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电复合信号传输控制煤矿用滑移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4651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16: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电复合信号传输控制煤矿用滑移电缆,包括由内向外的光电复合信号传输组、隔离层、滑移层和护套层;光电复合信号传输组包括呈三角排列的3根动力线,隔离层挤包在光电复合信号传输组外侧,阻水性填充膏对滑移层包括由内向外芳纶层和滑动隔离层,芳纶层包括由高强度涤纶丝与芳纶丝编织的编织网;当电缆在使用过程中弯曲扭转时,内部的信号传输单元与外护套间能适量的发生相对位移,因此,使得信号传输单元在移动和弯曲时没有直接与次内护层紧密接触,杜绝了次内护层对信号传输单元的束缚作用,在电缆使用过程中频繁弯曲和扭转作用下,信号传输单元的依然可以保持较好的抗扭转效果。

A photoelectric composite signal transmission control slip cable for coal m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liding cable for photoelectric composite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 of coal mine, which comprises an photoelectric composite signal transmission group, an isolation layer, a sliding layer and a sheath layer from the inside to the outside; the photoelectric composite signal transmission group comprises three power lines arranged in triangle, the isolation layer is squeezed outside the photoelectric composite signal transmission group, and the water resistance filling paste comprises an inner and outer aramid layers for the sliding layer The aramid layer includes a woven net woven by high-strength polyester fiber and aramid fiber; when the cable is bent and twisted in use, the internal signal transmission unit and the outer sheath can have a proper amount of relative displacement, so that the signal transmission unit does not directly contact with the secondary inner sheath when it is moved and bent, thus eliminating the secondary inner sheath from contacting the signal transmission unit Under the action of frequent bending and twisting during the use of cable, the signal transmission unit can still maintain a good anti twisting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电复合信号传输控制煤矿用滑移电缆
本技术涉及电缆领域,具体为一种光电复合信号传输控制煤矿用滑移电缆。
技术介绍
目前,普通的采煤机矿用电缆控制信号传输单元导体由多根导体绝缘绞合组成,加上橡胶绝缘的绞合应力,使得这种结构不利于频繁弯曲和扭转,电缆反复收放使用时控制线使用的寿命不长;控制线加工生产复杂,制造过程中生产成本高;导体在频繁弯曲和扭转过程中易出现断丝现象,电阻的改变或增大会使信号衰减,影响信号传输。影响控制线的使用周期,在更换控制线时由于施工环境的特殊性,工作效率不高,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光电复合信号传输控制煤矿用滑移电缆,包括由内向外的光电复合信号传输组、隔离层、滑移层和护套层;所述光电复合信号传输组包括呈三角排列的3根动力线,所述隔离层挤包在光电复合信号传输组外侧,且隔离层与动力线缝隙间设置至少一根信号线和多根橡胶填充条,所述光电复合信号传输组剩余缝隙填充阻水性填充膏;所述滑移层包括由内向外芳纶层和滑动隔离层,所述芳纶层包括由高强度涤纶丝与芳纶丝编织的编织网;所述滑移层与护套层间设置有加强层;所述动力线包括由内向外的导线、橡胶绝缘层和编织层;所述编织层为金属或非金属编织层。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信号线包括多根着色光纤和挤包在外侧的PBT松套管,所述PBT松套管与着色光纤的缝隙填充触变性纤膏。所述高强度涤纶丝沿纵向均匀分布,且覆盖率不低于50%;所述芳纶丝横向均匀分布,且覆盖率不低于50%。所述隔离层为为绕包的非金属加强纱或无纺布。所述滑动隔离层为绕包或纵包在芳纶层外侧;或填充在芳纶层和加强层之间。有益效果:1、将电力和信号集中在同一电缆上传输,减少电缆的使用量,避免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线缆过多监管麻烦、更换麻烦,在使用过程减少磨耗,同时传输带宽非常宽,通信容量很大,利于输送多个信号。