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类零件的自动校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5039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0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类零件的自动校直装置,包括装夹支撑机构、加压校直机构、测量机构和控制组件;所述加压校直机构与装夹支撑机构连接,测量机构分布于装夹支撑机构和加压校直机构上,控制组件位于装置外部控制台上;装夹支撑机构、加压校直机构、测量机构与控制组件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装夹支撑机构用于整个装置的支撑和工件的夹持定位,加压校直机构用于工件的校直,检测部分用于检测工件的弯曲变形,控制组件用于整个装置校直工作的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控制组件自动对被测工件进行检测和校正,减少了工件搬运和装夹次数,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工件检测和校正基准和加工基准一致,克服了手工操作的人为因素,大大提了工作精度。

An automatic straightening device for shaft part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utomatic straightening device for shaft parts, which includes a clamping support mechanism, a pressurized straightening mechanism, a measuring mechanism and a control component; the pressurized straightening mechanism is connected with the clamping support mechanism, the measuring mechanism is distributed on the clamping support mechanism and the pressurized straightening mechanism, and the control component is located on the external console of the device; the clamping support mechanism, the pressurized straightening mechanism and the measuring component The measuring mechanism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control component; the clamping support mechanism is used for the support of the whole device and the clamping and positioning of the workpiece; the pressure straightening mechanism is used for the straightening of the workpiece; the detection part is used for the detection of the bending deformation of the workpiece; the control component is used for the control of the straightening work of the whole device; the control component is used for the automatic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of the tested workpiece, reducing the workpiece The number of handling and clamping improves the working efficiency, realizes the consistency between the workpiece detection and calibration benchmark and the machining benchmark, overcomes the human factor of manual operation, and greatly improves the working accura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类零件的自动校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校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轴类零件的自动校直装置。
技术介绍
在机械工业中,轴类零件是组成机器的一种重要零件,而轴类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为提高硬度及耐磨性等都必须经过热处理,由于热处理后零件都会发生变形,必须经过校直来保证轴类零件的直线度;常规的,机械产品中轴类零件主要是通过手工校直,手工校直通过人工对零件进行检测,确定校直部位,再对校直工件进行重复压制、检测,直到零件的直线度满足要求,这种方法操作复杂,校直效果差,并且需要操作人员具有较强的经验,工作效率低,精度低;随着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这种由工人师傅凭借经验完成的人工校直方法已无法胜任实际生产的需要。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门式结构或C型结构的校直机实现轴类零件的校直,这两种形式校直机的优点是:整体结构刚度、强度大,工件测量和校直加工的尺寸基准一致,采用3点弯曲的原理,操作简单易于保证精度,但其缺点是:1)结构庞大、加工成本高;2)受工作台面尺寸限制,可校直的工件范围小,仅适用于中小型工件;3)从工件的装夹方式看,很难实现全自动测量和校直加工,因此加工效率不高。因此,亟需一种轴类零件的自动校直装置来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申请号201320381076.4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轴类零件校直夹具,该技术通过两顶尖顶住工件再手动旋转工件,再通过侧头杆将工件跳动数值传递到百分表,工件旋转一周后,读取零件在压制部位的圆周跳动数值,根据该数值手动调节调节螺杆,根据经验使其端面和零件外圆有一定的压制校直间隙,操作液压机或气压机,使压头压制校直零件,该装置虽然可以实现一次装夹反复操作,直到工件校直完成,但其操作复杂,检测结果取决于操作者的熟练度,并且很难做到对复杂型面工件的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轴类零件的自动校直装置,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轴类零件的自动校直装置,包括:装夹支撑机构1、加压校直机构2、测量机构3和控制组件4;所述加压校直机构连接2与装夹支撑机构1连接,所述测量机构3分布于装夹支撑机构1和加压校直机构2上,所述控制组件4位于装置外部的控制台上;装夹支撑机构1、加压校直机构2、测量机构3与控制组件4电连接。