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手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3655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1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手推车包括前架、后架和搁物架,搁物架包括顶层搁物架、底层搁物架和设于顶层搁物架和底层搁物架之间的若干层中间搁物架,搁物架前端的左右两侧通过第一铆钉与前架枢接,搁物架后端的左右两侧通过第二铆钉与后架枢接,其中一个中间搁物架的左右侧上设有第一连动杆,前架或后架上设于与第一连动杆枢接的第二连动杆,第一连动杆与第二连动杆枢接的一端设有卡扣,所述第二连动杆上设有与卡扣适配的卡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折叠和展开都比较迅速,方便使用;当折叠手推车展开后,第一连动杆的轴线与第二连动杆的轴线重合,卡扣卡入所述卡槽,使前架和后架不会发生相对移动,可以减少安全隐患。

A folding car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olding trolley, which comprises a front frame, a rear frame and a shelf. The shelf includes a top shelf, a bottom shelf and a number of intermediate shelves arranged between the top shelf and the bottom shelf.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front end of the shelf are pivoted with the front frame through the first rivet, and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rear end of the shelf are pivoted with the rear frame through the second rivet A first connecting rod is arranged o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intermediate shelf, a second connecting rod is arranged on the front frame or the rear frame which is pivoted with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one end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which is pivoted with the second connecting rod is provided with a buckle,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rod is provided with a clamp groove which is matched with the buckle;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rapid folding and unfolding, and convenient use; When the folding trolley is unfolded, the axis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coincides with the axis of the second connecting rod, and the snap fits into the snap groove, so that the front frame and the rear frame will not move relative to each other, thus reducing the potential safety haz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手推车
本技术涉及可以推动货物移动的多层手推车,尤其涉及一种折叠手推车。
技术介绍
在货物周转过程中,手推车上设置多层搁物架可以放置更多的货物,进而提高周转效率;但是这些手推车,在空置时比较占位置,不方便存放;为了存放手推车,市面上出现了一种折叠手推车,当手推车空置时可以将手推车折叠收纳,但是现有的折叠手推车,结构复杂,折叠和展开都比较麻烦,并且使用时结构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整体折叠且结构稳定的折叠手推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折叠手推车,所述折叠手推车包括前架、后架、设于前架和后架之间的搁物架、设于前架和后架下方的脚轮,所述搁物架包括顶层搁物架、底层搁物架和设于顶层搁物架和底层搁物架之间的若干层中间搁物架,所述搁物架前端的左右两侧通过第一铆钉与前架枢接,搁物架后端的左右两侧通过第二铆钉与后架枢接,其中一个所述中间搁物架的左右侧上设有第一连动杆,所述前架或后架上设于与第一连动杆枢接的第二连动杆,所述第一连动杆与第二连动杆枢接的一端设有卡扣,所述第二连动杆上设有与卡扣适配的卡槽,当手推车展开时,所述第一连动杆的轴线与第二连动杆的轴线重合,所述卡扣卡入所述卡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连动杆设于后架上,第二连动杆与后架的连接位置高于第一连动杆与其所在层的中间搁物架的连接位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卡槽位于第二连动杆下端远离后架的一侧,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的位置适配。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连动杆与后架的连接位置位于设有第一连动杆的中间搁物架和其上方的中间搁物架之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顶层搁物架靠近前架的一侧设有把手。