撑梯2和右支撑梯1,且所述左支撑梯2和右支撑梯1的等腰梯形的两支撑腿之间分别间隔的设有若干第一踏板8和第二踏板11,所述左支撑梯2和右支撑梯1的上端前后两侧分别通过一短板3固定连接形成叉梯,所述左支撑梯2和右支撑梯1的各支撑腿的下端分别设有移动轮5,在所述左支撑梯2和右支撑梯1的前后两侧的支撑腿之间且在所述移动轮5的上部分别设有拉绳4,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梯2的前后两侧的上部且在所述短板3的下部分别固定有竖杆6,两所述竖杆6的下端固定在第一面板7的右端,所述第一面板7的左端穿过两支撑腿之间且伸出所述左支撑梯2,其下部固定在两支撑腿上部的第一个所述第一踏板8上且所述第一面板7呈水平设置,所述第一面板7的右端侧壁上通过第一铰轴9连接有第二面板10,所述第二面板10的右端穿过两支撑腿之间且伸出所述右支撑梯1,其下部活动的支撑在两支撑腿上部的第一个所述第二踏板11上,所述第二面板10的下部前后两端且在所述第二踏板11的左侧通过第二铰轴12连接有支撑架13,所述支撑架13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铰轴12到地面垂直距离且小于所述第二面板10的第二踏板11到所述移动轮5底部的长度。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还有两所述短板3的上部分别固定有支撑座1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第二面板10的上部设有套环1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还有在每个所述支撑腿的下端且在所述移动轮5的上部还分别设有电动定位销。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两支撑腿和横杆固定的呈等腰梯形的两相同的左支撑梯2和右支撑梯1,且所述左支撑梯2和右支撑梯1的等腰梯形的两支撑腿之间分别间隔的设有若干第一踏板8和第二踏板11,所述左支撑梯2和右支撑梯1的上端前后两侧分别通过一短板3固定连接形成叉梯,所述左支撑梯2和右支撑梯1的各支撑腿的下端分别设有移动轮5,在所述左支撑梯2和右支撑梯1的前后两侧的支撑腿之间且在所述移动轮5的上部分别设有拉绳4,所述左支撑梯2的前后两侧的上部且在所述短板3的下部分别固定有竖杆6,两所述竖杆6的下端固定在第一面板7的右端,所述第一面板7的左端穿过两支撑腿之间且伸出所述左支撑梯2,其下部固定在两支撑腿上部的第一个所述第一踏板8上且所述第一面板7呈水平设置,所述第一面板7的右端侧壁上通过第一铰轴9连接有第二面板10,所述第二面板10的右端穿过两支撑腿之间且伸出所述右支撑梯1,其下部活动的支撑在两支撑腿上部的第一个所述第二踏板11上,所述第二面板10的下部前后两端且在所述第二踏板11的左侧通过第二铰轴12连接有支撑架13,所述支撑架13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铰轴12到地面垂直距离且小于所述第二面板10的第二踏板11到所述移动轮5底部的长度,位移前,将叉梯放置在适当位置,操作者通过第一踏板8或第二踏板上到第一面板7和第二面板10位置,站立在其上便可进行空中操作,当需要叉梯位移时,操作者可坐在支撑座14上或站立在第一面板7和第二面板10上,用一只脚立在第一面板7上,另一只脚立在第二面板10的右侧边缘处,第二面板10上的脚脱离第二面板10一定距离或通过脚尖插入套环15,使第二面板10绕第一绞轴向上偏转,此时支撑架13绕第二铰轴12左右摆动,当支撑架13摆动至以第二铰轴12到地面垂直距离为中心线的左侧一定距离时,第二面板10上部的脚脚踏第二面板10的边缘,此时第二面板10绕第一绞轴向下偏转,支撑架13支撑在地面上,由于所述支撑架13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铰轴12到地面垂直距离且小于所述第二面板10的第二踏板11到所述移动轮5底部的长度,在上述脚踏第二面板10的外力作用下支撑架13对地面施加一倾斜力,使叉梯通过移动轮5向右侧位移,这样反复操作,可位移至右侧任意所需的合适位置,同理,当需要叉梯向左位移时,操作者可坐在支撑座14上或站立在第一面板7和第二面板10上,用一只脚立在第一面板7上,另一只脚立在第二面板10的右侧边缘处,第二面板10上的脚脱离第二面板10一定距离或通过脚尖插入套环15,使第二面板10绕第一绞轴向上偏转,此时支撑架13绕第二铰轴12左右摆动,当支撑架13摆动至以第二铰轴12到地面垂直距离为中心线的右侧一定距离时,第二面板10上部的脚脚踏第二面板10的边缘,此时第二面板10绕第一绞轴向下偏转,支撑架13支撑在地面上,由于所述支撑架13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铰轴12到地面垂直距离且小于所述第二面板10的第二踏板11到所述移动轮5底部的长度,在上述脚踏第二面板10的外力作用下支撑架13对地面施加一倾斜力,使叉梯通过移动轮5向左侧位移,这样反复操作,可位移至左侧任意所需的合适位置,这样操作者可在叉梯上移动该叉梯,实现了使用方便,省时省力且操作者可在叉梯上方便移动叉梯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使用状态图图1至3中1、右支撑梯,2,左支撑梯,3、短板,4、拉绳,5、移动轮,6、竖杆,7、第一面板,8、第一踏板,9、第一铰轴,10、第二面板,11、第二踏板,12、第二铰轴,13、支撑架,14、支撑座,15、套环。