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送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5154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0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送入装置,包括送入装置主体,送入装置主体的上部靠近后端处设有一装配座,阻推悬臂位于装配座的一侧,阻推悬臂的中部通过悬臂转轴与装配座连接,送入装置主体的上部还设有一根推动连杆,送入装置主体的前端设有一送入嘴,送入嘴后端靠近下部与送入装置主体的前端通过送入嘴转轴活动连接,送入嘴后端靠近上部与推动连杆的前端轴连接。将现有摩擦推动改进为多段式连杆推动,将垂直方向的力转化为水平的推送力,为送入嘴的翻转提供稳定的推送力。技术方案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工作状态稳定。

A feed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feeding device, which includes a feeding device main body. The upper part of the feeding device main body is close to the rear end and is provided with an assembly base. The anti push cantilever is located on one side of the assembly base. The middle part of the anti push cantilev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assembly base through the cantilever shaft. The upper part of the feeding device main body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push connecting rod. The front end of the feeding device main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feeding nozzle and the rear end of the feeding nozzle The front end close to the lower part and the main body of the feeding device is movably connected by the rotating shaft of the feeding nozzle, and the rear end of the feeding nozzle close to the upper pa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front end shaft of the pushing connecting rod. The existing friction pushing is improved to multi-stage linkage pushing, and the vertical force is transformed into horizontal pushing force, which provides stable pushing force for the turning of feeding nozzle. The technical scheme has good practicability and stable working st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送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物流输送系统的
,尤其是一种送入装置,特别涉及其机械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物流输送系统中,垂直输送机构与水平输送轨道之间需要有一套送料切换机构,将输送物品从垂直输送机构切换到水平输送轨道上,目前采用的是摩擦推动的放料结构,但是现有技术只适用于重量较劲的物品,比如服装等,当输送物品较重时,摩擦力增大,所需的推力就要增加,不然就无法实现快速送料,产生系统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入装置,其采用多段式连杆推送结构,将垂直作用力转化成水平推送力,为送入嘴的向下翻转提供足够的推送力。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送入装置,包括送入装置主体,送入装置主体的上部靠近后端处设有一装配座,阻推悬臂位于装配座的一侧,阻推悬臂的中部通过悬臂转轴与装配座连接,阻推悬臂由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构成,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之间形成第一夹角,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呈一体结构,悬臂转轴与阻推悬臂的连接处位于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的连接处,送入装置主体的上部还设有一根推动连杆,送入装置主体的前端设有一送入嘴,送入嘴后端靠近下部与送入装置主体的前端通过送入嘴转轴活动连接,送入嘴后端靠近上部与推动连杆的前端轴连接,推动连杆的后端通过连接转臂与阻推悬臂的第二悬臂前端连接,阻推悬臂的第一悬臂与送入装置主体侧壁之间设有一拉簧,连接转臂与第二悬臂为轴连接,连接转臂与推动连杆之间亦为轴连接。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送入装置,将现有摩擦推动改进为多段式连杆推动,将垂直方向的力转化为水平的推送力,为送入嘴的翻转提供稳定的推送力。