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同一层所述搁物架上第一铆钉的高度低于第二铆钉的高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每侧所述第一连动杆与所在的中层搁物架的连接点低于所的中层搁物架上第一铆钉和第二铆钉的高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每侧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在的中层搁物架的连接点位于所在的中层搁物架的中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脚轮为带刹车万向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折叠手推车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的一种折叠手推车,由于其中一个所述中间搁物架的左右侧上设有第一连动杆,所述前架或后架上设于与第一连动杆枢接的第二连动杆,所述第一连动杆与第二连动杆枢接的一端设有卡扣,所述第二连动杆上设有与卡扣适配的卡槽;当折叠车展开时,第一连动杆的轴线与第二连动杆的轴线重合,所述卡扣卡入所述卡槽,前架和后架被锁定,不能发生相对移动,折叠车稳定性好,可以减少安全隐患,当折叠车需要折叠时,使第一连动杆和第二连动杆发生转动,带动前架和后架相对移动,进而使两端分别与前架和后架枢接的搁物架发生转动,整体结构简单,折叠和展开都比较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折叠手推车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折叠手推车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图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前架、2.后架、3.搁物架31.顶层搁物架、311.把手、32.底层搁物架、33.中间搁物架、4.脚轮、5.第一铆钉、6.第二铆钉、7.第一连动杆、71.卡扣、8.第二连动杆、81.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折叠手推车,折叠手推车包括前架1、后架2、设于前架1和后架2之间的搁物架3、设于前架1和后架2下方的脚轮4,搁物架3包括顶层搁物架31、底层搁物架32和设于顶层搁物架31和底层搁物架32之间的若干层中间搁物架33,搁物架3前端的左右两侧通过第一铆钉5与前架1枢接,搁物架3后端的左右两侧通过第二铆钉6与后架2枢接,其中一个中间搁物架33的左右侧上设有第一连动杆7,前架1或后架2上设于与第一连动杆7枢接的第二连动杆8,第一连动杆7与第二连动杆8枢接的一端设有卡扣71,第二连动杆8上设有与卡扣71适配的卡槽81,当手推车展开时,第一连动杆7的轴线与第二连动杆8的轴线重合,卡扣71卡入卡槽81。优选地,第二连动杆8设于后架2上,第二连动杆8与后架2的连接位置高于第一连动杆7与其所在层的中间搁物架33的连接位置;当需要折叠手推车时,向上按压第一连动杆7与第二连动杆8的连接处,使第二连动杆8向下转动,第二连动杆8带动后架2向下移动,进而使搁物架3以第一铆钉5和第二铆钉6为转轴做顺时针转动,逐渐使手推车折叠。优选地,卡槽81位于第二连动杆8下端远离后架2的一侧,卡扣71与卡槽81的位置适配;只有向上推动第一连动杆7和第二连动杆8的枢接处,才能将手推车折叠,可以避免由于搁物架3放置物品后的重力向下压搁物架3给予第一连动杆7和第二连动杆8向下的压力,使第一连动杆7和第二连动杆8发生转动。优选地,第二连动杆8与后架2的连接位置位于设有第一连动杆7的中间搁物架33和其上方的中间搁物架33之间;力矩较小,使折叠手推车时转动灵活。优选地,顶层搁物架31靠近前架1的一侧设有把手311;当折叠手推车时,向上按压第一连动杆7与第二连动杆8的连接处后,拎着把手311向上拉上层搁物架3可以使手推车快速折叠。优选地,同一层搁物架3上第一铆钉5的高度低于第二铆钉6的高度;折叠或展开手推车时更省力,更迅速。优选地,每侧第一连动杆7与所在的中层搁物架3的连接点低于所的中层搁物架3上第一铆钉5和第二铆钉6的高度;使手推车展开时,第一连动杆7所在的中层搁物架3受力稳定,使手推车展开时结构更稳定。优选地,每侧第一连接杆与所在的中层搁物架3的连接点位于所在的中层搁物架3的中部;使手推车展开时,第一连动杆7所在的中层搁物架3受力稳定,手推车展开时结构更稳定,承重能力更好。优选地,脚轮4为带刹车万向轮;当将折叠手推车停放到有坡度的位置时,可以刹车,避免手推车自动移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手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手推车包括前架、后架、设于前架和后架之间的搁物架、设于前架和后架下方的脚轮,所述搁物架包括顶层搁物架、底层搁物架和设于顶层搁物架和底层搁物架之间的若干层中间搁物架,所述搁物架前端的左右两侧通过第一铆钉与前架枢接,搁物架后端的左右两侧通过第二铆钉与后架枢接,其中一个所述中间搁物架的左右侧上设有第一连动杆,所述前架或后架上设于与第一连动杆枢接的第二连动杆,所述第一连动杆与第二连动杆枢接的一端设有卡扣,所述第二连动杆上设有与卡扣适配的卡槽,当手推车展开时,所述第一连动杆的轴线与第二连动杆的轴线重合,所述卡扣卡入所述卡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手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手推车包括前架、后架、设于前架和后架之间的搁物架、设于前架和后架下方的脚轮,所述搁物架包括顶层搁物架、底层搁物架和设于顶层搁物架和底层搁物架之间的若干层中间搁物架,所述搁物架前端的左右两侧通过第一铆钉与前架枢接,搁物架后端的左右两侧通过第二铆钉与后架枢接,其中一个所述中间搁物架的左右侧上设有第一连动杆,所述前架或后架上设于与第一连动杆枢接的第二连动杆,所述第一连动杆与第二连动杆枢接的一端设有卡扣,所述第二连动杆上设有与卡扣适配的卡槽,当手推车展开时,所述第一连动杆的轴线与第二连动杆的轴线重合,所述卡扣卡入所述卡槽。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折叠手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动杆设于后架上,第二连动杆与后架的连接位置高于第一连动杆与其所在层的中间搁物架的连接位置。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折叠手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位于第二连动杆下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能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伟经商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