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梁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3665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1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横梁和车辆,涉及车辆装配技术领域。该横梁用于安装第一外板和第二外板,横梁包括一体成型的支撑框架和安装部,支撑框架包括顶壁,顶壁用于安装第一外板。安装部从顶壁的边缘向外延伸,并用于承载第二外板。该横梁在保证结构其强度的前提下,结构简单,便于将外饰板、车辆后围结构和其他骨架安装至横梁上。

Beams and vehicle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rossbeam and a vehicle,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vehicle assembly. The crossbeam is used for installing the first outer plate and the second outer plate, the crossbeam comprises an integrated support frame and an installation part, the support frame comprises a top wall, and the top wall is used for installing the first outer plate. The mounting part extends outwards from the edge of the top wall and is used for bearing the second outer plate. On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the strength of the structure, the crossbeam is simple in structure, which is convenient to install the exterior trim panel, vehicle rear wall structure and other frameworks on the crossbea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横梁和车辆
本技术涉车辆装配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横梁和车辆。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传统的车辆顶盖后横梁或是为了保证一定的结构强度导致结构较为复杂,不便于安装外饰板等结构,导致车辆的装配过程复杂;或是结构强度较差,不能兼顾结构强度和结构的简洁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横梁,该横梁在保证结构其强度的前提下,结构简单,便于将外饰板、车辆后围结构和其他骨架安装至横梁上。本技术还有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采用了本技术提供的横梁,该横梁的强度较高且构造简单,便于安装外饰板、车辆后围结构和其他骨架,使得对车辆整体的高速装配得以实现。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横梁,用于安装第一外板和第二外板,所述横梁包括一体成型的支撑框架和安装部,所述支撑框架包括顶壁,所述顶壁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外板。所述安装部从所述顶壁的边缘向外延伸,并用于承载所述第二外板。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包括从所述顶壁边缘延伸设置的承载部及设置于所述承载部一端边缘的抵持部,所述抵持部远离所述支撑框架设置,所述抵持部用于固定所述第二外板。进一步地,所述抵持部具有相互远离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承载部连接,所述抵持部从所述第二端向所述第一端逐渐收紧。进一步地,所述抵持部远离所述承载部的端面用于抵持所述第二外板,所述抵持部的周壁形成导滑面。进一步地,所述顶壁上涂覆有胶体,所述胶体用于连接所述顶壁与所述第一外板。>进一步地,所述顶壁上开设有涂胶槽,所述涂胶槽用于容置所述胶体。进一步地,所述顶壁与所述安装部呈阶梯状设置,且所述顶壁相对所述安装部凸出。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第一外板、所述第二外板、支撑梁和所述横梁,所述第一外板、所述第二外板、支撑梁分别与所述横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梁具有呈夹角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安装部抵持,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横梁抵持。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板的一端与所述安装部间隔地相对设置,并形成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外板的一端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中。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提供的横梁,利用支撑框架上的顶壁,安装第一外板。并以从顶壁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的安装部,实现承载第二外板。从而通过一体成型的支撑框架和安装部实现对第一外板和第二外板的支撑与安装,在保证结构其强度的前提下,结构简单,便于第一外板和第二外板的安装。本技术的提供的车辆,将支撑梁与横梁连接,利用支撑框架上的顶壁,安装第一外板。并以从顶壁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的安装部,实现承载第二外板。从而通过一体成型的支撑框架和安装部实现对支撑梁、第一外板和第二外板的支撑与安装,在保证结构其强度的前提下,结构简单,便于第一外板和第二外板的安装。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个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横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支撑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横梁;110-支撑框架;111-顶壁;112-涂胶槽;120-安装部;122-承载部;121-抵持部;1211-第一端;1212-第二端;1213-导滑面;200-第一外板;210-容置空间;300-第二外板;400-支撑梁;410-第一侧壁;420-第二侧壁;500-车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有更明确的规定与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更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是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车辆50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车辆500包括第一外板200、第二外板300、支撑梁400和横梁100。其中,第一外板200、第二外板300、支撑梁400分别与横梁100连接,以进行车辆500部件的装配。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梁400具有呈夹角的第一侧壁410与第二侧壁420,第一侧壁410和第二侧壁420分别与横梁100抵持,以实现支撑梁400与横梁100的牢固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外板200指车辆500的顶盖外板,第二外板300指车辆500的后围外护面上饰板,支撑梁400指车辆500的顶盖后横梁,以提高车辆500顶盖与后围连接处装配的便捷性,同时保证连接处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外板200指车辆500的顶盖外板,第二外板300还可以指车辆500的前档外护面上饰板等结构,支撑梁400还可以指车辆500的顶盖前横梁等结构,以根据需要广泛利用横梁100,提高车装配的便捷性。图2为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第一外板200的一端与横梁100连接,另一端与横梁100间隔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横梁,用于安装第一外板和第二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包括一体成型的支撑框架和安装部,所述支撑框架包括顶壁,所述顶壁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外板;/n所述安装部从所述顶壁的边缘向外延伸,并用于承载所述第二外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横梁,用于安装第一外板和第二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包括一体成型的支撑框架和安装部,所述支撑框架包括顶壁,所述顶壁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外板;
所述安装部从所述顶壁的边缘向外延伸,并用于承载所述第二外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从所述顶壁边缘延伸设置的承载部及设置于所述承载部一端边缘的抵持部,所述抵持部远离所述支撑框架设置,所述抵持部用于固定所述第二外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部具有相互远离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承载部连接,所述抵持部从所述第二端向所述第一端逐渐收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部远离所述承载部的端面用于抵持所述第二外板,所述抵持部的周壁形成导滑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梁,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旭何天译吴圣波朱登科刘翰东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坚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