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左耀武专利>正文

一种调理体质和防治疾病的智能系统贴膏及其制备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74978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0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动态化整体辩证调理体质和防治疾病的智能系统贴膏及其制备方法,针对不同体质和各种疾病的病因病机,分别选用不同配方的中药,经煎煮等步骤制成不同配方的贴膏,分别贴敷于人体上部(百会穴和\或大椎穴)、中部(膻中穴、神阙穴、关元穴和\或气海穴、各脏腑俞穴)、下部(双足三里穴、双涌泉穴,和\或双三阴交穴、双血海穴)的相关穴位,通过上、中、下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整体调理和防治贴膏一体化系统,依托人体自身五脏一体化系统的自动动态化整体调控机制,实现智能化地辩证调理体质和防治。本发明专利技术智能系统贴膏,具有调和致中,扶正祛邪,升清降浊,畅通气机,整体调理的功效,用于调理体质和防治各科各种常见病证。

An intelligent system paste for regulating body constitution and preventing diseases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telligent system paste for automatically and dynamically overall dialectical conditioning of constitution and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s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causes and pathogenesis of different constitution and diseases, different formula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re selected respectively, and different formulas of paste are made by decocting and other steps, which are respectively pasted on the upper part of human body (Baihui Point and / or Dazhui point), the middle part (Tanzhong point, Shenque point and Guanyuan point) Acupoints and / or Qihai acupoints, Zang Fu Shu acupoints, lower (shuangzusanli acupoints, shuangyongquan acupoints, and / or shuangsanyinjiao acupoints, shuangxuehai acupoints), through the \three in one\ integrated system of overall conditioning and prevention paste, relying on the automatic and dynamic overall control mechanism of the integrated system of the five internal organs of the human body, realize the intelligent and dialectical conditioning of the constitution And prevention. The intelligent system paste of the invention has the functions of harmonizing the middle cause, strengthening the healthy and removing pathogenic factors, raising the clear and reducing the turbidity, unblocking the Qi mechanism, and overall conditioning, which is used for conditioning the physique and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various common diseases and syndromes in various departm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调理体质和防治疾病的智能系统贴膏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动态化调理体质和防治疾病的智能系统贴膏,还涉及上述系统贴膏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治未病当今大健康观念的转变,将治已病的思路转向我国传统医学治未病的理念。预防为主的大健康体系,能够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降低社会医疗成本,减轻国家医疗经济负担,缓解医疗压力、解决医改难题。成为今后医学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黄帝内经》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唐代药王孙思邈提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即发病后控制不如发病中控制,发病中控制不如发病前控制,体现了中医学预防重于治疗的理念。