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决接触器晃电或断电的快速切换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4673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16:41
一种解决接触器晃电或断电的快速切换保护装置,包括交流220V转直流15V低纹波降压电路,超级电容充放电电路,系统快速上电开关电路,检测交流220V衰减电压值和正负半波判断电路、交流‑直流电压相互快速切换电路以及单片机,所述交流220V转直流15V低纹波降压电路分别与系统电源开关电路、超级电容充放电电路以及检测交流220V衰减电压值和正负半波判断电路连接;所述超级电容充放电电路与系统快速上电开关电路连接;所述系统快速上电开关电路与交流‑直流电压相互快速切换电路。所述检测交流220V衰减电压值和正负半波判断电路与单片机连接,所述单片机与交流‑直流电压相互快速切换电路连接。

A fast switching protection device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ontactor shaking or power-off

A fast switching protection device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ontactor shaking or power-off, including AC 220V DC 15V low ripple voltage reducing circuit, super capacitor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circuit, system fast power on switch circuit, detecting AC 220V attenuation voltage value and positive and negative half wave judgment circuit, AC \u2011 DC voltage mutual fast switching circuit and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the AC 220V DC 15V low ripple voltage reducing circuit The circuit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system power switch circuit, the super capacitor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 the detection of AC 220V attenuation voltage value and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half wave judgment circuit; the super capacitor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system fast power on switch circuit; the system fast power on switch circuit and the AC \u2011 DC voltage fast switch circuit. The detection AC 220 V attenuation voltage value and positive and negative half wave judgment circuit are connected with the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and the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AC \u2011 DC voltage mutual fast switching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解决接触器晃电或断电的快速切换保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气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解决接触器晃电或断电的快速切换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工厂中的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经常会由于雷击、对地短路、故障重合闸、备电自投、电网异常、大型设备启动等原因,造成电网电压瞬时跌落又恢复正常的现象,这种电压瞬间较大幅度波动或者断电恢复的现象称为电压暂降现象,又称为晃电。晃电现象对连续生产中要求大量设备在工艺流程上不允许电动机跳闸停机的企业是灾难性的,轻则是经济损失,降低生产效率,重则还会发生火灾、爆炸乃至人身安全。市场上现有的交流接触器无法在发生晃电的时候保持接触线圈的接触状态,从而导致后级模块停止工作和发生电火花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在发生晃电或者断电的情况下输出直流电压,切换后仍然能让交流接触器保持线圈吸和,从而保持住后级的各个模块正常工作。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解决接触器晃电或断电的快速切换保护装置,包括交流220V转直流15V低纹波降压电路、超级电容充放电电路、系统快速上电开关电路、检测交流220V衰减电压值和正负半波判断电路、交流-直流电压相互快速切换电路以及单片机。所述交流220V转直流15V低纹波降压电路分别与系统电源开关电路、超级电容充放电电路以及检测交流220V衰减电压值和正负半波判断电路连接;所述超级电容充放电电路与系统快速上电开关电路连接;所述系统快速上电开关电路与交流-直流电压相互快速切换电路。所述检测交流220V衰减电压值和正负半波判断电路与单片机连接,所述单片机与交流-直流电压相互快速切换电路连接;所述超级电容充放电电路包括:第一限流电阻-第五限流电阻、第一二极管-第四二极管、超级电容组、第一分压电阻、第二分压电阻、超级电容供电开关电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分别连接第一限流电阻-第五限流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第五限流电阻的另一端均与超级电容组的一端以及超级电容供电开关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分压电阻与第二分压电阻串联后并联在电容组两端,所述的超级电容组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超级电容供电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系统快速上电开关电路连接,所述超级电容供电开关电路的控制端与单片机连接;所述超级电容组包括:第一超级电容-第六超级电容、第一平衡电阻-第六平衡电阻;所述第一电容与第一限流电阻-第五限流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超级电容-第六超级电容依次串联,所述第一超级电容-第六超级电容均并联一个平衡电阻;所述的超级电容供电开关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MOS管、第二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一三极管;所述的超级电容供电开关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电阻、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MOS管的栅极、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大地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第四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单片机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分别