所述装夹支撑机构1包括:主轴101、蜗轮蜗杆减速器102、步进电机一103、旋转编码器104、轴套105、轴承106、支撑板一107、夹盘108、工件109、顶尖110、调节弹簧一111、调节螺栓112、顶尖套113、支撑板二114、步进电机三115、机座116、滑杆一117、滑杆二118、步进电机四119和锁紧螺母120;所述夹盘108固定在主轴101的一端,所述主轴101的另一端上装有旋转编码器104且经蜗轮蜗杆减速器102与步进电机一103相连接,上述主轴101通过轴承106与支撑板一107连接,所述轴承106通过轴套105定位;所述工件109的一端被夹盘108夹住,另一端由顶尖110顶住,所述顶尖110通过调节螺栓112与顶尖套113连接,所述顶尖110的尾部安装有调节弹簧一111,所述顶尖套113与支撑板二114连接;所述滑杆一117、滑杆二118均与支撑板一107、支撑板二114连接,并通过锁紧螺母120锁紧;所述步进电机一103、支撑板一107、支撑板二114、步进电机三115、步进电机四119固定在机座116上。所述加压校直机构包括:大齿轮201、小齿轮202、移动支撑板203、丝杠螺母204、移动丝杠一205、电机支架206、直线位移传感器207、定位螺母208、调节弹簧二209、可换加压板210、顶推丝杠211、移动丝杠二212、滑套213、步进电机二214和支撑板三215;所述步进电机二214输出轴与小齿轮202连接,所述小齿轮202与大齿轮201啮合,所述大齿轮201与顶推丝杠211的一端连接,所述顶推丝杠211的另一端与可换加压板210连接,所述可换加压板210套装在顶推丝杠211的前端,并能沿着顶推丝杠211滑动;所述顶推丝杠211的前端还安装有定位螺母208,所述定位螺母208与可换加压板210之间安装有调节弹簧二209;所述步进电机二214通过电机支架206与支撑板三215连接;所述支撑板三215与移动支撑板203固定连接,所述丝杠螺母204焊接于移动支撑板203上;所述移动丝杠一205、移动丝杠二212分别于支撑板一107、支撑板二114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大齿轮201内孔有螺纹,与顶推丝杠211螺纹连接。所述测量机构3包括直线位移传感器207和旋转编码器104,所述直线位移传感器207采用的是光栅线位移传感器,定尺与移动支撑板203连接,动尺与可换加压板210相连;所述旋转编码器104安装在主轴101的一端。所述控制组件4包括:计算机系统,电机驱动器,输入操作按钮、数字光栅尺;所述计算机系统包括工业计算机,数据采集卡,运动控制卡;所述电机驱动器通过计算机系统的运动控制卡与工业计算机连接,所述输入操作按钮通过光电隔离电路与工业计算机连接,所述数字光栅尺通过信频电路与工业计算机连接,所述测量机构3的直线位移传感器207和旋转编码器104通过高阶有源滤波电路通过计算机系统的数据采集卡与工业计算机连接,所述电机驱动器通过运动控制卡与工业计算机连接。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可利用检测程序自动对被测工件进行检测,减少了工件搬运和装夹次数,缩短检测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2.手工检测的结果取决于操作者的熟练度,并且很难做到对复杂型面工件的检测;离线检测由于需要取出工件,会产生测量坐标系和工件加工坐标系不一致,使得测量结果不精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轴类零件的自动校直装置可实现工件检测基准和加工基准一致,采用程序控制克服了手工检测的人为因素,大大提了检测精度。3.本专利技术可依据工件的大小,在整机结构不做变化的情况下仅通过改变导柱的长度即可方便地适应大型轴类零件的校直加工(如石油钻杆、石油套管等),而对于中小型零件同样能够适应,且可大大降低设备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轴类零件的自动校直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轴类零件的自动校直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轴类零件的自动校直装置的A向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轴类零件的自动校直装置的校直时的状态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轴类零件的自动校直装置的控制系统的连接示意图。图中:1.装夹部分;101.主轴;102.蜗轮蜗杆减速器;103.步进电机一;104.旋转编码器;105.轴套;106.轴承;107.支撑板一;108.夹盘;109.工件;110.顶尖;111.调节弹簧一;112.调节螺栓;113.顶尖套;114.支撑板二;115.步进电机三;116.机座;117.滑杆一;118.滑杆二;119.步进电机四;120.锁紧螺母;2.加压校直机构;201.大齿轮;202.小齿轮;2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类零件的自动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夹支撑机构(1)、加压校直机构(2)、测量机构(3)和控制组件(4);所述加压校直机构(2)与装夹支撑机构(1)连接,所述测量机构(3)分布于装夹支撑机构(1)和加压校直机构(2)上,所述控制组件(4)位于装置外部的控制台上;装夹支撑机构(1)、加压校直机构(2)、测量机构(3)与控制组件(4)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类零件的自动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夹支撑机构(1)、加压校直机构(2)、测量机构(3)和控制组件(4);所述加压校直机构(2)与装夹支撑机构(1)连接,所述测量机构(3)分布于装夹支撑机构(1)和加压校直机构(2)上,所述控制组件(4)位于装置外部的控制台上;装夹支撑机构(1)、加压校直机构(2)、测量机构(3)与控制组件(4)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类零件的自动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支撑机构(1)包括:主轴(101)、蜗轮蜗杆减速器(102)、步进电机一(103)、旋转编码器(104)、轴套(105)、轴承(106)、支撑板一(107)、夹盘(108)、工件(109)、顶尖(110)、调节弹簧一(111)、调节螺栓(112)、顶尖套(113)、支撑板二(114)、步进电机三(115)、机座(116)、滑杆一(117)、滑杆二(118)、步进电机四(119)和锁紧螺母(120);所述夹盘(108)固定在主轴(101)的一端,所述主轴(101)的另一端上装有旋转编码器(104)且经蜗轮蜗杆减速器(102)与步进电机一(103)相连接,上述主轴(101)通过轴承(106)与支撑板一(107)连接,所述轴承(106)通过轴套(105)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类零件的自动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109)的一端被夹盘(108)夹住,另一端由顶尖(110)顶住,所述顶尖(110)通过调节螺栓(112)与顶尖套(113)连接,所述顶尖(110)的尾部安装有调节弹簧一(111),所述顶尖套(113)与支撑板二(114)连接;所述滑杆一(117)、滑杆二(118)均与支撑板一(107)、支撑板二(114)连接,并通过锁紧螺母(120)锁紧;所述步进电机一(103)、支撑板一(107)、支撑板二(114)、步进电机三(115)、步进电机四(119)固定在机座(116)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类零件的自动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校直机构(2)包括:大齿轮(201)、小齿轮(202)、移动支撑板(203)、丝杠螺母(204)、移动丝杠一(205)、电机支架(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振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凯勒帝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