这就是中医“治未病”宝贵思想。“治未病”是指运用中医干预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防治理念,是中医学注重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的预防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中医以预防为主的思想,体现在通过调理干预,激发或提高机体自身的抵御疾病的能力,达到人体内阴阳二气相互协调统一、动态平衡的状态,并与自然界的四季变化规律保持和谐。这正是黄帝内经所强调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治未病”的基本内容:1.无病养生,防患未然指在身体尚未发生疾病之前,就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加强养生保健调理,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抗御能力,防止疾病的发生。2、欲病救萌,防微杜渐疾病虽未发生,却已出现某些先兆,或疾病已经处于萌芽状态时,应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微杜渐,及时把疾病消灭在起始和萌芽状态。正如《医学源流论》云:“病之始生浅,则易治;久而深入,则难治。”3、已病早治,防其传变把握疾病传变规律和发展趋向,及早采取措施阻断疾病的深入发展。在疾病初期,一般病位较浅,病情较轻,对正气的损害也不甚严重,故早期治疗可达到易治的目的。4、病后调摄,防止复发疾病初愈,或处于疾病尚未发作的间歇期,虽然症状消失,但此时邪气未尽,正气未复,气血未定,阴阳未平,必待调理,以促使脏腑组织功能尽快恢复正常,达到邪尽病愈,病不复发的目的。“治未病”对象分为六大类:一是关注健康的未病人群;二是体质偏颇,有疾病易患倾向者;三是自觉症状明显,但理化指标无异常者;四是理化检查指标处于临界值,但尚未达到疾病诊断标准者;五是大病或手术之后的康复者;六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需减缓发展,预防并发症者。亚健康一、1、定义:亚健康是一种既没有疾病,又不健康的状态,是指人体介于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间的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一般认为是机体仅有某些功能性改变而未有器质性病变的状态。2、亚健康的范畴:患者有多种异常表现和体验,而通过常规的物理、化学检查方法不能检出阳性结果,难以做出疾病的诊断。二、亚健康与以下因素有关亚健康状态是由于心理、生理、社会三方面因素导致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整体协调失衡、功能紊乱而致。1、心理因素心理不健康,往往对社会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如敏感、内向、多疑的人出现亚健康的频率较高;常出现易怒、易激动、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的人,亚健康状况也比较常见。2、生理因素生理亚健康是指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紊乱、衰退,或综合体能下降,精神不振,体力“透支”。表现为:(1)神经系统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等;(2)循环系统心悸、胸闷、胸部隐痛、临界高血压、高血脂等;(3)消化系统食欲不振、胃部隐痛、腹部膨胀、消化不良、便秘等;(4)呼吸系统憋气、气短、喉部干涩或有堵塞感;(5)感官系统耳鸣、听力减退、眼干涩、酸胀;(6)代谢系统体重超标、肥胖或偏瘦、无汗或自汗;(7)免疫系统抵抗力下降、易感冒或易患其他疾病;(8)运动系统动作迟缓、肌肉酸痛、关节运动欠灵活;(9)内分泌系统临界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血糖或低血糖;(10)综合体能工作效率低、极易疲劳。体质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体质因素是指人的体质强弱而言,即脏腑、经络、气血功能活动的盛衰。人体的体质因素明显地表现出抗病能力的强弱,它不仅决定着致病因素能否损伤机体导致疾病,而且决定着导致疾病的种类、程度、转归和预后。《灵枢·百病始生》说:“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说明体质因素的重要性。同时,不同类型的体质因素,可能影响机体对某种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吴德汉《医理辑要》说:“要知易风为病者,表气素虚;易寒为病者,阳气素弱;易热为病者,阴气素衰;易伤食者,脾胃必亏;劳伤者,中气必损。需知发病之日,即正气不足之时。”可见在同样的生活环境中,体质强健者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可以不病,而体质虚弱者经受不了致病因素的攻击而发生疾病。人体由于先天禀赋的不同,后天营养状态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体质,有的人素禀阳盛,经常便秘、手足心热;有的人素禀阴盛,经常便溏、畏寒肢冷。不同类型的体质,同一因素致病可有不同临床表现。如同样是感受湿邪,但由于体质阴阳盛衰的不同,而结果各异。有的湿邪从阳化热,表现为湿热诸证;有的湿邪从阴化寒,表现为寒湿诸证。此外,体质强健者,病轻而易治;体质虚弱者,病重而难愈。