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暖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4851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1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取暖垫,包括第一包覆层;反射层,设置于第一包覆层上,并固定连接于第一包覆层;发热层,包括线性发热体,线性发热体在反射层上排列成预设形状,线性发热体包括发热线、第一绝缘层及感温线,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感温线与发热线之间,感温线跟随发热线设置,用于感知发热线附近的温度;及第二包覆层,设置于反射层的远离第一包覆层的一侧,第一包覆层、第二包覆层及反射层固定形成一片状结构,发热层设置于第二包覆层与反射层之间。通过将线性发热体的发热线与感温线设置在同一线缆上,且感温线跟随发热线设置,能够实现对发热线的全线监控,有利于良好的温度控制。

Heating pad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heating pad,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covering layer, a reflecting layer, which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covering layer and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overing layer, a heating layer, which comprises a linear heating body arranged in a preset shape on the reflecting layer, wherein the linear heating body comprises a heating wire, a first insulating layer and a temperature sensing wire, and the first insulating layer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temperature sensing wire and the heating wire, The temperature sensing line is set with the heating line to sense the temperature near the heating line; and the second cladding layer is set on the side of the reflecting layer far away from the first cladding layer, the first cladding layer, the second cladding layer and the reflecting layer are fixed to form a sheet structure, and the heating layer is set between the second cladding layer and the reflecting layer. By setting the heating wire of the linear heating body and the temperature sensing wire on the same cable, and the temperature sensing wire is set with the heating wire, the whole line of the heating wire can be monitored, which is conducive to good temperature contr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取暖垫
本技术涉及取暖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取暖垫。
技术介绍
传统的电致发热物品,特别是如电热毯等可能会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电致发热物品,通常会设置温控功能,传统的温控是通过在多个位置设置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反馈,然后控制组件根据温度反馈将温度控制在一个预设的区间内,然而由于温度传感器的区域式分布的特点,这种控温方式仍然会出现局部过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电致发热物品的控温方式会出现局部过热的问题,提供一种取暖垫。一种取暖垫,包括:第一包覆层;反射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包覆层上,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包覆层;发热层,包括线性发热体,所述线性发热体在反射层上排列成预设形状,所述线性发热体包括发热线、第一绝缘层及感温线,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感温线与所述发热线之间,所述感温线跟随所述发热线设置,且所述感温线与所述发热线同时工作,所述发热线工作时散发热量,所述感温线用于感知所述发热线附近的温度;及第二包覆层,设置于所述反射层的远离所述第一包覆层的一侧,所述第一包覆层、所述第二包覆层及所述反射层固定形成一片状结构,所述发热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包覆层与所述反射层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射层粘合固定于所述第一包覆层,且粘合固定于第二包覆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性发热体在所述反射层上呈S形或U形布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包边,所述片状结构至少部分嵌入到所述包边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上盖、下盖、PCB板及控制开关,所述上盖盖合于所述下盖,且在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固定时,所述片状结构夹持于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之间,而使所述控制器被固定,所述PCB板上设置有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电连接于所述发热层,用于控制所述线性发热体发热,所述控制开关固定于所述PCB板上,并电连接于控制电路,以控制所述发热层的工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片状结构设置有缺口,所述控制器对应所述缺口设置,并卡持于所述缺口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片状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性发热体还包括轴线,所述发热线及所述感温线双层螺旋缠绕于所述轴线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层为熔断层,当所述发热线扩散的温度超过预设值时,熔断层熔化,从而使所述发热线与所述感温线短路,所述发热线停止工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性发热体还包括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沿周向包覆所述感温线,所述感温线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第二绝缘层之间。