技术方案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工作状态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送入系统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送入装置,如图1-图3中所示,其区别于现有技术在于:包括送入装置主体1,送入装置主体1的上部靠近后端处设有一装配座22,阻推悬臂2位于装配座22的一侧,阻推悬臂2的中部通过悬臂转轴3与装配座22连接,阻推悬臂2由第一悬臂4和第二悬臂5构成,第一悬臂4和第二悬臂5之间形成第一夹角6,第一悬臂4和第二悬臂5呈一体结构,悬臂转轴3与阻推悬臂2的连接处位于第一悬臂4和第二悬臂5的连接处,送入装置主体1的上部还设有一根推动连杆7,送入装置主体1的前端设有一送入嘴8,送入嘴8后端靠近下部与送入装置主体1的前端通过送入嘴转轴9活动连接,送入嘴8后端靠近上部与推动连杆7的前端轴连接,推动连杆7的后端通过连接转臂10与阻推悬臂2的第二悬臂5前端连接,阻推悬臂2的第一悬臂4与送入装置主体1侧壁之间设有一拉簧11,连接转臂10与第二悬臂5为轴连接,连接转臂10与推动连杆7之间亦为轴连接。在具体实施时,所述送入装置主体1的上部还设有一推杆座12,推杆座12处开设有通孔13,上述推动连杆7水平贯穿通孔13分布,并在通孔13内水平位移。在具体实施时,所述推杆座12近似呈∪形结构,由一块底板14和位于底板14两侧的侧板15构成,底板14和两侧的侧板15呈一体结构,通孔13开设在两侧的侧板处,每个侧板处设置有一个通孔,两侧的通孔呈对称分布。在具体实施时,所述送入装置主体1前端处开设有用于装配送入嘴8后端的装配槽,送入嘴8后端靠近下部位于装配槽内,并通过送入嘴转轴9与送入装置主体1的前端实现轴连接,送入嘴8以送入嘴转轴9为支点上下摆动。在具体实施时,所述送入嘴8的前端向上形成钩体部16。在具体实施时,所述连接转臂10由第三悬臂17和第四悬臂18构成,第三悬臂17和第四悬臂18之间形成第二夹角19,第三悬臂17和第四悬臂18呈一体结构。在具体实施时,所述送入装置主体1的后端设有一输送链标准节20,送入装置主体1的后端垂直固定在输送链标准节20侧壁上。在具体实施时,所述送入嘴8后端与推动连杆7的前端之间还设有一短轴21,短轴21的两端分别与送入嘴8后端和推动连杆7的前端轴连接。在具体实施时,若干输送链标准节20首尾依次连接形成输送链23,送入装置主体1的后端垂直固定在输送链标准节20侧壁上,输送链23的垂直输送段在轨道型材24内向下位移,轨道型材24一侧设置有与阻推悬臂2配合的定位斜块25,定位斜块25处设有与阻推悬臂2配合的斜向坡面26,当送入装置主体1随输送链到达定位斜块25位置时,阻推悬臂2的第一悬臂4触及到斜向坡面26后会向上翘起,顺势依次带动连接转臂10和推动连杆7,由于阻推悬臂2和连接转臂10均为带夹角结构,能将垂直力依次转换为水平推力,在推动连杆7的水平推力作用下,送入嘴8向前翻转,挂在送入嘴8上的挂钩架28顺势掉落倒水平轨道27的入口内,由于水平轨道入口段形成斜向段,挂钩架可顺势滑入。最后,在拉簧作用下,阻推悬臂2会复位,顺势拉动推动连杆7,并将送入嘴8拉动复位。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只局限于上述这些说明。对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送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送入装置主体(1),送入装置主体(1)的上部靠近后端处设有一装配座(22),阻推悬臂(2)位于装配座(22)的一侧,阻推悬臂(2)的中部通过悬臂转轴(3)与装配座(22)连接,阻推悬臂(2)由第一悬臂(4)和第二悬臂(5)构成,第一悬臂(4)和第二悬臂(5)之间形成第一夹角(6),第一悬臂(4)和第二悬臂(5)呈一体结构,悬臂转轴(3)与阻推悬臂(2)的连接处位于第一悬臂(4)和第二悬臂(5)的连接处,送入装置主体(1)的上部还设有一根推动连杆(7),送入装置主体(1)的前端设有一送入嘴(8),送入嘴(8)后端靠近下部与送入装置主体(1)的前端通过送入嘴转轴(9)活动连接,送入嘴(8)后端靠近上部与推动连杆(7)的前端轴连接,推动连杆(7)的后端通过连接转臂(10)与阻推悬臂(2)的第二悬臂(5)前端连接,阻推悬臂(2)的第一悬臂(4)与送入装置主体(1)侧壁之间设有一拉簧(11),连接转臂(10)与第二悬臂(5)为轴连接,连接转臂(10)与推动连杆(7)之间亦为轴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送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送入装置主体(1),送入装置主体(1)的上部靠近后端处设有一装配座(22),阻推悬臂(2)位于装配座(22)的一侧,阻推悬臂(2)的中部通过悬臂转轴(3)与装配座(22)连接,阻推悬臂(2)由第一悬臂(4)和第二悬臂(5)构成,第一悬臂(4)和第二悬臂(5)之间形成第一夹角(6),第一悬臂(4)和第二悬臂(5)呈一体结构,悬臂转轴(3)与阻推悬臂(2)的连接处位于第一悬臂(4)和第二悬臂(5)的连接处,送入装置主体(1)的上部还设有一根推动连杆(7),送入装置主体(1)的前端设有一送入嘴(8),送入嘴(8)后端靠近下部与送入装置主体(1)的前端通过送入嘴转轴(9)活动连接,送入嘴(8)后端靠近上部与推动连杆(7)的前端轴连接,推动连杆(7)的后端通过连接转臂(10)与阻推悬臂(2)的第二悬臂(5)前端连接,阻推悬臂(2)的第一悬臂(4)与送入装置主体(1)侧壁之间设有一拉簧(11),连接转臂(10)与第二悬臂(5)为轴连接,连接转臂(10)与推动连杆(7)之间亦为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送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入装置主体(1)的上部还设有一推杆座(12),推杆座(12)处开设有通孔(13),上述推动连杆(7)水平贯穿通孔(13)分布,并在通孔(13)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培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三禾服装物流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