2、传输损耗小,中继距离长,抗雷电和抗电磁干扰能力强,误码率低,因此传输信号可靠、稳定。3、阻水性填充膏对光电复合信号传输组内部组件起支撑和润滑作用,相应地减少了各组件的直接作用,在反复弯曲和扭转过程中,光电复合信号传输组内各组件的相互作用也相应地减少,提升了电缆在弯曲的扭转过程中的稳定性。4、橡胶填充条具有很好的拉性性、耐压性,当电缆在弯曲和扭转时,橡胶填充条很好地承担了电缆的作用力,大大提升了电缆的稳定性。5、使用寿命更长:纵向排列高强度涤纶丝(覆盖率不低于50%)和芳纶丝编织且外加滑动隔离层,使得光纤在移动和弯曲时没有直接与次内护层紧密接触,杜绝了次内护层对信号传输单元的束缚作用,在电缆使用过程中频繁弯曲和扭转作用下,信号传输单元的依然可以保持较好的抗扭转效果;同时纵向排列的高强度涤纶丝在芳纶丝的固定下共同承受电缆的拉伸和弯曲,高强度涤纶丝、芳纶丝组成滑移层,使得信号传输单元与电缆其他结构出现相对位移,进一步减少了电缆的拉伸和弯曲对信号传输单元的伤害,因而信号传输单元传输应用于此类电缆的传输等时效性更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导线;2、橡胶绝缘层;3、编织层;4、橡胶填充条;5、阻水性填充膏;6、着色光纤;7、触变性纤膏;8、隔离层;9、滑移层;10、加强层;11、护套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光电复合信号传输控制煤矿用滑移电缆,包括由内向外的光电复合信号传输组、隔离层8、滑移层9和护套层11;光电复合信号传输组包括呈三角排列的3根动力线,隔离层8挤包在光电复合信号传输组外侧,且隔离层8与动力线缝隙间设置至少一根信号线和多根橡胶填充条4,橡胶填充条4具有很好的拉性性质,将橡胶填充条4填充显著的提升了电缆的抗拉作用,同时,橡胶填充条4具有较好耐压作用,当电缆在弯曲和扭转时,橡胶填充条4的耐压性的和耐弯曲、耐扭转性很好地承担了电缆的作用力,大大提升了电缆的稳定性。动力线与信号线和橡胶填充条4构成电缆的内部核心工作单元光电复合信号传输组,光电复合信号传输组剩余缝隙填充阻水性填充膏5;阻水性填充膏5对光电复合信号传输组内部组件起支撑和润滑作用,相应地减少了各组件的直接作用,在反复弯曲和扭转过程中,光电复合信号传输组内各组件的相互作用也相应地减少,提升了电缆在弯曲的扭转过程中的稳定性。由于光电复合信号传输组内部空隙填充阻水性填充膏5,因此在光电复合信号传输组外侧设置隔离层8,将光电复合信号传输组与电缆的外部组件隔离开。滑移层9包括由内向外芳纶层和滑动隔离层8,芳纶层包括由高强度涤纶丝与芳纶丝编织的编织网;滑移层9与护套层11间设置有加强层10;由于滑移层9材质特殊,滑移层9不能与外护套直接作用,因此设置加强层10对滑移层9和外护套进行保护,同时也提升滑移层9的功能作用,加强层10起过渡作用。滑移层9采用其他与内护材料不粘连的材料,绕包或纵向填充替代,如聚酯带、涤纶丝、油性填充膏等。当电缆在使用过程中弯曲扭转时,内部的信号传输单元与外护套间能适量的发生相对位移,因此,使得信号传输单元在移动和弯曲时没有直接与次内护层紧密接触,杜绝了次内护层对信号传输单元的束缚作用,在电缆使用过程中频繁弯曲和扭转作用下,信号传输单元的依然可以保持较好的抗扭转效果。动力线包括由内向外的导线1、橡胶绝缘层2和编织层3;编织层3为金属或非金属编织层3。动力线传输电力,每根动力线传输相同或不同的电力,因此设置橡胶绝缘层2和编织层3将动力线相互间的影响相应减少,当动力线传输对相互间影响要求不高时,编织层3为非金属材质,当动力线传输对相互间影响要求高时,编织层3为金属材质,且编织层3的金属覆盖率不低于80%,以对动力线内部的导线1进行屏蔽。优选地,编织层3的金属覆盖率为100%。信号线包括多根着色光纤6和挤包在外侧的PBT松套管,PBT松套管与着色光纤6的缝隙填充触变性纤膏7。着色光纤6采用PBT松套管包裹,且着色光纤6与松套管缝隙内填充有触变性纤膏7,着色光纤6在信号线内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再次降低外部弯曲对着色光纤6的压迫影响,进一步保护着色光纤6的稳定性。高强度涤纶丝沿纵向均匀分布,且覆盖率不低于50%;芳纶丝横向均匀分布,且覆盖率不低于50%。纵向排列的高强度涤纶丝在芳纶丝的固定下共同承受电缆的拉伸和弯曲,高强度涤纶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电复合信号传输控制煤矿用滑移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向外的光电复合信号传输组、隔离层、滑移层和护套层;所述光电复合信号传输组包括呈三角排列的3根动力线,所述隔离层挤包在光电复合信号传输组外侧,且隔离层与动力线缝隙间设置至少一根信号线和多根橡胶填充条,所述光电复合信号传输组剩余缝隙填充阻水性填充膏;所述滑移层包括由内向外芳纶层和滑动隔离层,所述芳纶层包括由高强度涤纶丝与芳纶丝编织的编织网;所述滑移层与护套层间设置有加强层;所述动力线包括由内向外的导线、橡胶绝缘层和编织层;所述编织层为金属或非金属编织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电复合信号传输控制煤矿用滑移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向外的光电复合信号传输组、隔离层、滑移层和护套层;所述光电复合信号传输组包括呈三角排列的3根动力线,所述隔离层挤包在光电复合信号传输组外侧,且隔离层与动力线缝隙间设置至少一根信号线和多根橡胶填充条,所述光电复合信号传输组剩余缝隙填充阻水性填充膏;所述滑移层包括由内向外芳纶层和滑动隔离层,所述芳纶层包括由高强度涤纶丝与芳纶丝编织的编织网;所述滑移层与护套层间设置有加强层;所述动力线包括由内向外的导线、橡胶绝缘层和编织层;所述编织层为金属或非金属编织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文忠易智敏李华斌熊硕何杰胡湘华张文钢谢刚马辽林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华菱线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