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石亮专利>正文

四效热能回用碟管式滤膜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73874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1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四效热能回用碟管式滤膜水处理系统,属于环保的水处理技术领域,其结构包括碟管式滤膜系统,加热系统,热交换系统,过滤器,清水池或清水箱,原水池或原水箱,浓水池;适合用于低水温条件下污水处理中的碟管式滤膜水处理系统,通过膜出水和一级膜浓水作为一级和二级换热介质,将膜出水和一级膜浓水中的热能传导到膜的进水中,实现热能的回收利用,通过锅炉加热的水或蒸汽作为三级换热介质,以及通过第四组热交换器的热能交换浓水的余热回流进入原水池,以达到膜的进水的最佳温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将热能回用。

Four effect heat energy recycling disc tube type membrane water treatment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our effect heat energy recycling dish tube type filter membrane water treatment system,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ater treatment, and its structure includes dish tube type filter membrane system, heating system, heat exchange system, filter, clean water tank or clear water tank, raw water tank or raw water tank, concentrated water tank; the dish tube type filter membrane water treatment system is suitable for sewage treatment under low water temperature conditions Membrane effluent and primary membrane concentrated water are used as primary and secondary heat exchange media to transmit the heat energy of membrane effluent and primary membrane concentrated water to the membrane inlet water to realize the recovery and utilization of heat energy. The water or steam heated by the boiler is used as the tertiary heat exchange medium, and the heat energy of the fourth group of heat exchanger exchanges the residual heat of concentrated water to return to the raw water pool, so as to achieve the optimal temperature of membrane inlet water At the same time, the heat energy can be reused to the maximum ext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四效热能回用碟管式滤膜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能回用滤膜水处理系统,属于环保的水处理
,由其是用于水处理中的四效热能回用碟管式滤膜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在环保工程的污水处理中,由于出水要求的提高,DTRO膜即碟管式反渗透膜的系统大量的应用于垃圾渗滤液和高含盐水工程实践中,但在我国北方的冬季由于水温过低,膜的出水受到很大的影响,水通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下降,为了提高膜的水通量需要提升膜系统的进水温度,使污水厂的运行成本成倍提高,现有技术不能高效率的回用处理水的余热,很多污水处理厂不堪重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水处理中适合低水温条件下碟管式反渗透膜系统热能可高效率回收的碟管式滤膜水处理系统。