上述取暖垫,第一包覆层、第二包覆层、反射层形成的层叠结构,层层之间相互固定,形成类似板状的结构,可以避免传统的地暖垫或电热毯的外壳在使用时,与人体接触时,外壳容易产生移位的问题。再通过将线性发热体的发热线与感温线设置在同一线缆上,感温线与发热线仅隔一第一绝缘层,且感温线跟随发热线设置,能够实现对发热线的全线监控,有利于良好的温度控制,再结合线性发热体被固定在第二包覆层与反射层之间,可以保证取暖垫具有较为均匀的供暖效果,避免在使用时出现局部过热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取暖垫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取暖垫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取暖垫的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取暖垫的控制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至图3,示例性的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取暖垫10的结构示意图,取暖垫10即可用作地暖垫,也可以作为电热毯放在床上使用,通过将感温线1413与发热线1411做到同一根线缆上,并使感温线1413跟随发热线1411设置,只要有发热线1411的地方,即同步分布有感温线1413,能够对发热线1411发热的所有区域进行感温,从而便于控制组件的根据感温线1413的反馈进行温度控制,可以避免局部温度过高的问题。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取暖垫10可以包括第一包覆层110、第二包覆层120、反射层130及发热层140,反射层130设置于第一包覆层110上,并固定连接于第一包覆层110;发热层140包括线性发热体141,线性发热体141在反射层130上排列成预设形状;第二包覆层120设置于反射层130的远离第一包覆层110的一侧,并固定连接于反射层130,第一包覆层110、第二包覆层120及反射层130相互固定形成一片状结构,发热层设置于反射层130与第二包覆层120之间。线性发热体141可以包括发热线1411、第一绝缘层1412及感温线1413,第一绝缘层1412沿周向包覆发热线1411,设置于发热线1411与感温线1413之间,感温线1413设置于第一绝缘层1412外,跟随发热线1411设置,发热线1411与感温线1413同时工作,发热线1411工作时散发热量,感温线1413感知发热线1411附近的温度,以确保发热线1411不会过热。第一包覆层110、第二包覆层120、反射层130形成的片状结构,层层之间相互固定,可以避免传统的地暖垫或电热毯的外壳在使用时,与人体接触而摩擦的时候,外壳容易产生移位的问题。再通过将线性发热体141的发热线1411与感温线1413设置在同一线缆上,感温线1413与发热线1411仅隔一第一绝缘层1412,且感温线1413跟随发热线1411设置,能够实现对发热线1411的全线监控,有利于良好的温度控制,再结合线性发热体141被固定在第二包覆层120与反射层130之间,可以保证取暖垫10具有较为均匀的供暖效果,避免在使用时出现局部过热的现象。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包覆层110可以实现防滑。例如,第一包覆层110可以使用防滑材质制成,或进行防滑处理以实现防滑。通过防滑处理,无论是作为地暖垫使用还是作为电热毯在床上使用,都可以避免取暖垫10的移位。反射层130可以采用阻燃材料制成,以避免通电时或线性发热体141损坏时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取暖垫,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包覆层;/n反射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包覆层上,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包覆层;/n发热层,包括线性发热体,所述线性发热体在反射层上排列成预设形状,所述线性发热体包括发热线、第一绝缘层及感温线,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感温线与所述发热线之间,所述感温线跟随所述发热线设置,且所述感温线与所述发热线同时工作,所述发热线工作时散发热量,所述感温线用于感知所述发热线附近的温度;及/n第二包覆层,设置于所述反射层的远离所述第一包覆层的一侧,所述第一包覆层、所述第二包覆层及所述反射层固定形成一片状结构,所述发热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包覆层与所述反射层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暖垫,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包覆层;
反射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包覆层上,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包覆层;
发热层,包括线性发热体,所述线性发热体在反射层上排列成预设形状,所述线性发热体包括发热线、第一绝缘层及感温线,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感温线与所述发热线之间,所述感温线跟随所述发热线设置,且所述感温线与所述发热线同时工作,所述发热线工作时散发热量,所述感温线用于感知所述发热线附近的温度;及
第二包覆层,设置于所述反射层的远离所述第一包覆层的一侧,所述第一包覆层、所述第二包覆层及所述反射层固定形成一片状结构,所述发热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包覆层与所述反射层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粘合固定于所述第一包覆层,且粘合固定于第二包覆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发热体在所述反射层上呈S形或U形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包边,所述片状结构至少部分嵌入到所述包边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上盖、下盖、PCB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曰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联奕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