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性高的直流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3147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0 1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稳定性高的直流屏,包括直流屏本体,直流屏本体的底部开设有凹槽,直流屏本体凹槽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撑杆。该稳定性高的直流屏,通过利用第一定位套管在定位杆竖直方向上位移,然后再通过第一螺纹套管和第三螺纹套管对其控制定位,利用第一定位套管带动固定套筒竖直方向上位移,然后再通过第二螺纹套管对其第二定位套管的支撑,使其伸缩套筒以及滑动杆的竖直方向上定位,通过滑动杆的伸缩长度控制固定套筒的角度,用来调节固定套筒对其直流屏本体进行更稳定的角度斜撑,然后再通过螺纹杆的螺纹推进原理,带动受力板对其直流屏本体进行高度调整,以便协同固定套筒对直流屏本体达到更好稳定斜撑的效果。

A DC Screen with High Stabilit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C screen with high stability, which comprises a DC screen body, a groove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DC screen body, and a fixed support rod is fixed at the top of the groove of the DC screen body. The high stability DC screen uses the first positioning sleeve to displace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of the positioning rod, and then controls the positioning through the first and third threaded sleeves. The first positioning sleeve drives the displacement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of the fixed sleeve, and then supports the second positioning sleeve through the second threaded sleeve to make its telescopic sleeve and sliding rod vertical. Directional positioning, the angle of fixed sleeve is controlled by the expansion length of sliding rod, which is used to adjust the angle of fixed sleeve to support the DC screen body more stably. Then, through the threading principle of threaded rod, the force plate is driven to adjust the height of the DC screen body, so as to achieve a better effect of stabilizing the DC screen body with the fixed slee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稳定性高的直流屏
本技术涉及直流屏
,具体为一种稳定性高的直流屏。
技术介绍
直流屏是控制负荷和动力负荷以及直流事故照明负荷等提供电源,是当代电力系统控制保护的基础,可通过监控模块进行系统各个部分的参数设置,模块具有平滑调节输出电压和电流的功能,具备电池充电温度补偿功能,具有多个扩展通讯口,可以接入多种外部智能设备。目前,现有的直流屏在室外恶劣的条件下,稳定性不高,容易倾倒或倾翻,从而对直流屏内部的电器设备造成一定的损坏,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稳定性高的直流屏,解决了现有的直流屏在室外恶劣的条件下,稳定性不高,容易倾倒或倾翻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稳定性高的直流屏,包括直流屏本体,所述直流屏本体的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直流屏本体凹槽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撑杆,所述固定支撑杆的表面滑动套接有滑动套管,所述滑动套管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两个所示支撑柱的底部均与受力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受力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轴承帽,所述直流屏本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中部贯穿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表面与固定块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底部与轴承帽内圈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直流屏本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受力块,所述受力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表面开设有螺纹槽,所述定位杆的表面分别滑动套接有第一定位套管和第二定位套管,所述定位杆的表面分别螺纹套接有第一螺纹套管、第二螺纹套管和第三螺纹套管,所述第一定位套管远离直流屏本体的一侧铰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套筒,所述第二定位套管远离直流屏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伸缩套筒,所述伸缩套筒远离直流屏本体的一侧插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表面与伸缩套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伸缩套筒的顶部插入有插杆,所述插杆的表面与伸缩套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杆的顶部开设有多个配合滑动杆使用的凹槽,所述插杆的底部插入滑动杆的凹槽内,所述插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带动板,所述带动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滑动套环,所述滑动套环的内壁滑动套接在滑杆的表面,所述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滑杆的表面套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顶部与挡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的底部与滑动套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套筒靠近直流屏本体的侧面开设有配合滑动杆使用的滑槽,所述滑动杆远离直流屏本体的一侧插入固定套筒上开设的滑槽内,所述滑动杆位于固定套筒内部的一段活动连接有滑动块。优选的,所述固定支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帽。优选的,所述定位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优选的,所述固定套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块。优选的,所述滑动杆位于伸缩套筒内部的侧面固定连接有防滑板。优选的,所述带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板。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稳定性高的直流屏。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稳定性高的直流屏,通过固定支撑杆的设置,以及滑动套管、支撑板、支撑柱、受力板、轴承帽、螺纹杆、固定块、受力块、定位杆、第一定位套管、第一螺纹套管、转动杆、固定套筒、第二定位套管、第二螺纹套管、伸缩套筒、滑动杆、滑动块、插杆、带动板、滑杆、滑动套环、压缩弹簧和挡板的配合使用,从而起到了利用第一定位套管在定位杆竖直方向上位移,然后再通过第一螺纹套管和第三螺纹套管对其控制定位,利用第一定位套管带动固定套筒竖直方向上位移,然后再通过第二螺纹套管对其第二定位套管的支撑,使其伸缩套筒以及滑动杆的竖直方向上定位,通过滑动杆的伸缩长度控制固定套筒的角度,用来调节固定套筒对其直流屏本体进行更稳定的角度斜撑,然后再通过螺纹杆的螺纹推进原理,带动受力板对其直流屏本体进行高度调整,以便协同固定套筒对直流屏本体达到更好稳定斜撑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正面内部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局部内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图1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结构图3的B处放大示意图。