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四效热能回用碟管式滤膜水处理系统,其结构包括:碟管式滤膜系统,加热系统,热交换系统,过滤器,清水池或清水箱,原水池或原水箱,浓水池;碟管式滤膜系统为滤膜材料设置在膜壳内,碟管式滤膜系统设置进水口,出水口和浓水出口;加热系统包括蒸汽进管和冷凝回管或加热炉与锅炉进水管,锅炉出水管,蒸汽进管与第三组热交换器的热介质进口连接,冷凝回管与第三组热交换器的热介质出口连接;或锅炉出水管与第三组热交换器的热介质进口连接,锅炉进水管与第三组热交换器的热介质出口连接;热交换系统由四组热交换器组成,第一组热交换器设置在原水池或原水箱一侧,原水提升一号泵出水口通过管道与过滤器进水口连接,过滤器出水口分别与过滤出水管和原水管一端连接,原水管上设置阀门一个,原水管另一端与第一组热交换器的换热水进口连接,第一组热交换器的换热水出口与第二组热交换器的换热水进口连接,第二组热交换器的换热水出口与第三组热交换器的换热水进口连接,第三组热交换器的换热水出口与滤膜的进水口通过膜进水管连接,增压泵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膜进水管连接,二级膜浓水管与膜进水管连接;前产水管与第一组热交换器的热介质进口连接,后产水管的一端与第一组热交换器的热介质出口连接,后产水管的另一端与清水池或清水箱连接;前一级浓水排水管与第二组热交换器的热介质进口连接,后一级浓水排水管的一端与第二组热交换器的热介质出口连接,后一级浓水排水管的另一端与浓水池连接,或与第四组热交换器的热介质进口连接;第四组热交换器设置在前三组热交换器的一侧,原水提升二号泵出水口通过前原水回流管与第四组热交换器的换热水进口连接,后原水回流管的两端分别与第四组热交换器的换热水出口和原水池连接,第四组热交换器的热介质进口与第二组热交换器的热介质出口通过后一级浓水排水管连接,第四组热交换器的热介质出口通过浓排管与浓水池连接。上述的四效热能回用碟管式滤膜水处理系统中,所述的碟管式滤膜系统的滤膜为反渗透膜或纳滤膜。上述的四效热能回用碟管式滤膜水处理系统中,所述的热交换器为管式热交换器或板式热交换器。上述的四效热能回用碟管式滤膜水处理系统中,所述的过滤器设置在第一组热交换器的换热水进口的前端。上述的四效热能回用碟管式滤膜水处理系统中,所述的过滤出水管一端与过滤器出水口连接,另一端与膜进水管连接,过滤出水管上设置阀门一个。上述的四效热能回用碟管式滤膜水处理系统中,所述的前产水管上设置一个支管,支管与加热炉的进水口或锅炉进水管连接,支管上设置阀门一个。文中涉及的其它结构与现有通用技术相同。其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四效热能回用碟管式滤膜水处理系统,其优点是:适合用于低水温条件下污水处理中的碟管式滤膜水处理系统,通过膜出水和一级膜浓水作为一级和二级换热介质,将膜出水和一级膜浓水中的热能传导到膜的进水中,实现热能的回收利用,通过锅炉加热的水或蒸汽作为三级换热介质,以及通过第四组热交换器的热能交换浓水的余热回流进入原水池,以达到膜的进水的最佳温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将热能回用。附图说明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四效热能回用碟管式滤膜水处理系统的内容作进一步详述。图1是本技术四效热能回用碟管式滤膜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1是第一组热交换器,2是第二组热交换器,3是第三组热交换器,4是碟管式滤膜,5是前产水管,6是二级膜浓水管,7是膜进水管,8是前一级浓水排水管,9是原水提升一号泵,10是过滤器,11是加热炉,12是锅炉进水管,13是锅炉出水管,14是原水池,15是浓水池,16是清水池,17是脱气塔,18是热介质进口,19是热介质出口,20是一级出水管,21是原水管,22是过滤出水管,23是换热水进口,24是换热水出口,25是阀门,26是浓排管,27是支管,28是原水提升二号泵,29是前原水回流管,30是后原水回流管,31是后产水管,32是后一级浓水排水管,33是第四组热交换器,34是增压泵。具体实施方式四效热能回用碟管式滤膜水处理系统,如图1所示:其结构包括:碟管式滤膜系统,加热系统,热交换系统,过滤器10,清水池16或清水箱,原水池14或原水箱,浓水池15;碟管式滤膜系统为滤膜材料设置在膜壳内,碟管式滤膜系统设置进水口,出水口和浓水出口;加热系统包括蒸汽进管和冷凝回管或加热炉11与锅炉进水管12,锅炉出水管13,蒸汽进管与第三组热交换器3的热介质进口18连接,冷凝回管与第三组热交换器3的热介质出口19连接;或锅炉出水管13与第三组热交换器3的热介质进口18连接,锅炉进水管12与第三组热交换器3的热介质出口19连接;热交换系统由四组热交换器组成,第一组热交换器1设置在原水池14或原水箱一侧,原水提升一号泵9出水口通过管道与过滤器10进水口连接,过滤器10出水口分别与过滤出水管22和原水管21一端连接,原水管21上设置阀门25一个,原水管21另一端与第一组热交换器1的换热水进口23连接,第一组热交换器1的换热水出口24与第二组热交换器2的换热水进口23连接,第二组热交换器2的换热水出口24与第三组热交换