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造丝加捻双面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35749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1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人造丝加捻双面布,包括耐磨层和贴肤层,所述耐磨层位于贴肤层的底部,所述耐磨层表面设置有耐磨纹,所述耐磨纹由第一凸纹和第一凹槽相互设置在一起,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圈由外向内分别设置有第二凸纹、第二凹槽、第三凸纹、第三凹槽、第四凸纹和第四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在摩擦层表面设置的第一凸纹、第二凹槽、第二凸纹、第二凹槽、第三凸纹、第三凹槽、第四凸纹和第四凹槽,同时上述凸纹和凹槽之间相互环绕设置,能够产生很好得摩擦效果,同时上述的凸纹和凹槽之间具有高度差,使其具有很好的摩擦效果。

A kind of rayon twisted double-sided cloth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ayon twisted double-sided cloth, which comprises a wear-resistant layer and a skin sticking layer, the wear-resistant layer is loca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skin sticking layer, the surface of the wear-resistant layer is provided with a wear-resistant grain, the wear-resistant grain is mutually arranged by a first convex grain and a first groove, and the inner ring of the first groove is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second convex grain, a second groove, a third convex grain and a third groove from the outside to the inside , fourth rib and fourth groove.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hat the first convex grain, the second groove, the second convex grain, the second groove, the third convex grain, the third groove, the fourth convex grain and the fourth groove are arrang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friction layer,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vex grain and the groove are arranged around each other, which can produce a good friction effect, at the same time, the heigh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nvex grain and the groove makes it have a good friction effect The friction effect o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造丝加捻双面布
本技术涉及纺织面料领域,具体为一种人造丝加捻双面布。
技术介绍
针织布即是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的织物,分经编针织布和纬编针织布,针织面料具有质地柔软、吸湿透气、排汗保暖等特性。针织面料由于其通过织线进行单层的编织,这样的编制由于其双面的材料都是相同的,无法很好的产生不同的效果,同时针织面料表面的摩擦效果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为了解决上述针织面料材料较为的单一,无法很好的起到不同的效果而提供一种人造丝加捻双面布。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人造丝加捻双面布,包括耐磨层和贴肤层,所述耐磨层位于贴肤层的底部,所述耐磨层表面设置有耐磨纹,所述耐磨纹由第一凸纹和第一凹槽相互设置在一起,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圈由外向内分别设置有第二凸纹、第二凹槽、第三凸纹、第三凹槽、第四凸纹和第四凹槽,所述第一凸纹、第一凹槽、第二凸纹、第二凹槽、第三凸纹、第三凹槽、第四凸纹和第四凹槽之间由外向内的大小逐层缩小,每个所述第一凸纹的外圈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分别设置有凸条和凹痕,所述凸条和凹痕相互交替设置,所述贴肤层与皮肤接触的一面设置有网孔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凸纹、第二凸纹、第三凸纹和第四凸纹的高度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的深度相等。