与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以及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以及第三二极管的阴极均与系统快速上电开关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交流-直流电压相互快速切换电路包括:交流电压快速切换电路、直流电压快速切换电路;所述的交流电压快速切换电路的输出端与直流电压快速切换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交流电压快速切换电路包括:第一隔离电源模块-第四隔离电源模块、第一电容-第十三电容、第一负载电阻-第四负载电阻、第一光电藕耦合器-第四光电耦合器、第二MOS管-第五MOS管、第三电阻-第十四电阻以及第五二极管-第十二二极管;所述第一隔离电源模块的第一引脚与地连接,第一隔离电源模块的第二引脚与系统电源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并联在第一隔离电源模块的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之间,所述第二电容与第一负载电阻均并联在第一隔离电源模块的第四引脚与第五引脚之间,所述第一隔离电源模块的第五引脚与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八引脚连接,所述第一隔离电源模块的第四引脚与第一隔离地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二引脚与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单片机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三引脚与单片机的地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五引脚与第一隔离地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八引脚还与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一隔离地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六引脚与第七引脚分别与第四电阻的一端、第五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五二极管的阳极、第五电阻的一端、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第二MOS管的源极以及第六二极管的阳极均与第一隔离地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与220V交流电的L端连接,第六二极管的阴极与负载连接;所述第二隔离电源模块的第一引脚与地连接,第二隔离电源模块的第二引脚与系统电源连接,所述第四电容并联在第二隔离电源模块的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之间,所述第五电容与第二负载电阻均并联在第二隔离电源模块的第四引脚与第五引脚之间,所述第二隔离电源模块的第五引脚与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八引脚连接,所述第二隔离电源模块的第四引脚与第二隔离地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二引脚与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单片机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三引脚与单片机的地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五引脚与第二隔离地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八引脚还与第六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二隔离地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六引脚与第七引脚分别与第七电阻的一端、第七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七二极管的阳极、第八电阻的一端、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第三MOS管的源极以及第八二极管的阳极均与第二隔离地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与第六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三隔离电源模块的第一引脚与地连接,第三隔离电源模块的第二引脚与系统电源连接,所述第七电容并联在第三隔离电源模块的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之间,所述第八电容与第三负载电阻均并联在第三隔离电源模块的第四引脚与第五引脚之间,所述第三隔离电源模块的第五引脚与第三光电耦合器的第八引脚连接,所述第三隔离电源模块的第四引脚与第三隔离地连接;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的第二引脚与第九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单片机连接,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的第三引脚与单片机的地连接,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的第五引脚与第三隔离地连接,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的第八引脚还与第九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三隔离地连接,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的第六引脚与第七引脚分别与第十电阻的一端、第九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九二极管的阳极、第十一电阻的一端、第四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第四MOS管的源极以及第十二极管的阳极均与第三隔离地连接,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与大地连接,第十二极管的阴极与负载连接;所述第四隔离电源模块的第一引脚与地连接,第四隔离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解决接触器晃电或断电的快速切换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交流220V转直流15V低纹波降压电路,超级电容充放电电路,系统快速上电开关电路,检测交流220V衰减电压值和正负半波判断电路、交流-直流电压相互快速切换电路以及单片机;/n所述交流220V转直流15V低纹波降压电路分别与系统电源开关电路、超级电容充放电电路以及检测交流220V衰减电压值和正负半波判断电路连接;所述超级电容充放电电路与系统快速上电开关电路连接;所述系统快速上电开关电路与交流-直流电压相互快速切换电路,所述检测交流220V衰减电压值和正负半波判断电路与单片机连接,所述单片机与交流-直流电压相互快速切换电路连接;/n所述超级电容充放电电路包括:第一限流电阻-第五限流电阻、第一二极管-第四二极管、超级电容组、第一分压电阻、第二分压电阻、超级电容供电开关电路;/n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分别连接第一限流电阻-第五限流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第五限流电阻的另一端均与超级电容组的一端以及超级电容供电开关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分压电阻与第二分压电阻串联后并联在电容组两端,所述的超级电容组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超级电容供电