图中:1、直流屏本体;2、固定支撑杆;3、滑动套管;4、支撑板;5、支撑柱;6、受力板;7、限位板;8、轴承帽;9、螺纹杆;10、固定块;11、转动帽;12、受力块;13、定位杆;14、第一定位套管;15、第一螺纹套管;16、转动杆;17、固定套筒;18、第二定位套管;19、第二螺纹套管;20、限位块;21、伸缩套筒;22、滑动杆;23、滑动块;24、插杆;25、带动板;26、拉杆;27、拉板;28、滑杆;29、滑动套环;30、压缩弹簧;31、挡板;32、防滑板;33、防滑垫块;34、第三螺纹套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稳定性高的直流屏,包括直流屏本体1,直流屏本体1的底部开设有凹槽,直流屏本体1凹槽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撑杆2,固定支撑杆2的表面滑动套接有滑动套管3,固定支撑杆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7,通过限位板7的设置,从而起到了控制滑动套管3位移的效果,滑动套管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支撑板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5,两个所示支撑柱5的底部均与受力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受力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轴承帽8,直流屏本体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0,固定块10的中部贯穿有螺纹杆9,螺纹杆9的表面与固定块10的内壁螺纹连接,螺纹杆9的底部与轴承帽8内圈的顶部固定连接,螺纹杆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帽11,通过转动帽11的设置,从而起到了便于转动螺纹杆9的效果,直流屏本体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受力块12,受力块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杆13,定位杆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0,定位杆13的表面开设有螺纹槽,定位杆13的表面分别滑动套接有第一定位套管14和第二定位套管18,定位杆13的表面分别螺纹套接有第一螺纹套管15、第二螺纹套管19和第三螺纹套管34,第一定位套管14远离直流屏本体1的一侧铰接有转动杆16,转动杆1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套筒17,固定套筒1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块33,通过防滑垫块33的设置,从而起到了使其固定套筒17支撑的更稳定的效果,第二定位套管18远离直流屏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伸缩套筒21,伸缩套筒21远离直流屏本体1的一侧插入有滑动杆22,滑动杆22的表面与伸缩套筒21的内壁滑动连接,滑动杆22位于伸缩套筒21内部的侧面固定连接有防滑板32,通过防滑板32的设置,从而起到了加强了直流屏本体1稳定性的效果,伸缩套筒21的顶部插入有插杆24,插杆24的表面与伸缩套筒21的内壁滑动连接,滑动杆22的顶部开设有多个配合滑动杆22使用的凹槽,插杆24的底部插入滑动杆22的凹槽内,插杆2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带动板25,带动板2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杆26,拉杆2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板27,通过拉板27的设置,从而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稳定性高的直流屏,包括直流屏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屏本体(1)的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直流屏本体(1)凹槽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撑杆(2),所述固定支撑杆(2)的表面滑动套接有滑动套管(3),所述滑动套管(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5),两个所示支撑柱(5)的底部均与受力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受力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轴承帽(8),所述直流屏本体(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0),所述固定块(10)的中部贯穿有螺纹杆(9),所述螺纹杆(9)的表面与固定块(10)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9)的底部与轴承帽(8)内圈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直流屏本体(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受力块(12),所述受力块(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杆(13),所述定位杆(13)的表面开设有螺纹槽,所述定位杆(13)的表面分别滑动套接有第一定位套管(14)和第二定位套管(18),所述定位杆(13)的表面分别螺纹套接有第一螺纹套管(15)、第二螺纹套管(19)和第三螺纹套管(34),所述第一定位套管(14)远离直流屏本体(1)的一侧铰接有转动杆(16),所述转动杆(1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套筒(17),所述第二定位套管(18)远离直流屏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伸缩套筒(21),所述伸缩套筒(21)远离直流屏本体(1)的一侧插入有滑动杆(22),所述滑动杆(22)的表面与伸缩套筒(21)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伸缩套筒(21)的顶部插入有插杆(24),所述插杆(24)的表面与伸缩套筒(21)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杆(22)的顶部开设有多个配合滑动杆(22)使用的凹槽,所述插杆(24)的底部插入滑动杆(22)的凹槽内,所述插杆(2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带动板(25),所述带动板(2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滑动套环(29),所述滑动套环(29)的内壁滑动套接在滑杆(28)的表面,所述滑杆(2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挡板(31),所述滑杆(28)的表面套有压缩弹簧(30),所述压缩弹簧(30)的顶部与挡板(3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30)的底部与滑动套环(29)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套筒(17)靠近直流屏本体(1)的侧面开设有配合滑动杆(22)使用的滑槽,所述滑动杆(22)远离直流屏本体(1)的一侧插入固定套筒(17)上开设的滑槽内,所述滑动杆(22)位于固定套筒(17)内部的一段活动连接有滑动块(2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定性高的直流屏,包括直流屏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屏本体(1)的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直流屏本体(1)凹槽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撑杆(2),所述固定支撑杆(2)的表面滑动套接有滑动套管(3),所述滑动套管(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5),两个所示支撑柱(5)的底部均与受力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受力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轴承帽(8),所述直流屏本体(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0),所述固定块(10)的中部贯穿有螺纹杆(9),所述螺纹杆(9)的表面与固定块(10)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9)的底部与轴承帽(8)内圈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直流屏本体(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受力块(12),所述受力块(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杆(13),所述定位杆(13)的表面开设有螺纹槽,所述定位杆(13)的表面分别滑动套接有第一定位套管(14)和第二定位套管(18),所述定位杆(13)的表面分别螺纹套接有第一螺纹套管(15)、第二螺纹套管(19)和第三螺纹套管(34),所述第一定位套管(14)远离直流屏本体(1)的一侧铰接有转动杆(16),所述转动杆(1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套筒(17),所述第二定位套管(18)远离直流屏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伸缩套筒(21),所述伸缩套筒(21)远离直流屏本体(1)的一侧插入有滑动杆(22),所述滑动杆(22)的表面与伸缩套筒(21)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伸缩套筒(21)的顶部插入有插杆(24),所述插杆(24)的表面与伸缩套筒(21)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杆(22)的顶部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凡杜骁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南空通讯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