器3的换热水进口23连接,第三组热交换器3的换热水出口24与滤膜的进水口通过膜进水管7连接,增压泵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膜进水管连接34,二级膜浓水管6与膜进水管7连接;前产水管5与第一组热交换器1的热介质进口18连接,后产水管31的一端与第一组热交换器1的热介质出口19连接,后产水管31的另一端与清水池16或清水箱连接;前一级浓水排水管8与第二组热交换器2的热介质进口18连接,后一级浓水排水管32的一端与第二组热交换器2的热介质出口19连接,后一级浓水排水管32的另一端与浓水池连接,或与第四组热交换器的热介质进口18连接;第四组热交换器设置在前三组热交换器的一侧,原水提升二号泵28出水口通过前原水回流管29与第四组热交换器的换热水进口23连接,后原水回流管30的两端分别与第四组热交换器的换热水出口24和原水池14连接,第四组热交换器33的热介质进口18与第二组热交换器2的热介质出口19通过后一级浓水排水32管连接,第四组热交换器33的热介质出口19通过浓排管26与浓水池15连接。上述的四效热能回用碟管式滤膜水处理系统中,所述的碟管式滤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四效热能回用碟管式滤膜水处理系统,是对碟管式滤膜水处理系统的改进,主要由碟管式滤膜,热交换器和连接管组成;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碟管式滤膜系统,加热系统,热交换系统,过滤器,清水池或清水箱,原水池或原水箱,浓水池;碟管式滤膜系统为滤膜材料设置在膜壳内,碟管式滤膜系统设置进水口,出水口和浓水出口;加热系统包括蒸汽进管和冷凝回管或加热炉与锅炉进水管,锅炉出水管,蒸汽进管与第三组热交换器的热介质进口连接,冷凝回管与第三组热交换器的热介质出口连接;或锅炉出水管与第三组热交换器的热介质进口连接,锅炉进水管与第三组热交换器的热介质出口连接;热交换系统由四组热交换器组成,第一组热交换器设置在原水池或原水箱一侧,原水提升一号泵出水口通过管道与过滤器进水口连接,过滤器出水口分别与过滤出水管和原水管一端连接,原水管上设置阀门一个,原水管另一端与第一组热交换器的换热水进口连接,第一组热交换器的换热水出口与第二组热交换器的换热水进口连接,第二组热交换器的换热水出口与第三组热交换器的换热水进口连接,第三组热交换器的换热水出口与滤膜的进水口通过膜进水管连接,增压泵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膜进水管连接,二级膜浓水管与膜进水管连接;前产水管与第一组热交换器的热介质进口连接,后产水管的一端与第一组热交换器的热介质出口连接,后产水管的另一端与清水池或清水箱连接;前一级浓水排水管与第二组热交换器的热介质进口连接,后一级浓水排水管的一端与第二组热交换器的热介质出口连接,后一级浓水排水管的另一端与浓水池连接,或与第四组热交换器的热介质进口连接;第四组热交换器设置在前三组热交换器的一侧,原水提升二号泵出水口通过前原水回流管与第四组热交换器的换热水进口连接,后原水回流管的两端分别与第四组热交换器的换热水出口和原水池连接,第四组热交换器的热介质进口与第二组热交换器的热介质出口通过后一级浓水排水管连接,第四组热交换器的热介质出口通过浓排管与浓水池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效热能回用碟管式滤膜水处理系统,是对碟管式滤膜水处理系统的改进,主要由碟管式滤膜,热交换器和连接管组成;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碟管式滤膜系统,加热系统,热交换系统,过滤器,清水池或清水箱,原水池或原水箱,浓水池;碟管式滤膜系统为滤膜材料设置在膜壳内,碟管式滤膜系统设置进水口,出水口和浓水出口;加热系统包括蒸汽进管和冷凝回管或加热炉与锅炉进水管,锅炉出水管,蒸汽进管与第三组热交换器的热介质进口连接,冷凝回管与第三组热交换器的热介质出口连接;或锅炉出水管与第三组热交换器的热介质进口连接,锅炉进水管与第三组热交换器的热介质出口连接;热交换系统由四组热交换器组成,第一组热交换器设置在原水池或原水箱一侧,原水提升一号泵出水口通过管道与过滤器进水口连接,过滤器出水口分别与过滤出水管和原水管一端连接,原水管上设置阀门一个,原水管另一端与第一组热交换器的换热水进口连接,第一组热交换器的换热水出口与第二组热交换器的换热水进口连接,第二组热交换器的换热水出口与第三组热交换器的换热水进口连接,第三组热交换器的换热水出口与滤膜的进水口通过膜进水管连接,增压泵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膜进水管连接,二级膜浓水管与膜进水管连接;前产水管与第一组热交换器的热介质进口连接,后产水管的一端与第一组热交换器的热介质出口连接,后产水管的另一端与清水池或清水箱连接;前一级浓水排水管与第二组热交换器的热介质进口连接,后一级浓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亮
申请(专利权)人:石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