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系统快速上电开关电路连接,所述超级电容供电开关电路的控制端与单片机连接;/n所述交流-直流电压相互快速切换电路包括:交流电压快速切换电路、直流电压快速切换电路;所述的交流电压快速切换电路的输出端与直流电压快速切换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n所述交流电压快速切换电路包括:第一隔离电源模块-第四隔离电源模块、第一电容-第十三电容、第一负载电阻-第四负载电阻、第一光电耦合器-第四光电耦合器、第二MOS管-第五MOS管、第三电阻-第十四电阻以及第五二极管-第十二二极管;/n所述第一隔离电源模块的第一引脚与地连接,第一隔离电源模块的第二引脚与系统电源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并联在第一隔离电源模块的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之间,所述第二电容与第一负载电阻均并联在第一隔离电源模块的第四引脚与第五引脚之间,所述第一隔离电源模块的第五引脚与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八引脚连接,所述第一隔离电源模块的第四引脚与第一隔离地连接;/n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二引脚与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单片机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三引脚与单片机的地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五引脚与第一隔离地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八引脚还与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一隔离地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六引脚与第七引脚分别与第四电阻的一端、第五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五二极管的阳极、第五电阻的一端、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第二MOS管的源极以及第六二极管的阳极均与第一隔离地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与220V交流电的L端连接,第六二极管的阴极与负载连接;/n所述第二隔离电源模块的第一引脚与地连接,第二隔离电源模块的第二引脚与系统电源连接,所述第四电容并联在第二隔离电源模块的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之间,所述第五电容与第二负载电阻均并联在第二隔离电源模块的第四引脚与第五引脚之间,所述第二隔离电源模块的第五引脚与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八引脚连接,所述第二隔离电源模块的第四引脚与第二隔离地连接;/n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二引脚与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单片机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三引脚与单片机的地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五引脚与第二隔离地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八引脚还与第六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二隔离地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六引脚与第七引脚分别与第七电阻的一端、第七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七二极管的阳极、第八电阻的一端、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第三MOS管的源极以及第八二极管的阳极均与第二隔离地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与第六二极管的阴极连接;/n所述第三隔离电源模块的第一引脚与地连接,第三隔离电源模块的第二引脚与系统电源连接,所述第七电容并联在第三隔离电源模块的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之间,所述第八电容与第三负载电阻均并联在第三隔离电源模块的第四引脚与第五引脚之间,所述第三隔离电源模块的第五引脚与第三光电耦合器的第八引脚连接,所述第三隔离电源模块的第四引脚与第三隔离地连接;/n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的第二引脚与第九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单片机连接,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的第三引脚与单片机的地连接,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的第五引脚与第三隔离地连接,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的第八引脚还与第九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三隔离地连接,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的第六引脚与第七引脚分别与第十电阻的一端、第九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解决接触器晃电或断电的快速切换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交流220V转直流15V低纹波降压电路,超级电容充放电电路,系统快速上电开关电路,检测交流220V衰减电压值和正负半波判断电路、交流-直流电压相互快速切换电路以及单片机;
所述交流220V转直流15V低纹波降压电路分别与系统电源开关电路、超级电容充放电电路以及检测交流220V衰减电压值和正负半波判断电路连接;所述超级电容充放电电路与系统快速上电开关电路连接;所述系统快速上电开关电路与交流-直流电压相互快速切换电路,所述检测交流220V衰减电压值和正负半波判断电路与单片机连接,所述单片机与交流-直流电压相互快速切换电路连接;
所述超级电容充放电电路包括:第一限流电阻-第五限流电阻、第一二极管-第四二极管、超级电容组、第一分压电阻、第二分压电阻、超级电容供电开关电路;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分别连接第一限流电阻-第五限流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第五限流电阻的另一端均与超级电容组的一端以及超级电容供电开关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分压电阻与第二分压电阻串联后并联在电容组两端,所述的超级电容组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超级电容供电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系统快速上电开关电路连接,所述超级电容供电开关电路的控制端与单片机连接;
所述交流-直流电压相互快速切换电路包括:交流电压快速切换电路、直流电压快速切换电路;所述的交流电压快速切换电路的输出端与直流电压快速切换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交流电压快速切换电路包括:第一隔离电源模块-第四隔离电源模块、第一电容-第十三电容、第一负载电阻-第四负载电阻、第一光电耦合器-第四光电耦合器、第二MOS管-第五MOS管、第三电阻-第十四电阻以及第五二极管-第十二二极管;
