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移动式直流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4749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1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捷移动式直流屏,包括直流屏本体和底座板,直流屏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板,底座板顶部的前方和后方均插入有转动轴,前方转动轴的上外表面固定套接有卡扣环,底座板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支撑柱的内腔贯穿活动连接有插杆。该便捷移动式直流屏,通过设置底座板、转动轴、齿轮、从动齿轮、内螺纹套管、连接杆、锥形齿轮、套管、倒挂管、滑杆、滑块和限制板,将底座板的底部顶离地面,通过推动直流屏,便可达到移动直流屏的效果,该操作简单,个人独自便可操作,工作压力小,移动方便,同时,在移动时,确保了直流屏的平衡性,使得直流屏稳定移动,从而保护了直流屏内部系统的稳定性。

A portable DC scree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ortable DC screen, which comprises a DC screen body and a base plate, the bottom of the DC screen body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base plate, the front and rear of the top of the base plate are inserted with rotating shafts, the upper and outer surface of the front rotating shaft is fixedly sleeved with a snap ring, the right side of the top of the base plat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support column, and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support column is penetrated with a movable connection Plunger rod. The portable DC screen can lift the bottom of the base plate off the ground by setting the base plate, rotating shaft, gear, driven gear, internal thread sleeve, connecting rod, tapered gear, sleeve, hanging upside down tube, sliding rod, sliding block and limit plate, and can achieve the effect of moving the DC screen by pushing the DC screen. The operation is simple, and can be operated by individuals alone, with small working pressure, At the same time, it ensures the balance of the DC screen, makes the DC screen move stably, and thus protects the stability of the internal system of the DC scre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捷移动式直流屏
本技术涉及电力配件
,具体为一种便捷移动式直流屏。
技术介绍
发电厂和变电站中的电力操作电源现今采用的都是直流电源,它为控制负荷和动力负荷以及直流事故照明负荷等提供电源,是当代电力系统控制、保护的基础,直流屏由交配电单元、充电模块单元、降压硅链单元、直流馈电单元、配电监控单元、监控模块单元及绝缘监测单元组成,主要应用于电力系统中小型发电厂、水电站、各类变电站,和其他使用直流设备的用户(如石化、矿山、铁路等),适用于开关分合闸及二次回路中的仪器、仪表、继电保护和故障照明等场合,直流屏是一种全新的数字化控制、保护、管理、测量的新型直流系统。现阶段,小型发电厂、水电站和各类变电站,通常使用的直流屏,往往是直接坐落在地面上,移动不方便,需要多人同时搬运,方可移动,浪费大量人力资源,工作压力过大,人工搬运过程中,无法完美的掌握直流屏的平衡性,容易造成直流屏晃动,从而容易影响到直流屏内部系统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捷移动式直流屏,解决了移动不方便,需要多人同时搬运,方可移动,浪费大量人力资源,工作压力过大,人工搬运过程中,无法完美的掌握直流屏的平衡性,容易造成直流屏晃动,从而容易影响到直流屏内部系统的稳定性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捷移动式直流屏,包括直流屏本体和底座板,所述直流屏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板,所述底座板顶部的前方和后方均插入有转动轴,前方所述转动轴的上外表面固定套接有卡扣环,所述底座板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内腔贯穿活动连接有插杆,所述支撑柱的内腔开设有配合插杆左右滑动的滑孔,所述插杆的左端插入卡扣环外表面的卡槽内,所述插杆右侧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套环,所述插杆右侧的外表面套接有拉簧,所述拉簧的左侧与支撑柱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拉簧的右侧与套环的左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转动轴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齿,所述转动轴的外表面螺纹连接内螺纹套管,前方所述转动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齿轮,后方所述转动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齿轮位于内螺纹套管的上方,所述齿轮的背部啮合连接有锥形齿轮,所述锥形齿轮的背部焊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表面套接有两个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顶部与底座板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的背部焊接有从动锥形齿轮,所述从动锥形齿轮的背部啮合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内螺纹套管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的顶部活动插入有倒挂管,所述倒挂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部与底座板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套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侧与底座板内腔的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底座板内腔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连接有限制板,所述套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优选的,所述转动轴的顶部焊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顶部焊接有摇杆,该摇杆的外表面粘贴有防滑膜。优选的,所述插杆的右侧固定连接软垫,该软垫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拉把,所述拉把的左侧开设有两个凹孔,所述拉把的外表面粘贴有防滑膜。优选的,所述倒挂管的内腔开设有配合转动杆转动的转孔,该转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润滑管,该润滑管的内腔转动连接有转动杆。优选的,所述底座板内腔两侧的侧壁开设有配合滑块上下滑动的滑槽,所述限制板位于滑槽的下方。优选的,前方所述转动轴的外表面套接有保护环,该保护环的底部与底座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捷移动式直流屏。