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动折叠式连杆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3765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1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活动折叠式连杆机构,包括第一机架、第二机架、第三机架、第一连杆、V形连接件、第二连杆、第三连杆、T形连接件和油缸,所述第一机架固定在设备上,并与油缸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机架和第二机架、第二机架和第三机架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铰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呈“L”形,第一连接件下端通过T形连接件与油缸、第三连杆铰接,第三连杆另一端与第二机架一侧底部铰接,所述第二机架另一端与V形连接件连接;第一连接件上端通过第一连杆与V形连接件一端铰接,V形连接件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杆与第三机架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经过折叠后大大减小了其运输尺寸;节省了人力、物力;只需要到现场展开即可使用,节约了生产成本。

A movable folding linkage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ovable folding connecting rod mechanism,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frame, a second frame, a third frame, a first rod, a V-shaped connector, a second rod, a third rod, a T-shaped connector and a cylinder. The first frame is fixed on the equipment and is hinged with one end of the cylinder. The first frame and the second frame, the second frame and the third frame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through a first connection The first connecting piece is L-shaped, the lower end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piece is hinged with the oil cylinder and the third connecting rod through the T-shaped connecting piece, the other end of the third connecting rod is hinged with the bottom of one side of the second frame, the other end of the second frame is connected with the V-shaped connecting piece; the upper end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piece is hinged with one end of the V-shaped connecting piece through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V-shaped connecting piece The second connecting rod is hinged with the third frame. After folding, the utility model greatly reduces the transportation size, saves manpower and material resources, only needs to be unfolded on the site to be used, and saves the production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动折叠式连杆机构
本技术涉及连杆机构,尤其涉及一种活动折叠式连杆机构,主要应用于矿山、建筑、铁路、公路、水电、桥梁等行业中的皮带输送设备。
技术介绍
在皮带机设计中,特别是移动式输送机,需要折叠或者拆装情况下,原设计皮带机在存在长度过长,运输不了或者整机设计结构不够合理、紧凑,导致在运输上超过规定尺寸,或者运输成成本过大,因此,研发一种活动折叠式连杆机构,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活动折叠式连杆机构。本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活动折叠式连杆机构,包括第一机架、第二机架、第三机架、第一连杆、V形连接件、第二连杆、第三连杆、T形连接件和油缸,所述第一机架固定在设备上,并与油缸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机架和第二机架、第二机架和第三机架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铰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呈“L”形,第一连接件下端通过T形连接件与油缸、第三连杆铰接,第三连杆另一端与第二机架一侧底部铰接,所述第二机架另一端与V形连接件连接;第一连接件上端通过第一连杆与V形连接件一端铰接,V形连接件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杆与第三机架铰接。本技术中,油缸可固定于第一机架上,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当油缸受压力伸长时,T形连接件逆时针旋转,通过第三连杆推动第三机架以a为铰接点做逆时针运动,同理,在第二机架逆时针运动的同时,通过连杆一、V形连接件、第二连杆作用使第三机架通过铰接点b顺时针运动。实现折叠,折叠后如图所示。当需要工作时候,油缸收缩,T形连接件通过铰点做顺时针运动,作用力通过第三连杆使第二机架做顺时针运动,同时,作用力通过连杆一、V形连接件、第二连杆作用使第三机架通过铰接点b逆时针运动,最终使第一机架、第二机架、第三机架在同一平面上。本技术经过折叠后大大减小了其运输尺寸;并且相对于原来设计,如果做成三段现场拼装,其设计极大的节省了人力、物力;只需要到现场展开即可使用,节约了生产成本。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本技术结构简单,在运输方面占有极大的优势,同时设计方面较以前相比,折叠后占用空间小,并且可以通过调整连杆长度实现所需要折叠角度。同时连杆在工作状态可以当做拉杆来使用,极大提高了机架强度,减少制作费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述。如图1所示,一种活动折叠式连杆机构,包括第一机架1、第二机架2、第三机架3、第一连杆4、V形连接件5、第二连杆6、第三连杆7、T形连接件8和油缸9,所述第一机架1固定在设备上,并与油缸9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机架1和第二机架2、第二机架2和第三机架3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10、第二连接件11铰接;所述第一连接件10呈“L”形,第一连接件10下端通过T形连接件8与油缸9、第三连杆7铰接,第三连杆7另一端与第二机架2一侧底部铰接,所述第二机架2另一端与V形连接件5连接;第一连接件10上端通过第一连杆4与V形连接件5一端铰接,V形连接件5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杆6与第三机架3铰接。本技术中,油缸可固定于第一机架上,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当油缸受压力伸长时,T形连接件8逆时针旋转,通过第三连杆7推动第三机架3以a为铰接点做逆时针运动,同理,在第二机架2逆时针运动的同时,通过连杆一4、V形连接件5、第二连杆6作用使第三机架通过铰接点b顺时针运动。实现折叠,折叠后如图2所示。当需要工作时候,油缸收缩,T形连接件8通过铰点做顺时针运动,作用力通过第三连杆7使第二机架做顺时针运动,同时,作用力通过连杆一4、V形连接件5、第二连杆6作用使第三机架通过铰接点b逆时针运动,最终使第一机架1、第二机架2、第三机架3在同一平面上。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动折叠式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机架(1)、第二机架(2)、第三机架(3)、第一连杆(4)、V形连接件(5)、第二连杆(6)、第三连杆(7)、T形连接件(8)和油缸(9),所述第一机架(1)固定在设备上,并与油缸(9)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机架(1)和第二机架(2)、第二机架(2)和第三机架(3)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10)、第二连接件(11)铰接;所述第一连接件(10)呈“L”形,第一连接件(10)下端通过T形连接件(8)与油缸(9)、第三连杆(7)铰接,第三连杆(7)另一端与第二机架(2)一侧底部铰接,所述第二机架(2)另一端与V形连接件(5)连接;第一连接件(10)上端通过第一连杆(4)与V形连接件(5)一端铰接,V形连接件(5)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杆(6)与第三机架(3)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动折叠式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机架(1)、第二机架(2)、第三机架(3)、第一连杆(4)、V形连接件(5)、第二连杆(6)、第三连杆(7)、T形连接件(8)和油缸(9),所述第一机架(1)固定在设备上,并与油缸(9)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机架(1)和第二机架(2)、第二机架(2)和第三机架(3)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10)、第二连接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荣耀杨寿诚杨其新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凯瑞特工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