优选的,所述网孔结构的形状为网孔状,所述网孔结构的厚度为0.1mm。优选的,所述耐磨层内部由涤纶线和氨纶线相互交织而成。优选的,所述耐磨纹呈阵列排布在耐磨层的表面上,所述耐磨纹、凸条和凹痕之间设置有光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在摩擦层表面设置的第一凸纹、第二凹槽、第二凸纹、第二凹槽、第三凸纹、第三凹槽、第四凸纹和第四凹槽,同时上述凸纹和凹槽之间相互环绕设置,能够产生很好得摩擦效果,同时上述的凸纹和凹槽之间具有高度差,使其具有很好的摩擦效果,多个第一凸纹的外圈之间相互设置有若干凸条和凹痕,也增加了耐磨层的摩擦力。2、本技术通过在贴肤层的底部设置有网孔结构,同时网孔结构为蜂窝状结构,能够增加和肌肤的贴合效果,同时增加面料的透气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面料顶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面料底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面料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附图标记:1、耐磨层;2、贴肤层;3、网孔结构;4、第一凸纹;5、第一凹槽;6、凸条;7、凹痕;8、光面;9、第二凸纹;10、第二凹槽;11、第三凸纹;12、第三凹槽;13、第四凸纹;14、第四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一种人造丝加捻双面布,包括耐磨层1和贴肤层2,耐磨层1位于贴肤层2的底部,耐磨层1表面设置有耐磨纹,耐磨层1有尼龙纤维编织而成,具有良好的耐磨效果,耐磨纹由第一凸纹4和第一凹槽5相互设置在一起,第一凹槽5的内圈由外向内分别设置有第二凸纹9、第二凹槽10、第三凸纹11、第三凹槽12、第四凸纹13和第四凹槽14,第一凸纹4、第一凹槽10、第二凸纹9、第二凹槽10、第三凸纹11、第三凹槽12、第四凸纹13和第四凹槽14之间由外向内的大小逐层缩小,同时第一凸纹4、第二凹槽10、第二凸纹9、第二凹槽10、第三凸纹11、第三凹槽12、第四凸纹13和第四凹槽14为棱形,耐磨纹呈阵列排布在耐磨层1的表面上,凸条6和凹痕7设置在第一凸纹4的四边上,凸条6和凹痕7其另一端设置在阵列在耐磨层1表面的另一个第一凸纹4边上,耐磨纹、凸条6和凹痕7之间设置有光面8,光面8位于多条凸条6和凹痕7之间形成的空间内部,凸条6和凹痕7相互交替设置,凸条6之后紧接着设置为凹痕7,以此往复设置,贴肤层2与皮肤接触的一面设置有网孔结构3,贴肤层2有真丝纤维编织而成,增加了与皮肤的接触舒适感;通过在摩擦层表面设置的第一凸纹4、第二凹槽10、第二凸纹9、第二凹槽10、第三凸纹11、第三凹槽12、第四凸纹13和第四凹槽14,同时上述凸纹和凹槽之间相互环绕设置,能够产生很好得摩擦效果,同时上述的凸纹和凹槽之间具有高度差,使其具有很好的摩擦效果,多个第一凸纹4的外圈之间相互设置有若干凸条6和凹痕7,也增加了耐磨层1的摩擦力。第一凸纹4、第二凸纹9、第三凸纹11和第四凸纹13的高度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第一凹槽5、第二凹槽10、第三凹槽12和第四凹槽14的深度相等,所有凸纹和凹槽之间形成高度差,增加了耐磨层1表面的摩擦效果,使其使用时更加的舒适。网孔结构3的形状为网孔状,网孔结构3为两条支线相互编织而成,网孔结构3内部的形状为棱形,网孔结构3的厚度为0.1mm,耐磨层1内部由涤纶线和氨纶线相互交织而成。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造丝加捻双面布,包括耐磨层(1)和贴肤层(2),所述耐磨层(1)位于贴肤层(2)的底部,其特征是:所述耐磨层(1)表面设置有耐磨纹,所述耐磨纹由第一凸纹(4)和第一凹槽(5)相互设置在一起,所述第一凹槽(5)的内圈由外向内分别设置有第二凸纹(9)、第二凹槽(10)、第三凸纹(11)、第三凹槽(12)、第四凸纹(13)和第四凹槽(14),所述第一凸纹(4)、第一凹槽(5)、第二凸纹(9)、第二凹槽(10)、第三凸纹(11)、第三凹槽(12)、第四凸纹(13)和第四凹槽(14)之间由外向内的大小逐层缩小,每个所述第一凸纹(4)的外圈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分别设置有凸条(6)和凹痕(7),所述凸条(6)和凹痕(7)相互交替设置,所述贴肤层(2)与皮肤接触的一面设置有网孔结构(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造丝加捻双面布,包括耐磨层(1)和贴肤层(2),所述耐磨层(1)位于贴肤层(2)的底部,其特征是:所述耐磨层(1)表面设置有耐磨纹,所述耐磨纹由第一凸纹(4)和第一凹槽(5)相互设置在一起,所述第一凹槽(5)的内圈由外向内分别设置有第二凸纹(9)、第二凹槽(10)、第三凸纹(11)、第三凹槽(12)、第四凸纹(13)和第四凹槽(14),所述第一凸纹(4)、第一凹槽(5)、第二凸纹(9)、第二凹槽(10)、第三凸纹(11)、第三凹槽(12)、第四凸纹(13)和第四凹槽(14)之间由外向内的大小逐层缩小,每个所述第一凸纹(4)的外圈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分别设置有凸条(6)和凹痕(7),所述凸条(6)和凹痕(7)相互交替设置,所述贴肤层(2)与皮肤接触的一面设置有网孔结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造丝加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小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贝玲达针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