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便捷移动式直流屏,通过设置底座板、转动轴、齿轮、从动齿轮、内螺纹套管、连接杆、锥形齿轮、套管、倒挂管、滑杆、滑块和限制板,转动转动轴,转动轴带动齿轮转动,齿轮转动的同时,啮合锥形齿轮转动,在转动杆的作用下,从而带动从动锥形齿轮转动,从动锥形齿轮转动啮合从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后方转动轴转动,在转动轴表面开设螺纹齿和连接杆牵制的配合作用下,从而使得内螺纹套管向下移动,通过连接杆的连接,带动套管同时向下移动,套管向下移动,带动万向轮向下移动,从而在转动轴转动的情况下,通过四个万向轮将直流屏顶起,使得直流屏的底部脱离地面,通过推动直流屏,便可达到移动直流屏的效果,该操作简单,个人独自便可操作,工作压力小,移动方便,同时,在移动时,确保了直流屏的平衡性,使得直流屏稳定移动,从而保护了直流屏内部系统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直流屏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直流屏的正面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图1处A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结构图1处B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直流屏本体;2、底座板;3、转动轴;4、卡扣环;5、转盘;6、支撑柱;7、插杆;8、套环;9、拉簧;10、拉把;11、螺纹齿;12、齿轮;13、内螺纹套管;14、连接杆;15、锥形齿轮;16、套管;17、倒挂管;18、固定块;19、万向轮;20、滑杆;21、滑块;22、限制板;23、从动齿轮;24、从动锥形齿轮;25、转动杆;26、固定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捷移动式直流屏,包括直流屏本体1和底座板2,所述直流屏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板2,所述底座板2顶部的前方和后方均插入有转动轴3,前方所述转动轴3的上外表面固定套接有卡扣环4,转动轴3的顶部焊接有转盘5,所述转盘5的顶部焊接有摇杆,该摇杆的外表面粘贴有防滑膜,摇杆的设计,便于对转盘5的转动,降低了工作难度,减小了工作量,转动轴3的外表面套接有保护环,该保护环的底部与底座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保护环的设置,对前方转动轴3起到了保护效果,防止转动轴3与底座板2直接接触摩擦,对转动轴3表面造成磨损,所述底座板2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6,所述支撑柱6的内腔贯穿活动连接有插杆7,所述支撑柱6的内腔开设有配合插杆7左右滑动的滑孔,所述插杆7的左端插入卡扣环4外表面的卡槽内,插杆7的右侧固定连接软垫,该软垫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拉把10,软垫的使用,降到了人握住拉把10的硬度,提高了舒适度,所述拉把10的左侧开设有两个凹孔,凹孔的设计,符合人性化设计,便于手指的拿放,方便使力,所述拉把10的外表面粘贴有防滑膜,防滑膜的设计,有效的防止,手作用在拉把10表面上,出现湿滑现象,所述插杆7右侧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套环8,所述插杆7右侧的外表面套接有拉簧9,所述拉簧9的左侧与支撑柱6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拉簧9的右侧与套环8的左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转动轴3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齿11,所述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捷移动式直流屏,包括直流屏本体(1)和底座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屏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板(2),所述底座板(2)顶部的前方和后方均插入有转动轴(3),前方所述转动轴(3)的上外表面固定套接有卡扣环(4),所述底座板(2)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6),所述支撑柱(6)的内腔贯穿活动连接有插杆(7),所述支撑柱(6)的内腔开设有配合插杆(7)左右滑动的滑孔,所述插杆(7)的左端插入卡扣环(4)外表面的卡槽内,所述插杆(7)右侧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套环(8),所述插杆(7)右侧的外表面套接有拉簧(9),所述拉簧(9)的左侧与支撑柱(6)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拉簧(9)的右侧与套环(8)的左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转动轴(3)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齿(11),所述转动轴(3)的外表面螺纹连接内螺纹套管(13),前方所述转动轴(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齿轮(12),后方所述转动轴(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23),所述齿轮(12)位于内螺纹套管(13)的上方,所述齿轮(12)的背部啮合连接有锥形齿轮(15),所述锥形齿轮(15)的背部焊接有转动杆(25),所述转动杆(25)的外表面套接有两个固定件(26),所述固定件(26)的顶部与底座板(2)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25)的背部焊接有从动锥形齿轮(24),所述从动锥形齿轮(24)的背部啮合连接有从动齿轮(23),所述内螺纹套管(1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4),所述连接杆(14)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套管(16),所述套管(16)的顶部活动插入有倒挂管(17),所述倒挂管(1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8),所述固定块(18)的顶部与底座板(2)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套管(1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杆(20),所述滑杆(2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块(21),所述滑块(21)的一侧与底座板(2)内腔的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底座板(2)内腔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连接有限制板(22),所述套管(1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捷移动式直流屏,包括直流屏本体(1)和底座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屏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板(2),所述底座板(2)顶部的前方和后方均插入有转动轴(3),前方所述转动轴(3)的上外表面固定套接有卡扣环(4),所述底座板(2)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6),所述支撑柱(6)的内腔贯穿活动连接有插杆(7),所述支撑柱(6)的内腔开设有配合插杆(7)左右滑动的滑孔,所述插杆(7)的左端插入卡扣环(4)外表面的卡槽内,所述插杆(7)右侧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套环(8),所述插杆(7)右侧的外表面套接有拉簧(9),所述拉簧(9)的左侧与支撑柱(6)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拉簧(9)的右侧与套环(8)的左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转动轴(3)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齿(11),所述转动轴(3)的外表面螺纹连接内螺纹套管(13),前方所述转动轴(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齿轮(12),后方所述转动轴(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23),所述齿轮(12)位于内螺纹套管(13)的上方,所述齿轮(12)的背部啮合连接有锥形齿轮(15),所述锥形齿轮(15)的背部焊接有转动杆(25),所述转动杆(25)的外表面套接有两个固定件(26),所述固定件(26)的顶部与底座板(2)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25)的背部焊接有从动锥形齿轮(24),所述从动锥形齿轮(24)的背部啮合连接有从动齿轮(23),所述内螺纹套管(1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4),所述连接杆(14)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套管(16),所述套管(16)的顶部活动插入有倒挂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凡杜骁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南空通讯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