具体实施方式根据图1至3所示,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移动式叉梯,它包括由两支撑腿和横杆固定的呈等腰梯形的两相同的左支撑梯2和右支撑梯1,且所述左支撑梯2和右支撑梯1的等腰梯形的两支撑腿之间分别间隔的设有若干第一踏板8和第二踏板11,所述左支撑梯2和右支撑梯1的上端前后两侧分别通过一短板3固定连接形成叉梯,两所述短板3的上部分别固定有支撑座14,所述左支撑梯2和右支撑梯1的各支撑腿的下端分别设有移动轮5,在每个所述支撑腿的下端且在所述移动轮5的上部还分别设有电动定位销(未视出),用于对各支撑腿进行定位,防止在地面上滑倒,在所述左支撑梯2和右支撑梯1的前后两侧的支撑腿之间且在所述移动轮5的上部分别设有拉绳4,所述左支撑梯2的前后两侧的上部且在所述短板3的下部分别固定有竖杆6,两所述竖杆6的下端固定在第一面板7的右端,所述第一面板7的左端穿过两支撑腿之间且伸出所述左支撑梯2,其下部固定在两支撑腿上部的第一个所述第一踏板8上且所述第一面板7呈水平设置,所述第一面板7的右端侧壁上通过第一铰轴9连接有第二面板10,所述第二面板10的上部设有套环15,所述第二面板10的右端穿过两支撑腿之间且伸出所述右支撑梯1,其下部活动的支撑在两支撑腿上部的第一个所述第二踏板11上,所述第二面板10的下部前后两端且在所述第二踏板11的左侧通过第二铰轴12连接有支撑架13,所述支撑架13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铰轴12到地面垂直距离且小于所述第二面板10的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移动式叉梯,它包括由两支撑腿和横杆固定的呈等腰梯形的两相同的左支撑梯(2)和右支撑梯(1),且所述左支撑梯(2)和右支撑梯(1)的等腰梯形的两支撑腿之间分别间隔的设有若干第一踏板(8)和第二踏板(11),所述左支撑梯(2)和右支撑梯(1)的上端前后两侧分别通过一短板(3)固定连接形成叉梯,所述左支撑梯(2)和右支撑梯(1)的各支撑腿的下端分别设有移动轮(5),在所述左支撑梯(2)和右支撑梯(1)的前后两侧的支撑腿之间且在所述移动轮(5)的上部分别设有拉绳(4),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梯(2)的前后两侧的上部且在所述短板(3)的下部分别固定有竖杆(6),两所述竖杆(6)的下端固定在第一面板(7)的右端,所述第一面板(7)的左端穿过两支撑腿之间且伸出所述左支撑梯(2),其下部固定在两支撑腿上部的第一个所述第一踏板(8)上且所述第一面板(7)呈水平设置,所述第一面板(7)的右端侧壁上通过第一铰轴(9)连接有第二面板(10),所述第二面板(10)的右端穿过两支撑腿之间且伸出所述右支撑梯(1),其下部活动的支撑在两支撑腿上部的第一个所述第二踏板(11)上,所述第二面板(10)的下部前后两端且在所述第二踏板(11)的左侧通过第二铰轴(12)连接有支撑架(13),所述支撑架(13)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铰轴(12)到地面垂直距离且小于所述第二面板(10)的第二踏板(11)到所述移动轮(5)底部的长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式叉梯,它包括由两支撑腿和横杆固定的呈等腰梯形的两相同的左支撑梯(2)和右支撑梯(1),且所述左支撑梯(2)和右支撑梯(1)的等腰梯形的两支撑腿之间分别间隔的设有若干第一踏板(8)和第二踏板(11),所述左支撑梯(2)和右支撑梯(1)的上端前后两侧分别通过一短板(3)固定连接形成叉梯,所述左支撑梯(2)和右支撑梯(1)的各支撑腿的下端分别设有移动轮(5),在所述左支撑梯(2)和右支撑梯(1)的前后两侧的支撑腿之间且在所述移动轮(5)的上部分别设有拉绳(4),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梯(2)的前后两侧的上部且在所述短板(3)的下部分别固定有竖杆(6),两所述竖杆(6)的下端固定在第一面板(7)的右端,所述第一面板(7)的左端穿过两支撑腿之间且伸出所述左支撑梯(2),其下部固定在两支撑腿上部的第一个所述第一踏板(8)上且所述第一面板(7)呈水平设置,所述第一面板(7)的右端侧壁上通过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泽亮
申请(专利权)人:王泽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