由此可见,体质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和预后的整个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体质与证候有密切的相关性。体质在许多情况下决定着机体对某些疾病的易罹性和病变过程中的倾向性。临床上:1.许多病证的发生和病理演变与体质有密切联系2.从治疗效果来看,同样药物治疗同样疾病时会得出迥异的效果:多数病人体现了很好的药物疗效;有些人就会过敏或不适;而个别病人只反映了药物的毒副作用,毫无疗效可言。这也是体质使然。体质是指人类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主要通过人体形态、功能和心理活动等的差异性表现出来。在生理上表现为功能、代谢以及对外界刺激反应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在病理上表现为对某些病因和疾病的易感性或易罹性,以及产生病变的类型与疾病传变转归中的某种倾向性。人体的生理功能是其内部形态结构完整性、协调性的反映。生理功能上的差异是个体体质最具特征性的组成部分。人体生理功能的差异,反映了脏腑功能的盛衰偏颇,涉及水谷运化、呼吸运动、血液运行、津液代谢、生长发育、生殖功能、感觉运动、意识思维等各方面功能的强弱差异。体质受先后天因素的共同作用,具有先天禀赋性、形神一体性、个体差异性、群体趋同性、相对稳定性、动态可变性、连续可测性、后天可调性等特点。中医体质分为以下九大类:一、平和质①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润泽、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②形体特征:体形匀称,无明显驼背。③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较密,目光有神,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④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⑤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⑥对外界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调理体质和防治疾病的智能系统贴膏,其一体化系统架构集成是:将调理类、预防类、治疗类单一应用模式互联化、体系化融合为一体化的复合应用模式,以产生收受通应、相互为用、优势互补、相互协调的交感融和聚增效应,分别用不同配方的中药贴膏,分别贴敷于人体上部、中部、下部,组成上、中、下“三位一体”的整体调理和防治贴膏一体化系统,多途径、多环节,多层次,多靶点地依托人体自身五脏一体化系统的自动动态化整体调控机制,实现智能化地辩证调理和防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理体质和防治疾病的智能系统贴膏,其一体化系统架构集成是:将调理类、预防类、治疗类单一应用模式互联化、体系化融合为一体化的复合应用模式,以产生收受通应、相互为用、优势互补、相互协调的交感融和聚增效应,分别用不同配方的中药贴膏,分别贴敷于人体上部、中部、下部,组成上、中、下“三位一体”的整体调理和防治贴膏一体化系统,多途径、多环节,多层次,多靶点地依托人体自身五脏一体化系统的自动动态化整体调控机制,实现智能化地辩证调理和防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系统贴膏,其特征在于,分别用不同配方的中药贴膏,分别贴敷于人体上部的百会穴和\或大椎穴,中部的膻中穴、神阙穴、关元穴和\或气海穴、各脏腑俞穴,下部的双足三里穴、双涌泉穴、和\或双三阴交穴、双血海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系统贴膏,其特征在于,不同配方的中药贴膏,其原料药物包括十二经各经引经药,各病证引经药,及能载药上行的桔梗,引药下行的牛膝,用以引导众药直入本经,到达病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系统贴膏,其特征在于,针对不同体质的不同特征和各种疾病的具体病因病机,相关穴位,其原料药物分别选用以下药物组成:A.上部I百会穴贴膏:①升清阳之气药;②补气升阳药;③活血化瘀药;④安神药;⑤平抑肝阳药;⑥息风止痉药;⑦开窍药;⑧清热凉血药⑨引药下行的牛膝;A.上部II大椎穴贴膏:①发表药;②升脾胃清阳之气药;③风药;④清热药;⑤祛风寒湿药;⑥祛风湿热药;⑦平抑肝阳药;⑧息风止痉药;⑨载药上行的桔梗,引药下行的牛膝;B.中部I膻中穴贴膏:①载药上行、开宣肺气的桔梗;②补气药;③理气药;④降气药;⑤活血化瘀药;⑥补血药;⑦补阴药;⑧清热药;⑨化痰止咳平喘药;⑩引药下行的牛膝;B.中部II神阙穴贴膏:①疏肝解郁的柴胡;②载药上行、开宣肺气的桔梗;③健脾补中,利水渗湿的茯苓或薏苡仁;④温里药;⑤化湿药;⑥消食药;⑦引药下行的牛膝;B.中部III关元穴贴膏:①补阳药;②温里药;③补阴药;④补血药;⑤补气药;⑥收涩药;⑥固精缩尿止带药;⑦载药上行的桔梗,引药下行的牛膝;B.中部IV气海穴贴膏:①补阳药;②温里药;③理气药;④补气药;⑤固精缩尿止带药;⑥收涩药;⑦补阴药;⑧载药上行的桔梗,引药下行的牛膝;B.中部V各脏腑相应的背俞穴贴膏:①收涩药;②各类补虚药;③各类泻实药;④对症调理各脏腑功能的药;C.下部I双足三里穴贴膏:①载药上行的桔梗;②升脾胃清阳之气药;③补气药;④理气药;⑤能引药下行的牛膝;C.下部II双涌泉穴贴膏:①能引药下行的牛膝;②能引热(火)下行的吴茱萸;③能引火归原,助阳补虚的肉桂;④清热药;⑤滋肾阴、泻肾火的知母;⑥温肺散寒化饮药;⑦祛风湿强筋骨药;⑧载药上行的桔梗;C.下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耀武
申请(专利权)人:左耀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