所述第一隔离电源模块的第一引脚与地连接,第一隔离电源模块的第二引脚与系统电源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并联在第一隔离电源模块的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之间,所述第二电容与第一负载电阻均并联在第一隔离电源模块的第四引脚与第五引脚之间,所述第一隔离电源模块的第五引脚与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八引脚连接,所述第一隔离电源模块的第四引脚与第一隔离地连接;
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二引脚与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单片机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三引脚与单片机的地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五引脚与第一隔离地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八引脚还与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一隔离地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六引脚与第七引脚分别与第四电阻的一端、第五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五二极管的阳极、第五电阻的一端、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第二MOS管的源极以及第六二极管的阳极均与第一隔离地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与220V交流电的L端连接,第六二极管的阴极与负载连接;
所述第二隔离电源模块的第一引脚与地连接,第二隔离电源模块的第二引脚与系统电源连接,所述第四电容并联在第二隔离电源模块的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之间,所述第五电容与第二负载电阻均并联在第二隔离电源模块的第四引脚与第五引脚之间,所述第二隔离电源模块的第五引脚与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八引脚连接,所述第二隔离电源模块的第四引脚与第二隔离地连接;
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二引脚与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单片机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三引脚与单片机的地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五引脚与第二隔离地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八引脚还与第六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二隔离地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六引脚与第七引脚分别与第七电阻的一端、第七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七二极管的阳极、第八电阻的一端、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第三MOS管的源极以及第八二极管的阳极均与第二隔离地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与第六二极管的阴极连接;
所述第三隔离电源模块的第一引脚与地连接,第三隔离电源模块的第二引脚与系统电源连接,所述第七电容并联在第三隔离电源模块的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之间,所述第八电容与第三负载电阻均并联在第三隔离电源模块的第四引脚与第五引脚之间,所述第三隔离电源模块的第五引脚与第三光电耦合器的第八引脚连接,所述第三隔离电源模块的第四引脚与第三隔离地连接;
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的第二引脚与第九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单片机连接,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的第三引脚与单片机的地连接,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的第五引脚与第三隔离地连接,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的第八引脚还与第九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三隔离地连接,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的第六引脚与第七引脚分别与第十电阻的一端、第九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九二极管的阳极、第十一电阻的一端、第四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第四MOS管的源极以及第十二极管的阳极均与第三隔离地连接,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与大地连接,第十二极管的阴极与负载连接;
所述第四隔离电源模块的第一引脚与地连接,第四隔离电源模块的第二引脚与系统电源连接,所述第十电容并联在第四隔离电源模块的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之间,所述第十一电容与第四负载电阻均并联在第四隔离电源模块的第四引脚与第五引脚之间,所述第四隔离电源模块的第五引脚与第四光电耦合器的第八引脚连接,所述第四隔离电源模块的第四引脚与第四隔离地连接;
所述第四光电耦合器的第二引脚与第十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与单片机连接,所述第四光电耦合器的第三引脚与单片机的地连接,所述第四光电耦合器的第五引脚与第四隔离地连接,所述第四光电耦合器的第八引脚还与第十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二电容的另一端与第四隔离地连接,所述第四光电耦合器的第六引脚与第七引脚分别与第十三电阻的一端、第十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十一二极管的阳极、第十四电阻的一端、第五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的另一端、第五MOS管的源极以及第十二二极管的阳极均与第四隔离地连接,所述第十二二极管的阴极与大地连接,所述第五MOS管的漏极与第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的第十三电容并连在第六二极管的阴极与第十二极管的阴极之间;
直流电压快速切换电路包括:第五隔离电源模块-第八隔离电源模块、第十四电容-第二十五电容、第五负载电阻-第八负载电阻、第五光电耦合器-第八光电耦合器、第六MOS管-第九MOS管、第十五电阻-第二十六电阻以及第十三二极管-第十六二极管;
所述第五隔离电源模块的第一引脚与地连接,第五隔离电源模块的第二引脚与系统电源连接,所述第十四电容并联在第五隔离电源模块的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之间,所述第十五电容与第五负载电阻均并联在第五隔离电源模块的第四引脚与第五引脚之间,所述第五隔离电源模块的第五引脚与第五光电耦合器的第八引脚连接,所述第五隔离电源模块的第四引脚与第五隔离地连接;
所述第五光电耦合器的第二引脚与第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电阻的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龙吴子睿艾长盛张光良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睿捷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